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246章

大宋私生子-第246章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成在岸边用力是挥舞着那满是泥水的大袖,沈清直根本看不出他是官是民,但岸边的裂口让他明白,这是生死存亡的一刻。

沈清直指挥着船只迅速往裂口处靠来,船上装满了一个个大竹笼,竹笼里是满满的沙包。船只刚刚造近裂口,就被强力的水流推到决口处。

“快快快!把竹笼推下去,堵住裂口,快啊!”眼看裂口正在不断的加大,随时崩溃,沈清直急声大喊着;船工们七手八脚地合力施为,将船上的装满沙袋的竹笼推入水中,一串串浪花溅起,一船推完,立即用绳子将空船拖走,第二艘船接着来堵。

裂口终于堵住了!

岸上许多百姓不禁跌坐在泥浆里嚎啕大哭,不知是悲伤还是喜悦,一个个哭得声嘶力竭,便是余成也难抑眼中的泪水,难抑那种死里逃生的感觉。

沈青直顾不得安慰他们,这一带的堤防还需要加固。除了江上的船只之外,上游五万筑堤的河工也一同赶来,展开轰轰烈烈的固堤行动。

县丞洪彬等人经过一夜努力,把卫南县大部分百姓疏散到了高处,他们本是急于救人,却不料此举引发了巨大的恐慌。

下流的州县得知后,也纷纷疏散百姓,各种谣言如瘟疫一般,向四方飞速地传布着。

靠谱一些的说黄河在灵平埽决堤了,洪水马上就会到来,离谱的甚至说黄河在开封一带决堤,把京城都给掩没了。

这种谣言的漫延根本无法控制,而且传得有板有眼,巨大的恐慌之下,便是地方官员一时也无法辨别真假,更别提普通老百姓了。

黄河这些年频频决堤,每一次决堤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沿河的百姓对那种浮尸遍野的惨景心有余悸,不用官府去疏散,无数的百姓就自发的拖家带口开始逃难,黄河沿线的州县乱象如麻,到处是逃难的百姓,到处是如临末日的景象。

下游的谷阳县以下,二十多万党项俘虏正在这里挖掘河道,筑堤固堤,黄河决堤的谣言传到这里,一些认为有机这趁的人竟然揭竿而起,迅速演变成一场大叛乱。

第四卷 第330章 梁山水泊

伐夏之战结束后,朝廷一共征调了二十三万党项青壮加入治河大军。

这二十三万人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京城附近这段河道不敢用他们,二十三万人全部在谷阳以下的河段,负责挖掘疏浚东流河道。

总有来说,大宋待他们这些俘虏还算不错,除了吃穿之外,每人每天还能拿到二十文工钱,这和他们在西夏帮党项头人耕作所得差不了多少。

加上从西北调回来的两万骑兵,一万步虎视眈眈地看着,通常情况下是没人敢叛乱的,但黄河决堤的谣言一传到这里,有些党项人觉得巨大的洪灾之下,大宋朝廷恐怕是自顾不暇,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这些人暗中鼓动之下,顿时有数万党项青壮加入叛乱,而且叛乱人数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若不能及时扑灭,恐怕二十三万人会全部卷入这场叛乱之中。

情势十万火急!专事防备这些党项青壮的刘武等人,一边率军平叛,一面急报时京。

政事堂里,杨逸和章惇等人正在庆幸,在沈清直五万人的努力下,灵平埽一带的河堤终于保住了;外面的雨水也停了,久违的阳光又照亮了天空,只要一两天,等河水消减,一场天大的灾难便可安然度过。

就在这时,职方馆知事马汉卿大步流星地走进了政事堂。

“什么?叛乱?”

杨逸拍案而起,指着马汉卿喝道:“职方馆不是在党项俘虏中收买了眼线,监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吗?为何事前没有一点风声传来?你这是失职!”

杨逸爱这深,责之切,马汉卿只能弱弱地辩解道:“大人,此次叛乱,事前没有人策划,皆因黄河决堤的谣言传到党项俘虏之中,人心浮动之下,突然引发这场叛乱,因此职方馆事前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快说,具体情形如何?”杨逸暗舒了一口气,马汉卿是他费尽心机才安排进职方馆的,这次若真是他的责任,不用别人指责,杨逸就无法容忍这种失职。

马汉卿连珠炮地答道:“目前叛乱主要集中在谷阳一带,参与叛乱的人数已经达到七万,刘武他们三万人马已经全部出动,前往平叛,但刘将军担心叛乱会波及全部二十三万俘虏,因此请求朝廷尽快调兵镇压,以免地方遭受破坏。”

二十三万人若是全部加入叛乱,会给大宋带来怎样的破坏,这个无虽多言,章惇与许将等重臣不及招开朝会,迅速上报刘太后之后,命杨逸全权负责平叛事宜,率京畿两万骑兵火速增援谷阳。

杨逸连家也不及回,领了虎符立即飞扑军营,调兵遣将,挥军东去。

谷阳附近,共有十万党项青壮在此疏浚河道,因黄河决堤的谣言传来,在野利阿图和嵬名乌孙等人的鼓动下,一时之间竟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叛乱;这些党项青壮中,本来就有大部分是军人,可以说他们拿起武器就是军队。

叛乱一起,几万人在野利阿图等人的带领下,杀死了朝廷派来指挥治河的官员和工匠,甚至溃败了负责看押他们的三千宋军。抢得了一些刀枪武器。

野利阿图和嵬名乌孙出身党项贵族,曾是夏军将领,他们商议之后,带领叛军迅速向谷阳县冲去;为了供应他们平日食用,谷阳城内粮草堆积如山,野利阿图和嵬名乌孙想夺取这批粮草之后,再转战他处。

叛军行到谷阳城下,但遇到刘武前来平贩的一万骑兵。

刘武二话不说,长刀一挥,身后顿时腾起乌云一般的箭矢,如暴雨般洒下,大部分夏军没有盔甲,拿的也是治河用的锄头铁锹,只有极少部分从宋军那里抢来盔甲和刀枪,在漫天箭雨打击来,判军一片片的倒下。

刘老虎丝毫不留情,挥军冲入敌阵,雷鸣般的马蹄声撼天动地,雪亮的刀枪凭借战马的冲力,每一刀劈下,便是断肢飞舞,血溅如注。

因叛乱初起,叛军人心还示凝聚,加上武器简陋,和刘武一万骑兵突然遭遇,几乎演变一边倒的屠杀;但叛军实在太多了,六七万人散开来,绵延十数里,如同汪洋一般,杀之不尽,望不到边。

刘武一万骑兵分分合合,不断纵横切割着敌阵。

叛军首领之一的嵬名乌孙更是被刘武一刀砍于马下,而野利阿图趁着刘武收拾前面的嵬名乌孙之际,带着后面的两万人马逃向谷阳南面的山林,刘武分兵追击,野利阿图率队直接从水田中逃过,宋军的战马进入水田马蹄就被陷住,反而不如叛军的两条腿脚跑得快。

一这战下来,叛军死伤过万,被俘四万,还有近两万人在野利阿图的带领下逃遁。

在下游的高唐附近,还有十多万党项青壮在那里治河,由于得到黄河决堤的谣言比较慢,驻守在那边的两万宋军迅速采取了措施,控制住了局势,因而高唐那边没有发生叛乱。

谷阳这边,刘武一边清剿四处逃窜的乱兵,并对投降的几万俘虏严加看管,还要分出兵力追击野利阿图的那两万叛军。

叛军是往南而去,这恰恰是刘武最担心的事情。

越往南,大宋的驻兵越少,许多区域根本没有禁军驻防,而保甲法又没有在江南一带施行,平时守卫州县的都是地方上的厢兵,这些厢兵修城补墙还行,指望他们临阵作战,不可能。

因此刘武兵力虽然紧张,但还是分出四千人马,不停地追击野利阿图,就算不能消灭这股叛军,也要阻挡他们南下的路线。

杨逸率军到达鄄城时,得知刘武控制住了谷阳的局势,但同时接报野利阿图竟带着一万多人,南逃到了梁山泊一带。

在刘武四千骑兵的追击下,两万叛军之所以能逃到梁山泺,是因为野利阿图把叛军分成了多股,一路抢掠,分散前进。

刘武的几千骑兵顾此失往,而且谷阳离梁山泺不过数十里,沿途多山林,对骑兵作战非常不利。

野利阿图这一分兵,刘武他们兵力太少,能阻止这股,阻止不了寻了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叛军逃入梁山泺。

梁山泺,也就是梁山泊,五丈河自东京流来,注入梁山泊,南北大运河也经过梁山泊,此时的梁山泊水域面积超过一百平方公里,四周多山林沼泽;这里离京畿不远,后世的宋江之所以能在梁山泊呼风唤雨那么久,并不是因此他那一百零八好汉多么利害,对于大军作战来说,一百零八人武功再好,那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箭雨如潮的泼下,你能挡住三五支箭,能挡住成千上万的箭雨?

所以说宋江能在“卧榻之旁酣睡”,全靠梁山泊的有利地形,这里山需要不高,但林却密,加上水域宽广,沼泽纵横,对大军作战极为不利。

杨逸得知万余叛军逃入梁山泊后,也不禁直眉头,但无论如何,这股叛军必须尽快清剿,否则余下的党项青壮有样学样,将让朝廷疲于应付,治河工作别说进行下去,能保住地方平安就是托天之幸了。

“大人?怎么办?”身边的李一忠沉声问道。

“传我军令,大军立即转道梁山泺,另外,传令高唐,那边暂时不要开工,所有党项青壮暂时押于一处,严加看守,着雷秀再派五千兵马前来梁山泺,以便尽快剿灭野利阿图这股叛军。”

济州城就处于梁山泊南岸,得知万余叛军逃入梁山泊一带的山林后,济州知州苏轼大为紧张。

虽然在环州时,苏轼也见识过几次战阵,但实际上每次都是杨逸和种朴这些将领在指挥,他只不过帮着做些后勤工作。

现在一切都要苏轼来应对了,济州城地处内陆,平时并不驻军,苏轼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急得团团转,他下令四门紧闭,把所有衙役和壮丁都组织起来,上城防守。同时急报东京请调援军。

好在刘武也知道济州不容有失,一旦这样大的州城失守,他刘武恐怕就玩完了!

因此野利阿图这伙叛军一遁入梁山水泽,刘武立即兵分两路,一千人马去梁山泺东北面的郓州驻守,一千人马到梁山泺南面的济州协防,自已带着两千人巡视东面,防止叛军向东去攻打兖州。

梁山泺如此之大,刘武几千人马要防守三面,根本就防不过来,急得他两眼直冒火;好在野利阿图对四面的地形并不熟,被刘武追怕了,好不容易躲入梁山泺这么有利的地形,急需喘口气的他,一时没有远逃;

他让叛军躲在山林里,然后派人四出打探外面的形势,他现在要武器没武器,要后勤没后勤,总得把四周的情况和地形摸清楚,才能行动,否则一出去就迎头撞上宋朝大军,那不是找死嘛。

野利阿图的做法不可谓不对,但这却给杨逸赢得了极为宝贵的一天时间,杨逸是从郓城县直插济州的,不能让判军南下,这一点连刘武都明白,杨逸自然不会不清楚,他首先堵住梁山泊南面,防止判军南逃。

至于西面,叛军只要不想死,那就去吧,京畿十万禁军在那边等着。

北面嘛,杨逸也不太担心,河北方面大宋同样有庞大的驻军,而且那边是平原。

因此,杨逸主要防备的就是南面和东面,这两个方向哪怕只有几千叛军逃过去,那也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第四卷 第331章 燧发枪所改变的

杨逸率军到达济州,这让苏东坡彻底放下心来,别的不好说,对杨逸的领军能力苏东坡还是很放心的。

他亲自率领济州官员迎出城来,杨逸热情地和苏东坡寒暄了几句,立即对刘武派来驻守济州的将领范在喜问道:“范将军,刘武现在何处?”

范在喜一抱拳,洪声答道:“回杨学士,刘将军率两千人马往梁山泺东面去了。”

“可曾探到叛军落脚何处?”

“还没有。”

杨逸立即叫来李一忠,派出一千人马对梁山泺周边进行拉网式搜索,务必尽快把叛军的行踪找出来。

布置完这些,杨逸这才与苏东坡一干济州官员进城。

济州四周大部为平原,水系极为发达,北靠梁山泺,五丈河、济水、南北大运河、泗水、洸水等河流遍布四周,农耕极为发达。

杨逸进城留意看了看,市面也很繁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苏东坡把济州治理得还不错。

原来的历史上,苏东坡被贬谪海南岛,过两三年就将去世;其实苏东坡现在年龄不算老,正好六十岁,看上去精神还不错,或许少了贬谪蛮荒的苦难生活,这位千年难得一见的大文豪能多活几年吧!若真是这样,那倒是一件幸事,华夏文明中或许能多添几篇大气豪迈的诗篇。

杨逸也不矫情,出席了苏东坡和济州官员举办的接风宴,但酒喝到一半,突然刘武信使来报,说斥探到叛军就在梁山泺东面一处叫卧牛岭的山林上。

杨逸起身向苏东坡等人说声抱歉,连夜带军出发。

天亮时,大军赶到卧牛岭附近。

卧牛岭,因形似水牛卧于水边而得名,山不高,但四周丛林遍布,郁郁葱葱;野利阿图的叛军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