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156章

大宋私生子-第156章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娘娘!你别这样!若是能救我何须你说,现在只能看天意了!”

杨逸扶住激动的刘清菁,好声安抚着,只望她能快些冷静下来,侧殿里烛火有些暗,没有一丝风,空气仿佛凝结了一般。

“官家若是真有万一,要不……们密不发丧,拖到奴家分娩再说!”刘清菁的声音微微地打着颤,可见说出这样的话她心里是何等的忐忑难安。

杨逸连忙劝道:“你千万别做傻事,我敢确定,纵然你费尽心机也绝对瞒不过三天,到时事情一旦传出,你反而会陷入绝境。”

听了杨逸这话,刘清菁脸上浮现出深深的绝望,她无助地拉着杨逸的手,饮泣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杨郎,那你说该怎么办?只要能让我这肚里的孩子登上皇位,你让我怎么做我都依你。”

“你听我说,即便你不甘心,这事情也得一步一步来,记住,你现在首要之务是控制好这座皇宫,李一忠此人曾随我出生入死,可以信赖,有什么风吹草动,你要让他迅速通知我。还有,明日你立即让郝随先联络蔡京等人,从你的角度先争取他们的支持,这个应该不难。至于章相那里,你只须向他表态自己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新政,支持他就行了,剩下的事到时我自会料理。”

事情要一步一步来。这句话被刘清菁放在心里反复琢磨起来,不知她想到了什么,整个人渐渐冷静了下来,不错,现在首要之事是要拿到摄政权,摄政大权在手,其它的事以后再说。

看着杨逸,刘清菁又莫名轻松了许多,有这冤家帮着谋划,自己照做便是,何须过于担心呢。

俩人细细地商议了一阵,安排好各项行动步骤后,杨逸不宜在宫中久留,便匆匆出宫而去。

第二天一早,一辆马车驶到杨家门前停了下来,李怜儿由丫环搀扶着走下车来,年纪越长她倒是越发清丽了,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

自杨逸外放环州后,她一般不会超过三天,必定会来杨家探视杨氏一回,杨家下人对她早已非常熟络,直接就将她引了进去。

杨逸听说李怜儿来串门后,心念一动,回书房磨墨写了封信。

“四哥?”李怜儿被唤到书房时,还有些反应不过来。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半张着都忘了合上,“四哥!你什么时候回京的?不怎么也不说一声?阿翁老念叨着你呢。”

“十六了吧,大姑娘家了,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李怜儿脸蛋一时全红了,大概也知道自己刚才那副样子糗大了,她捏着裙带窘迫地说道:“四哥,我刚才只是太意外了,才那样……

“有没有管我娘叫二娘?”

“嗯?”李怜儿又一次没反应过来。

“没有!没有!阿翁让我听四哥的话,小妹没敢再叫二娘!”这丫头总算反应过来了。

杨逸淡淡一笑,也懒得再计较她叫自己四哥的事了,和声说道:“坐吧,你阿翁身体还好吧?”

“阿翁身体还好,四哥不用担心。”李怜儿没坐下,反而婷婷移步到他的书案前,她身量高挑,身上带有一缕淡淡的桂花香味儿,“四哥,你还没说你为何回京来呢?怎么连阿翁也不知道?”

“是陛下招我回京的,此行保密,你出去要谨记不可向人提及,家里人也不行,知道了吗?”

李怜儿才不会去管皇帝为何要招他回京,她只知道杨逸这么做,等于是对她很信任,于是高兴地说道:“四哥你放心吧,小妹一定守口如瓶,保证不向其他人提及四哥回京的事,四哥若是不信,人家发誓……

“行了,行了,记在心里就好,大姑娘家不要学得那么罗嗦,免得将来嫁不出去。”

“嫁不出去就嫁不出去,大不了我陪着阿翁一辈子……

李怜儿还待再说,杨逸却打断她说道:“我这有一封信,你带回去,亲手交给你阿翁,记住,一定要亲手交给你阿翁。”

“四哥你怎么这样?老是不让人家把话说完,求人家办事还这么霸道,一点不像婶婶!”久而久之,李怜儿也不那么怕这个“四哥”了,撅着嘴顶了一句。

“你若是像你娘,或者像你大妈妈,我也不让你登门。”

“四哥!你……

“我就是这样的人,你爱帮不帮!”

“我帮!我帮!”李怜儿连忙把信抢过,塞进自已怀里,“四哥的事,就是小妹的事,以后四哥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

这丫头,还真把我当他四哥了,当着面就往怀里塞东西,也不知避点男女之嫌,杨逸有些无奈地笑了笑:“好了,去吧!”

章惇府上杨逸觉得还是先不去为好,现在先由刘清菁去与他们沟通,若是自己这时侯去为刘清菁的摄政权奔走,只怕别人难免会对自己与刘清菁之间的关系起疑。

遇事要有静气!

杨逸添好墨后,独自在书房的后窗下练起字来,窗外是静静的院落,亭台竹柳倒映在池塘里,日影悠悠……

这身体原来留下的功底不错,全神贯注之下,一行行流畅的行体从笔尖流淌出来,原本洁白的宣纸上,尽是墨韵流香。

韩碧儿进来给他点上檀香后看了看,也没再打扰他,便悄悄退了出去,不一会儿,就见她带琴操过来,与韩碧儿妖娆的姿态不同,琴操身上仍是素雅的衣裙,娉娉婷婷行于花木间,恬淡的姿态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她手上托着一壶茶,到了书房门口,见到杨逸正在后窗下练字,便要出声,却见韩碧儿示意她别出声打扰了杨逸,然后向室内的茶几指了指,琴操只得将茶端进去。

又听到有脚步声进房来,杨逸连头懒得回,十三娘和清娘都不在,目前这个家里敢随意出入他书房的,也只有韩碧儿一个人了。

琴操将茶轻轻的放在茶几上,杨逸左手边放着好几张练笔的稿纸,她随意看了一眼,却立即被吸引了过去,杨逸的行书谈不上大家风范,吸引琴操的是纸上的诗词,让她不禁一张张的默诵起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样的小令,一看之下就让人沉醉其间,虽然琴操还没见过这种词牌,但那种刻骨的凄美,一下子就随那西风瘦马上的身影印入脑海之中。

再看另一张,写的是一曲《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令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仙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近似,都是大气磅礴,却又所不同,苏东坡的《念奴娇》成就或许更高一些,但到全词的最后,个人的感情却还在激荡之中;而这首临江仙却是将千秋功业,都付于笑谈之中,全词从下阙起,已经从激荡起伏的历史大潮,回归为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自在,显得更为豁达,或者说更多了一份看破红尘世事了然。

琴操看得如痴如醉,不能自已,杨逸随意地搁下笔,习惯地伸手将身边的丽人一揽:“碧儿,既然把茶拿来了,还不快倒一杯来……?”

杨逸愣了一愣,连忙缩手,啪的一声,一砚浓墨被撞落地上,溅出一幅“山水画”,也溅了杨逸一身墨黑。

琴操则是一脸羞红,杨逸那坏手在将她揽入怀中时,熟练的滑到香臀上抓了一把,此刻香臀上还有微痛酥麻的感觉。

“呃……操姑娘,你怎么来了?我……还以为是碧儿送杯来呢。”

看到杨逸讪讪然的样子,琴操自己反而平静了一些,望着杨逸一襟的墨汁,说不出狼狈样子,琴操低下头轻声说道:“对不起,琴操冒昧进大人的书房,是琴操不对。”

“不不,这个……是误会,只是误会……杨使君练了半天字积攒下的那点静气,眼看就要全跑光了。

遇到这种尴尬事,当你发现别人比你还尴尬时,心里就仿佛有了份优势感,能很快平静下来,此刻的琴操就是这样,见杨逸有些手足无措,她忍不住低头羞笑道:“大人还是先去换衣裳吧,这里奴家先帮着收拾。”

“哦,那好,麻烦琴操姑娘了。”

杨逸逃也的退了出去,换好衣裳回来时,琴操已经将地上的墨汁擦干净。

她仿佛怕杨逸再提刚才的尴尬事,当先说道:“大人,这些诗稿可否赠与琴操?”

说话间琴操摆开两个杯子,提起茶壶往里注茶,动作轻灵娴熟,半滴不漏,倒茶时她左手挽着右手的袖子,露出一截白皙的柔荑,纤细而长的手指温润透明,宛如美玉;淡淡蛾眉半舒着,不着脂粉的脸颊,线条柔美,肌肤白腻水润,自然散发着的淡雅气息衬得她更加清丽若仙。

“琴操姑娘若是喜欢,拿去便是,不过不必向外道及是出自我手。”

琴操有些疑惑,抬起头来瞄了他一眼,微笑道:“使君进京赶考时,以一曲雁丘词,为当时的李湘弦姑娘夺得行首之事,至今传为天下美谈,今日何故却不愿将这绝世佳作流传世上?”

“琴操姑娘误会了,我是个粗人非雅人,当初之所以帮李湘弦,完全是为了那笔银子。”

想起骊山时他也说自己是粗人,但那撑着油纸伞携美踏雨而来的画面,分明是神仙中人,琴操不禁宛然一笑,轻轻地茶递给杨逸后说道:“世人都在传说,李湘弦夺得行首后便身退,是跟大人作了神仙眷侣,奴家却听姐姐说并非如此,这倒好生奇怪。”

提到李湘弦,杨逸心情有些复杂,沉默了一下轻叹道:“她是一只随季节迁徙的雁儿!”

琴操恍惚间在杨逸眼中看到了一丝落寞,很淡很淡,却莫名地让人想起了夜半那孤单的雁鸣声。

或许每个人总会守着一段不愿提起秘密,琴操没敢再去提李湘弦,转过了身子,去将桌上那些诗稿仔细的叠起,每拿起一张,她又细细品味了一回,虽然只有几首,但首首是极品佳作,琴操掩卷抚叹,爱不释手。

“若是大人不嫌弃琴操才疏学浅,琴操拿去谱上曲后,再请大人指教!”

象那首天净沙·秋思是元曲,目前还没有适合的词牌,是以琴操姑娘才有此一说,杨逸微笑说道:“琴操姑娘尽管拿出,曲成之时,我必洗耳恭听。”

琴操难得地露出欢欣的表情,敛衽向杨逸福了一福,轻移莲步转身而去,她走路的姿态极为优美,恍若洛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杨逸感觉她有些变了,究竟哪里变了,嗯?眼神中似乎少了一丝看破红尘的寂寞。

杨逸的目光下意识的往她的香臀看去,直到琴操消失在门外,他才收回目光,一口将杯中茶喝光之后,喝道:“碧儿,你给我滚出来。”

第二卷 第206章 黑云遮月

蔡京素知郝随是刘皇后身边的红人,特别是一年来,刘皇后成了后宫第一人,郝随更是水涨船高,在宫中地位已俨然不输焦守等人。听到下人来报郝随到府,哪肯怠慢,连忙亲自出迎。

两人到了书房落座后,蔡京含笑说道:“郝总管多时不曾光临敝府,想是辛劳得很!”

郝随端起茶细饮一口,淡然答道:“宫里也没什么事,倒也闲着,只是蔡尚书为国忧勤,匆匆无须臾空闲,咱家没事不敢冒然前来造访,扰搅蔡尚书清神。”

无事不敢冒然前来造访,那也就是说这回定然有事,蔡京听出弦外之音,立即挥挥手让侍候在旁的丫环退了出去。

“好说,好说,郝总管肯垂教时,就是一日来百遍,蔡某又岂敢惮烦?毕竟是郝总管不肯垂教是真!”

得蔡京这一捧,郝随笑得脸上菊花绽放:“得哪,得哪,别客套了,正好有一件事奉商,还要多多借重蔡尚书哩!”

蔡京立即拱拱手答道:“好说,好说,郝总管有何吩咐,但说无妨。”

郝随不语,再次端起茶来,似是无意地打量起蔡京的书房来。蔡京微微一笑道:“郝总管有话但说无妨,此处书房,未经招唤,府中下人不敢接近二十步内。今日总管到来,蔡某就想着当有要事见教,所以特请郝总管到书房来。”

“人说蔡尚书最是知机,果然名不虚传。”郝随脸上的菊花更加灿烂了。

“不敢。”蔡京却正色地说道,“总管请说。”

郝随也收起笑意,郑重其事地说道:“蔡尚书是想巩固权位呢?还是想丢了这个好官儿?”

对这种套路,蔡京早已司空见惯,他故作吃惊地说道:“可是有人弹劾蔡某?”

“不是。”

“然则陛下将要罪责蔡某吗?”

“也不是,蔡尚书无须乱猜了,且听咱家细细道来,蔡尚书可曾听说官家昏厥之事?”

蔡京知道该入巷了,他讶然答道:“蔡某原听到一些传言,本待不信,不想此事竟然是真?”

“确有其事。”郝随目光沉沉地落在蔡京面上,严肃地说道,“蔡尚书,到了此时,咱们不妨推开天窗说亮话,官家一向气虚体弱,此次昏厥已经两天两夜,尚未见转醒,太医皆束手无策,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