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归园田居 >

第23章

重生之归园田居-第23章

小说: 重生之归园田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琴趁机跑了,这粮食是她背着顾氏给的,粮食少一斤两斤的,顾氏是不会发现的。

她知道,这事情若是顾氏处理,绝对会以和为贵,轻轻揭过这事。但处理这事的是顾琴,她可不会这么做。

首先,偷自己家的粮食是不可原谅的;再者,孙和不是好人,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这世界上能镇得住他的就是孙大娘了,孙大娘和顾家联系淡了,孙和也没啥借口了,以后被逮到顾琴也不必顾忌他的面子。

第三十四章 母亲心思

孙和一回家就看到孙大娘脚边的布袋了,打开一看,脸上布满欣喜,“这是?”

孙大娘疲惫的说,“顾家送来的。”

“哈哈,我就知道。”孙和抚掌大笑,没有注意孙大娘难看的脸色,自顾说着,“我就说嘛,那顾家就三女人,成不了事,再说娘你帮衬的也不少,给咱们点种子也不过分。”

孙大娘瞧着孙和的德行,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她算是想明白了,顾家这是因为孙和的行为,不愿意和自己亲近了,这种子大约是为了扯平以前的恩情。

虽然这乡里乡情的情谊说不清,也扯不平,但顾家的行动却告诉自己,两家扯平了,但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撕破脸是不能的,只是送来暗示自己罢了。

这顾家也是好心思,上次孙和的事情没有追究,明显的卖孙家一个面子,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这高粱种子送来,估计不出几日大家就都知道了,若是任由自己的儿子折腾下去,自己的老脸算是要不得了。

想到这儿,孙大娘有种自己看错人的感觉,也许是自己想多了。但事实上,如果孙和还做什么对不起顾家的事情,孙家在村子里都难过了。

想到这儿,孙大娘看看自己的儿子,心里一痛,如果自己的儿子也像顾家那般懂事盖多好啊。

孙和显然没想到这茬儿,自顾虽说的高兴,嘀咕着明年种地发财。一抬头就看见孙大娘有些古怪的脸色,心里一咯噔,“娘,你怎么了?”

被孙和打断深思,孙大娘眼神一变,脸色一整。瞧得孙和心头直跳,心道,惨了惨了,上次娘有这样的表情,自己就在父亲牌位面前跪了一天一夜。

果然,孙大娘淡淡道,“去你爹牌位面前跪着,想清楚自己哪里错了。”

孙大娘发威了,孙和知道,自己的娘亲真的怒了,乖乖的去了牌位跪着。

见孙和听话的跪着去了,孙大娘脸上闪过一丝心疼,然后悄悄关了门,拎着布袋去了顾家。

顾氏听了孙大娘的来意,再一看顾琴有些愤愤的小脸,登时明白了,连忙热情的招待孙大娘,但没有收回种子,反而在知道孙大娘惩罚孙和时,皱了眉头。

“大婶子,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孙老弟也老大不小了,这样罚多丢面子,我看,大婶子你说说就好了,哪里至于罚跪啊,这要是跪伤了还是自己心疼。”

孙大娘也是做娘的人,怎能不理解顾氏说的,只是仍旧道,“这个不争气的,不惩罚还能翻了天呢!这次是偷粮食……咳咳,下次不定做什么呢!好在你不追究他,不然算是毁了,大婶子在这里谢谢你了。”

见孙大娘揭开那层布,顾氏倒是不知道说什么了,只好哄着她,半天才把人哄走。

孙大娘一走,顾氏就提溜着顾琴问,顾琴这才原原本本的说了始末,“娘,我就是要给他,堵住他的嘴,看他以后好意思不。”

“你呀,傻丫头,跟那种人置什么气,只是可怜了你的孙大娘,这么老了,为儿子操不尽的心。”顾氏叹道,也没继续说顾琴的不是。

听了顾氏的话,顾琴笑眯眯道,“我和妹妹会好好孝敬您的,娘你放心好了,是不是啊,蓝儿?”

刚到家的顾蓝,一进门就听见姐姐问她,素来听姐姐话的顾蓝,张口就应道,“是是。”也没管顾琴说的是什么。

顾氏听了,笑得合不拢嘴,笑骂,“死丫头,就会哄人,连你妹妹都忽悠进去了。”

顾琴拽着顾氏的衣摆,眨着眼睛,无辜的问,“娘,我哪里哄你了,我说的是实话。”

“恩恩,实话,实话,娘给你们做好吃的去!”顾氏笑着道。

本来以为回来晚了会挨骂的顾蓝,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听见顾氏说做好吃的,立马开心的蹦起来,然后围着顾氏转,喊道,“好吃的!好吃的!蓝儿要吃!”

见此,顾琴和顾氏同时乐了,这丫头,就是个吃货啊!

因为是在别人家住着,顾氏也没真的像自己说的,做了许多好吃的,但还是认真的做了些孩子们喜欢吃的饭菜。

吃过饭,娘三儿坐在床头,说着闲话。

顾氏摸着顾蓝扎的两个小揪揪,眼神一片温柔,“娘不盼着其他,就盼着你们能平平安安长大,嫁个好人家,这辈子就算是圆满了。”

闻言,顾琴满头黑线,她才六七岁好吧,谈这些是不是有些早了。顾蓝听了,完全没反应,摆弄着顾氏的头发玩儿。

偎过去,挨着顾氏,顾琴的小手敲打着顾氏的腿,“娘,我跟妹妹不嫁,陪娘一辈子!”

以前,顾琴觉得说出这话的人都是矫情,没想到自己也这样说,只是没有想象中的恶心,反而是一种找到归宿的踏实,,这种感觉她曾经在爷爷身上感觉到过。

她自小没了父母,跟着爷爷长大,以前是羡慕别人有爸爸妈妈,后来是庆幸自己有个爱自己的爷爷,对于父母的执着也没那么大了。没成想,这辈子居然让自己拥有了母亲(父亲自动排除)

听了顾琴孩子气的话,顾氏虽然嘴上说不满,但心底里是甜蜜的,“傻丫头,难道你能跟着娘一辈子啊,女儿大了是要嫁出去的。”

顾琴却早有打算,若能找到过日子的就找,找不到,她就和顾氏生活一辈子,把妹子嫁出去,实在不行,最后抱养个孩子养老。

听了顾琴的话,顾氏惊了一下,她没想到顾琴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但一想,顾琴还小,这事情也是没准,便道,“傻丫头,净说胡话。”

见顾氏没当真,顾琴也没再继续说,只是反问,“娘,你怎么不改嫁啊?我听小五娘说,隔壁村子的张家媳妇儿就改嫁了呢。”

顾氏没成想顾琴突然提起这个,先是一愣,然后有些恼怒,“这群女人,成日里都说些什么!别听她们瞎说,娘不会改嫁的!”

顾琴见顾氏想歪了,也没有纠正,只是心里惦记上这个事情,心底里,顾琴还是希望顾氏能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知道,在这个时代,女人未嫁之前听从父亲的教导,嫁人后从夫,丈夫没了,就整日围着孩子转,似乎从来不想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是否幸福。既然顾氏不想,但顾琴就代为想吧。

第三十五章 顾氏娘家

顾家的房子依旧盖着,期间村长也来过几次,摸着花白的胡须站在门口,赞叹了几声就走了。顾氏瞧见,赶紧赶了出去。

“村长大人,真是麻烦你了,大老远还跑过来一趟。”顾氏有些不自然的笑着,塞给村长一块碎银。

村长本来是很不乐意的,本来村子里就自己家是青砖房子,突然多了这么一家,比自己家的新,比自己家的好看,所以心里不自在了。眼瞅着房子快盖好了,村长干脆跑来转转。

捏捏手里的银子,村长眼睛就眯起来了,没想到这顾氏挺上道,心里对于顾家盖房子这件事就不那么闹心了,“嗯,回去吧,上大梁的时候还别忘了老夫。”

“额,哈哈,那肯定的,到时候村长可别推辞啊。”顾氏一愣,继而笑道。

见村长冷淡的样子,顾氏有种想把银子收回来的欲、望,但看着村长明显轻快的步伐,尤其是听到他最后那几句话,顾氏心里乐了,这老东西,果然是来蹭东西来的。

只是没想到他居然主动提出来吃饭,这算是给顾家面子了,不,是给那银子的面子了,也许,他更想的是来蹭饭吃。当然,这话也只是在顾氏心里转了一圈,没有说出来。

村长走了后,大家说话明显的就随意多了,这家长那家短,叽里呱啦的,谁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来,明明两个男人也能成戏,咳咳,不是武戏,文戏文戏……

在古代建房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上梁。上梁的日期和具体时辰通常由瓦匠或者主工人提前告诉房主,一般的时辰都是选择在午时。上梁时间确定后,顾氏就遍告亲友。

这日,村民来的很早,带着礼物参加上梁,有的人拿的红布,称为“挂红”,也有人拿了些各色粮食包成的布袋,还有一些顾琴都不认识的东西,据说都是有寓意的。

顾氏笑呵呵的迎接着来客,和顾氏交好的宋氏和牛大嫂就去厨房帮忙。

到了中午,就听见门外传来一声大笑,“哈哈,妹子,哥来啦!”

顾氏脸上一喜,赶紧迎了出去,对上来人,“二哥,你怎么亲自来了?”

“怎么,妹子不欢迎?”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朗声笑道。

顾氏闻言,赶紧道,“怎么能呢,不是说你忙呢,没想到二哥能来。”

一旁一个穿浅蓝色布衫的中年妇女听了顾氏的话,掩嘴笑道,“你二哥一听今日是你家上大梁的日子,立马放下手头的活就来了!”

顾氏微微一笑,冲着一旁的妇女道,“嫂子,你怎么也不劝劝我哥,这么大老远的,俩孩子咋办。”

妇人笑了笑,安慰道,“没事儿,有他们奶奶照顾呢。就是你大哥挺忙的,也抽不出时间,你也知道,你大嫂子又怀上了,身子也不方便。”

后边的话,明显是解释,顾氏脸色一顿,她自小就跟大哥关系不好,大哥不来很正常。扬起笑脸,顾氏把人请了进去。

这是顾琴第一次见顾氏娘家的人,不由有些好奇跟忐忑,她还认不出谁是谁呢,好在通过刚才的谈话,她也猜出了对方是谁。

“二舅,二舅妈。”顾琴脆生生喊了声,顾蓝也跟着喊了一句,虽然不及顾琴大方,但也说不出的可爱。

“呦!”顾氏的二哥李京和李氏闻言,眼中一亮,“这?是那俩丫头?”

顾氏拉着有些害羞的顾蓝,脸上浮起一丝骄傲,“是的,小的时候见过。”

“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啊。”李氏见顾琴大大方方,顾蓝乖巧可爱,眼里一阵冒光。

顾氏连道,“哪里哪里,调皮的很。”

“瞧你说的,我看着都是好闺女。”李氏道,携起顾琴的手,问起顾琴一些事,见顾琴说话有条理不慌不忙,心里大为惊讶。

顾蓝躲在顾氏身后,瞅着面前那个个子很高、说话声音大的人,脸蛋红扑扑,心想,这人好高啊……

李京正和顾氏说着话,就看见顾氏身后那丫头时不时的偷看自己,那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脸蛋圆乎乎红扑扑,一脸崇拜仰慕的望着自己。登时觉得比自家的臭小子好看多了,笑呵呵的抱起了顾蓝。

顾蓝惊呼一声,然后咯咯笑出了声,原来是李京把她高高的举起来,然后放在了肩头。

顾蓝不记得父亲是什么样子,只见过其他小伙伴的父亲,她也幻想过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子,但是她年纪小,记不得了。见李京亲近她,自然开心的。

李京见顾蓝笑出声,也笑了,道,“这丫头,看着文静,原来也是个胆子大的啊。”

“赶紧下来,在这上面算什么样子。”顾氏板着脸低声道。

听顾氏这么一说,顾蓝赶紧抱住李京,一副不肯下来的样子,此举惹得李京这汉子的心都化了,想他家里的那两个小子,不躲着自己就算是好的了,哪里肯亲近。

李京赶紧把顾蓝抱到一边,好容易看见一个不怕自己的孩子,而且长得这般可爱,他怎么舍得放手,忙道,“怕啥,我领着呢,你去忙吧赶紧,不用招呼我。”

这时,又有人来了,顾氏一见,实在是脱不开身,就叮嘱了几句,去招待人了。

快中午的时候,就有几个大汉,抱住大梁进了屋子。

大梁上贴着“上梁大吉”,在脊檩的正中,横扎着两双红筷子,筷子寓意快发财的意思。上面的一双,横排三枚铜质钱,从两双筷子的正中,垂下一条红绳,红绳上系着五枚铜钱,形成一个钱串子,钱串子再系一块一尺见方的红布,红布下端的两角各自缝一枚铜钱。所有的铜钱,最好带着太平或者康字的为佳。

而红色在古代代表了喜庆辟邪镇宅的意思。

吉时到了,顾氏找人在房架四周燃放鞭炮,与此同时,全体木匠何前来帮忙的人就一起拉梁上架,订上椽子,只留下脊檩不钉。

大厅放上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上一对红烛,上面放上猪肉水果等贡品,中间放上香炉,插上三炷香。顾琴一家拜过之后,再拜脊檩,然后撤去脊檩。

这些仪式完了后,木匠瓦工便唱喜歌边上房架,两边一边一人,垂下红色的绳子来,然后由顾氏亲自挂上脊檩。然后脊檩在鞭炮中升上房顶,放好后,两人再放下红绳。然后把准备好的斗打翻,斗里早就预备好了铜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