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归园田居 >

第13章

重生之归园田居-第13章

小说: 重生之归园田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光下,万物被照耀的十分清楚。

顾琴数着房顶上有些年月的瓦片,看着墙面剥落的墙皮,屋门上一开门就晃得手扶,窗棱上补过许多次的窗纸,窗户角掖的一块看不出颜色的旧布。

院子里,一颗古老的槐树撑起一片阴凉,树下,一口老井,井边扔着一只有些年月的木桶。大门边上,靠着一根被磨得发亮的木头,那是别门的。

有些低矮的土墙高低不平,顾琴甚至想,会不会一场大雨就能把墙冲倒了,好在今年夏天雨水不多,倒是没出现顾琴担忧的事情。

顾家生活不好,顾琴早就知道,只是从未像现在这般观察过这个家,现在看起来,再想起自己以前的生活,顾琴心里说不出的感觉。

低头瞅了瞅快要露出大脚趾头的鞋子,身上的衣服虽然干净却有补丁,但穿起来却很舒适,手上,似乎也起了一层茧子,不算硬。

顾琴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虽然清苦些,可是瞧着娘亲渐多的笑容和顾蓝可爱的话语,顾琴觉得,这些是值得的!

趁着晒东西的空当,顾琴去了一趟孙大夫那儿,说明自己从今日起不打算摘那个药草了。

孙大夫对这个乖巧稳重的顾琴是十分喜爱,总想让她学点什么,知道快秋收了,家里肯定有事,便不勉强她,嘱托了她几句就放她离开了。

顾琴回去后,用晾衣杆把被子敲了敲,反过来重新晒了,待晒透了,才收进屋子去。

不多时,顾氏就回来了,带着一个半米多高的坛子。这是顾琴央顾氏去孙大娘那里借的,上次她去后山,发现了许多野果,想着干脆酿成果酒,大家尝尝鲜。

只是家里缺个坛子,恰巧孙大娘有个多余,顾氏便借了来。

顾安在世时,也曾酿过一些果酒,顾氏不太懂,也只是搭个下手。顾安去世后,便无人做这果酒了,坛子闲置了一段时间后,被老太太收回去,给了三房媳妇儿。

瞧着顾琴说做果酒,顾氏很惊讶。顾琴便推脱是自己爹留下的书本里看到的,不懂的字都是问孙大夫,见摘了些果子,所以想试试。

顾氏知道顾安留下了不少书,顾安在世时,也曾教过顾琴几个字,只是那会儿顾琴还小,也不知记住几个字。

顾氏看着顾琴的眼神分外怀念,顾琴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自己哪里识得几个字?不过是仗着现代的知识连猜带蒙,实在不会就去问孙洋,这才把上次买的皇朝正史看完。

至于这酿酒的方子,不过是以前自己闲来无事,在网上搜的一个法子,也不知行不行。

见顾琴也是拿不准,顾氏反倒安慰她,试试罢,也不碍事。

把坛子和红果子一起洗干净后,晾干,然后把红果子的梗去掉,揉碎了扔进坛子里,一层一层的铺匀实。

顾琴也叫不出这果子是什么名字,顾氏说在山里挺常见的,只是因为不好摘,也容易坏掉,所以也很少去特地摘,看见了就尝几个。

这果子比葡萄大一些,长相跟桃子类似,熟透了的红彤彤的,果肉也比较软,果汁也不少,很容易就被顾琴捏碎弄烂。

每铺一层,顾琴都要往上面撒一层白糖,这是提升甜味的,好在家里剩下不少,用起来也不用担心。

弄完后,就给坛子盖上盖子,密封好,放在阴凉处。因为是夏末,温度还算不低,约莫十天就能发酵好。

等着发酵好了,再把渣子去掉,再发酵,基本上就可喝了,只是需要等些日子。

做完这些,天就快黑了,顾琴赶紧收拾收拾去做饭了。

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重,村民们都忙活着收拾田地,孩子们没人管,四处野去了。

菜地里的豆角熟了,顾琴捡着有些老的摘回家,拿水煮熟,又晾干,等着冬天的时候加个菜。

没办法,在这个时代,冬天基本上就靠白菜生活。地里的烂白菜叶,被顾琴捡回家,喂可怜的兔子去了。

在菜地背儿上,顾氏还种了些葱,眼见着天气凉了,干脆拔了,绑成一大捆弄回了家。

新鲜的葱叶被顾琴弄下来不少,一部分炒了菜,另一部分烙了几张葱花大饼,虽然油水少的可怜,但大家吃的还是很开心。

这日,顾氏去集市,趁着早起,用一百多铜板买了一大块板油肉回来。

顾氏把肉切成小丁,加了些水,放进大锅慢慢熬,直到板油肉变黄边干,满满的一锅猪油就好了,等凉了以后,放在罐儿里,存储起来,可以够一家人半年吃。

只是这板油肉卖的便宜,却也少,但对于穷人家却是好东西,所以每次卖的都十分快,顾氏这次也是赶巧了,这才得了这么大块肉。

把剩余不多的油渣子捞出来后,撒一点盐,吃起来特别香。

顾琴尝了两块就不吃了,虽然把肉里的油榨干了,可是还是很油腻,没吃几口就厌了,倒是顾蓝馋嘴,吃的不少。

晚上,就着白菜和油渣子炒了个菜,顾琴吃着没那么油了,倒是多吃了几口。

村子正忙着准备地里的活计,哪里还注意得到顾家吃什么,做什么。倒是顾家大房瞅见顾氏买了一大坨板油,直说寒酸,自己却背地里去了几次集市,可惜不像顾氏这般好运,每次去都有人买走了。

然而,顾琴一家也没在意,在过着幸福的日子的时候,也准备起农忙。

因为,秋天来了……

……………………………………………………

感觉好无用的一章,请问,有人在看吗?出来个啊喂喂喂………………

第十九章 秋收事件

到了农忙时候,家里人手就成了关键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越穷越生。

顾琴家就三个女人,后山的高粱虽然不着急收,但还是急坏了顾氏,嘴上的火燎破起了好几个。

好在村民都说,等家里忙完了就去帮忙,顾氏这才稍稍放心些。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也是有道理的,等秋收的时候,这家帮着那家,那家帮着这家,又都是做惯了庄家活儿,有时候一天就能弄个差不多。

村子里就那么三四家有牛车,此时也贡献出来公用,待拉回家后,这事也算是告一段落。至于后边的打场,晒粮食,舂米,都是以后慢慢忙活的事情了。

顾琴年纪还小,也没做过这些活计,干脆留在家里准备吃食,等晌午大家忙完了,吃点东西,歇一歇,虽然不给工钱,但一顿饭还是要做的。

去隔壁家借了一个大桌子和几个凳子,顾琴开始捯饬饭菜。

蒸屉里是顾氏昨日就做好的粗面馍馍,个特别大,口感不如现代好,胜在顶时,妇人吃一个就饱了。顾琴只需要热热就好了,不用弄其他干粮。

她又烧了一锅水,盛在壶里,等人们回来喝着正好。

家里的大白菜不缺,顾琴干脆弄了个酸辣大白菜,把白菜帮子切成细细的丝儿,搁点油炒了,看起来倒是很好看。

切的白菜太多了,顾琴又用剩下的白菜丝凉拌了一个菜,咬咬牙,放了些糖和醋,满满一盘子。

家里还有顾氏以前弄的咸菜,顾琴也切了些,放在盘子里。

这里的土豆最不缺了,家里有很多,顾琴干脆弄了个白菜土豆胡乱炖,闻起来倒也是挺香。

就在这时,顾琴发现自己家盘子不够了,正发愁呢,宋氏送来了一叠盘子和碗筷。

瞧着顾琴弄得像模像样的菜,宋氏倒是惊讶了一番,原来这顾琴也是个能做的把式,以前怎么没瞧出来呢。

有了宋氏的帮忙,顾琴又弄了一两个菜,看着也是满满一桌了,这才罢了。

在宋氏的提醒下,顾琴又走了半里路去外面买了一罐子酒,质量口感算不上好,但也是个交代,况且村子里的人对这个不讲究,喝着舒坦就行。

待弄好后,宋氏就赶紧回去了。

顾琴想起上次宋氏挨骂的事情,就让她带着一些咸菜和自己做的凉菜回去,省的她婆婆叨叨。

宋氏推脱了一番,见顾琴坚持,就收下了,没成想,回去婆婆见自己拿了东西,弟妹吃的又开心,居然没怎么给她摆脸色。

心底里,对于顾琴,宋氏又多了一份疼爱,想她也是个细心的孩子。

不说顾琴怎样,却说顾家田地。

虽然大家早就听说顾家后山粮食种的好,但这一近距离看,还是不免惊讶一番。

要知道,当初顾氏买后山那块地,大家都是不看好的,以为在以前也有人曾贪便宜买了这块地,只是最后粮食收成惨淡,不得已,第二年就不种了。

只是顾家似乎很好运呢,居然寻来可以种在这里的粮食,还敢一下子买这么多。

大家感叹的同时,也不得不说,换做自己,肯定没胆量这样。想来,顾家也是孤注一掷,打算一次翻本。毕竟靠着家里那三分地,成不了大气候的。

大家分工合作,有人砍秸秆,有人剪高粱穗,有人直接装麻袋,然后牛更山再运回去。忙忙碌碌一上午,才弄了四分之一不到。

眼瞅着晌午了,顾氏邀请大家去家里吃饭,有几个人说家里做了,便没有去。有的就跟着顾氏回去,打算吃点,下午接着帮忙。

面对顾琴准备的饭菜,大家是赞不绝口,吃的痛快,喝的也痛快。心底却直道,顾家真是实在,准备了这么好吃的饭菜,这趟活干的真值!

顾氏瞧着大家吃的高兴,心里也很欣慰,趁着大家海吃的时候,去厨房见了见顾琴,知道她吃过了才算安心。

吃过午饭,歇息了一会儿,大家又开始请去地里了。下午无事,顾琴跟着去了后山的田地。

望着少了一片一片的高粱,顾琴说不出的满足。

抡不动锄头,也够不着高粱,顾琴只好跟在后面捡高粱穗子,不一会儿就见了小半篮子。

大家瞧见顾琴跟在后边,笑着道,“呀,顾琴累不累啊,你娘也真是舍得,这么热的太阳,赶紧去大树凉下歇歇吧。”

一旁的牛更山大叔也接口道,“就是,有我们呐,去歇歇吧。”

顾琴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嘴巴有些干干的,“呵呵,没事儿,大叔大伯,不用管我,我好着呢。”

见顾琴执着,大家也不再问了,说着闲话做活,一会儿一下午就过去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顾琴是累的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一回家就躺在床上,像挺尸似的,连衣服也没来得及收拾一下。

顾氏瞧她累成这样,也没说什么,草草的收拾了一下,就着中午剩下的饭菜,垫了垫肚子,这才睡下。

顾琴则是一觉睡到了天亮,第二天一醒,只觉得腰酸背痛,恨不得不离开那床。只是地里任务很大,只好挣扎着起来。

就这样,顾家的粮食两天才弄完,这大大的刺激了前来帮忙的村民。谁能料想,就是这样的地,种出了这么多粮食。

但也有人怀疑,这种出来的东西能吃吗?

顾氏倒是没在意别人怎么想,她正忙着晒粮食呢,这么多的粮食,真需要收拾呢。

别说她,就是村子里的其他人,也在忙活着,稻子收了,地里也需要捯饬一下,明年还需要就要继续种田的。妇人们大多在家翻晒稻子,村西口有一块特别敞亮的大空地。谁家的地方不够了,都去那里晒。

好在顾琴家住在村子的最西口,挨着那块大空地,所以晒起粮食来也比较方便。

看着小广场上村民来来来往往,顾琴多了个心眼,没事儿就去去自己家那块逛逛,还真逮到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只是大黄发现后一阵猛叫,把人吓跑了。

顾琴摸摸大黄的脑袋,赏给它一个赞叹的眼神,大黄顺从的躺在地上求顾琴给挠痒痒……

有人看见顾琴,打招呼,“哟,顾琴这是又来看粮食来啦?”

顾琴微微一笑,道,“大伯,你不也是来看粮食了吗?”

“哈哈,你这丫头,不来看看不塌心啊,这可是过冬的宝贝呦。”那大伯笑道,露出有些不整齐的黄牙。

又絮叨了两句,顾琴把大黄拴在了家门口,回到屋子。

顾琴把这种情况告诉了顾氏,顾氏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这可怎么办?”顾氏急的直转圈。

顾琴顿了顿,缓慢而坚定的说,“卖掉!”

“卖掉?”顾氏扬声重复,心里却舍不得那么多粮食,这够她们家吃很长时间了。

顾琴点点头,和顾氏分析现状,“娘,你不卖掉怎么办,大家都盯着呢,到时候你说要是有人来借,你是借还是不借?人家若是赖掉你怎么办?人家大可以说,你家不是多呢,差这么一点吗?”

“这到不至于吧……”顾氏有些艰难的说。

顾琴却觉得,这就是人性,有了一次就有二次,时间长了,他甚至以为是理所当然,根本不在乎你的想法和现状。

“那娘,咱们不说这个,就说这粮食怎么存放,你也知道咱们的厢房是漏雨的,没法子粮食的,等以后还要时时防范别人来偷,太浪费精神了,不若剩下一年的粮食,够咱们吃就行。再说,家里不是有钱吗?你怕啥?”顾琴继续道。

顾氏一时没办法接受顾琴说的,摆摆手,钻进了屋子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