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2666 >

第27章

2666-第27章

小说: 2666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 1927— ),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铁皮鼓》等。

[12]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 1921—1990),瑞士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罗慕罗斯大帝》、《深秋夜话》、《老妇还乡》、《双影人》等。

[13] 德赛(Louis Charles Antoine Desaix de Veygoux; 1768—1800),法国将军,被拿破仑遗忘的元帅。

[14] 拉纳(Jean Lannes; 1769—1809),法国元帅,军中三杰之一。

[15] 格里默斯豪森(Hans Jakob Christoffel von Grimmelshausen; 1621—1676),17世纪日耳曼作家。

[16] 格吕菲乌斯(Andreas Gryphius; 1616—1664),17世纪日耳曼作家。

[17] 特奥菲拉斯图斯·彭巴斯图斯·冯·霍尔海姆(Theophrastus Bombastus von Hohenheim; 1493—1541),瑞士医学家。

[18] 指阿根廷潘帕草原的牧马人。

[19] 苏丁(Chaim Soutine; 1893—1943),白俄罗斯画家。

[20] 康定斯基(Kandinsky; 1866—1944),俄罗斯抽象派鼻祖。

[21] 格罗兹(George Grosz; 1893—1959),德国画家。

[22] 可可施卡(Oskar Kokoschka; 1886—1980),奥地利画家。

[23] 恩索尔(James Ensor; 1860—1949),比利时画家。

[24] 托马斯·曼(Thomas Mann; 1875—1955),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5] 海因里希·曼(Heinrich Mann; 1871—1950),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哥哥。

[26] 克劳斯·曼(Klaus Mann; 1906—1949),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长子。

[27]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Alfred Dblin; 1878—1957),德国表现主义小说家。代表作为《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王伦三跳》。

[28]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 1877—1962),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9]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国作家。

[30] 安娜·西格斯(Anna Seghers; 1900—1983),德国女作家。

[31]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奥地利作家。

[32] 贝托尔德·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德国作家。

[33] 福伊希特万格(L。 Lion Feuchtwanger; 1884—1958),德国作家。

[34] 约翰内斯·贝歇尔(Johannes R。 Becher; 1891—1958),德国作家。

[35] 阿诺尔德·茨威格(Arnold Zweig; 1887—1968),德国作家。

[36] 里卡达·胡赫(Ricarda Huch; 1864—1947),德国女作家。

[37] 奥斯卡·玛利娅·格拉夫(Oskar Maria Graf; 1894—1967),德国作家。

[38] 汉斯·法拉达(Hans Fallada, 1893—1947),德国作家。

[39] 玛莲娜·迪特里茜(Marlene Dietrich; 1901—1992),美裔德国女演员兼歌手。

[40] 胡格诺派教徒,指16—17世纪法国基督教新教徒。

[41] 奈瓦尔(Gérard de Nerval; 1808—1855),法国浪漫派诗人。

[42] 指墨西哥1911年大革命中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此处应是指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恰帕斯地区农民以萨帕塔为旗帜的游击战。

[43] 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 1740—1814),法国贵族。主张极度的情欲和性虐待。

[44] 希腊神话中的记忆女神。

[45] 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

[46] 居斯塔夫·莫罗(Gustave Moreau; 1826—1898),法国象征派画家。

[47] 奥迪隆·雷东(Odilon Redon; 1840—1916),法国象征派画家。

[48] 埃德温·约翰(Edwin Johns; 1878—1961),英国画家,新颓废派创始人。

[49] 雅各布·爱泼斯坦爵士(Jacob Epstein; 1880—1959),英裔美国雕塑家。

[50] 希腊神话中的女妖怪。

[51] 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 1947— ),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午夜的孩子》、《撒旦诗篇》。后一部险些引起杀身之祸。

[52] 瓦莱丽·索拉纳斯(Valerie Solanas; 1936—1988),美国著名女权主义运动代表。

[53] 安东尼·博金斯(Anthony Perkins; 1932—1992),美国著名电影演员。

[54] 让-马里耶·勒庞(Jean…Marie Le Pen; 1928— ),法兰西民族阵线领导人。

[55] 布鲁内莱斯基(Fil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家。

[56] 皮拉内西(G。 B。 Piranesi; 1720—1778),18世纪意大利著名建筑师、艺术家。

[57] 俄罗斯首席试飞员。这是当时一个时髦的话题。

[58] 马塞尔·施沃布(Marcel Schwob; 1867—1905),法国文学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想像的传记》、《孩子们的十字军》等。精通英语和德语。

[59] 法国南部海滨城市。

[60]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 1942— ),奥地利著名剧作家、诗人、小说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61] 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 1931—1989),奥地利著名作家。

[62] 1816年问世的墨西哥长篇小说。作者是何塞·霍阿金·费尔南德斯·德·利萨尔迪(Jose Joaquin Fernandez de Lizardi; 1776—1827)。书中的主角是一个顽童、乞丐、流浪汉、流氓式的人物。

[63] 瓦莱里(Paul Valéry; 1871—1945),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为《海滨墓园》。

[64] 墨西哥北部边境城市。

[65] 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éline; 1894—1961),法国作家。

[66] 德里欧·拉罗舍尔(Drieu La Rochelle; 1893—1945),法国作家。

[67] 莫拉斯(Charles Maurras; 1868—1952),法国政治家。

[68] 生活在美国的墨西哥裔美国人,或者是在美国讲西班牙语的拉丁美洲人后裔。

[69] 拉法埃尔·迭斯特(Rafael Dieste; 1899—1981),西班牙作家,1927年一代的人物。

2666 第二部分 阿玛尔菲塔诺

阿玛尔菲塔诺在这座城市里居住了一个星期之后,心里说他不知道来圣特莱莎做什么。他扪心自问:你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吗?他自言自语地说:真真地不知道啊。这话再意味深长不过了。

阿玛尔菲塔诺有一套平房,三居室,外加设备齐全的浴室、卫生间、美式厨房、窗户朝西的餐室,一条砖砌走廊,里面有个木凳,被山风和海风磨损得厉害,一股风来自北方,是山风;一股风来自南方,散发着烟雾的气息。他从二十五年前就开始藏书。数量不多。都是旧书。买书的时间不到十年;这些书是借出去了,还是丢失了,或者被盗,他都不在乎。有些书到手时火漆烙印还是完好无损的,还带着陌生的发寄人姓名。庭院十分理想,可以种草,栽花,虽说他不知道那里最适合栽种什么花卉,不是仙人掌类的玩意儿,而是鲜花。他相信自己有时间管好花园。院子有木头栅栏,但需要油漆一番。他每月有固定工资。

他有个女儿,名叫罗莎,始终跟他生活在一起。不如此,似乎是很难置信的,但事情就是如此。

有时,在夜里,阿玛尔菲塔诺想念罗莎的妈妈,有时笑,有时哭。想念妻子的时候,他关在书房里。罗莎睡在自己的卧室里。客厅里没人,安安静静,灯光熄灭。假如在走廊里有人注意倾听,那么会听见寥寥几个蚊子的嗡嗡声。但那里无人。周围邻居的房子静悄悄,漆黑一片。

罗莎十七岁,是西班牙人。阿玛尔菲塔诺五十岁,是智利人。罗莎从十岁起有了护照。阿玛尔菲塔诺记得,有几次旅行,父女处于尴尬的境地,因为罗莎通过海关时走欧共体公民通道,阿玛尔菲塔诺走非欧共体公民入口。第一次过关时,罗莎出了麻烦,她哭了,不愿意跟爸爸分开。有一次,由于欧共体公民的队伍走得快,非欧共体公民的队伍走得慢而且提心吊胆,阿玛尔菲塔诺找不到女儿了,后来用了半小时才发现她。有时,海关警察看见罗莎太小,就盘问她是自己一人旅行,还是有人在出口等她。罗莎回答说,她是跟父亲一起来的,父亲是南美人,她必须原地等着父亲。有一次,警察搜查罗莎的行李,怀疑她父亲会利用女儿的纯真和国籍做掩护,夹带毒品或者武器。

阿玛尔菲塔诺一面坐在书房(或者站在黑暗的走廊里)吸一种墨西哥烟,一面记得,旅行中携带刀具的人是罗莎的母亲劳拉,她总是随身带着一把不锈钢的折刀。有一次,那时罗莎还没有出生,警察在机场把他和劳拉拦住了,询问他俩带着折刀干什么。劳拉说,削水果皮。柑橘、苹果、梨、猕猴桃,等等带皮的水果。警察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放她过去了。一年数月后,罗莎出生了。又两年后,劳拉离家出走,仍然携带这把折刀。

劳拉出走的借口是要去看望一位她喜欢的诗人。此人住在西班牙圣塞瓦斯蒂安附近法国境内的蒙德拉贡精神病院。阿玛尔菲塔诺整整一晚都在倾听劳拉出走的理由,与此同时,劳拉在准备行囊和保证很快会回到他和女儿身边。劳拉近来总是肯定地说,她认识那位诗人,在阿玛尔菲塔诺进入她的生活之前,她在巴塞罗那参加了一个晚会,认识了诗人。在这个晚会上(劳拉下的定义是“无法控制的”、“忽然从盛夏炎热红灯车队中迟到的”),她跟诗人整宿做爱。但阿玛尔菲塔诺知道这是胡说,不仅因为诗人是同性恋者,而且劳拉第一次得到该诗人存在的消息是从他那里来的,因为诗人送给他一本作品。后来,劳拉为自己购买该诗人其余的作品,与那些认为诗人是受上帝启示的人,是外星人,是上帝的使者的人结为好友;而这些朋友则是刚刚从圣博伊疯人院出来的,或者是经过多次心理治疗后又发疯的人。实际上,阿玛尔菲塔诺知道劳拉迟早要踏上圣塞瓦斯蒂安之路,因此他宁愿不争吵,而是拿出部分积蓄给她,恳求她几个月后就回家来,同时他还保证一定照看好女儿。劳拉似乎什么也没听见。行囊准备就绪后,她去厨房煮了两份咖啡,然后静静地等候天亮,尽管阿玛尔菲塔诺极力找些她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至少让等候的时间显得短暂些。清晨六点半,门铃响了。劳拉吓了一跳。她说,是来找我的。可是她一动不动,阿玛尔菲塔诺只好起身,通过对话机问是谁。他听见一个很轻的声音说:是我!阿玛尔菲塔诺追问:你是谁?那声音好像生气了,但仍然轻柔地说:是我!是我!是我!阿玛尔菲塔诺闭上眼睛,打开楼门。他听见电梯滑轮的声音,就回厨房去了。劳拉仍然坐着不动,品尝着最后几滴咖啡。阿玛尔菲塔诺说:可能是找你的。劳拉丝毫没有听见的表情。阿玛尔菲塔诺问她:要不要跟孩子告别呀?劳拉抬起头,回答说最好别吵醒她。劳拉的蓝眼珠被框定在黑眼圈里。接着,单元门的铃声响了两下。阿玛尔菲塔诺开了门。一个非常矮小的女子,超不过一米五,快速瞅他一眼并且含混地招呼一声,从他身边走过,直奔厨房,仿佛比阿玛尔菲塔诺还更了解劳拉的生活习惯。阿玛尔菲塔诺回到厨房的时候,注意到那女子的背囊,就在电冰箱旁边,比劳拉的小,差不多是小型背包了。女子名叫因玛古拉达。但劳拉就称呼她因玛。此前,阿玛尔菲塔诺下班回家,曾经遇见因玛在他家,老婆说过因玛的名字以及正确的叫法。因玛是因玛古拉达的爱称,是加泰罗尼亚语。可是这女子不是加泰罗尼亚人,也不叫依玛古拉达,而是因玛古拉达;阿玛尔菲塔诺从语音学的角度考虑,本想叫她依玛,但是只要他一叫依玛,就受到劳拉的呵斥,到最后他决定干脆不叫她任何名字。站在厨房门口,他望着老婆和因玛。他心里要比他想像的平静。劳拉和因玛的目光盯在那张有塑料贴面的桌子上,但阿玛尔菲塔诺并没有忽略两个女人时不时地抬头互相交换一种感情强烈的眼神,这是他不了解的。劳拉问还有没有人要咖啡。阿玛尔菲塔诺想,这是问我呢。因玛摇摇头,然后说没时间了,还是上路吧!因为再过一会儿,巴塞罗那出城的道路就要被堵塞啦。阿玛尔菲塔诺想,她说话的口气,好像巴塞罗那是座中世纪的城市。劳拉和她女朋友站起来了。阿玛尔菲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