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个超市去清朝 >

第125章

带个超市去清朝-第125章

小说: 带个超市去清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汉”是指汉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诗,汉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诗歌也好,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当然,雷天易现在这个身份就不必直接的参加这种考试了,所以雷天易就直接的在京城里面买了一个秀才的身份。虽然说是监生,名声有些不好。但是好歹不用再参加童试了,这样一来省去了不少的麻烦。

虽然说现在凭借着雷天易的财富,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参加科考了。但是雷天易毕竟没有一个堂堂正正的名声,而且在县太爷李硕那里还是一个‘钦差’。所以说现在雷天易务必要弄去一个真实的‘大人’身份。虽然说可能会稍微麻烦一些,但是只要雷天易把后面的事情都安排好的话,那么要他做的不过是参加一场考试罢了。

…………

…………

“雷大哥,你不是说着鸦片膏要卖到倭夷去么?咱们什么时候动身啊?”

天逸楼三层的雅间里面,王开元冲着正在喝茶的雷天易问道。

自从那些从韦德那里购买二十吨鸦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了,可是还不见雷天易有任何动静。这让王开元着实的着急了一下。原来雷天易还说要去倭夷卖鸦片呢,可是一连这么多天雷天易是连提都没提,而且那么多鸦片放在那里也不是个事,于是王开元今天终于忍不住了。

虽然说王开元有的时候处理事情很不错,但是毕竟还是个孩子,是孩子都会有童心的,对于未知的事物还是非常的好奇的。所以自从听了雷天易说要穿过大海去别的国家的时候,王开元就有些动心了。

“开元,不要着急。我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办完,一旦这个事情办完了,我们立即动身就去。但是这几天你也不要闲着,先去找十个可靠一点的人,年纪不要太小,必须要和你差不多大的,但是一定要可靠。告诉他们只要到这里来帮忙三个月,每个人我给一百两银子。”

听了王开元的话,雷天易笑了,没想到小孩子还真是性子急。不过在笑过之后,雷天易的神情马上变得严肃起来,冲着王开元说道。

“知道了雷大哥,保证完成任务。但是雷大哥你这几天要做什么啊?现在天逸楼都运做的很好了。”

王开元听了雷天易的交代,神色一正,点头说道。因为王开元听得出来雷天易绝对是认真的。不过对于雷天易在这几天内要做什么,王开元还是非常好奇的。

“考试。”

雷天易笑了笑,从嘴里突出了两个字。

第143章 螳臂当车

…10 4:23:16 17048

第143章 螳臂当车

第143章

首先小三要在这里和诸位读者大大致以诚挚的道歉。

昨天的更新问题小三说了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大家并没有明白小三的意思。小三并不是在骗大家的钱。小三是一个小小的写手,就是指着写书混口饭吃,难道真的敢这样骗大家的钱么?

可能有的同学没有看明白小三的意思,所以在书评区里面破口大骂。这一点小三现在要说明一下。

小三发的哪一张不是说大家白白的订阅了,小三今天不是就改过来了么?之所以昨天那么发就是为了让它在里面‘延迟’一段时间。

其实这件事情也不是小三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很多作者在昨天统一制定出来的一个计划。小三不过是一个新人作者,那些老坐着给了小三很多的帮助,所以说他们想出来这个计划的时候,小三即便是不是十分的赞同,但是没有办法也只能照做了。

但是这并不是让他家白花。钱,小三今天不就把内容改过来了么?而且这是改的,并不是重新上传的,所以是不需要大家再付其他的费用的,只要昨天订阅了这一章的同学,今天还可以免费看这章。

而且小三今天不但更新这一章,。还要再更新一万字,所以说并不存在与小三骗大家的钱。而是耽误了大家一天的时间,不过对于这个原因小三在这里深深地向各位支持小三的读者们道歉。

小三以后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有位朋友在书评区里面说得很对,盗版不是这样防出来的,只要写得好,不愁没人看,没人支持,有这个时间的话不如把重点放在书的质量上。

小三谢谢这位朋友,也希望各位读者大大继续支。持小三的书。

再次感谢!!!鞠躬!!!

%%%%%%%%%%%%%%%%%%%

第二天早上,雷天易有些无奈又有些憧憬的背上。了书生专用的小布包,离开了天逸楼冲着静雅书院走去。

要说道上学,雷天易在后世已经上了十六年的。学,可以说在后世的雷天易二十多岁的人生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上学。即便是圣人也会觉得有些厌烦。

所以说现在来。到了清朝,头几天到这种私塾性质的书院,雷天易可能还觉得有些新鲜。但是去得救了也就乏味下来。

自从雷天易开始准备开天逸楼的时候记已经再没有去过静雅书院,不知道静雅书院的那些先生和同窗们是否还认定的自己,毕竟自己才去了几天。走在路上的雷天易暗道。

由于天逸楼也是在县中心,所以离静雅书院也不是很远,雷天易穿过两条街道已经来到了静雅书院的门口。看着那朱红色的大门,雷天易深吸了口气。这也许就是雷天易最后一次来到这里了,以后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进到这个穿越之后遇到很多精彩事物的地方。

进了静雅书院的雷天易第一眼见到的是那个看门的小三,此时那个小三还像往常一样坐在院子里面的椅子中睡着了。

雷天易也没有上前去打扰他,径自朝着内堂里面走去。听这耳旁传来的朗朗读书声,雷天易仿佛又感受到了后世上小学晨读时候的情景。

“雷兄弟你来了,好久不见了,生意怎么样?”

雷天易还没走到内堂门口就见到吴葛迎面走来,吴葛见到雷天易很是惊奇,惊讶的朝着雷天易打了一个招呼。

雷天易可是这静雅书院的神奇人物,先是作为一个没有上过私塾的人一下子就到了世学班读书,然后敢主动挑衅静雅书院的一霸赵世才。更为稀奇的是这个雷天易只不过来上了两天的血就消失了近乎一个月,并且一点消息都没有。

“吴大哥,我是来参加过几天的乡试的,劳烦你费心了”

'文'见到熟悉的吴葛,雷天易笑着说到。

'人'说起来雷天易个吴葛也算是有缘,如果当时雷天易来到静雅书院的时候没有遇到吴葛的话,没去那云霄阁的话,没准还想不起来要开天逸楼呢。

'书'此时再次见到这个县丞的儿子,雷天易发现对方的说话语气还是和以前一样。这就说明了这个吴葛并没有因为雷天易成为了商人而看不起他。

'屋'“乡试,难道雷兄弟真的要考取功名?我看雷兄弟是汉人,难道却是要做官不成?”

听到雷天易的话,吴葛皱了皱眉头,冲着雷天易说道。

吴葛本身就是汉人,虽然他的父亲在澧县里面做县丞,但是吴淼本身还是偏向汉人的。虽然说吴淼是个县丞,并不是县里面的一把手,但是要是像整治赵广义的话也是不难。但是吴淼并没有这么做,原因就是赵广义同样是汉人,赵广义卖鸦片损失最大的就是清国的皇室,因为人们抽了鸦片之后就没有体力去工作,这样清国的税收就要减少,这是吴淼想要看到的事情。

听到了吴葛的话,雷天易还是能理解的。毕竟清朝建国到现在二百多年了,汉人们对于清政府的地址思想还没有消除。而一般文人读书只不过是为了增长知识,如果真的是要为了做官可是难上加难的。

所以,这里就涉及了一个明朝后代与清朝的矛盾。

可能是由于年代远近的关系,雷天易对于清朝的了解比对于明朝的了解要多一些,况且《明史》是清朝人编写的,在论述上也难免对于明朝有些贬低。

雷天易提到清朝,首先想到的是康乾盛世,想到康熙雄才大略,然而说到明朝,则首先想到皇帝昏庸,太监专权,朝政**,似乎就以此判定了明清两朝的熟优熟劣。事实上,这其中却存在着许多对明朝的偏见与误解。

世人对明朝的第一大抨击,在于明朝的**制度和特务组织。尤其以锦衣卫制度颇遭非议。事实上,朱元璋最早建立锦衣卫的初衷,自有加强**的目的,但也是出于惩治**的需要。

明朝立国以来,吸取宋朝灭亡的教训,深感法令宽松,导致机构冗赘,吏治**,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于是明开国后针对官吏订立了苛刻的法律。规定贪白银六十两者,处扒皮塞草之刑。

当然,随着**制度的加强,锦衣卫制度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毕竟一个建立在高度**基础上的特务组织,作用也是有限的,假若统治者昏庸无能,那这样的组织也必将造成冤案丛生,祸害社稷。朱元璋和朱棣时代锦衣卫和东厂的作用主要在于惩治**,因为二人都是英武能干的皇帝,因此这种制度的积极作用相对大一些,随着后代子孙的无能,这种制度必将加剧政治的黑暗。但比之清朝,明朝的**制度还是有开明一面的。

虽然后世的人说清朝胜于明朝,一个直观的论据就是国家疆域。甚至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康熙也因为收复台湾而对朱元璋墓得意的说了句“大清远胜于大明”。若明太祖在天有灵,岂不哑然失笑。

台湾并非清朝时才成中国领土,明朝时就已在台湾建立了有效的统治,17世纪初还曾为保卫台湾与**发生战争,只因后期调动福建驻军北上抗清,才给了荷兰人占领台湾的机会。

当然,后世人说清朝胜于明朝,是因为清朝在东北,蒙古,西北以及西藏都建立了有效的统治,奠定了今天中华的版图,但事实上雷天易知道,明朝鼎盛时期,其控制区域并不亚于清朝。清朝时期,西北蒙古和青海时常叛乱,终雍正一朝都难以平定,而青海自徐达驱逐王保保势力收复之后,终明一世岁岁来朝。明朝时期的西藏青海尚处于各部落割据群龙无首的状态,其部落首领均接受了明朝的册封,承认自己是中华的一部分。

清的乘虚而入是华夏文明惨遭殖民征服的开始,落后的蛮族取得政权后,建立起民族间的经济寄生关系,对汉族人民大搞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尤其在思想和文化上进行大规模的钳制和愚民。

在后世里面,疆域问题,历来是“我大清”清国奴粉丝们用来攻击明朝,以显示“我大清”的“伟大辉煌”的一大“利器”。当其言论在后世网上被人驳的体无完肤的时候,往往就会祭出所谓的“我大清疆域比你们的明朝大三倍”这一最后的“利器”来。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先生说过“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很多人就是这么上了当。这个道理,在中国也是适用的,以至于日积月累这么多年下,竟也有很多汉人对这一谎言信以为真了。

那个时候雷天易记得有人对这个所谓的拥有比明朝大三倍的疆域的王朝揭了底。

先来说说这“我大清疆域比明朝大三倍”,这种说法在民国时代就相当的流行;以至于台湾的李敖在他的书中也是这么提的,甚至写《鹿鼎纪》的金老伯也这么吹嘘,结果蒙蔽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

“我大清疆域比明朝大三倍”的内容是什么呢?要得出“我大清”疆域是明朝的三倍的结论需要两个条件:一、明朝后期实际控制的疆域面积只有大约三百多万平方公里。二、“我大清”“康乾盛世”有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面积的疆域。这么一算下来,自然是清的疆域比明代大了三倍有余。然而,如上所述的两个条件是否能够同时成立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比较的时候,为什么明朝要用后期的所谓实际控制面积,而清朝要用所谓的“康乾盛世”?条件不公平。明朝疆域最大是在永乐大帝时代,这是公认的事实。为什么一个要用衰落以后的条件,另一个要用所谓的“鼎盛期”做条件呢?如果反过来,老侯用永乐大帝时代的明朝面积和努尔哈赤发家以前的面积比较的话又岂止大三倍?

其次,一个朝代由兴起,到极盛,再到衰落、灭亡,总需要一个过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