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枭 >

第563章

宋枭-第563章

小说: 宋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来是大好了。”陈芮提起花青,陈芮脸上的笑容稍稍的有些猥琐了起来,他对杨荣说道:“这几日整天都与他那小娘儿厮混在一处,除非巡逻,否则连营房都不出,大人若是再不让他出征,恐怕过些日子,他就腿软的连床也下不得了!”

听了陈芮的这番话,杨荣呵呵一笑,却没再多说什么。

跟着他的这些兄弟多数都还未婚,若不是战争,他们此时恐怕个个都已经是拖儿挈女了。

站在空地上沉默了许久,杨荣扭过头,对陈芮说道:“早些歇息,明日一早我军便要出,我先去歇了。”

把杨荣送到营房门口,直到他进了屋,陈芮才转身走开。

沉睡中的夜晚总是过的很快,杨荣感觉自己才刚合上眼,天就已经蒙蒙的亮了。

西塞军的官兵们在军营里来回跑动,各自准备着出征需要带上的兵器和防具。

被外面的动静吵醒,杨荣爬了起来,穿上衣服,把铠甲套在身上,抬脚走出营房。

许多官兵已经在空地上列起了队伍,只等着杨荣一声令下,他们就能向着大同方向开拔。

手按佩剑,抬脚走到空地上,杨荣朝已经列好队伍的官兵们看了看,又向那些正朝这边奔来的官兵瞟了一眼,向列好队的人喊道:“兄弟们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官兵们齐齐应了一声,头一天杨荣来到军营时看到的那支疲惫之师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支士气高涨,随时能够开赴前线杀敌的威武雄师。

官兵们应声之后,杨荣站在那里又等了一小会,直到所有人全都集合完毕,他才朝着西塞军一摆手说道:“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出!”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所有骑兵全部翻身上马,步兵则紧随在骑兵身后,朝着军营外开去。

西塞军开拔的时候,离他们不远的几处宋军军营里,许多宋军都伸头朝他们这边张望着。

“要说西塞军虽然能打,可他们运气也太背了点。”看着西塞军西去的背影,一个宋军老兵砸吧了两下嘴,对一旁的同伴小声说道:“和辽国人打了这么久,死了这么多人,这才休整几天,又要上战场了。”

“是啊,他们从前线撤回来的那天,我就在这看他们的伤兵,浩浩荡荡的,怕不是有好几千人。”另一个宋军也叹息着摇头说道:“全都是断胳膊少腿的,看那些伤兵,就知道他们打的仗多惨烈。若是我等打那样的仗,恐怕早没了士气。”

“唉!”先说话的老兵叹了一声,没再说什么,看着西塞军背影的时候,一双眼睛里神情是异常的复杂。

从军营离开,西塞军没有一个人回头向后张望,对南京城,西塞军的官兵们并没有半点留恋。

这里并不是他们攻下的城池,他们战斗过的地方不在这里。对一个只是临时驻扎的驻地,西塞军从来都不会有半点留恋。

杨荣也没有回头,虽然他把柳素娘和阎真都留在了这里,可他对这里却也是没有多少的留恋,毕竟他们的根在忻州,而不是在这里。

一旦真的攻破了大同城,辽军与大宋之间的屏障就将完全打开,幽云十六州的收复,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到时他会向宋太宗请求让西塞军好生休整,这支军队实在是太疲惫了。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149章不战而屈人之兵

辽国主力在天柱庄被阻,南京城沦陷,如今辽国人的势力已是大不如前。

领着西塞军一路向西,杨荣竟没有看到辽军的身影,偶尔会遇见一两支人数不多的军队,也是打着大宋的旗帜。

在进入云州地界之后,杨荣现,早先遍地是辽军的应州,如今也好像是和宋军做了个交接似的,根本看不到辽军的踪迹,只能见到一群群的宋军朝着大同方向赶去。

进了应州地界,杨荣决定让西塞军停下来,在应州边界休整一些时日,先联系了山后军主力,然后再开赴大同。

军队过了应州,进入大同府地界后,在怀仁城外驻扎了下来。

到怀仁的时候,杨荣看到城上已经插着宋军的旗帜,这座城池如今已经被宋军拿下。

如此说来,整个战争中,辽军都在溃退。南京沦陷,牵住了辽军的辽军的主力,仅仅依靠蒲奴宁的部族军,根本不可能与山后军主力对决,双方的战斗力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这样一想来,宋军能够快推进到大同府,也就不是什么太过奇怪的事情了。

在怀仁城外驻扎了下来,杨荣命令传令兵去通知山后军,要山后军尽快在大同城外集中,准备短期内将城池攻打下来。

传令兵离开后,杨荣在军营里等了两天,才得到山后军已经开到大同城外,将城池包围起来的消息。

得到大同被围的消息,杨荣丝毫没做耽搁,下令西塞军立刻北上,与山后军一同包围大同城。

潘美被召回东京,山后军眼下可以说根本没有核心的指挥,依靠这样如同一盘散沙的军队,包围城池还行,若要他们攻下大同城,几乎是没什么可能。

大同城已经被山后军包围数日,城内守军始终关闭着城门,坚守待援。

当西塞军的战旗出现在大同城外时,城外的山后军沸腾了起来,他们早已经得到消息,这一次作战,将由杨荣来指挥他们。

而城上的辽军在看到那湛蓝的大旗在风中翻舞时,坚守的信念霎时崩溃了。

在辽军的印象中,凡是有西塞军参与的攻城,从来没有哪次的结果不是城池被攻破,守城辽军全军伏诛的。

“如何了?”到了山后军大阵,杨荣刚见到临时接管山后军的潘维清,就向他问道:“你们有没有尝试过攻城?”

“父帅未回东京时,我军已然攻打过数次。”潘维清抱拳给杨荣行了一礼,对他说道:“只是这大同城不同于其他城池,这里城防牢固,守军数量也颇多,实在是不好攻破。”

“即刻命人修书,用弓箭射上城楼,信里就写上限定守城辽军三天内开城纳降,否则一旦城池攻破,玉石俱焚。”扭头朝大同城看了一眼,杨荣拧着眉头,对潘维清说道:“若是辽军真的不开城,恐怕少不得一场血战了。”

潘维清应了一声,连忙安排去了。

在潘维清离开之后,杨荣又吩咐鲁毅,要他即刻接管山后军指挥权,另外再命人建造五十门砲,以备使用。

没过多久,一名宋军弓箭手跨步跑到城墙附近,张开长弓,把一支包裹着信件的箭矢朝着城墙上射了过去。

箭矢飞上城墙,钉在了木质的城楼板壁上。

一名辽军伸手从板壁上把箭矢摘下,递到守城辽将手中。

守城辽将取下信件,仔细看了一遍,随后把信件递到一旁的副将手中,对副将说道:“给了我们三天。”

看了信件之后,副将扭头看着主将,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的问道:“将军对此事是如何看待?”

伸手接过信件,又看了一遍,辽军主将轻轻叹了一声,对副将说道:“我们还有三天时间,三天应该足够我们考虑了。”

杨荣的到来无疑是给山后军打了一剂强心针,在他下过命令要山后军建造石砲的时候,山后军立刻行动了起来,才到第二天正午,石砲已经初具模型。

看着城外的石砲,守城辽将舔了舔嘴唇,下意识的向身旁的副将看了一眼。

“将军,投降吧!”见主将看他,副将抿着嘴,犹豫了好一会才说道:“那杨荣以往攻城,一旦城破,绝不留活口。如今他在城外架起这些砲,无非是要先轰破城墙,然后再率军杀入。我等若是坚守,必定死路一条。”

主将犹豫了好一会,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对副将说道:“你说的没错,只是杨荣刚来,我军便向他投降,是不是会被他轻视了?”

“若是不让他轻视,恐怕连同城内所有官兵在内的性命都会被杨荣取了!”见主将还在犹豫,副将神情中带着几分焦躁的说道:“将军不能再犹豫了,离限期越近,我军越是危险,若是杨荣真的开始攻城,那时再献城,恐怕已是晚了。”

城外宋军建造石砲的进度是越来越快,双手扒着城垛,看着宋军的进程,辽军主将终于抬起一只手臂,向守城的辽军喊道:“将士们,西塞军军力强大,我等镇守大同,恐怕到最后不过是玉石俱焚。打开城门,献城!”

经历过与山后军的数次搏杀,守城辽军早做好了在没有外援下死守的准备,听到主将这么一喊,几乎所有的辽军全都愣住了。

每个人都把视线转移到了主将的身上,在这些辽军的脸上,浮现着浓重的不解。

与西塞军还没打,主将竟然就喊出要献城,几乎所有的辽军心里都多少带着几分不服。

看到附近辽军的脸色,辽军主将把手中的信件提了起来,抖了几抖,对辽军喊道:“将士们,杨荣限我等三天之内献城,否则将起强攻。你等或许好不晓得,那杨荣但凡攻城,还未有过不破的先例,而且他攻破城池,绝对不会留下任何活口。我等虽为大辽军人,可眼下大辽在东线已是优势尽失,五十万大军,竟被杨荣打的连温榆河都过不去。试想大同城内着万余人马,如何可以与他抗衡?”

话说到这里,辽将抬了下手,很是无奈的对身旁的副将说道:“开城吧!”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150章辽国求和

大同城守军主动开城受降,在山后军官兵的想象中是根本不可能生的。

可往往越是认为不可能生的事情,越是有可能生。

领着西塞军先进了大同城,看着曾经熟悉的街道,杨荣心内涌起了一阵阵莫名的感慨。

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他最早进入的城池就是大同,而且还在这里住过许多日子。

那时候完全不懂得什么叫做危险,整天像个傻*似的在街上多管闲事。如果放在当今的杨荣身上,那时候做的事,是绝对不会生的。

守城的辽军主动把兵器堆积在城门口的街道上,他们列成了两队,站在街道两侧,每个人都低着头,连正眼都不敢多看杨荣一下。

一直走到这两列辽军的尽头,杨荣看到在前面不远处,站着几个身穿辽将衣甲的辽国将军。

这几个辽国将军全都卸下了兵器,当杨荣快要来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都躬着身子,双手抱拳,领先的一个辽将对杨荣说道:“大同城守军向大宋忻宁军节度使大人敬献城池,请节度使大人接纳。”

“众位将军不必客气!”杨荣朝这几名辽将虚抬了一下手,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对他们说道:“各位将军深明大义,本将军很是钦佩,还请众位先去休息,连日作战,想来也是累了!”

“大人不用我等陪同接受城池?”杨荣的话音落下后,辽军主将一脸疑惑的问了一句。

不过他问了这句话之后,立刻就又后悔了。既然已经献了城池,他们这些人如今就是宋军的阶下囚,杨荣要接收城池,哪里还需要他们陪同?

“这大同城我太熟悉了!”朝城内的街道看了看,杨荣对辽军主将说道:“昔日我曾在这城中居住过些日子,只是没想到,好几年过去了,这里竟然还是没有多少变化。”

几个辽军将领躬身低头站在一旁,目送着杨荣从他们身旁走过。

凭着记忆,杨荣沿着街道一直朝林牙府走去。当初离开大同时,是马鹏将他放走,可后来,马鹏竟然是死在他的手中。

人世就是这么奇怪,许多事情完全不可能知道将来的展如何。就譬如他现在得到了大同城,不用多久,整个大宋都会知道他是大宋的功臣,可谁又能肯定,再过几年,宋太宗还会像现在这般倚重他。

得到大同,杨荣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次返回东京,他将主动向宋太宗请辞。

原本他还想做个官场的不倒翁,可经历过许多事以后,他现,这官场真不是像他这种个性的人应该混的地方。

如果没有经历天柱庄那一战,得了大同之后,杨荣一定还会率军继续向北挺进。

可这次,他没有这么做,西塞军进城之后,他下令全军就地驻营,而城内的辽军俘虏,则由山后军接收。

兵不血刃拿下大同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南京。还在南京没有返回东京的宋太宗在得到消息后,不无兴奋的一拍龙椅扶手站了起来,对朝堂上的大臣们说道:“杨荣已经拿下大同,如今我大宋正是如日中天,朕今日特敕封杨荣为平北候,掌忻宁军军政要务,以示恩宠!”

大宋封侯,与以往的朝代不同,战功不积累到一定程度,想要封侯,简直是想也别想。

给杨荣封侯,确实已经是对他的无上恩宠。

与此同时,李继隆大军已经开拔,向着辽国的中京方向挺进。

五十万大军在温榆河损失惨重,辽国国内早已兵力空虚。李继隆大军向北挺进,竟是没费多少工夫,就占领了数个城池,兵锋直抵中京。

中京城内,萧太后听闻大同失守,接着又得到李继隆大军已经兵临城下的消息,早已是急的食不安寝,夜不能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