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枭 >

第16章

宋枭-第16章

小说: 宋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必说了!”王禀猛一挥手,“背后说人长短,非好汉所为。童太师待你我二人皆是不薄,此次你要倒反西山,于公于私来讲老夫都不可放任由你。但老夫听你讲了那番话,却也认为有理。”

说到这里,王禀一双老眼精光奕奕的看向楚天涯,说道:“楚天涯,你倒是很有见底,也有几分豪杰本色。”

“王都统谬赞了。”楚天涯道,“我只是不想被金兵践踏家园、辱我族类。自己,也想求条生路。”

“倒是说了大实话。”王禀点了点头,转头又看向马扩,“我儿要倒反西山,于国法不容,但于情于理却是勉强说得过去。此番老夫纵容你倒反,也是犯了大罪。他日若是疆场相逢,老夫必不留情,我儿也不必念及旧恩!”

“义父大人……”马扩一时无语,怔怔的愣住了。

楚天涯连忙出来解场,说道:“王都统过虑了。马都监倒反西山,实出无奈。而且他此举并非是要为害国家,相反,而是为了联合西山众寨义兵,合纵抗金。将来马都监必然会与王都统并肩作战,又怎会反目成仇?”

“国法大于山,凡事先公后私。老夫也只是将丑话说在了前头。”王禀笑道,“不过话说回来,你们这两个小子暗底里这么折腾,就能扭握乾坤逆天改命吗?女真铁骑,号称‘满万不可敌’,岂是区区西山乌合之众可以抗衡的?”

楚天涯一听这话,心中顿时激动起来,抱拳道:“若有王都统总摄大局,率领河东、太原所有义军和军民抵御金兵,则胜算大增!”

“哈哈,你连老夫都敢策反?”王禀放声大笑,“楚天涯,你胆子不小啊!”

楚天涯笑了一笑,说道:“那小子就斗胆请问王都统——何谓正,何谓反?”

王禀面带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抚髯看着楚天涯道:“君为正,国为正,民为正。但凡与以上三者为敌者,皆是反!”

“那如果君与民为敌呢?”楚天涯说道。

王禀眉宇一沉脸色骤变,喝道:“大胆!”

“谢王都统赞,小子的确是胆大包天。”楚天涯似笑非笑的淡然道,“我大宋如今现状如何,王都统心中比小子更加明白。君不君,臣不臣,社稷不宁,妖孽乱舞。现在又将面临外寇强敌的入侵。当此之时,我等还要捧着道君皇帝的臭脚,守着愚忠二字,而坐视这大好河山与万民性命于无不顾吗?——在小子看来,眼下皇纲失统天子不肖,谨守愚忠不过是小义、小正;顺天应人保境安民,才是大义、大正!”

“你——大逆不道!”王禀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厉斥道,“我儿倒反西山,还只是出于无奈;你却是心怀叵测脑生反骨,才是真正的反贼!”

“如有机会,我还真就准备做个反贼。”楚天涯全然不为所动,说道,“现今这天子朝廷,视江山社稷如儿戏,我等栖于其下,便是覆巢之下无完卵。现在金兵即将南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天子、大臣、封疆元帅与朝廷王师皆不救我,还不许我们自救吗?难道非要引颈就戮血溅三尺的死在金兵刀下了,才是大宋的忠臣良民?”

“你……”王禀居然被楚天涯说得无言以对。

“我等亿万‘良民’,常年缴粮上税供养无数臣工与军兵,到了危机关头却被官家与朝廷抛弃、被将帅与军队出卖,便是此等良民,不做也罢!”楚天涯双眉一挑沉声道,“所以小子才说,若有机会倒想做一回刁民反贼!并非是我心怀不轨野心跋扈,我只是想救人救己而已。蝼蚁尚且偷生——这莫非也是错!!”

王禀悚然色变,目如喷火的瞪着楚天涯!

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马扩夹在二人中间,好不为难。眼看楚天涯与王禀似乎要争吵起来,甚至王禀脸上都显出了怒火与杀气,马扩急忙出来劝解,“楚兄弟你少说两句;义父大人,楚兄弟年轻气盛酒后失言,你老人家切勿往心里去!”

“嗬嗬!”没想到王禀非但没有发作,反而是抚髯大笑,“我儿多心了。老夫心胸岂会如此狭隘?——楚天涯,你确有几分胆气与见底,口才也是不弱。只不过当临大事,图逞口舌之能是百无一用。老夫就想知道,万一金兵此时便南下攻打太原了,你有何主张能救人救己?”

楚天涯拧眉沉思了片刻,说道:“金兵要来,我们只能提前做出防御准备。首先就要加固城防,积累粮秣动员百姓,做好长期围城抗战的准备。其次,必须联合西山、太行九山十八寨的义军,一同合纵抗金。若有这些外力相助,到时金兵纵然攻到城下,也无法全力围城。太原有了战略伸缩的余地,便不会成为瓮中之鳖,到时我们甚至可以预先设伏,或是灵活运用其他战术加以对抗,总好过坐以待毙。再者,如果童太师麾下的胜捷军能留下来驻守太原,则胜算大增!”

王禀眉头一拧眼中精光溢溢,“简而言之,就是这十二个字了——积粮筑城、结联外援、王师留守。对不对?”

“对!”楚天涯点头道,“如此三条要是都能做到,何惧金人!”

第一卷不死龙城第20章千年代沟

楚天涯此言一出,马扩与王禀都陷入了沉默。

良久后,王禀吁了一口气,说道:“楚天涯,你还当真是胆大包天。你出身小吏现居末将,连执政、都帅皆不敢谋划的军国大事,你却敢指手划脚!”

马扩不失时机的插了一言,“义父大人,常言道英雄莫问出处。楚兄弟审时度势见底非凡,又敢做敢为,实比现在许多身居高位却尸位素餐之辈,强了百倍不止啊!若天下人都如楚天涯这般,女真蛮奴又岂敢欺我大宋?”

“噢,你是在拐着弯骂老夫?”

“孩儿不敢!”马扩慌忙抱拳赔罪道,“义父的为人,孩儿还不明白么,又岂敢对义父不敬?——孩儿只是想说,难得这危难关头有楚天涯这样的有识有才之士,为国为民挺身而出,义父大人,莫要错失了这样的人才啊!”

“哦?嗬嗬!!”王禀大笑起来,“说了半天,原来你是在引荐提拔他呀!”

“多谢马都监美意。”楚天涯也笑道,“引荐提携就不必了。楚某出身小吏不学无术,并无野心。能做到一介军使,已是知足。我只盼望王都统能以大局百姓为重,出面力主抗金,劝说童太师留守太原!”

“不可能。”王禀与马扩,居然异口同声。

然后,三人一同怔住了。

楚天涯只能苦笑的摇头,“二位上官既是童太师的麾下大将,想必是了解他的为人。如此说来,想要留童太师驻守太原,的确已是不现实了?”

“半点也不现实。”王禀说道,“老夫不想背后议论太师的事非。但,就算太师要走,老夫也一定会留下,与太原共存亡!”

——“与太原共存亡!”

听到这几个字,楚天涯心中莫名的热血沸腾!——没错,眼前的这个老将军,才是历史上那个热血慷慨、以身殉国的王禀!

“但童太师若走,必然带走麾下的胜捷军。”马扩担忧的道,“到时,义父用什么对抗金兵?”

王禀的眉头深深皱起,沉思了良久,遗憾的摇了摇头,“老夫虽是河北宣抚司都统制,但只有外出征战时的临时用兵之权,却没有调兵与统兵之权。我大宋的兵权,全部握在朝廷;出使在外,却都握在童太师这样的宦官手里。老夫忝为都统制枉称大将,手下其实并无一兵一卒可堪驱使。”

听到这里,楚天涯心中连连叹息!——王禀这话,直接道出了眼下大宋兵制的弊端。

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一场陈桥兵变,才黄袍加身登鼎为帝的。从那时起,大宋的天子们就都害怕手下的将军们也效仿“陈桥兵变”夺了他们的江山,于是对大宋的军队进行了十分严厉的约束,对将军们的权力也是束缚得相当厉害——也就是传说中的,有宋一代“重文抑武”。

诚如王禀所说,大宋的兵权全部集中在朝廷、握在官家手里。其中,征调拨用之权归于枢密院,统率管理之权归于三衙。而枢密院和三衙的官员大半是文官或是童贯这样的宦官,他们都直接听命于官家。

在军队出征之后,王禀这样的“率臣”只有用兵之权。甚至到了外面,这仗如何打、军队如何调动,王禀都不能说了算,必须来回请示朝廷定夺。因此,在有宋一代的战争史上,屡屡出现极为荒谬的“纸上谈兵”之事——官家与大臣们在朝廷上商议好了作战计划、画好了行军地图,然后安排将军们在外严格执行!

常言皆道兵无常势水无常情,战场形势风云突变,胜败往往只在转瞬一息之间。大宋朝廷这样的搞法还打个屁的仗,想不输都难!

这样的军事制度,又使得各级将校相互推诿都不作为,真正打起仗来又是自相掣肘,完全没有应变能力。但凡出了事就开始彼此内斗清算责任,又是层层推诿相互攻讦……

思及至此,楚天涯忍不住长声叹息,说道:“王都统,马都监,我算是看清楚了。在即将面对女真人的威胁时,如果我们放手一搏,女真人又不是三头六臂,我们根本不用怕他们。问题是,现在我们大宋的黎庶子民与百万大军,全都自己把自己五花大绑了,还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伸着头胪,就等女真人的弯刀砍下来——这场不争气的战争,的确是还没开打,我们就输了!”

听了楚天涯这话,王禀老眉深皱未作评述,马扩却是惊了一惊,暗中在桌子下扯了楚天涯的衣袖两把,示意他少说两句。

楚天涯被马扩这一扯,心中也是省了神。他想道,毕竟王禀是老一辈的人,他的思想与我这个21世纪的人不同,就连和马扩也有代沟。而且,王禀是典型的死忠之臣,就算官家和朝廷不问青红皂白的马上就要砍他脑袋了,他纵然是胸中有万千怨恨,也会乖乖将脖子伸出。

“我今天的言辞好像是过激了一点,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个时代的人,与我思想上的差异。两种相差千年的思维方式碰撞起来,难免就像是火星撞地球,要不是王禀宽宏大量,恐怕此时早就大发雷霆了。”楚天涯暗忖了一阵,便换了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态,举杯对王禀道:“末将酒后乱言,请王都统勿要怪罪。”

王禀大度的笑了一笑也不多言,举杯与楚天涯共饮了这一杯。

马扩见王禀并未发怒,心中长吁了一口气,连连对楚天涯使眼色,示意他不要再刺激王禀了。

“我儿不必挤眉弄眼,老夫心中自然有数。”王禀笑道,“楚兄弟的话,其实是话粗理不糙。老夫带兵数十年,岂能不知我大宋的军制弊端所在?但,这些弊端已是百年陈疾,又岂是一朝一夕间能改变的?所以,我们空作报怨并无半点好处。为今之际,只能苦思良策,自行把守太原。”

楚天涯保持沉默,不再多说了。马扩就算想说,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于是,场面突然就冷却了下来。

“怎么都不说话了?”王禀眉头一拧,不快的道,“莫非你们信不过老夫,或是担心老夫刚愎自用器量狭小?”

“并非此意。”楚天涯歉意的笑道,“其实现在一切为时尚早。我们空谈许多,也只是纸上谈兵。此前王都统也总结过了,要守太原无非三个办法,积粮筑城、结联外援、王师留守。眼下我们还不能随便散布消息惊忧百姓,那会导致民众惶恐不战自乱;王师留守的可能性就算是微乎其微,我们也不妨找机会试上一试;眼下当务之急,却是结联西山与太行的九山十八寨义军。”

“说得没错。”王禀面露赞赏之色,对楚天涯道,“你的确不错,足智多谋头脑清醒。积粮筑城之事,老夫会暗中设法加以实施;西山那处,我儿后天就可以前往了。你务必要使尽浑身解数,劝服西山众寨义军联合抗金!——否则,老夫就权当是你贪生怕死去落草做了贼寇,便要与你恩断义绝、誓不两立!”

马扩悚然动容,急忙抱拳道:“孩儿必尽全力,不敢有负义父期望!”

“至于太行诸多山寨……”王禀转目看向楚天涯,意味深长的抚髯道,“楚天涯,你有办法吗?”

楚天涯拧了拧眉头,面露难色的道:“没有必成的把握,我只能尽力。”

“男人大丈夫,刚果大气一点!”王禀突然喝道,“不成功,即成仁——老夫要你说,一定成功!”

“好!”楚天涯发狠一咬牙,“不成功,即成仁!”

“哈哈!”王禀放声大笑,伸出宽厚的巴掌用力的拍楚天涯的肩膀,“你小子有几分傻气,跟老夫年轻时极像——来,就冲你这份傻劲,老夫敬你一杯!”

“我怎么感觉,像是中了王都统的激将法?”楚天涯笑道,“不过,楚某倒是心甘情愿中这条计。眼下这般境况,我们的确是不能有半分懈怠或是心存一丝侥幸了。若无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概,则必败无疑!”

“说得好啊!”王禀点头赞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