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妾本多娇 >

第13章

妾本多娇-第13章

小说: 妾本多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彘如今才六岁,哪里这些,不过是王娡借着他的口在明自己的心意罢了。

刘嫖却听得十分喜悦:“有雄心壮志是好事,且十皇子贵为皇子,哪里能说是高攀?不过是门当户对罢了。”

王娡听到这里,心头更加肯定:“长公主此言,我不甚惶恐,只是我如今只是个良人,地位低微啊……”

“那又如何?”刘嫖笑了,“地位低微?若你有朝一日,成了太子之母,我看谁还敢说你!”

王娡脸上适时露出激动之色:“长公主,长公主这……这,您说的,我实在不敢想。我哪里有那个福分?我如今都被贬为良人了……”

“我看你很有那个福分,”刘嫖见她这诚惶诚恐的做派,脸上笑容更甚:无论是真是假,对她而言,王娡这态度的确是栗姬无法比拟的,“十皇子聪明,我看他十分有福相。”

“可当今太子也十分……”王娡似乎有些心动,她咬了咬嘴唇,“我的确被长公主的话说的很是心动,可是长公主啊,如今陛下偏爱太子。恐,恐彘儿还是无福的……”

“刘荣?”刘嫖冷笑一声,压低了声调,“我实与你言,此次削藩之事,那刘荣的态度很让陛下不满。你是个聪明人,可明白了?”

王娡捂住了嘴,模样似乎十分震惊。

“你担心十皇子配不上我阿娇,那么若他贵为太子,可曾配的?”刘嫖笑问。

王娡忙伏身下拜:“公主有命,敢不从耳!”

待送走了刘嫖,王娡方徐徐起身,脸上露出个得意之极的笑容来……或许无人知道,掩藏在她小家碧玉的身躯中,竟有一颗勃大的野心。

或许真是命运流转,百年前吕公将自己唯独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还是流氓的刘邦,以及屠狗之徒樊哙。而百年后,吕公的后人臧儿则将两个女儿同时送进了还未为皇的刘启府中。

王娡知道,那是因为她嫁过人,生过孩子,所以阿母为了保险,才让她将妹妹王皃姁也引入宫来。可她却不愿做王皃姁的探路石。

从始至终,她都好好的潜伏着,等待着,属于她的时机。

如今,她终于等到了……

…………

正在长乐宫偏殿月行一例考校刘彘的陈阿娇还不知道,在她阿母的运作之下,她的终身,又一次被许给了刘彘。

其实,她心头早有计量了。

重生之后,她便想尽各种办法潜移默化刘嫖的心态,可旁的犹可,唯独这嫁女之事,刘嫖却毫不退步。

其实也不能怪刘嫖,若陈阿娇能嫁给未来的帝王,对于刘嫖而言,既能让女儿变成天底下最尊贵的妇人,又能绵延家族。刘嫖生长于代王宫邸,见过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对于权贵之事更加热衷。不然,她也不会为了和刘启处好关系,处心积虑讨好自己的弟弟,并不断给刘启送上美人歌妓。

可以说,刘嫖在刘启心头的影响力,一半是来自于血缘的羁绊,而另一半,便是她这多年来所不断做的感情投资最终聚合而成的效应。

也因此,尝到了甜头的刘嫖才死不松口,定要让这甜头永远的甜蜜下去。

陈阿娇试过多次后,发现这执念简直就是刘嫖的命根,方才打消了念头,转向问刘彘先要个承诺傍身。

第17章

栗姬不知道,从她拒绝刘嫖,并得意洋洋挖苦刘嫖的那一刻起,她的噩运便降临了。

九月,秋,刘启以薄皇后无出为名,废了这个他曾因薄太后之势而被迫娶了的可怜女人。此时,离薄太后崩逝仅仅四年。

栗姬更加得意了,她觉得,刘启此举是在为她开路,马上,她便要成为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了。只可惜,她的梦做的有点早。

刘嫖自从同栗姬谈崩了之后,便时常在刘启耳边敲打一番,虽每每说的不多,可这日积月累下来,已数不清到底说了多少。渐渐地刘启对栗姬有了恶感。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矛盾开始爆发则是在刘启生病之时。

早春,一场大病来的令刘启措不及手,刘嫖火急火燎地看了脉案,方放了心:刘启是因了之前的国事太过操劳所致。她放了心后,便立刻意识到了此乃最佳扳倒栗姬的时机。

老实说,任何人有蠢笨如同栗姬这般的对手都会十分轻松。如今刘嫖便是如此,她只满含忧愁地劝刘启养好身子时,无意中说一句若有什么不测,只恐栗姬那头会效吕后之风。便又立刻装作失言的样子止住,又忙忙告退。

刘启躺病榻上想了许久,终于派人请了栗姬过来。

栗姬不愧是刘嫖的好助手,自己将自己往火坑中推了一大步。当刘启问她若他有不测,她可会善待别的皇子时,栗姬根本没有辜负刘嫖对她的厚望,当即泼口大骂起来。

栗姬觉得自己十分委屈,她跟了刘启那么多年,除了最开始颜色正好时受宠,后来便如同一个用过就扔的布偶,在后宫新的樱红柳绿中再看不出痕迹来。如今刘启要有不测,还逼着她让她照顾别的女人生的贱。种,栗姬当真是越想越难过,越想越委屈。

可栗姬忘了,她爱着的男人,首先是个帝王。

这番话听在刘启耳中,便是暗合了刘嫖的担心,他心头越发地冷。只觉得栗姬定又是下一个吕后,打发走了栗姬,刘启便立刻着人请刘嫖进宫,开口的第一句话便让刘嫖心头窃喜不已。只听那刘启说的是:“大姐,你是对的,那栗姬果真是个毒妇,无论如何,这皇后之位也不能交给她来做!”

刘嫖赶紧问了详情。继而心头更加喜悦,她可没立刻就反问刘启:你不立她为后,可她的孩子日后做了皇帝,她不就直接做了太后了?

刘嫖不急,她只宽慰了刘启几句,然后便夹了句:“后宫皇子颇为聪明,其中以十皇子彘更甚。”

说者状似无意,听得人却实实在在留了心。

其实刘彘的聪明不用刘嫖多说,刘启自己便是极为清楚的。更有一桩让刘彘在他心中地位十分之高……当年在上林苑中,三公主刘姈犯了事,众人被罚跪时。他日暮偷偷藏了糕饼来陪跪。如此至孝之子,让刘启不得不感叹:此子非常有他的风范。

此长彼消,终于,趁着太子荣大婚之时,刘启便亲自为十皇子刘彘改名为彻,又封其为胶东王。这一年刘彻七岁,陈阿娇九岁。

初尝了甜头的王娡和刘嫖知道:此时刘启的心头,已然存了废太子刘荣的心思了。

可太子,却不是好废的。特别是太子荣,窦婴乃刘荣的师傅,周亚夫也同他交好。而自周亚夫平反吴楚归来,便升为了丞相。刘启想要废刘荣,须得先过这两关。

此时,便不得不赞一声王娡端的好心机。

她想来想去,竟瞒着刘嫖自己做了一件事……收买了大行官员,怂恿其上奏,请刘启封栗姬为后。

而陈阿娇做的,便是同两个兄长一同收集了那王娡收买大行的证据,让陈蟜交给了刘嫖。

刘嫖看到那证据之后,便惊呆了……她怎么都没想到,在宫中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步步谦卑的王娡居然有这等心机!直到此时,刘嫖心头方生出了,竟在与虎谋皮的可怕念头来。

然而,她如今已然骑虎难下了。

刘启看到大行所奏后,真是气坏了。在他心里,原本不应管理此事的大行官竟出面为栗姬争取后位。那就只有一种解释:他是栗姬的人。

联想病中栗姬所言,他便回到宫中,破口大骂斥责于栗姬。不仅如此,太后窦氏,也将栗姬召到长乐宫中狠狠一顿痛骂。

连骂了几次后,大行官又上了一奏章。刘启看后怒斩大型罐,又扬言:定要废刘荣的太子之位。

此时在气愤中的刘启就连周亚夫的说情也听不下去。中了王娡激将法的刘启,终于在一时冲动中,废掉了太子刘荣,贬其为临江王。

消息传出,天下哗然,窦婴力争无果,只能称病闭门不出。周亚夫亦是力争,最后渐渐被刘启疏远。

直到此时,沉浸在美梦中的栗姬方醒过味来:一切,都完了。

次年四月,王良人一跃而起,跳过美人、夫人等位,成了王皇后。

同月,刘彻被封太子。

此时,刘彻不过八岁,陈阿娇十岁。

他才做了不到一年的胶东王。

刘嫖如今明知曾与虎谋皮,却也晚了,只能装作不识王娡真面目,继续与她周旋下去。

只是,她对王娡的防备之心已然生出……

…………

栗姬死了。

她死的时候,正是这一年的冬天。

斩草除根,刘嫖既然已同王娡结成了利益关系,便不得不为自己打算。栗姬死后一年,便有御史郅都启奏,言及废太子刘荣侵占祭庙墙外余地。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郅都此人:此人乃酷吏,曾为治一郡之安宁,杀万余人,一时间闻其名婴不敢夜啼。可刘启却十分喜欢他,无他:多年以前,刘启曾带着栗姬一道去打猎。栗姬入厕时大解,野猪逐臭而来。刘启心急,便命身旁郅都去救栗姬,郅都却不为所动。刘启自己拔剑要去,却被郅都拼死阻止。他说:‘不过一女子之命,岂能同尊下安危比的?’

刘启当时便被捧的晕晕乎乎,而那野猪在吃了一顿栗姬所产之物后,扬长而去。窦太后后闻此事,也大力褒奖了郅都一番。至此,刘启与窦太后更待郅都于旁人不同。

郅都这人有个毛病。在他看来,皇家的威严大过一切,废太子刘荣居然侵占皇家祭庙之地,实在是罪不可赦,若他不是皇子,诛九族都不为过。

刘启立召刘荣入京,刘荣刚刚到了长安,便被拘入牢狱,连父皇刘启的面都还未见,便在牢狱中‘畏罪自杀’了。

消息传来,刘启虽然有些遗憾,却也没多难过。王娡和刘嫖更不用提。刘荣的兄弟都不敢为其说一句好话,一时间俱沉默不语。

整个汉宫,唯一能表现,敢表现愤怒之情的便只有窦太后一人!

窦太后是一个妇人,但她更是太后。她一生尊崇黄老之术,郅都的阴谋岂能逃得过她的眼睛?先前是被蒙蔽了,可如今,她得知刘荣之死后,便勃然大怒。

窦太后若是爱一个人,便会爱的惊天动地,恨不得将一切都给他,可若是恨一个人,纵然他逃到天涯海角,她都能将其收割性命。

前者,她给了梁王刘武,后者,她便给了郅都。

郅都连夜逃出长安,刘启为其掩护,可这一切的一切,在窦太后眼中都不能算什么:她命人秘密调查郅都,收集其罪证,再组织大臣弹劾,然后将刘启叫来,让他处死郅都。

七月,郅都腰斩于菜市。

而此时,梁王刘武却在非春秋之季入宫朝觐了。

王娡心头一紧,立刻派人请了刘嫖来宫,她需要求个稳妥,明眼人都知道,梁王此来,是奔着太子之位来的。

…………

果真,梁王刘武一至长安,窦太后便治宴让刘启同刘武一同来吃。

席间,她便问了刘启:“阿启可还记得当日曾许诺老身的话?”

刘启心头一紧,却见窦太后盯着他不眨眼,便只能道:“记得。”

窦太后方笑了:“安车大驾,当以梁王为寄。”

安车,乃妇人出行时的车架,窦太后在此暗喻自己。大驾,用在此处的意思便是:她死去。以梁王为寄,便是要将刘武托付给刘启。

这是在逼着刘启将太子之位摘了,交给梁王了。

刘启如何敢应?

这窦太后是在为难他啊!

紧盯着刘启表态的窦太后此时还不知道,便是因此,刘启同刘武间的隔阂越大,终至不可修复。

得知长乐宫前殿之事的刘嫖立刻让王娡出面,顷刻请袁盎入宫。

王娡知道轻重缓急,更知刘嫖不能出面,便一力担下此事,袁盎入宫。直入长乐宫前殿外求见,言及是有军情要奏,这才让刘启脱离了困境。

次日,袁盎带着十余名大臣抱着竹简史册求见窦太后。

他见了窦太后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听闻太后想以梁王为帝,那请问太后,梁王百年之后,帝位复与谁传?”

“自然是十皇子彻,”窦太后毫不犹豫立刻答道,“我让梁王为帝,不过是因为十皇子还小,等得起,帝位自然还应该给十皇子。”

不得不说,窦太后果然是感情用事,被爱子之情蒙蔽了眼。竟想出了这等可笑的法子来。

袁盎心头有了谱,便问太后:“我大汉立国之初,效仿的是周还是殷?”

“自然是周。”

“太后当知周立太子之规。”袁盎道。

“周法:太子死,立嫡孙。”

窦太后侃侃而谈,她是个明理之人,被袁盎这一剖析,心头那原本属于妇人的感性渐渐离去。

袁盎挺直了身,便娓娓道来:“太后定然知道春秋之时,宋宣公不守周法的下场,宋宣公死前曾言: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之通义也。可当宋宣公死后,传位给弟弟宋穆公,宋穆公死后将王位要还给宋宣公的儿子。结果穆公的儿子却言:父死子继,天经地义。于是便杀了宋宣公之子。宋宣公之孙便为父报仇。宋穆公之孙便杀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