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1978 >

第9章

重生1978-第9章

小说: 重生197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而且王小明强烈要求,给他带几盘磁带,当下最游行的歌曲,王小明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听到过音乐了,在家里唯一能听到的也就是王坤偶尔拉拉二胡,这让他的精神说不出来的空虚。

除了帮王小明交代的这些事之外,王坤除了留足回去的车费外,其他的钱全部用来进货。四百二十八元,他一共进了二十台收音机和八十块电子表。在这里,拿的货越多越便宜。毕竟这里是个新兴市场,而且全国各地的人都会来进货,也没有什么熟客生客之分,一切的价格都是看你的进货量,量越大,价格越便宜。

从拿到货的那一刻,王坤就知道,这批货如果真的能拿回去全部卖掉,那绝对要发笔小财。以收音机为例,在广州的进货才十块钱一台,可是王坤在县里的时候去过百货大楼,那里面的标价可是一百二十元啊,而且还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买到。至于电子表,进价两块八毛五,可在家里随便都能卖到二十啊,就算自己到时便宜卖,按十块钱一个算,这次赚的钱比得上自己干十年的了。

在一九八三十的大年三十,王坤和王求各提了一个鼓鼓的的化肥袋平安的回到了家……

求票,正在冲榜,大家的票对我非常重要!你的每一票都是我写作的动力。

  第十七章 火爆

今年王小明养的那头猪没有像往年那样卖给了村里的王屠户,而是在大年三十的下午,把王屠户请到家里亲自宰杀。今年王小明家的情况有所好转,不用再像往年那样靠卖猪的钱来给三个小孩子交学费。

“大毛,这条猪后腿给你二伯送去。”王坤把家里的门板拆下来用两条长凳支起,做成一个临时的案板,他亲自动手,把最后的那块猪后腿后切了下来。

“二丫,这块给你大伯送去。”王坤把另外一块猪后腿也给切了下来。

“王老师,把最好的肉送兄长,你这个人做得实在是太好了。”王屠夫满脸的惊讶,这王老师的钱多了也不是这么扔的吧,这年头,过个年称得两斤肉就不错了,可是他切的这猪后腿足有十来斤,足够一家人吃半个月的了。

“我从小就是我大哥二哥拉扯大的,我家里宰猪,当然得送肉给他们吃了。”王坤笑道,他说的是事实,但是也还有别的原因。今年因为三毛的稿费和自己回到村里任会计,自家的经济条件比往年要宽裕了不少,今年的猪也不会卖给屠夫,可以多留点自己吃了。

王奋对王梅提过去的肉一开始还是很推脱,因为他一向认为自己的条件比王坤要好一些,小弟家的猪可是喂了一年才宰的,卖肉的钱要给王大明王梅王小明明年交学费的,自己怎么能要呢?

可是王梅鬼精鬼灵的,放下肉就跑回了家,王奋在后面追着要给她肉钱都没能追上。

而王求则不同,他的条件可能在三兄弟当中是最差的,所以王大明说这肉是送给他过年的时候,他也没过多的推脱,直接就接了过来。从王坤从广州进货,王求就知道,今年自己这个小弟家恐怕赚了不少钱。王求心想,难道一个村会计真的比当那个民办教师要强这么多?

这个年王家三兄弟都过都还算开心,家里至少都能顿顿吃上肉,孩子们也非常开心。而王坤家更是如此,养了一年的肥猪得有近三百斤,送了王奋王求近三十斤外,王坤家留了全部的肥肉和几十斤瘦肉,其他的猪内脏也基本上留了下来,而其他的肉则被村里的其他人买走了。

因为王坤家的肉是刚宰杀的,新鲜,再加上价格比一般屠夫的要便宜个一毛二毛的,再加上又是大年三十,就算家里再困难,也得割了一二斤吧?如果不是王小明强烈要求多留点肉,恐怕这头猪全部卖完都有可能。

一开始陈淑珍还很心痛,可到最后一算账她就马上眉开眼笑了。要知道虽然她家的猪比屠夫卖的人价格要便宜一些,但是比整猪卖给屠夫却要高得多,而且平常就算把猪卖给屠夫,自己到最后也要把肥肉全部卖回来炼油。所以当她把今天卖肉的钱跟去年的一比较时,发现只比去年少了三十几块钱,要知道王坤可是送了近三十斤肉出去,而且自己家里还留了几十斤。也就是说送给大哥二哥家里的肉是赚回来的,而且所有猪内脏算是白赚。

这几天王坤家的人可以说个个吃得满嘴冒油,要知道一年之中能吃肉的日子也就是过年这么几天,今年自己家里留了好几十斤肉,而且还有这么多的猪内脏,就算是炼油剩下的油渣也是一个好东西啊。

但是王坤却有点忐忑不安,现在货也进了,大年初一也过了,也得准备去做买卖了。要不然那些电子手表和收音机留在手里只能是东西而不能变成钱。

而王小明也在考虑,他虽然知道这年头的生意好做,但是具体好做到什么程度他也不知道,而且这些东西能具体卖到一个什么价也不知道。

“爸,你准备什么时候去卖东西?”大年初一的晚上,王小明并没有像他哥姐那样早早的钻进被窝,而是到父亲的房间里问道。

“怎么着也得过了初五吧,现在家家户户忙着走亲戚,哪里会有人出来买东西?”王坤应道,其实这只是一个借口,他只是心里没底罢了。

“那怎么行呢?您不是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吗?我看明天咱们就去镇上摆个摊子,哪能能卖一样东西也好啊。”王小明说道。

“明天是不是太早了,你妈还得带着你们去你们外婆家里拜年呢。”王坤道。

“今年我就不去了,明天我跟你到镇上去卖电子表和收音机去。”王坤道。

“那好吧,明天你跟我去,后天让你妈去,外面天寒地冻的,你一个小孩子冻着了怎么办?”王坤本来一个人去摆摊实在有点难为情,在三塘镇他有很多熟人,如果被别人看到自己竟然在大年初二就摆摊卖东西,那多不好意思啊。

第二天一早,陈淑珍带着王小明和王梅去了五里外的陈家湾娘家拜年,而王坤则带着王小明,提了二十只电子表和五台收音机去了镇上。昨天晚上下了点了小雪,一路上泥泞不堪,但是他们这次是顺着铁路走的,虽然多走了一里多地,但却避免了走泥坑路。

“爸,您看我们一共也就两样东西,这个价格还没定呢,今天准备卖个什么价啊?”在路上王小明问道。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但是县供销社的电子表好像要二十几块吧?而且没有熟人还不一定就能买到,至于收音机,根本就没有看到过,听说是有一货就卖了。”王坤道。

“那我们的价格怎么定?”王小明问道。

“我看电子表就卖八块一块吧,收音机卖三十怎么样?”王坤今天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做生意,他想讨个好彩头,把价格定得便宜点。

“好像有点低,要不电子表卖十八,收音卖一百二如何?”王小明问道,虽然按父亲的价格也能赚钱,但是却不能赚大钱,而且去广州一次也不容易,每次去都还得提心掉胆,再说了,这样的价格肯定也会比供销社的要便宜!

“这价格都快赶上供销社的了,如果别人不买怎么办?”王坤道,东西卖得价格越高他当然越高兴,但是如果因为价格过高而卖不动那就得不偿失了。

“要不这样你看好不好,反正我是小孩子,到时有人来问的话就由我来报价,如果对方嫌高,您再出面给降点,这样大家都有台阶下。”王小明道,他知道这个时候的买卖人可不像十几年之后,买卖双方都极少还价,如果嫌贵,别人就不会买,而不会跟你讨价还价。这都是因为供销社这些国营商场从来都是统一价,老百姓都习惯了。

“那好吧。”

大年初二的三塘镇显得比较萧瑟,寒风四起,走在路上风好像刀子一样刮得皮肤生痛生痛的。但是三塘镇上的人还是不少,有不少小孩在街上欢快的跑着玩着,有的还在放鞭炮。

王坤和王小明对三塘镇都很熟悉,他们知道平常那些个体户都在哪里摆摊。王坤带着王小明去了三塘镇中学,找到在学校里过年的王进,向他借一张课桌。

可是没想到王进竟然成了第一个客户,他一看到王坤手里的手表和收音机就非常喜欢。这年头这些东西可是稀罕物,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再说,他和李燕两人都是国家正式的老师,收入在当地来说还算不错的,所以他很干脆的挑了一百五十六元买了一台收音机和一两块手表,他自己和老婆各一块。本来王燕也想要一块,但是她此时的手腕还太细,根本戴不稳。

“三毛,你说我们的价格是不是有点高了?”王坤扛个一张课桌出了三塘镇中学之后对王小明说道。

“爸,您没听王进老师说吗?我们这样的价格比供销社的还要便宜呢?而且款式新颖,比供销社里的那些好看得多。我还想是不是我们再加点价呢?”王小明一本正经的道。

“那可不行了,我们已经赚得够多的了,不能再加价了。”王坤连忙摇头道。

事实证明这批电子表和收音机确实还有升值的空间,王坤父子刚把课桌摆好,东西刚一放上去,就有人过来问价格,此时王坤也从王进那里得到了信心,他就没王小明在路上说的那一套丢在脑后了,王小明只能在那里干看着。

有了第一次,王坤就慢慢的适应了这个新的角色,按当下最流行的说法,他现在也成了个体户了。可是他这个个体户没当多久马上就不成了,为什么?因为东西卖得太火爆,他已经没东西可卖了。

王坤没有想到价格这么高的东西竟然有人抢着买,一开始还想像着是否会有人讨价还价,可是到了这里,当人们知道他们卖的是收音机和电子表时,完全就是抢着付钱,生怕付钱付慢了,东西被别人买走了一样。

王坤和王小明一个负责拿货,一个负责收钱,两人忙得不亦东乎。本来两人在来的路上还商量了,如果今天卖了东西中午就在镇上吃点东西,而现在却没必要了,因为东西卖得太快,他们完全有时间回去吃午饭。

“爸,我们是不是下午再拿一批货过来?”王小明问道。

“还是明天再来吧,等我们回去再来已经较晚了,现在天黑得早,那时镇上没人时,我们的东西就卖不动了。再说了,刚才不是有很多人跟我们说好,明天一早就会来买吗?”王坤说道,他实在不敢相信,光五十收音机就把全部的本钱收回来还赚了一百,这还不包括王小明的那台录音机和一些磁带。

王坤现在需要回去好好享受一下这种赚钱的乐趣,他现在希望陈淑珍能马上回来和他分享。可是按照往年,陈淑珍一般要晚上才会回来。

可是当王坤带着王小明到家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陈淑珍已经回来了,正在准备做午饭。当她看到他们的时候也很意外,这才多长时间?

“是不是东西没卖出去?”陈淑珍安慰的问道。

“妈,你怎么尽说这种话呢?告诉你吧,我们拿了五台收音机和二十只电子表,全部卖光了。电子表你知道我们卖多少一块吗?十八!收音机你知道卖多少吗?一百二!”王小明得意洋洋的说道。

“啊,真的?”陈淑珍惊得手里的菜刀都没拿稳,掉在了地上。

“到房间再说。”王坤不想把这事闹得满村皆知,拉着陈淑珍进了房间。

王小明悄悄推开门一看,父母正在那里眉开眼笑的数着钱呢……

PS:求票,求票,紧急求票!!!OVER!

看到请投票,看到请投票!!!OVER!!

  第十八章 巨利

二十块电子表就是三百六,五台收音机一共卖了六百。四分之一的产品就把一部收回来了,而且还翻了一番还不止。虽然王坤带了五百块去,但他实际用来进货的钱只有四百三十多块,扣除王坤在路上的开支,他至少赚了一倍。而且还有六倍的纯利润正等着他去拿。

一九八四年大年初三的那一天,王坤没有再带王小明一起去镇上摆摊。而是和陈淑珍一起去了。现在王坤已经没有了昨天的尴尬,现在对他来说,赚钱已经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至于面子,他丝毫也不觉得在镇上摆摊就丢了面子。

他现在已经完全沉浸于这种快乐之中,王坤甚至在盘算,这次一共能卖多少钱,这些钱自己又该如何去使用这笔钱。可是王坤除了能想到把这和钱的一部分再次投入到村里的铸管厂之外,就只能暂时存起来。

这年头,钱不露白的观念还在深深的影响着很多中国人,他们宁愿马钱存在家里,床底下,墙缝里,也不会存到银行。

得益于三塘镇有个小火车站,所以这里的人比其他地方的更加容易走出去一些。虽然很少有人会知道广州能带给他们致富的产品,但是很多人还是可以走出去,或到外面贩点商品回来,或是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出去,也总能换回几个活钱。

也正是因为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