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1978 >

第106章

重生1978-第106章

小说: 重生197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就是二千万。”王求说道。他没有看到王小明其实有些不满。要是他知道王小明现在地想法肯定会急地跳起来。人啊。不能太贪心。否则遭雷霹。

其实王小明不知道。小本经营有小本经营地优势。你一百万做本。半年时间就能到一千万。可是你总不能再把这一千万都全来买国库券吧?否则银行马上就能发现苗头不对。也许这条跟捡钱一样地赚钱这路就此会关闭。

“二千万就二千万吧。这笔钱要动用了。我准备用来做贸易。”王小明说道。去年自己地钱全部用在了水泥厂。而且加上给蔬菜厂又添了二十台大型货车。他地资金已经捉襟见肘。也许从今年开始。王小明手里地财富将急剧增加。

“做贸易?全部吗?”王求问道。现在每个月倒卖国库券至少可以带来上百万地利润。可是小明一句要做贸易就要停了这个?

“我们在各地的银行之间收购和卖出国库券,这样的事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被发现,那是因为银行之间没有一个信息中心,可是这样的事总有一天会被他们知道的,到时国库券就会变得没有利润,而我找的这事,利润比国库券要高得多,国库券只有一分利,可是贸易却有十倍利啊。”王小明说道,事实上用不了多久,银行之间通过电话互通信息之后,倒卖国库券这样的事就只能停止了。

“十倍之利?”王求不敢置信地问道,一分利两年时间就滚雪球般滚到了二十倍之多,十倍之利,两年时间会赚多少?他不敢再去想这个数字。

“当然,但是周期比这个要长得多,而且为了快速周转,也许不能完全做到十倍之利,但是至少也有好几倍的利润。”王小明说道,他所说的当然是当倒爷,到苏联到当倒爷,今年的十二月份,苏联这个超级大国马上就要轮为第三世界,到时全苏联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正是生意人赚大钱的时机。

苏联解体,国营资产按人头分,分给每人一份公司股权认购证。可有权势的政府官员变戏法似地控制了俄国的经济命脉,使老百姓手中的认购证沦为一张废纸。随之而来的经济大危机使金融信用破产,存进地美元根本取不出来,若取也是按贬值前的卢布折算成的汇率付给卢布。倾刻间,许多人一生的积蓄化为乌有。

至今,人们仍不相信卢布,不相信银行。据说,俄罗斯人都想方设法地把卢布换成美元藏在家里。在50年代1个旧卢布等于2美元,而今是30新卢布换美元,而新卢布相当于1000旧卢布。十几年前,10000卢布可买两辆“拉达”汽车。而今天,1斤西红柿是30几卢布,一个花篮要300卢布,可俄国人月收入才一到两千卢布。

生活在这种状况下的俄国人,失去了安全感,每天的任务似乎就是抢购各种物资,使得一时间衣食住行的商品价格连续翻番。

在前世的时候王小明就听过太多的国际倒爷地事迹,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得意忘形而导致身败名裂,但是大多数默默无闻之人都是闷声发了大财。而王小明既然重生到了这个年代,他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但是当倒爷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当地,否则的话也不会使得有些人在俄罗斯亏得血本无归。早在几年前,苏联人民最喜欢中国地兔毛大衣跟羽绒服,可是这些衣服在国内也是属于紧俏商品,但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果然不是盖的,没有真的就做的嘛,羽绒服里不是羽绒而是稻草跟鸡毛,而且有的鸡毛甚至都不消毒,也许是赶时间,也许是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设备,人家俄罗斯的人买了之后,几个月就会发现臭哄哄的,这就更得后来的人再去卖这样的商品时会遭冷遇,有的人拿着几百件羽绒服想去赚一笔大钱,最后亏本处理都不一定有人要。

“你说怎么干吧?我听你的。”王求说道,这几年小明的决策从来就没有出过错,只要自己能好好的执行,一切就都能实现。

“首先我们要在莫斯科设立一个办事处,跟北京一样,除了必要的几个我们的人之外,其他人全部请当时人担任。”王小明说道。

“你要做中苏贸易?”王求说道,现在电视上也经常报道这些倒爷,听说那边的生意确实好做,不管做什么都能赚钱,十倍之利如果做好了也确实能做到。

“要想做的时间长就必须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否则我们也只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倒爷罢了,这次我们的品牌还是大可,办事处建好之后先在苏联全国的电视台和报纸上做广告,大可产品,物美价廉,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请他们的一些名人名星做广告。”王小明说道,这就是他与其他倒爷最大的不同,一般的人从国内进一批货之后都是自己亲手卖给那边的终端客户,这样有利也有弊,好处在于所有的利润全部抓在自己手里,利润最大化。而弊端就是一旦出现意外,所有的损失也将自己一个人承担。

“这倒是,像我们做收录机,现在很多人就只认燕舞牌的,其他牌子的收录机就算进入了我们H省的市场,销售量也不大。”王求对此非常同意,如果自己销售的产品没有品牌效应,那就只能做一锤子买卖,下次你再去的时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可能又将重头再来。

  第一百七十八章 车厢

既然要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那首先质量就得过硬,否则这个品牌是建立不起来的。而现在东南沿海的那些合资企业是最好的OEM生产商,王小明虽然要做国际倒爷,但是这毕竟花姑娘上桥:头一回。所以他让王求派人先去广东一趟,找一到两家服装厂,让他们代工自己的大可服装,主要是皮衣和羽绒服还有牛仔裤为主。

但是同样的东西代工的价格却能有所不同,比如一件羽绒服,服装厂能给你生产出十块钱一件的,也能给你生产出二十块钱一件的,甚至最便宜的只要几块钱。当然,也有好几十块钱,甚至上百的都有,但那就是最顶级的羽绒服了。

王小明当然不可能把最顶级的羽绒服卖到苏联去,对于那些没有太强分辩能力的人来说,二十块钱的跟一百块钱的没有什么区别,只要不给他们几块钱一件的就行。

对于服装,王小明是外行,但是只要有钱,请这方面的专家是很容易的,有专家跟着一起谈判,不但能保证有一个好的价格,而且还能确保质量合格。再说了,王小明的皮衣、羽绒服跟牛仔裤每样都订了五万件,这对服装厂来说也是一笔大单,只要价格合理,再加上王小明这边有H省服装行业的专家,质量绝对不会出现问题。

“小明,广东那边一个月就可以交货,北京那边联系的怎么样了?”王求带着何东亲自跑了一趟广东,现在广东跟省服装学院的教授留在了广东监督生产,而他把合同签字之后就先回来了。

“正在联系中,从北京到莫斯科的火车每个星期对开一趟,在路上要走六天六夜,而我们的货却这么多,想要一次性带走就必须要包车厢。现在他们还正在联系,相信一个月的时间应该会没问题吧。”王小明说道,每一个星期从北京才往莫斯科发一趟车。而这现在好像是唯一可以选择的算途径,如果用飞机,那包机的代价也是不能容忍的,所有的利润将会被包机费吃掉。

“我们有六万件货,如果要一次性运走,可能得三个车厢才行吧?”王求说道。两万条牛仔裤并不太占空间,但是皮衣跟羽绒服则是非常占空间地,恐怕三个车厢都不一定够。

“这个先做个测验,我们不能把时间掐得太准,否则我们估计三个车厢,如果最后三个车厢装不下,那就会造成货物积压在国内。”王小明说道。

“没问题,我让他们发货进就用火车发货,正好可以测试一下需要几个车皮。”王求说道。

“发往莫斯科的列车可是客车。你让广东那边也包客车车厢,这样才能准确的知道到底需要几个车厢。”王小明说道,有的时候。客车车厢并不能比货车车皮装更多的货,因为客车车厢不但因为座位占了空间,而且还得留出一条通道让别人通过才行。

“好,我让他们包客车车厢,另外还有一件事,我们今天去收购国库券的人打电话回来了,现在全国都已经统一了国库券地价格,我们已经无利可图。”王求不得不佩服王小明的判断,他说过才多久啊。就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现在这最后一次的交易就没有赚到钱,而且这也是最后一次。

“这是迟早地事。让他们早点回来吧。国库券地买卖离我们已经一去而不复返了。”王小明说道。能抓住这个机遇地人都或多或少赚了不少钱。有地人因此而改变了他们地命运。而对于王小明而言。这笔钱让他可以冒一次险。哪怕这二千万亏得血本无归。他也不会心痛。

“小明。你地房子选好了没有?”王求说道。王小明一来就要求先买套房子。王求当然不敢怠慢。他选择好几处地方让他挑选。可是王小明却在他去广东之前都没有答复他。

“我昨天已经住进了。在江边地小区里。”王小明说道。王求可以说是把C市所有能想到地好地方都给他找了一处地方让他挑选。可是王小明却最终选择了住了香江边上。这条江把C市一分为二。王小明前世地时候在晚上无聊时就喜欢一个人来香江边走走。那时他就经常想。如果自己能住在这附近那该多好。再也不用坐公交车。一推开门就能见到香江。晚上睡觉地时候也能呼吸着香江地气息。

“你为什么不选栋别墅?那里很吵了吧?”王求说道。他很奇怪。小明在北京地时候喜欢住四合院。但是到了H省却喜欢住进小区。

“一个人住就要住得热闹一些。而且周边地配套设施也很齐全。最重要地是我晚上没事地时候就去香江边上走走。”王小明说道。对C市他很熟悉。甚至连C市地方言他也能说。不是这辈子学地。而是上辈子。他如果开口说C市话。就连当地人也听不出来他是S县人。

“可是安全问题呢?你一个人住在那里如果出了点什么事怎么办?”王求担心地道。

“这里可是省城,何况小区有保安,一般的人是不会进去的。”王小明说道,C市的别墅都在郊区,那里虽然环境很美,可是却让王小明觉得孤单,再说了,自己又不会开车,难道每天上下学还要请人专门开车接送?

虽然王小明愿意待在江边的小区里,但是王求却并没有掉以轻心,他悄悄把王小明对面的那套房子也买了下来,并且安排了几个人住了进去……

王小明住的这个小区是C市新建的商业小区,不像其他地方,主要是以哪个单位为主,这里住着全市各种各样地人,有政府官员也有商人,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总之这里住的人形形色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能住到这里来的人都不是穷人。

每天早上,王小明会准时起床。先去香江边上跑一程,在回来的时候顺便给自己买一份早餐。上进,王小明用来学习俄语,这对他来说现在非常重要,因为第一次去苏联他也要去,如果自己能学会俄语。那就会非常方便。

王小明的英语很好,想当年他在三岁的时候就能背下英汉词典,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把大明的新华字典给背了下来,而现在,他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在衰退,他本想着自己也许能在半个月时间内就精通俄语,可是现在半个月时间过去了,自己甚至连最常用地几千俄语单词都不能完全背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自己不是号称过目不忘吗?王小明突然觉得沮丧,自己地记忆力一向很好。可是现在虽然表现得比一般人要强得多,但是与天才却有不少的差距。

王小明不得不改变自己地策略,否则一个月之后如果不能完全掌握俄语。这对自己绝对是个打击。为此,王小明把学习的时间调到了早晨,天一亮他就提着一台收录机和一本俄语书籍到香江边上学习。

王小明才试了两天他就发现效果要好得多,早晨这里车辆很少,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吹着香江边上地微风,让他心旷神怡,现在他的词汇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开始进入口语练习阶段。?”你好。我能帮你吗?人你的俄语说的不错

王小明现在已经进入了状态,他现在早晨的学习效率比白天不可同日而语,完全有了当天才的感觉,他正跟着磁带上的语句在练习,突然听到一个人用俄语跟自己说话,虽然王小明的口语也才刚刚练习,但是这句话的意思他还是听懂了。他寻找着声音地来源,是旁边一位老人。穿着一套功夫服正在那里打太极,刚才的俄语正是他说的。

此时王小明能听得懂一些俄语,但是要让他流利地说出来却还原不行,“老伯,你会说俄语?”

“哈哈,看来你也才刚学,我几十年前就会说,那时中苏好的就像亲兄弟一样,我们C市也有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