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

第40章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40章

小说: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于是谭柏年使尽了伎俩,废尽了口舌,终于使潘家祥毁了约。

胡雪岩很快得知潘家祥毁约的消息,他不因为对方愿付一笔罚金而高兴,反而陷入莫名的烦恼之中。

潘家祥听了谭柏年的挑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胡雪岩此番抛售大米,的的确确想做一次米行生意。生意若要做活,必出奇招,改变套路,抓住机会,才有所获。海运局向来只购不粜,给人印象属官办机构,赢利不多。今年浙江谷米丰收,米价狂跌,胡雪岩知道北方连遭旱灾,粮食紧缺,于是当机立断,一改通常惯例,大量收购新谷,寻找米商脱手,打一次奇袭战,赚一笔银子,再转入常规运作。 

在这次行动中,胡雪岩迫切需要寻找大宗买主,迅速成交,否则拖延日久,与同行产生竞争,难以脱手,待到海运季节一到,只得启仓北运,剩下的谷米只好屯集翻年,落个鸡飞蛋打一场空。所以胡雪岩必须卖了新谷腾空谷房,再购谷米应付海运,计划才算圆满完成。 

潘家祥的毁约,令胡雪岩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倘若再传到圈内人中间,有损他的信用。潘家祥系山东富商,垄断了北方民间粮米市场,在商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胡雪岩向来以诚为本,视信用为生命,如今不能取信于潘家祥,有何面目见商场同仁? 

于是,胡雪岩打定主意为自己的利益而战。他沉思了一刻,便想出了一套连环计,接着他就环环实施。

第一环:寻找谭柏年的弱点。

俗语云: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胡雪岩在商场征战半辈子,极善于抓住对手的弱点和疏失,予以痛击,无往不胜,十分灵验。凭他的直觉,谭柏年身为隆昌米行档手,老板不在店内主事,他必然营利舞弊以售其奸。天下谁人不愿当老板?世上哪个不爱金钱?石三官放任谭柏年作主张,岂无肥私劣迹? 

胡雪岩搜索枯肠,细细回想与谭柏年曾经做过交易的每一个情节。如果换成其他人,早已把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但胡雪岩毕竟是胡雪岩,他记忆力惊人,如电火闪烁,忽然记起一个情节:当时同谭柏年讨价还价时,谭柏年并不在意谷米的价码,只是要求按一厘二的回扣,把钱存到〃裕和〃钱庄户头上。胡雪岩敏感地觉察到这笔钱存得蹊跷,若是替主人赚的钱,必然随大笔米款同存人一个户头。分开来的目的,说明谭柏年私吞这笔回扣银,而石三官毫无察觉。生意场上,档手欺骗东家,〃账房吃饱、老板跌倒〃,这现象比比皆是,胡雪岩见惯不惊。以此观之,谭柏年单是从售米私吞的回扣,当不是少数。可以推测,此次潘家祥毁约、与隆昌成交,谭柏年必然竭尽底毁诽谤之能事,而为一大笔回扣力争,使他获得成功。 

胡雪岩有些兴奋,他自知抓住对方狐狸尾巴,只须用力拖拽出洞,使其真面目大白于天下,则可战而胜之,挽回败局。

第二环:抓住谭柏年的把柄。

胡雪岩以存20万两银子为条件,让资金紧张的〃裕和〃钱庄的档手谷真豪把〃隆昌〃米行档手谭柏年在〃裕和〃的存款数目告之。

谷真豪果然送来明细账,秀丽的小楷,把谭柏年每次存银的数目、日期誊写得一清二楚,明白在目。

胡雪岩大喜过望,立刻按谭柏年每次存银的数目,推算出〃隆昌〃近年来的生意情况,隆昌米行再无秘密可言,而谭柏年从米行中攫取的不义之财也暴露无遗。

第三环:人股〃隆昌〃米行。

胡雪岩用计假冒〃裕和〃之名,将谭柏年在裕和的存银和利息结算账单故意误送至老板石三官处,使隆昌米行的老板石三官知道了谭柏年的所做所为。胡雪岩又找到了石三官,以入股三成、负责米行事务为条件,帮助石三官整顿米行,挽回损失,获得石三官的允许。         

第113节:第十章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11)     

第四环:收服谭柏年。

胡雪岩把谭柏年的罪证出示,并说:一要么把谭柏年送官处置;二要么改跟他安心管理米行为他奉差,而且俸银必翻番,二者任谭柏年选择。在胡雪岩威逼利诱下,谭柏年无路可走,只好打定主意,死心塌地替胡雪岩效力。胡雪岩教他听候待命,不要轻举妄动。原来胡雪岩考虑到潘家祥既然敢毁约,一定对胡雪岩的信用产生了怀疑,贸然劝他信守前约,必遭碰壁。唯有设下圈套,令他钻人,不得解脱,情急之中,才可乖乖就范。 

第五环:对付潘家祥。

潘家祥并不知道隆昌米行的变故,他绝对信任谭柏年。签约付定金后,潘家祥急忙返回山东,寻找销售谷米的合作伙伴。其时,北方数省旱灾严重,庄稼连年赚收,饥民成群,已出现〃吃大户〃〃抢公仓〃的情形。捻军、白莲教等团体,乘势号召天下,揭竿而起,攻城掠地,对抗官府,局势危如垒卵。 

朝廷严令各省抚督,开仓赈灾,安抚饥民,以防民变。

潘家祥看到这种情景,心中暗喜。饥民愈多,谷米愈不愁销路,正可屯货居奇、待价而沽,谋求最高的价钱抛售出去。

他正在物色代理商,胡雪岩请的一位官大人翩然来访,此人自称主持直隶粮道,急需购进大批谷米,缓解直隶灾情。潘家祥知道他说的是实情,几天来,前来拜访的粮道官员接踵而至,都企望潘家祥这位粮商提供米源,盖因朝廷公仓空虚,漕运迟迟不至,远水不解近火。潘家祥未便慨然相允,官府出价太低,差强人意。 

这位粮道大人焦急不安,出手不凡,愿以每石15两银的价码,购买两万石谷米。潘家祥估算一下,已高出进价近两倍,除去运费打杂开支,这笔生意净赚10多万银子。他暗自高兴,却不形于色,大叹苦经说:〃江南战乱仍频,谷价腾贵,购之不易,路途迢迢,成本高昂,我已蚀不起老本,不敢多做了。〃 

粮道大人知道他在讨价还价,索性每石再添2两银子。潘家祥见火候已到,决定成交。

签约付定金后,粮道大人意味深长道:〃救灾如救火,还望潘公信守合约,按此交割,耽误了公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潘家祥拍住胸脯说没问题。

当下潘家祥乘小火轮飞快回到上海,只等谭柏年如期交米,他已雇下快船20多只,整帆待发,万事俱备,只等装船启运。

眼看第二天便是行期,隆昌米行毫无动作,船老大来客栈见潘家祥,询问哪天装船。潘家祥正在吞云吐雾,闻言吓得没了烟瘾,一骨碌从榻上翻下来,心急火燎,打轿到隆昌问罪,谭柏年一迭声致歉,言称米行已换了老板,他作不了主;凡事可问胡雪岩。 

潘家祥正要发作,只见胡雪岩背着双手,踱出内屋,便明白了:原来中了胡雪岩的圈套。交粮日期迫近,另找米行已来不及,倘若误了期限,粮道大人是胡雪岩的至交,岂能轻饶了我?潘家祥愈想愈怕,惊出一身冷汗。 

到此时,潘家祥只好服输,以每石20两银子向胡雪岩买了两万石米。由此一算胡雪岩反败为胜,并且净赚了10万两银子。

由上观之,胡雪岩的连环计可谓用到了家,所以胡雪岩说:〃用连环计,要计计相连,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方能有效。〃

伟大的哲学家休谟曾经说:〃一切都是有联系的,没有联系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休谟在这里揭示出了一个真理,即事物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着的。既然万物是普遍联系,那么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则必须在相关性、连环性背景下进行。因此在事情时要环环相扣,一环都不能松,一环都不能失败,否则整个计谋都将失败。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要想取之,必先予之。――胡雪岩

精明的生意人从不在第一笔生意上赚取别人钱财;而是巧用鱼饵,通过让利、促销等手段来引导消费、刺激消费。〃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做什么生意,都应遵循这个经商之道。以小赚大,以少敛多,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牌子后,再靠货真价实的产品去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才是商家的明智之举。         

第114节:第十章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12)     

杭州城被朝廷由太平军手里夺回之后,左宗棠把战后处理工作交给了胡雪岩。正当胡雪岩忙于此事之际,杭州城里来了一位洋人,并且指定要见胡雪岩。胡雪岩暗自惊讶,迎出来一看,原来是驻扎在宁波的〃常捷军〃法军军官让内。在收复杭州城的时候,常捷军曾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个时候,胡雪岩受左宗棠之托,负责联系洋人,尽可能地从他们那里弄到开花炮,因为杭州城高墙坚,如果硬冲,枉耗人力。胡雪岩因为有钱庄在宁波,和那里的洋人有一定的交情,所以能说得上话。 

胡雪岩领命后,辗转来到宁波,找到法国人让内,只要中国出钱,洋人没有不答应的,况且胡雪岩向他保证,杭州城的太平军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只需借重他的洋枪洋炮一吓,自然土崩瓦解。于是让内领头,带着一支约二百人的洋枪队,各国人都有,号称〃常捷军〃,直开杭州城下。果不其然,这支洋枪队没有任何伤亡,只是多耗十几箱炸药子弹,便把杭州城拿下。让内欢天喜地,回到宁波,在胡雪岩的钱庄里支取了全部佣金。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宁波在紧接着的日子里流行起瘟疫,让内也没幸免于难,一连几日,高烧不止。因为胡雪岩有嘱在先,让内为光复杭州有功,只要他在中国一日,在宁波的钱庄就要尽力帮助他。宁波钱庄的档手,听说让内感染了瘟疫,就带了〃诸葛行军散〃等散丸药去看望他,让内服药一日,居然能下床走动。 

到了第二日中午,让内坐不住了,精神十足地跑到阜康账号,问档手送他的是什么神药,档手说是胡雪岩自开药铺炮制的中医药方,由老中医主持,一般都是祖传秘方。让内一定要档手再给他一些,好拿回去给其他同胞。档手打开抽屉,让内欢天喜地,把店里所存的药全部掳去,洋人服了药,个个精神抖擞,于是派让内到杭州来,让他向胡雪岩多要一些这种散丸药。 

外国人看中了此药,胡雪岩这一得意非同小可,就实实惠惠地送了他两大箱,让内一定要留下钱。胡雪岩说是我送你的,不要钱,让内不解,追问胡雪岩,你不收钱岂不是赔本? 

胡雪岩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其实,在胡雪岩的心中已经有了更远的想法……利用让内为胡庆余堂做一个活广告。果然让内回去一宣传,加上用药人相互转告,胡庆余堂还没正式挂牌,名声早已在外了。胡雪岩刚到上海,便有洋人找了来,说在宁波服过胡庆余堂的药,药效奇佳,现在他要随船回国,希望胡雪岩卖他一批成药,他还留下定金,说下次再来中国,还要采购。 

中国有句古话说:要想取之,必先予之。胡雪岩利用这个外国人为自己的药店造声势,就是用的这一招。将来胡庆余堂的药物不仅中国人知道,而且外国人也知道。这样,胡雪岩的生意才能做大做远。 

在国内,每年的盛夏,都有一批举人要上京赶考。于是,胡雪岩考虑到盛夏时节学子们的住宿与食水都成问题,极易造成痢疾等流行病,以往每年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些问题。于是,胡雪岩决定给每位考生奉送两枚药丸,如有不够者到北京药房分号去领,地址写得清清楚楚,药房号更是显眼易记。果然,有胡雪岩的神药相助,问题比往年大大减少,胡庆余堂的名声在北京是越来越大了。等这些学子们赶考完,回到各自家乡,每逢遇到诸类疾病,都向人推荐胡庆余堂的药,渐渐地,胡庆余堂的名号就全国闻名了。虽说不敢与历史悠久的〃同仁堂〃相比,但在整个南方,胡庆余堂确实声名不菲,两堂一南一北,俨然又是〃北票南庄〃的格局。 

用今天的商业眼光看,胡雪岩的送药给洋人和学子们的举措,其实也就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宣传方式。〃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其实是一种一箭双雕甚至一箭几雕的绝招。第一,为自己挣得了仗义慷慨的好名声;第二,利用洋人和四方百姓为自己做了大规模的〃活〃广告,创下了自己的品牌,立定了脚跟;第三,又进一步为自己打通了和洋人之间的通商之路。         

第115节:第十一章胡雪岩的掌控之招(1)     

胡庆余堂开业之初,胡雪岩在做名气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要想取之,必先予之〃这八个字的精髓所在。

纵观胡雪岩的经商套路一般都是先予后取,他利用洋人、学子为他造声势,做广告来打响药店的招牌。可见胡雪岩对〃要想取之,必先予之〃这句至理名言有极深的领悟。而且事实证明此举确实行之有效。在胡雪岩所处的商业时代里,还不存在广告效应,胡雪岩的经商手腕,行事手法却能如此之高,别人只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