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琉球之谜 >

第9章

琉球之谜-第9章

小说: 琉球之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不来吗?我就下令让你来。于是,日本就把琉球三城司池城安规叫到东京,大久保利通对他说:

维新以来,与外国交涉等事,统依国际公法,然而琉球藩尚成两属形式,今日若不改革,则将受中国干涉,又将成为异日纠纷之因素。是以我政府思虑及此,在那霸设镇台分营,以保护琉球人民。

大久保利通说,你们现在是两属,你们得改革,否则又要受到中国的干涉。我们思前想后,为了你们的和平稳定、繁荣富强,我们得在那霸设立兵营,保护你们。可是,琉球的池城安规不是三岁小孩,不是你说两句好话就能哄住的,他心里明白得很,琉球虽为中日“两属”,但还是一个自主之国,所以就拒绝了。

大久保利通一看,这个哄不行,直接来硬的吧。

有人说,并没有得到公平、公正解决的“牡丹社事件”,是台湾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关键点,它对于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发展、清政府对台湾的管理,尤其是琉球的未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事件发生后,对于琉球王国的命运归属问题,清政府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呢?

1875年,也就是在中日《北京专条》签署后第二年,琉球国王接到了一份来自日本大正宫的神秘文件,就是这位大久保利通发的。

一、为对中国朝贡而派遣使节及庆贺清帝即位等惯例,一概废止。

二、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贸易业务概归设在厦门的日本领事馆管辖。

三、从来每当藩王更迭之际,由中国派来官船,受中国册封,著以为例,今后概予废止。

四、今藩王来朝,对政治厘革及兴建的方法,加以研究后决定。

五、琉球与中国今后交涉,概由日本外务省管辖处分。

这份神秘文件让琉球国上上下下非常惊恐不安。这份神秘文件还写了什么呢?它写道:嗣后禁止向中国朝贡、受清朝册封,须奉行明治年号,实行日本礼仪、刑法等。也就是说,日本警告琉球,以后你必须断绝跟中国清朝的一切外交关系,你是我治下的一部分。日本政府专门派了内务大臣松田道之前往琉球,并且以促进改革政治为名,逼迫琉球与中国断绝一切关系,但当即遭到拒绝。不肯善罢甘休的日本政府,马上派兵控制琉球所有要害部门。面对日本的这种强盗行为,琉球君臣进行了坚决抵制。当时,琉球国王尚泰生病了,不过一听到这消息,他立马就精神了,不是好了,而是气的,就是生病了我也得抗议,下面的大臣们也都坚决声称“与中国不可绝及藩政改革不可行”。那个池城安规去找大久保利通,这次会面不是被叫去的,他就跟这个大久说:

琉球藩久荷中国恩谊,今不能无故背弃。天朝若与中国交涉,如得中国承认,则当奉命。

意思就是,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是多少年的了,人家对我们是有恩的,我们祖宗十八代都受过的,你突然叫我们绝交这事不合情理,要不你们跟中国谈谈,要是中国同意,我们奉命就是了。结果这大久说不谈。接着,日本拘捕了琉球国王尚泰及其他王室成员并押赴东京,还实施了一项海外护照制度,规定凡是琉球人渡海到中国去,必须请求发日本护照。这样,日本就成功地控制了琉球王国的内政外交,并强制琉球采用日本年号。

不久,日本在琉球又成功地设置了它的警察制度、监察制度。此时的琉球也不愿意自己亡国灭种,所以在监狱中的琉球国王尚泰于1876年10月秘密派遣他的妹夫、担任琉球王国紫巾官的向德宏以及琉球通事林世功、都通事蔡大鼎三人乘坐一条小船,秘密前往北京。我们前面讲到,琉球国要派人出来,得等到冬至,可是这次尚泰派人来中国,并不是冬至,早一天不行的。所以这条小船历经磨难,直到第二年阴历二月二十九日,才来到福建,见到了福建巡抚丁日昌,呈递了琉球国王尚泰在狱中的陈情书,乞求清政府出面与日本交涉。面对这个突发事件,又是这种大事,丁日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左右为难。一方面担心“琉球地瘠民贫,孤悬一岛,本非边塞扼要之地,无捍御边陲之益,有邻邦酿衅之忧”,又认为“若拒之过甚,转恐泰西各国谓我不能庇护属邦,益启群岛以携贰之渐”。也就是认为,琉球远在海外,对我们不是很重要的地方,但要是不帮的话,其他藩属国就会认为我们不保护自己的属国,就会生二心,影响很不好。为难也得处理,你不能不处理。怎么办?丁日昌上报朝廷,建议让新任驻日公使何如璋来处理。

于前往日本之便,将琉球向隶藩属,该国不应阻贡,与之剀切理论,并邀集泰西驻日诸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当时,何如璋被清廷任命为首任驻日公使,正要赴日本上任。丁日昌就说,他正好要到日本去,就让他跟日本方面协商这件事吧。朝廷看了丁日昌的汇报,觉得可行,于同年5月14日派令驻日公使何如璋处理此事。

何如璋是个非常有头脑、非常沉稳的人。他没有急着说怎么办,而是先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详细调查。其中还对日本国内外的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做到对琉球问题心中有数了。他认为当时的“日本国小而贫,自防不暇,何暇谋人”,且国内危机四伏,“时势艰危,图自守耳”,“其今日固不敢因此开衅也”。因此,他写信给李鸿章说,对待琉球问题我们要“争”。

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行及朝鲜。否则,以我所难行,日事要求,听之,何以为国?拒之,是让一琉球,边衅究不能免。欲寻嫌隙,不患无端,日人苟横,奚必借此?又况琉球迫近台湾,我苟弃之……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可得。是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犹纾,今日弃之患更深也。则虽谓因此生衅,尚不得不争,况揆之时势决未必然乎?

第16节 何如璋琉球三策

何如璋经过慎密思考后,坚定了立场,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派兵船责问琉球,征其贡使,暗示日本我一定要争,简单说“必争”;中策是先据理力争,如果不听,再约琉球武力对抗日本,简单说就是“必救”;下策就是完全采用外交谈判和它评理。上、中、下三策,何如璋自己完全是倾向于上、中两策,至于下策,他认为仅凭口舌难让日本心服口服,到嘴的肥肉让它吐出来是不可能的。对于具体方案,何如璋又提出三种。

如果前两种策略实在不成,非得要走下策的时候,何如璋提出三步走方案,第一种方案:退一步,维护琉球与中国次一层面的关系,“或贡而不封”,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我不封你为琉球王国了;或“封而不贡”,你不用来,我年年封你为琉球王国。以维系中琉之间的名分。第二种方案是,若封贡关系也难以维持,则以“存球祀”为目标。邀请各国公使约定,共同照会日本政府,告诉它这琉球永为日本外藩,日本永远不能灭掉琉球。第三种方案,如果这一点也做不到,那就要根据外国前朝惯例。将两属的琉球,既臣服于中国、也臣服于日本的琉球,割交给一方日本。但是割交给你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给我,或者你对我中国赔偿金钱。赔偿金钱不是本意,目的还是让日本理屈词穷,让它赔到赔不起为止,它就把这个还给中国了。

何如璋觉得对琉球必须要争,为什么要提出这三个方案?他也是观察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当时中国还比较强大,日本内部有很多矛盾,跟中国公开较量,此时的日本还不敢,所以提出这个政策。

琉球自古是一个独立之国,中琉间数百年的宗藩关系载于史册。

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

琉球曾经作为一个八百多年历史的古国,也慢慢淹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历史的发展往往不是一个人就能决定的,何如璋提出的“琉球三策”能否彻底解决琉球问题?琉球能够自我救赎吗?

李鸿章看了何如璋的具体方案后,觉得何如璋分析得很有道理,而上、中、下三策中的上策、中策小题大作,就按下策吧。就直接执行下策,为什么呢?李认为无论琉球是否还能恢复与中国的这种封贡关系,只要力争日本不再发动侵略,不要打了南边,再打北边中国的属国朝鲜就行了。如果日本不听,那我们再找列强一起向小日本提出抗议。他认为这样“能发能收”。

于是,何如璋奉命与日本交涉。从公元1878年,也就是光绪四年7月到11月何如璋与日本进行了近五个月的谈判。简单说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先委婉地告诉日本,我们中国要力争琉球,不放弃留下转弯的机会。第二,万一不行再公开、正式地据理力争。当时的日本刚开始搞明治维新没几年,这跟西方好的没有学,学了点坏的,坏什么呢?它的那个主持外交事务的外务卿,现在叫外相,整个外交部放假休息,根本找不到人,直到八九月间暑假结束,何如璋才找到日本外相寺岛宗则,实行其第一个步骤。八月初七,首度造访,婉转表达了中国要商量琉球事务的意愿,指出琉球向为中国属国,希望日本自己退出占领的中国土地,恢复中国与琉球之间的朝贡关系。这个寺岛宗则说不对呀,这琉球归我们日本几百年了,以前给你们中国点东西,向你们中国进贡,没有干涉它就不对。现在我担心琉球会被他国吞并,故而我收回了它的外交权,琉球是日本属地。会谈无果而终,但是,何如璋说我们要通过会谈的方式继续商议。寺岛宗则同意。此后何如璋与这个寺岛宗则还有一次会谈,双方约定择日再次会谈,但是仍然没有什么结果。这样,何如璋的第一步棋失算了。只能执行第二步棋了。

9月12日,何如璋与副使张斯桂共同署名,向日本外务省寄去了一封措辞强硬的照会。照会说琉球自古是一个独立之国,中琉间数百年的宗藩关系载于史册。日本此举,既违背了《中日修好条规》,也有违国际法精神。希望日本方面让琉球国体、政体一切“率循旧章”,并不准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朝贡。以下是节录的部分原文:

查琉球国为中国洋面一小岛,地势狭小,物产浇薄,贪之无可贪,并之无可并。孤悬海中,从古至今,自成一国。自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臣服中国,封王进贡,列为藩属;惟国中政令许其自治,至今不改。我大清怜其弱小,优待有加;琉球事我,尤为恭顺。定例二年一贡,从无间断。所有一切典礼,载在《大清会典》、《礼部则例》及历届册封琉球使所著《中山传信录》等书,即球人所作《中山史略》、《球阳志》,并贵国人近刻《琉球志》,皆明载之。又琉球国于我咸丰年间,曾与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荷兰国立约,约中皆用我年号历朔文字,是琉球为服属我朝之国,欧美各国无不知之。

这段是梳理琉球的历史。接着,何如璋又称:

今忽闻贵国禁止琉球进贡我国,我政府闻之,以为日本堂堂大国,谅不肯背邻交,欺弱国,为此不信不义无情无理之事。本大臣驻此数月,查问情事,窃念我两国自立《修好条规》以来,倍敦和谊,条规中第一条即言“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互有侵越”,自应遵守不渝,此贵国之所知也。今若欺陵琉球,擅改旧章,将何以对我国?且何以对与琉球有约之国?琉球虽小,其服事我朝之心,上下如一,亦断断难以屈从。

10月27日,一个多月之后,日本外相寺岛宗则复函,抓住“日本堂堂大国,谅不肯背邻交,欺弱国,为此不信不义无情无理之事”数句斥责之语大做文章,借口何如璋的照会“言辞激烈”,非要何如璋做出解释,实则是回避“琉球归属”的实质问题。后又说琉球几百年来先归日本管理,你中国政府什么意思?你这个中国大臣学过没学过历史,你胡说什么呢?我堂堂日本国管理我们日本国内所属琉球之私人事务跟你中国清朝政府又有何干系?于是,断然加以拒绝。你什么意思嘛?你公然干涉我们日本国内政,你这样就不好了。11月6日,何如璋回信解释,我们前两次都说过了,中国政府向来对这琉球怎么样,关系是十分密切,琉球是中国的藩属,琉球对中国是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我之所以给你写信,是因为咱们谈不拢才书面照会,目的就是为了“厚待邻交”,你这种强词夺理,让我感到非常惊诧,咱们《中日修好条约》不是这么规定的,你侵略我们中国所属的藩属国,你也没有告诉我一声,你什么意思。这样双方你来我往,毫无结果,就变成了唇枪舌剑。

第17节 日本将琉球改名为冲绳

正当双方交涉之际,1879年4月4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将琉球王国改称为冲绳县,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