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琉球之谜 >

第17章

琉球之谜-第17章

小说: 琉球之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肀H辏ü1718)十一月十五日琉球人的音乐曲目中也有《春色娇》。该曲目亦应当是《四大景》的同曲异名。其理由是因为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经常有取唱词的开头几个字作为曲名的习惯,而“春色娇”恰好又是《四大景》唱词的头三字。《四大景》曲目在中国见于闽剧曲牌和福建南部惠安县的《北管》之中。在魏朝国、叶景笙整理的《闽剧唱腔一百牌》中,该曲的唱词是:

春色娇,丽容和,暖气薰,景物飘飘,美景堪怜。花开三月天,芍药嫩芯鲜,草萌芽,桃似火,柳含烟,士女王孙,戏耍秋千,暗相谗。春归雨泪淋,愁锁两眉尖,蝴蝶儿对对穿花把翅双展。清明满景园,和风吹牡丹,玉楼人沈醉投在杏花天,玉楼人沈醉投在杏花天。

另,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1902—1993)生前留下了《四大景》的唱腔录音,其唱词除了个别地方略有差异之外,基本上与《闽剧唱腔一百牌》相同。其相异之处仅在于《闽剧唱腔一百牌》中的“清明满景园”、“玉楼人沈醉投在杏花天”,在郑奕奏唱腔中是“春水映楼台”,“玉楼人沉醉倒在杏花天。”

在惠安县的《北管》中,《四大景》的歌词有四段,其中,第1段是歌唱春天景色的,歌词与前面所列举的各首歌词基本相同,只有个别地方不同。第2、3、4段是分别以“五月五”、“七月七”、“十月十”来代表夏、秋、冬而歌唱夏季、秋季、冬季景色的。由此看来,所谓“四大景”真正完整的应该是像这样歌唱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四大景”。因此,是否可以认为,前面所列举过的《四大景》,无论是琉球王朝时代江户朝贡演唱过的《四大景》,或者是现存于闽剧中的《四大景》,都只唱了春天景色,没有唱夏季、秋季、冬季景色,是《四大景》的简略形式。

还值得注意的是惠安北管《四大景》的歌词,与清代颜自德辑录《霓裳续谱》中的《四景长春》的主体歌词基本相同。该歌词为:

'玉娥郎'春色娇,丽容和,暖气暄,景色飘飘美堪怜。花开三月天,娇娆嫩蕊鲜。草萌芽,桃似火,柳含烟,仕女王孙戏耍秋千。万姓欢,军民瞻圣颜。最喜融和天,蝴蝶儿对对穿花把两翅儿。清明赏禁园,和风吹牡丹,玉楼人沈醉在杏花天。端阳节,斗龙舟,水面锣鼓儿叮咚响。板儿查,多采玉花,佳人偏喜他。采莲船尽都是些富豪家。艾叶灵符鬓边插,着轻纱。沉李并浮瓜,新鲜饮玉茶,水阁凉亭,对对佳人把彩扇儿拿。三伏似火发,薰风透体纱,赏名园开遍了海榴花。七月七,织女共牛郎,一年一度巧成双。银河阻隔郎,天河两岸厢。赏中秋,歌还舞,喜兴儿狂,风吹铁马响叮铛。雁成行,离人思故乡,对景柳将黄,梧桐叶儿飘飘起非常。金风透体凉,佳人恨夜长。饮菊酒,家家都庆贺重阳。十月节,朔风冷,景物悲,绣女停针观看雪梅。腊风阵阵吹,鹅毛片片飞,暧阁内,偎红炉,掩香闺,独宿的佳人盼郎回。守寒帏,单枕共相随,佳人倚翠帏。赏雪人,个个贪欢饮玉杯。飘飘片片飞,玉人几时归,孟浩然踏雪去寻梅。

“《霓裳续谱》是清乾隆六十年(1795)的俗曲总集”。年代比御座乐首唱《春色娇》的1718年晚77年,也就是说,在《霓裳续谱》收录《四大景》的77年前,该曲就已流传到琉球了。先有实际的唱曲,后有书中记录,这是十分合乎自然规律的。如果将以上六首歌词进行互相对照的话,它们之间在内容、结构、句式、声韵方面的相似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唐歌唐舞集》中的《四大景》、《甲子夜话》第38卷所载宽政二年十二月五日唱曲的《春大景》与闽剧唱腔的两首《四大景》几乎完全相同。嘉庆十一年的《春大景》虽有几句唱词不甚相同,但是结构、句式基本相同,因此,亦应看成是同一曲目填上近似内容歌词的变体。由此可见,这一《四大景》曲目,从1718年至1748年、1790年、1806年直至现在的270余年间,从福建到琉球,虽然曲名屡有变化,如又名《春佳景》、《春大景》、《春色娇》等,但是其唱词的内容、结构、句式、声韵基本上保持不变,或者是变化不大。另外,在江苏、浙江民歌中,也有《四大景》曲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下)第1090—1092页收录的江苏省宜兴市《四大景》属于“马灯”歌舞曲。马灯,又名唱马灯、踩马灯。表演者将一用竹子扎成的马挂在身上,人站在中间,似跨马上,另有拉马者一人,推小车者一人,跟马者二人,都举着彩灯,绕着马灯穿行,边歌边舞,锣鼓伴衬,唱时有民间管弦乐器伴奏,有的地方骑马灯者是男扮女装的表演饶有风趣。《四大景》就是伴随着马灯表演的一首曲子该曲的歌词与琉球御座乐《四大景》的歌词基本相同,仅几个字稍有差异(见如下唱词中有·号处)。春色娇丽融和暖气喧,景物飘飘美堪怜。花开三月天,娇娆嫩蕊鲜。草萌芽,桃似火柳含烟,仕女王孙戏耍秋千。暗伤惨,春归两泪涟,愁锁两眉尖,蝴蝶儿对对穿花齐把两翅儿扇。清明赏禁园,和风吹牡丹,玉楼人酒醉杏花天。

其旋律与福建省惠安县北管的《四大景》较为接近,但节奏更为《;文;》舒展,旋律更《;人;》为优美,更多一《;书;》字多音,同样《;屋;》的旋律,在惠安北管《四大景》中是低八度的,宜兴《四大景》则高八度如“美堪怜”、“花开三月天”、“娇娆嫩蕊鲜”、“草萌芽桃似火柳含烟”、“暗伤惨,春归两泪涟,愁锁两眉尖”、“清明赏禁园,和风吹牡丹,玉楼人酒醉”等,都有高八度、低八度之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第1093、1094页,还收录了张仲樵根据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1736—1908)百本张抄本译谱的《四大景》,其唱词与宜兴市《四大景》唱词完全相同,旋律较为简炼朴实,在标题下还注明属于'玉娥郎'曲牌由此可以看出,属于'玉娥郎'曲牌的《四大景》在18世纪至20世纪初的形态特征。浙江省的《四大景》和《大四景》,见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浙江卷》第395、396页。但由于唱词的内容、词格与琉球御座乐《四大景》差异较大,用该旋律很难填进御座乐《四大景》的歌词来歌唱,所以,我们很难把浙江省的《四大景》、《大四景》作为御座乐《四大景》的源流来看待。在以上四首和琉球御座乐《四大景》关系较为密切的中国相关曲目中,惠安北管《四大景》与琉球御座乐《四大景》的关系更显紧密。其理由有二:一是曲调节奏鲜明、旋律较为简朴流畅,情绪更明朗,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被琉球人接受。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在日本冲绳御座乐复原研究会考察团于1997年1月来福建泉港区考察时,一听见这一曲目的演唱就喜欢上了它,将它当作琉球御座乐《四大景》的源流来看待,并且作为御座乐复原演奏会的常用曲目来演奏。二是北管盛行的泉港区山腰镇、峰尾镇等地,原为惠安县管辖地,同属明清时期与琉球交往的重要口岸泉州市,琉球王朝时期当地人主要食物的番薯就是从惠安传到琉球的。因此,北管曲目通过民间文化交流而传入琉球的可能性也是不可排除的。

附录一:琉球大事记

12世纪,琉球群岛出现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分别在琉球群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

明王朝藩属时期

1372年,明朝太祖朱元璋对中山王察度发布诏谕。山北、中山、山南三王向明朝廷朝贡。琉球成为明王朝的藩属。

1392年,朱元璋命来自中国福建的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移居琉球。

1416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北山。

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南山,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第一尚氏王朝)。根据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

1470年,第一尚氏王朝灭亡,尚圆(尚円)建立第二尚氏王朝,并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

1400—1550年,琉球王国的黄金时代,高度发达的商业,与中国、朝鲜、东南亚和日本进行贸易。

15—16世纪,大量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

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日本的德川家康继承丰臣秀吉对外扩张的政策,派邻近琉球王国的鹿儿岛萨摩藩岛津家九率领三千士兵入侵琉球,俘虏琉球王。

清王朝藩属时期

1654年,琉球王遣使臣到中国请求册封。清朝顺治帝封琉球王为尚质王,琉球成为清王朝的藩属。

1853年5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Matthew C。 Perry)的舰队到达琉球。

1854年3月,佩里与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佩里要求日本开放琉球的那霸港口,日方表示琉球是个遥远的国家,日方无权决定其港口开放权。

1854年7月11日,佩里与日本谈判结束后,赶回琉球与琉球政府谈判,最后以中、英两种文字正式签订条约开放那霸港口。

1866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继位。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日本占领时期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王国属于日本的“内藩”,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国地位,正式侵占琉球。并拖延与中国谈判琉球问题。

1875年7月24日,日本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清王朝朝贡。

1879年3月30日,日本将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流放到东京,置琉球为冲绳县。琉球国灭亡。

后琉球王国时代

1879年,中日就琉球问题开始谈判,中方提出把琉球群岛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岛为日本领土,琉球本岛及其附近岛屿作为一个独立的琉球王国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日本方面建议把琉球划分成两部分:琉球本岛及其北方岛屿是日本的领土,而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谈判中没有涉及钓鱼台群岛归属)。

1880年9月,中方在谈判中最后妥协,签署了《琉球专约拟稿》,以日本提出的方式把琉球划分成两部分。然而清朝皇帝拒绝批准这一不平等条约,并且指示中方代表与日本继续协商。日本方面然后离开,协商破裂。

1882年日本驻天津领事竹添进一郎与清政府恢复谈判琉球问题,但是没有达成协议。琉球问题一直拖延至甲午战争。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作为战败国割让台湾、澎湖,在琉球群岛问题上就更没有发言权。从此,琉球群岛属于一个国家和中国的藩属这一事实开始被人遗忘。

1898年,日本强迫琉球人服兵役。

1901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去世。

1916年,全冲绳教师大会要求冲绳教师用污辱的手段惩罚在学校说琉球语的学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进攻琉球本岛,日本士兵强迫琉球人跳崖自杀,或干脆打死以减少山洞中缺少食物的压力,又或因为说琉球语而被认为是间谍惨遭杀害。战争使琉球人口减少四分之一。

1945—1972年,美国占领时期,美国在琉球实行异化政策。

1947年4月,联合国通过《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和原属于中国的钓鱼岛群岛交给美国托管。

1951年,美日在没有中国代表参与的情况下签定《美日旧金山合约》,把琉球群岛连同钓鱼岛群岛的“施政权”转给日本。但这遭到土地的主人琉球人的群起反对,他们“聚哭于闹市”。

1972年5月15日至今,日本重新恢复对琉球群岛的统治,继续实行同化政策。琉球群岛现在仍然是日本47个地方自治实体中经济最落后的地方。

附录二:琉球王国历代统治者及王统延续

舜天王尊敦

生没年:1166—1237

在位:1187—1237

父:源为朝

母:大里按司之妹

舜馬順燕

生没年:1185—1248

在位:1238—1248

父:舜天王

義本

生没年:1206—?

在位:1249—1259

父:舜馬順燕

英祖

生没年:1228—1299

在位:1260—1299

父:浦添悾媸乐

大成

生没年:1247—1308

在位:1300—1308

父:英祖

英慈

生没年:1268—1313

在位:1309—1313

父:大成

玉城

生没年:1296—1336

在位:1314—1336

父:英慈

在位时北山(今帰仁按司)与南山(大里按司)独立

西威

生没年:1328—1349

在位:1337—1349

父:玉城

察度

生没年:1321—139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