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洋流 >

第137章

清末洋流-第137章

小说: 清末洋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头瞥见肃顺等人得意的微笑,奕?狠狠瞪了他们一眼,有时间收拾你们!
  咸丰对着剩下的军机大臣问道:“你们还有何良策?快快道来,只要有助于前线战事。朕重重有赏!”
  瑞华上前笑道:“启禀皇上,起事微臣早就知道前线军中暮气十足,武官惜死爱钱,兵士惜死眷家,尤其是勇猛作战的士兵因为受伤致残,国家不发饷俸。无所依靠,所以士兵不肯效死力于战场,就是八旗战士也屡次逃遁,这是人之常情。”
  肃顺连连点头,附和道:“臣也听说伪汉士卒之所以勇猛善战,是因为他们让受伤的士兵荣归乡里,授予官职。我大清不妨效仿。”
  咸丰来了兴趣,他认为瑞华说的很有道理,大清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对瑞华问道:“爱卿可有良策,学习伪汉有损大清体面。”
  这个幕僚还有点用,瑞华兴奋的回道:“这个事情,微臣早已思虑多日,如果大清给予在疆场上受伤士兵照常放放薪俸,士兵必然没有顾忌,奋力杀敌。”
  咸丰对官场陋习知之甚详。反问道:“此计好是好,只是每次打仗,都有受伤之人,不易统计核实,用此法推行。一定会有将官冒领贪污,,应如何防范?”
  瑞华胸有成竹的答道:“微臣已与兵部大员商量多日,可据军中常情制定条例,形成惯例,如此可以预防冒领。”
  咸丰兴奋的说道:“散了吧,郑亲王与众位大臣尽快拟出条例,尽速执行。”
  瑞华、穆荫两人追上肃顺。
  回头看了养心殿一眼,穆荫小声说道:“这皇上整天与几位娘娘厮混,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动静,反而皇上的身体日益衰弱,万一那样,岂不让恭亲王得逞,我们几个可就遭殃了。”
  肃顺想起恭亲王离开时的眼神,心有余悸:“决不能让奕?再回到军机处,这小子把我们恨透了,有一天他得了势,我们想死都难。”
  瑞华道:“那怎么办?这几个月,皇上,宠幸几位嫔妃,不理国事,为此我们压下了不少劝谏的折子,已经让皇后娘娘心怀不满,要不要给皇上献上一些仙丹?”
  肃顺谨慎的四处望了望,对这个没脑子的兄长训道:“你不想活了,自从前明皇帝服食仙丹,迷恋长生,不理国事,我朝早就立有祖制,你这是找死!”
  瑞华嘟囔道:“我也只是说说,我们全家上百口性命都在皇上身上。”
  肃顺想了想,对二人吩咐道:“以后还是继续诋毁恭亲王,至于宫里的懿嫔,我们就不要管了,皇上宠幸她,说不定可以生个一儿半女。”
  穆荫顾虑起来:“这为懿嫔娘娘野心太大,而且是对他们有看法,整天在皇上面前赞美恭亲王,诋毁我们几个,如果让她诞下皇子,岂不是越发猖狂!”
  肃顺撇嘴:“怕什么,她再有野心,也只是个女人,那不成她还想学武则天!我们大清皇室怎么会任由她胡来。”
  想起爱新觉罗家族,穆荫与瑞华相互点了点头。
  肃顺几人出了宫门,一起向怡亲王载垣家里行去。
  肃顺苦笑道:“这怡亲王是什么意思?我看他的模样不像是得了大病,整天窝在家里他想干什么?”
  原来两个月前怡亲王载垣听闻湘军大败,汉军北伐的消息,就以看病为由,闲附在家里,不但朝会见不到人,就连军机处他也不去。
  瑞华把听到的风声说出来:“这怡亲王的产业全都在河北一带,他这几天忙着做买卖,听说他派人到东北购买产业。”
  肃顺哭笑不得,追问道:“你是说这怡亲王已经打算逃亡关外了,他倒是精明,汉军再有一年才能打到河北,他提前转移产业就不怕皇上怪罪?”
  瑞华意味深长的说道:“战事瞬息万变,有谁说得准,不但是怡亲王,还有很多八旗勋贵都在这样做,听说东北的土地价格猛涨,我的好弟弟,你可不要错过了,要不是我家的产业大部分都在东北,我也不用上朝了。”
  PS:我晕,都裸奔多少个月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边反应

  肃顺气急:“你们这是何苦,八旗还是有血性的,八旗勋贵这样做不是动摇军心吗!要是传出去,谁还有心思打仗,汉军打过来,大家一起跑到关外你们就开心了?”
  穆荫拍着肃顺的肩膀笑道:“我们这也是未雨绸缪,你可要在皇上面前替我们好好遮掩,放心,少不了你的好处。”
  “启禀皇上,上书房的门枢坏了,要不要换个新的?”内务府怀仁小心的对咸丰禀报,虽然只是一个门,但是油水多了去了。
  咸丰没批准,他从道光身上别的没学上,节俭倒是学了十足:“不用了,还是修修吧,你去拟个账目。”
  怀仁暗中撇嘴,一连碰上两个抠门的皇帝,真是倒霉,现在大家都在趁最后的机会捞银子,自己堂堂内务府管事怎能落后。
  过了一会,怀仁将账目递给咸丰,他在下面不时往咸丰瞄去,心里又是害怕又是兴奋。
  咸丰看着账单上的五千两银子,勃然大怒:“修一个门就要五千两!你用黄金做的门枢?来人,将这个狗奴才拖下去审问!”
  怀仁早就想好了对策,立马跪在地上,求饶道:“皇上饶命,是奴才拿错了,那是修葺颐和园的账单,这张才是修理门枢的用度,只用了二十两银子。”
  咸丰哪知道下边这些奴才的伎俩,只当他真的拿错,就在上面盖了大印。
  怀仁心中狂喜,皇上果然没有记性,这颐和园去年刚修过,今年只是简单的维护一下,一千两银子就足够了。剩下的银子我还能分到一千两。
  南阳
  知府顾嘉蘅小心的看着面前十六岁的陈玉成,怎么想怎么别扭,大汉皇帝也真是的,底下那么多大将,怎么就偏偏选上了一个少年。难道他想学汉武帝与霍去病的典故?
  “我说知府大人,我脸上长花了吗?你这样盯着我,是不是很失礼?”陈玉成被盯的不自在。
  顾嘉蘅闹了个大红脸,尴尬道:“是是,下官唐突,只是觉得将军年纪轻轻就立有那么多的战功。心中惊奇,将军千古第一人,真乃冠军侯也!”
  陈玉成急忙摇头否认:“我只是封了一个子爵,离侯爵远着呢!你了不要胡说,传出去让人笑话。”
  顾嘉蘅暗笑:原来是个文盲,怪不得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小时候一定光顾着打仗,没读过书。
  又想:我怎么会向一个十六岁的文盲投降,真是给读书人丢脸。
  陈玉成问道:“城中粮草都准备好了吗?我还急着用,大军已经在南阳耽搁了好些天。”
  顾嘉蘅笑道:“将军放心,我已经准备了五万担粮草,足够大军半年所用,听说李将军已经打下了信阳州。真是可喜可贺。”
  陈玉成有心与其他两路大军比试,看谁先打下北京,听说李秀成追了上来,哪有心思在南阳多呆片刻:“既然吏部派遣的官员已经到任,那我也要继续北进了,顾大人告辞!”
  顾嘉蘅有心讨好这个汉国新贵,提议道:“将军英勇不凡,正好我膝下有一小女,今年才十五,我愿意将她许配给将军。将军意下如何?”
  陈玉成脸色通红,他还是第一次被人提亲,小声道:“在下还有一个叔叔,婚姻大事应该由他做主才对。”
  顾嘉蘅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将军出征在外。哪有时间请示,先把婚期定下,等到将军凯旋而归,再举行大婚也可以。”
  陈玉成经过几天相处,蛮佩服顾嘉蘅的本事,他还与顾家小姐见过一面,想到南阳的稳定还需要顾嘉蘅的支持,犹豫了片刻,点头答应了下来。
  顾嘉蘅大喜过望,他专门打听过陈玉成的背景,知道他有一位担任工部尚书的叔叔,本人还是大汉皇帝的心腹,向他这样的人注定是前途远大,堪比前朝魏王徐达,与他结上亲家,自己的前程就有了保障。
  “将军放心,南阳府稳如泰山,北面的河南府兵力三月前就被我索要一空,如今只有五千兵马防守洛阳,你率大军在前,攻打河南府、怀庆府,我率领民兵跟在其后,来个狐假虎威,必能占领河南府。”
  南阳府的民兵是陈玉成一手建立起来的,连长以上的将官都来自新一军,几位营长还是军校第二期的毕业生,顾嘉蘅根本掌控不了。
  陈玉成笑道:“那就劳烦顾大人了。”
  顾嘉蘅知道陈玉成顾虑什么,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我与大汉首辅陆大人乃是师生关系,去年恩师就来信让我反正,当时心有疑虑这才耽搁,前翻与将军对峙也是迫不得已。”
  陈玉成点了点头,说道:“我是信得过顾大人的。”
  与陈玉成招降纳叛占据南阳府不同,李秀成刚入河南就遭遇了激烈抵抗,因为汝宁知府在信阳附近集结大军,李秀成一连激战五天才攻占信阳州,总算在河南站稳了脚跟。
  李春发郁闷道:“想不到陈玉成那小子运气那么好,刚到河南就招降了一个知府,才才短短三天就占据十三个县州,照这样下去,咱们实力最大第二集团军就要垫底了。”
  林凤祥安慰道:“我们还要派兵留守九江、南昌、安庆等地,真正北伐的也就四万多人,比陈玉成他们强不了多少。”
  李秀成摆了摆手,言道:“皇上命我们沿开封一带进军,开封府、归德府都有清军重兵把守,这信阳清军中就有不少骑兵,给予我军攻城造成很大的困扰,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长此以往,不要说攻打城池,就是行军也困难。”
  自从后勤部门送来了叫手榴弹的东西,李开芳就一直琢磨它有什么用,从怀中拿出一个样本,指着手榴弹道:“前几天南京送来了上百个手榴弹,让我们测试下在战场的威力,末将发现它爆炸的时候动静很大,这会不会对骑兵有什么作用?”
  众将领盯着手榴弹出神。
  李春发摇头否定,这个他听皇上提过,实际作用并不明显,他从李开芳手中接过手榴弹,仔细观察了下。
  说道:“我听过皇上提过这种手榴弹,可是威力远远没有皇上描述的那样大,我想这些都是残次品,只是试验而已。”
  黄金文看着手榴弹,思维一下活跃起来:“这个手榴弹可以延迟战马冲锋速度,配给洋枪队正好,这样我洋枪队就可以对付敌人的骑兵。”
  众人都明白过来:战马冲锋的时候,遇到手榴弹一定会停顿下来,骑兵在想加速,需要一些时间,这样洋枪队就可趁机射击。
  李秀成连连点头,脸色喜悦:“我会向南京再要一批手榴弹,全部配给洋枪队。”
  林凤祥抱拳请命:“大帅,既然清军在我军必经之路布置重兵,末将请命攻打光州府、陈州府。”
  李秀成笑道:“此计甚好,救命你与林军长率军一万五千由光州、陈州进军,我们在开封府境内汇合。”
  “遵命”
  李春发见林凤祥、李开芳二人领命而去,打趣道:“这二人对北伐轻车熟路,距离他们二人上次北伐刚过两年,相信他们很有感触,比我们有经验啊。”
  李秀成也叹道:“没想到林、李二位军长在北地清军中有那么大的名声!传令下去,明日大军继续北进。”
  对比汉国的大汉局面,最近天京的局面有点诡异。
  洪秀全已经对杨秀清忍无可忍,比自己封他为万岁就算了,还逐步清除天王府的守备力量,如今天京城四万兵马全部由杨秀清的心腹担任头领。
  卢贤达鬼鬼祟祟的来到天王府,求见天王洪秀全。
  “尔有何事?”洪秀全对卢贤拔的印象不是太好。
  卢贤拔在他的记忆中是个秀才,封左掌朝仪,职同将军。凡设官分职、定礼作乐等,多由其草创后奏请施行,是他洪秀全将卢贤拔一步一步提升为恩赏丞相、秋官正丞相,谁知此人却投靠杨秀清,又被封为镇国候。
  卢贤拔小心的说道:“小的有重要之事禀告,请天王屏退左右!”
  洪秀全向周围伺候的宫女挥了挥手,问道:“可是东王命尔前来?”
  卢贤拔犹豫片刻,下意识的摸了下屁股,鼓起勇气道:“小的有天大的事告诉天王,请天王免了小人死罪?”
  这难道是杨秀清故意设下的圈套?洪秀全温言道:“你是东王殿的人,如果东王赞成,朕免你死罪又如何。”
  卢贤拔哭声道:“就是东王想杀小人,请天王救命,小的知道东王一个秘密,请天王为小的做主。”
  洪秀全对杨秀清的秘密很好奇,又摸不准卢贤拔说的是真是假,打算静观其变,继续问道:“你犯了何罪?”
  卢贤拔扭捏的回道:“小的犯了夫妻同宿之罪,东王命人将小的大打五十大板。”
  洪秀全失望起来,回道:“既然东王已经责罚过你,理应不会问罪,你安心的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