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本草王 >

第157章

本草王-第157章

小说: 本草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忆沉重地点点头,道:“你不用着急,你的病会治好。知秋国舅已经教了我们怎么治疗温病,先前死去了那个村民家的那个孩子,也就是用国舅的方子治好了,现在已经差不多好了,你的病跟他的一样,他能治好,你就能治好。不用担心。”

宋修严摇摇头,道:“我的病情我知道。这个病,只怕,连知秋国舅都不能对付。还是快,走吧!”

说完这话的当天晚上,宋修严便咽气了。

宋修严说的没错,叶知秋第一次遇到了他自己也无法应对的问题。

叶知秋和范妙菡还有三个结拜兄弟,还有崔明志等几个大宋太医,跟着大理太医邓隐他们来到了大理南部巡医。

他们先前的巡医也很顺利,但是在准备返回之前,他们同样遇到了可怕的疾病侵袭。而且,他们遇到的,比林忆他们遇到的要猛烈得多!

这天,他们正准备离开县城,返回大理羊苴咩城。县衙的县令着急地跑来了,带着另一个县令,是邻县的,虽然是严冬,但这人满头大汗,脸色煞白。县令对的叶知秋道:“国舅爷,这位是里弄县的罗县令,他听说咱们太医巡医到这里,特来求救来了!他们里弄县有好几十个人得了疾病,县里的郎中都治不好,而且几个郎中也都病倒了,到他出来救助之前,已经死了十多个了!您看,能不能去看看呢?”

他们这次寻医,计划里没有这个里弄县,不过,听这么严重的病情,他自然不能坐视,当下跟大理这边的领队邓隐商量之后决定立即前往里弄县。

他们来到县城的时候,是第二天的夕阳西下时分了。

进城之后,沿途看见不少人家都是挂着白幡,披麻戴孝的哭着,门口挺着一口口的棺材,好多都没有上油漆的,显然是刚刚采购回来的。

面对短时间大量死亡,在情况不明时,叶知秋不想贸然行事,所以阻止了太医马上进行施救的打算,吩咐先到衙门,初步摸清情况之后,再把病人都集中到县衙里统一医治。

进入县衙,罗县令马上吩咐把他出门求救的这几天的县衙主簿叫来询问病情进展,布置工作。

主簿脸色苍白进来,作揖回禀道:“老爷,事情不妙啊!”

罗县令都站了起来:“我才出去三天,不会有什么大事吧?”

主簿苦着脸道:“老爷你走的时候,只死了十六个,到今天,已经死了一百七十多个了!病倒的,有好几百了!”

罗县令当即呆在了当场,强作镇定转过头望向叶知秋,却看见叶知秋正瞧着那主簿,沉声道:“主簿大人,你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吧?看你脸色很差啊。”

罗县令这才好生看了看主簿,果然,见他满脸潮红,眼神迷离,嘴角还有一缕淡淡的血丝,身子也在簌簌地轻抖。

罗县令忙上前两步,上下打量了他一下,道:“你,你没事吧?”

“卑职没……”

刚说到这里,那主簿身子摇晃了两下,嘴角沁出一片血,紧接着,又涌出一大块血,把整个下巴都染红了,随即,乌黑的血块,便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从他的嘴里狂涌而出。两眼一翻,往后便倒。咚的一声,直挺挺地摔倒在地上,扭了几扭,便一动不动了。

在场的众人都大吃一惊,罗县令赶紧想上前搀扶,却被叶知秋一把拉住,厉声道:“小心传染!”

传染这个词,在当时是没有什么人能听懂的,因为北宋时候,对于传染病的知识,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虽然听不懂,但是,这位罗县令有个很大的聪明之处,就是听话。他就是靠听从上司的话,并坚决地贯彻执行好,才一步步走到了现在这个位子。

这一次,他也是因为听话,所以保住了一条性命。

罗县令立即收缩回了手。

叶知秋当时也是情急之下,才把传染这个现代词汇说了出来。立即意识到之后,马上改口说道:“主簿可能染上了瘟疫!”

瘟疫!

这个词不用作太多解释,罗县令和其他所有人都倒退了好几步,有的佐官甚至都躲到了椅子后面。好象这把椅子可以阻挡瘟疫似的。唯独一个名叫公孙楠的大理太医站在那里冷笑。

古人对瘟疫的恐怖,远远超出现代人,因为古代的医术比现代落后很多,特别是防御传染病的知识,几乎等于零。所以古代死于瘟疫的人也远远超过现代,口口相传里对瘟疫的恐怖已经深深映入人们心中。

罗县令惊恐万状地望着叶知秋,结结巴巴地道:“瘟疫……,瘟疫?国舅爷,你,说的是……,瘟疫?”

第223章死亡

叶知秋点点头,沉声道:“除了瘟疫,我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病能在短短几天之内,造成上百人的死亡!所以,在病因没有查清楚之前,我们不要轻易触碰病人或者尸体。”

叶知秋说这话时,特别郑重地望着身边的范妙菡。

范妙菡自然知道瘟疫的可怕,脸色苍白地点点头,一颗心已经在怦怦乱跳。

叶知秋上前一步,蹲下身,仔细观察了一下那主簿,确认已经没有了呼吸,又抽出手帕,轻轻覆盖在主簿的脖颈处,隔着手帕,察探了一下他的颈部脉搏。也没有了跳动。道:“他已经死了!”

刚刚还在说着话,转眼之间就倒地而死!如果是瘟疫,那该也多么么猛烈!

大理太医领队邓隐也紧张得手心都是汗水,对叶知秋道:“那,咱们赶紧回京城禀报吧!”

叶知秋道:“禀报是必须的,不过,咱们不能马上回去,咱们首先要查清楚究竟怎么回事,看看能否医治。如果真的是瘟疫,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瘟疫进一步扩散。这才是最关键的!”

“国舅爷这话固然有理,只是,就咱们几个,只怕无能为力啊!还是先回去禀报了皇上,再作决断吧!”

叶知秋淡淡一笑,道:“邓太医,如果真是瘟疫,你就算现在躲到京城去,也逃不过的,这里距离京城也就两百里,很快就会传到京城,不如乘现在温病还没有起来,赶紧的把扑灭了才是正经!”

邓隐老脸一红,道:“我可不是怕死,我是担心我们几个根本对付不了瘟疫的。”

叶知秋不再理他,对罗县令道:“你看一下,主簿个病症,是不是你走之前那些病人的症状?”

罗县瞧着地上一动不动的主簿,惨白着脸道:“有些象。又有些不象。”

“什么意思?”

“就是有些人是这个样子死的,有些却不是。”

叶知秋心头一凛,忙问道:“还有别的死法?”

“是,有的是不吐血的,烧着烧着就死了。”

叶知秋略一沉吟。对范妙菡和唐慎微他们道:“你们在衙门等我。我去看看。”

范妙菡急忙一把拉住他,急声道:“不行!我要跟你去!要死死在一起!”

庞安时也道:“是啊,大哥,我们结拜的时候就说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就算外面有天大的危险,赴蹈汤火,咱们兄弟几个也要一起上!”

朱肱也道:“对!大将难免阵亡,咱们既然选择了悬壶济世。就不怕染病而死!”

唐慎微道:“没错,如果是瘟疫,正是我等学医之人大展身手的时候。怎么能到头临阵脱逃呢?”

叶知秋一个个瞧了过去,缓缓点头,道:“好,不过,你们必须听我的安排,这样的瘟疫。可以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所以,我也不敢说我能治,现在看来,这场瘟疫传染速度惊人,或许还没有等我想到治疗的方子,人就已经病死了!连我自己就可能不能幸免,不过,我对如何防止瘟疫有一些很有用的办法,当然。这些办法也是那药神壶翁传授给我的。你们必须听从我的按照!”

危机关头,叶知秋不得已,只能又把药神壶翁抬了出来。

而这一招往往是非常管用的。除了大理的几个太医对这个词不敏感之外,其余的,全部都露出了敬畏的神情。一起都忙不迭点头。

先前对叶知秋判断可能是瘟疫而冷笑的那个大理太医公孙楠,在交流的时候,对叶知秋的温病理论就不以为然,只是碍于叶知秋的大宋国舅身份,这才没有出言顶撞。现在听他这么说,心中颇为不满。轻轻一笑,道:“那有这么多的瘟疫啊?不可能是瘟疫吧?再说了,如果真的是瘟疫,除了向皇帝禀报采取措施之外,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吗?瘟疫恐怕是没有人能够抵御的吧?瘟疫可不知道…谁是国舅。”

他这话明显有些调侃的嘲弄的意思在里面,叶知秋淡淡道:“我的话,只是给我师妹和我的几个结拜兄弟说的,我们大宋的太医,我只是建议,对于你们,就当耳旁风好了。”

公孙楠也淡淡道:“这话倒也有理。”

范妙菡怒道:“好,从今以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们走我们的独木桥!”

公孙楠悻悻的把脸扭到一边去了。

邓隐忙道:“姑娘这话就是气话了,现在关键时候,可不能说这些气话。”

叶知秋对罗县令道:“你马上替我找几个裁缝来,并买一些鹿皮或者羊皮来,要快,但是不要家里有病死的人的裁缝!”

罗县令不知道叶知秋这个时候找裁缝作什么,但是也不敢多问,急忙出去派人去找。

公孙楠冷哼一声,道:“人家是叫我们来治病的,而不是叫我们做衣服的!走,看病去按!怕死的就留在这,不怕死的就跟我走!”

说罢,让罗县令带路,迈步就往外走。

罗县令当然答应,那几个大理的太医除了邓隐之外,犹豫片刻,都跟着出去了,邓隐很是尴尬,低声对叶知秋道:“国舅,咱们,要不也去看病人吧?左右也来了。”

叶知秋高声道:“瘟疫情况不明,贸然行事,那是自寻死路!”

范妙菡也帮着叫道:“大宋丹毒瘟疫的时候,就是靠我师哥的方子才治好的,那次瘟疫,全城死了好几千人!你们不听我师哥的话,到时候可别怪我师哥没有提醒你们!”

一听这话,几个本来就有点犹豫的太医便站住了脚步,回头望望叶知秋。

公孙楠冷笑了一声,道:“胆小鬼,也不知道你们学医作什么!”说罢,扬长而去,有几个大理太医看了叶知秋他们一眼,露出鄙意的神情,跟着公孙楠出门走了。

唐慎微他们都看着叶知秋,叶知秋叫衙门衙役找来纸笔,画了几幅草图。然后他蹲在地上,又观察了片刻地上那具主簿的尸体,这才叫衙役那来床大床单,把尸体整个盖住。

这时候,长中其他人都舒了一口气。

过了一会儿,衙门户房司房带着几个裁缝来了,还带来了一车的鹿皮。叶知秋拿起那几幅草图,让裁缝们照着做,裁缝一看,却是一身连着帽子、裤子、靴子的连身衣,还有能把一张脸几乎都遮住的口罩和一双长袖手套!

裁缝们自然不明白叶知秋这是要他们作什么。叶知秋也没有多作解释,只让他们比照他们留下来的人的身材马上缝制,每人缝制至少三套!

裁缝赶紧开始动工,这空档,叶知秋又开两个方子,让那户房司房去照方抓药。

范妙菡问道:“师哥,这来又没有病人,你给谁开方啊?”

“给我们大家。”

“给我们?为什么?”

“这个方子是预防的。是针对死去的这个主簿这种病症开的方子。”

庞安时道:“那县令不是说,县城里死去的人的病症,有的跟他相同,有的不同吗?只吃一种,有效果吗?”

叶知秋道:“先吃这一种,等预防装备准备好了,咱们出去察看,如果发现有不同的症型,那时候再有针对性地作调整。”

范妙菡心细,发现叶知秋开的是两个方子,又问道:“那另外一个方子是作什么用的?”

“消毒!”

“消毒?”这个词范妙菡他们自然也是听不懂得。

叶知秋道:“就是我们回来的时候,为了防止把外面的病菌带回来,污染我们的屋子,就需要用药水冲洗我们的连体服,同时,可以用来对病人居住环境和尸体进行处理。不过,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死亡的人数和病倒的人数已经达到几百人,我担心县城的药铺的药不够用。”

朱肱道:“那要不要现在就请县令派人到邻县采购药材?”

叶知秋道:“暂时还不用,先探明情况再说,不然不知道究竟有哪些病症,需要哪些药材,只有这些情况都查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采购。”

众人一起缓缓点头。

邓隐一直在观察裁缝们做的连体衣,问叶知秋道:“国舅爷,你的这种衣服真的能预防瘟疫吗?”

叶知秋道:“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得病的机率。我现在告诉你们如何预防感染瘟疫,我说的话你们一定记住,这何许可以帮助你们预防瘟疫!这些知识上次在京城丹毒瘟疫的时候,我已经说过了,这里,我再重复一次,特别是大理的几位同仁,你们特别要注意听。”

邓隐他们留下来的几个大理太医忙点头答应。

叶知秋却不忙着说,而是环顾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