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李逵日记 >

第16章

李逵日记-第16章

小说: 李逵日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6。众人的理想】

刘彦喝得酩酊大醉,逮谁都问人理想。

晁天王笑而不语,其实不说大家也知道,他天天在家摆张香台贡个猪头,一日三拜,祝愿宋大哥早升仙界。

宋大哥一脸深沉,说他的理想是天下太平,他的话鬼都不信,十句里九句半虚的!他真要这理想,也不难,找块石头一头碰死,立马实现。

吴军师摇着鸟毛扇子说,他的理想是进翰林院,每年科举由他主持,专考生僻字,想让谁中让谁中,想中几等中几等,不顺眼的直接给他两巴掌。

林冲恶狠狠地说,他的理想是当太尉,寻个过失,把高俅刺配边疆,然后把他娘子发配官窑,天天被人上。

王矮虎一脸猥琐,说他的理想是,捞个一官半职,看谁家娘子漂亮,想上就上。

我以前就盼着戴宗快退休,然后我当院长,看谁不服就给他二文钱让他去买大鲤鱼,回头再问他找零,买不回来就给他穿小鞋。现在的理想就是能当上厅级干部,死后能入土为安,最好刻上我名字,别的没啥念头,有酒喝,有银子赌,还有王矮虎这厮别爬我头上就行。

刘彦听得目瞪口呆,直叹气,说什么后悔了,都他妈一个鸟样,也不知道这厮骂的是谁。

【87。忠义堂之争】

这几天晁天王和宋大哥吵得不可开交,宋大哥想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晁天王死活不同意,聚义厅这名字可是他想破脑袋才想出来的,人还没死呐,就想换,没门。

宋大哥的意思,我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对朝廷,还是要讲忠心的,改成忠义堂,很有必要。

晁天王的意思,我们都当了婊子,就不要再立牌坊了,天天在忠义堂里面讨论造反的事,不大合适,自己都觉得脸红。

林冲这墙头草,说话忒不爽快,唾沫横飞,足足说了一个时辰,从朝廷法度扯到个人卫生,从四书五经扯到不准随地大小便,天南海北,胡侃一通,听得众兄弟昏昏欲睡,也没听出到底是个啥意思!朱武用两个字对他的发言做了高度概括:废话!

戴宗今天特滑稽,脸肿得老高,嘴上缠着绷带,封得严严实实,别说表态,连口都开不了,众兄弟问他咋了,他眼泪汪汪,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心中暗笑,这厮昨晚请我喝了顿酒,非得让我扇他两巴掌,当时我还不知道为啥,原来是在这等着呐。

支持晁天王的,大部分都是山寨老兄弟,这帮鸟人没啥文化,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四五来,总是怒气冲冲地拍桌子,桌子都给拍坏了好几张。

支持宋大哥的人就海了去了,花荣和黄信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无缝,本来以前都是花荣和秦明配合,这两天秦明和花二妹又吵架了,秦明赌气不搭他话茬,只好黄信顶上。

乐和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历数忠义堂好处一百零八条,说得是有理有据,把晁天王气得直翻白眼。

大会吵,小会骂,也没议论出个结果了,最后两人大笔一挥:望军师酌办!

现在山上最难坐的就是吴用那把椅子,他现在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好几回都甩手不干,要请假下山,晁宋两位头领大力挽留,说什么非他不可。

吴用愁得茶饭不思,坐卧不宁,胡须都捻断好几根,最后想出妙计,门楣上挂两块牌子,十字相叠,横读:聚义厅,竖读:忠义堂。

众兄弟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军师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当的,牛逼啊!

【88。画猪的哲学】

今天去赌场玩骰子,通常,要玩到月上梢头才罢休,有时兴起,还要挑灯夜战,今天邪了门了,太阳尚未落山,兄弟们就早早散了,就连嗜赌如命的王矮虎,也借口上茅房,尿遁了。

我没啥事,去后山看了看老黄,这厮脸还肿着,忍着没扇它。

下山时遇到王矮虎,拎着个篮子,上面盖块红布,贼头贼脑。问他干啥去,这厮结结巴巴地说扈三娘养了条哈巴狗,他去给割点草,我当时也没多想,好心地告诉他山南边草特青,经常去给老黄割,不过回头越想越不对劲,他娘的,拿我当猴耍,狗不吃草!!!

又陆续碰到几个兄弟,都拎着东西,鬼鬼祟祟,问他们干啥去也不说,我心中“咯噔”一下,坏了,一溜烟跑去翻老黄历,农历初八,两道竖杠,旁画一大猪,肚子下竖一棍子,我靠!今天是宋老爹生日!

当头领不容易,大小节日你得记着,到时少不了表示表示。

领导生日,他爹妈生日,他老婆孩子生日,你也得记着,到时也得意思意思。

他祖宗的忌日你也得记着,当天一定不能大声说笑,更不能没事放鞭炮。

节日多了,就容易混,传统节日还好说,到时自然能想起来,满大街都是卖月饼的,八成是中秋节要到了,要是满街都是汤圆,那肯定是元宵节,要是兄弟们有事没事去你家闲扯淡,扯到半夜还不肯走,那保准是春节快到了,你丫该还钱了!

但别的节日,像宋大哥的生辰、晁老爹忌日、花二郎百日等乱七八糟的就记不准,又不好问别人,问了也白问,现在拍马屁这行竞争这么激烈,好不容易打听到,都掖在心底当秘密,巴不得全山寨人都忘了就他自己记着,哪会告诉你?

我记性不好,又不会写字,好几次都搞错了,上次花荣他老娘过八十大寿,我当他自己过生日,提了根虎鞭去,弄得老太太脸耷拉得跟驴似的。

为了马屁拍得准,我下狠心,拜朱武为师学识字,这厮开口给我讲什么四书五经,娘的,我又不打算考科举,学那些有个鸟用。

我跟他说,只学头领们的名字就成,没承想,写字跟砍人不同,我拿起斧子就会砍人,想砍哪就砍哪,说砍你眉毛,绝碰不到你眼睛,说砍你牙齿,绝碰不到你嘴唇。

写字就奇了怪了,握着笔,怎么都不听使唤,歪歪拉拉,光自己名字就学了三月,还总写错,他娘的,我那大字不识一个的死鬼老爹怎么给我起了这么个鸟名字。

这厮天天骂我笨,一气之下不学了。

笨人自然有笨办法,我想出了个主意,画杠子,一道杠,代表晁天王,两道杠,宋大哥,三道杠,吴军师……也不难,我头上的领导总共就十来个。

可是他爹妈哪?

我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灵光一现,想出个绝妙主意,跑去拜金大坚为师学画画,只学画猪,学了大半个月,倒也有模有样。

够用了,我在老黄历上,重要节日旁都做了记号:竖杠,代表头领,他爹妈,用大猪表示,肚子底下加根棍子的是爹,没有的就是妈,生日忌日也好分,猪头上插把刀的,就是忌日,没刀的,就是生日。孩子用小猪表示。

老婆和小妾也好分,肚子下一个圈的是正房娘子,两个圈的是二房,三个圈的是三房,他娘的,晁盖那头猪下面最多的画了二十几个圈,整个黄历都占得满满的……

厅级干部还没批下来,这是关键时刻,不能马虎,封了五十两银子,给宋老爹送去。

【89。过节这码事】

人活着,真他妈的累!

人也是贱,没事过啥节嘛!平常喝喝酒,赌赌博,稀里糊涂活到死多好!

我本以为,过节这馊主意肯定当官的想出的,不过朱武这厮说,应该是老百姓。

我就纳了闷了,老百姓过节又没人给送礼,没事折腾自己干啥。

这厮发表了一番长篇大论,说什么历朝历代的老百姓,不是在过日子,而是在熬日子,平时节衣缩食,饥一顿饱一顿,见天干活、交租、还债,天天累得喘不过气来,不停地奔波,从没有一天消停,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停下来歇歇,女的扯身新衣裳,出去显摆显摆,互相夸两句,乐呵乐呵,男的割两斤猪肉,弄两壶小酒,聚在一起骂骂娘,只有那一刻,他们才是真正为自己而活。

有了节,老百姓活着才有奔头,今年盼明年,明年盼后年,一年盼一年,直盼到临死那一刻,看着周围的世界,感慨一句,生活,真他妈扯淡!

【90。银子该存哪】

今年的重阳节,恰逢山寨开创五周年,晁天王建议开庙会,普天同庆,宋大哥欣然同意。

这事由吴用操持,他是梁山大管家,大事小事插一杠子,母猪配种的屁事都管。

这厮自诩诸葛亮再世,但临阵破敌那几招真没啥稀罕,官军来攻,他不敢陆上交战,让几个兄弟驾船在江中骂人祖宗,诱人下水,再趁人不注意从水底捅两刀,官军来了几次,干着急,刀砍不着,弓箭又射不到,要骂阵,我们有顾大嫂,只能气得翻白眼。

要是攻城拔寨,就派时迁溜进城里放火,里外夹攻,实在攻不破,就用绝招,忽悠宋大哥装病,他再跳出来说什么哥哥身体欠安,暂时班师回山,来春再战之类的鸟话。

这厮虽然行军打仗不在行,但办事靠谱,能让各方满意,这次庙会,宴席交给宋氏酒楼操办,伙什购置由晁盖妹夫负责,银两发放由公孙胜侄子经手,反正谁也不得罪,谁都说他会来事。

山寨提前大半个月就忙活开了,筑雕像,杀鸡宰牛,演练阵法。

很多兄弟借下山公干之机,把银子存在赵家钱庄,赵家钱庄是皇帝家开的,根基厚,信誉好,厅级头领银子都存那里。

山上也有一钱庄,聚义钱庄,军师大会吹,小会讲,号召兄弟们把银子存那里,还说什么往聚义钱庄存银子就是忠义的表现,真是扯淡,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他自己从来都不存,银子全搁赵家钱庄,倒大言不惭地忽悠别人!

翻了翻箱底,攒了七八十两银子,一直没动,这两天有机会出个公差,也把银子存赵家钱庄。

聚义钱庄靠不住,山上政策一日三变,说不定啥时就垮了,听说里面的银子快被挥霍空了,也不知真假,不过很有可能,晁天王侄子贷了上万两银子,全打了水漂,宋青这厮在那里有几万两银子的窟窿,也填不上,就这折腾法,不空才怪,再说,最近传闻要招安,到时银子退不退很难说。

哎!那些小兵真可怜,平常拼死拼活,刀口流血,好不容易赚点银子,存聚义钱庄,万一政策一变,银子也就充公了,白活了!

【91。阮老爹养老问题】

半山腰碰到阮老爹,穿着羊皮袄,佝偻着腰,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地挪,每挪一步,就停下来喘口气,满脸皱纹,看不清表情,山风料峭,老人花白胡子在风中乱舞。

阮老爹四处嘟囔,若不给他解决养老问题,庆典当天他就碰死在聚义厅门前。

他要死,没人在乎,晁天王不会在乎,宋大哥也不会在乎,估计阮家兄弟也不会在乎,顶多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用不了几天,就没人再提起。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不会死哪?况且我大宋朝人满为患,死几个也无伤大局,但若死在聚义厅前,又是如此的欢庆日子,总是不大吉利,人死无所谓,但实在有损梁山的清誉。

吴军师召集兄弟们开会,研究阮老爷子养老问题,我算看透了,重要的事,从不讨论,光让举手,鸡毛蒜皮的小事,讨论起来没完没了。

我发现一个规律,越重要的会议,时间越短,流程也老套:晁天王夸两句形势大好,宋大哥赞两句百姓安居乐业,吴军师提出建议,公孙胜跳出来热烈拥护,兄弟们拍拍手,就算通过,然后晁天王看看天,说时间不早了,还有重要会议要参加,抬屁股走人,宋大哥说十八里铺有重要剪彩,拔脚就溜,前后不超过一炷香时间。

阮老爷子养老这样的会,无人感兴趣,处理好了,不关自己事,处理不好,正好看热闹,都抱着扯淡的心情来参会。

众人落座,没说两句话,晁天王风风火火赶来了,说我也不坐了,一会儿还有要事要办,讲两句话就走,这个关于王矮虎休妻的事啊,我是不赞成的,一日夫妻百日恩,在一口锅里吃饭,锅碗瓢盆没有不打架的……

吴军师拉拉他袖子,小声地说,天王,今天讨论的是阮老爹养老问题。

晁天王愣了一下,咳嗽一声,清清嗓子说,关于阮老爹养老的问题啊,山上很重视,一定要好好研究,让山上的老人啊,老有所养、老有所归、老有所乐……

晁天王讲完,众人鼓掌,欢送。

晁天王刚走,宋大哥来了,宋大哥很随和,摆摆手,示意大家不用站起来,开口说,关于这个问题啊,我考虑了很久,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是关系梁山发展的百年大计,关系梁山泊的稳定,绝不能等闲视之,昨晚翻来覆去睡不着,想了半宿,这个病死猪啊,一定要重视,要本着“三快三不要”原则,妥善处理,三快,就是没病的尽快杀了,病了的尽快治好,死了的尽快埋了,三不要呐,就是不要推诿、不要扯皮、不要折腾……

吴军师拉拉他袖子,趴他耳边嘀咕说,宋大哥,今天咱们讨论的是阮老爹养老问题……

宋大哥脸色尴尬,端起茶杯呷口茶说,关于阮老爹养老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