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官界 >

第454章

官界-第454章

小说: 官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长认为时机已经到了,要报纸登出前副主任修改的那篇稿子。总编辑看了稿子,慌慌张张地问:“县长,这稿子,你看了吗?”

县长说:“没看我会让你登吗?”

“这与我们上星期登的周镇事迹是截然相反的,这与正在开展学习周镇同志的步调是不一致的。”

“这是老同志的心声,也代表了部分人的心声。”

“县长也是这种看法吗?”

县长没有正面回答他,说:“提出不同意见也没什么不好嘛!改革开放就是在一片争论声中拉开帷幕的,可以说,没有当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争论就没有改革开放。”

——我们兴宁县的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争论一下,也是好事吗?

——如果,边陲镇的发展是健康的,争论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许多事情就是在争论中,加深了认识,更明确什么是要坚持的,什么是要舍弃的。这对改革开放是有好处的。

总编辑再不好说什么,但又提心吊胆,担心会惹出大祸自己无法交代,于是,弄了一个小伎俩叫副总编辑打电话请示县长,那稿子是不是放在头版头条?

县长一口答应,说:“就放在头版头条。”

副总编辑也不傻,对总编辑说:“我们是不是请示一下?”

总编辑问:“请示谁?县长的指示啊!”

他心里已经有底了,有副总编辑给自己做证,证明这稿子的确是县长要发的,自己也就不用承担责任了,难道他能不听县长的吗?

在这之前,副总编辑不能证明的状况下就放那稿子,你怎么就知道县长不会装糊涂,不承认那稿子是他要你总编辑发的呢!

“发。县长在发还不发吗?”

稿子登了出来,像炸响了一颗炸弹。

老李的电话马上就打过来了:“你们怎么把的关?不知道正在大张旗鼓地宣传周镇同志吗?宣传边陲镇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吗?”

社长是宣传部的副部长兼的。他说自己也不清楚,稿子一直都是由总编辑签发的。

“一点政治敏感性也没有!”

副部长立马责问总编辑。总编辑忙解释,说:“是县长要发的稿。”

“跟我解释没用,你马上去老李办公室说清情况。”

这是推卸责任的信号。

总编辑并没那么紧张,你老李不过是副书记,但他还是带上副总编辑一起去见老李。

“乱弹琴!”

老李只是说了这么一句,就打电话向县委书记汇报,也不管两位总编辑还在办公室,直截了当地说:“是县长在搞鬼!”

县委书记问:“确定吗?”

“确定。”

为了让县委书记更踏实,老李又带两位总编辑去见他。此时,老李开始意识到县长是有预谋的,当初不参加追悼会,就是一种金蝉脱壳。

“这不仅是针对我,针对张建中,矛头直接直向你!”

“他到底想干什么?”

“要揭露周镇死亡的真相,揭露我们制造虚假典型!”

县委书记一拍桌子,说:“我看他是活腻了。”

话音未落,就大踏步朝县长走去。路上有人跟他打招呼,他理也不理,见到县政府办主任,大声问:“县长在哪?”

政府办主任说:“正在小会议厅开县长联席会议。”

县委书记又朝小会议厅走去。

老李跟在后面问:“是不是等会议结束再跟他说?”

县委书记很干脆,说:“不用。”

小会议厅坐着十几人,除了县长副县长,还有几个局长,县委书记推门进去时,一位局长正在汇报工作,头一抬,见县委书记铁青着脸,都愣住了,发言的局长也停了口。

“看今天的报纸了吗?”县委书记冲着县长吼。

县长说:“一早开会,还没来得及看。”

“听说,头版头条的稿子是你要发的?”

老李动作快,把手里拿了报纸放在县长面前。

县长扫了一眼,说:“有什么不妥吗?”

“非常不妥!当初,树周镇为典型,你是同意的,为什么出尔反尔?”

“我说什么了?这篇稿子是一位老同志写的,我觉得挺有见地的,所以叫报纸发了。”县长并没有不承认,“边陲镇的发展模式,是很有争议的,这个大家都清楚!”

“我们谈的不是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不可以尝试?有争议也不奇怪!现在,我要跟你说的是周镇这位同志的事情,他喝酒是享乐吗?他住酒店是不要艰苦奋斗吗?我们正在宣传这个典型,现在正在各个镇搞巡回报告,你却跳出来唱反调!你居心何在!”

会议鸦雀无声。

县长笑了笑,不紧不慢地说:“据我所知,周镇的真正死因,并不像你们说的那样。”

“知道你会拿他的死因说事,但你有证据吗?那只不过是没有根据的猜测。”

在坐所有人都不知道周镇的死因,都感兴趣地想知道。

“周镇的死因是死于嫖娼。这不是猜测,是不争的事实!”县长气势上来了,说,“公安局长已经把那两个小姐扣起来了,供词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你再说一遍。”

“我说得够清楚了,没必要再重复。”

“你为什么不及时汇报?”

“还用汇报吗?当时,你们也知道原因,你们想隐瞒原因,我虽然没有反对,但也没有同意,事后,我要公安调查这件事,要他们必须查清这事,还没等他们查清,你们又是追悼会,又是报告会,把周镇鼓吹成了改革开放的典型。你要大家学习他什么?学习他嫖娼,学习他改变旧观念玩一箭双雕?”

县委书记哑然。

老李看不下去了,说:“你这是阴谋诡计,背后打黑枪!”

“我打你的黑枪吗?你老李为了推卸女婿的责任,混淆黑白,树立虚假典型,是罪大恶极,书记你不分真伪,包庇自己的联系点,欺人太甚!”县长说,“你们该清醒清醒了,该听听其他同志的声音,不要以为自己能一手遮天!天是遮不住的,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县委书记一拍桌子说:“你混帐!”

县长拍得比他还响,说:“你更混帐!”

县委书记扑上去揪着县长的衣领,抬手想搧他两耳光,但是,被老李拉住了,其他副县长也纷纷劝架。

“有话慢慢说,有什么误会,总可以弄清楚的。”

县长冷笑两声,说:“你们看看,县委书记成流氓无赖了。”

779 县长有足够的筹码与书记叫板

林副书记第一时间赶到兴宁县处理党政一把手的问题。他先问县委书记,为什么打人?书记说,他并没打人。他说,这种背信弃义的家伙,真应该打,但是,自己还是及时控制了。

“大家商量同意的事情,他却不认帐,甚至暗中捣鬼,使阴招,这种人要是在平民百姓中,早被人打扑街了。”

林副市长说:“你不是平民百姓。”

“所以,我没打。”

“你还不承认,那么多人都看见了。”

“我只是揪了一下他的衣领。”

“不是有人拉住你,你早就打了。”

“你这么说,我不服。”

“现在不是你服不服,而是县长服不服!说你没打他,他会服吗?明知道他暗中捣鬼,我还往他陷阱里跳?还给人抓住把柄?”

书记无言了。

林副市长问:“周镇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是嫖娼吗?”

书记底气没那么足了,说:“开始只是有可疑,并没有确凿证据。”

“人家已经把证据拿到手了。”

“所以说,这是别有用心,蓄意已久。”书记说,“当时,我们商量怎么处理这事时,他也同意隐瞒这一段,把周镇树为典型。”

“这馅主意是谁出的?”

书记说:“不管是谁出的主意,我和县长都同意,这责任就应该由我们同时承担。”

什么叫层级责任制?

虽然是老李出的主意,但在书记县长面前也只能算是建议,作为领导,采纳了下面的建议,就应该承担起责任,而不能把责任往下面推,否则,下面人哪还敢给你提建议想办法?

“是张建中的主意吗?”

林副市长首先想到的是他,这家伙能想出这办法一点不奇怪,而且,把坏事变好事,他是最大的得益者。

“不是他。他腿伤住在医院,事件发生时,不是他去处理。”

“那就是老李了。”

“其实,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前不久,公安就出了假英雄,还不是我们给他隐瞒的。”

很显然,公安局长跟县长是一伙的。

“难道你还要把旧帐翻出来?让自己罪上加罪?”

“总不能让县长得逞吧?那个公安局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说到底,这责任还是你的,树假典型是你的责任,虚假英雄也是你的责任,再加上打人,你死是更快!”

书记再次无言。

林副市长问老李:“周镇的死是你处理的吗?是你要大家隐瞒他的真正死因吗?”

老李说:“当时情况危急,我请示过书记,书记也同意的。”

“县长呢?”

“他也知道,当时,我们商量是不是隐瞒真相时,他也同意的,书记还亲自打电话给公安局长,告诫他,不要追查下去了。当时,那两小姐已经离开了旅游区,不知道,他是从哪抓回来的?我到现在还怀疑,那两个小姐是不是当时那两个小姐?屈打成招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你不能怀疑,我们警察破案的能力。”

“现在,已经升级到政治事件了,县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完全有可能做手脚。公安局长总想从边陲镇的发展中得到经济利益,被张建中拒绝后,一直怀恨在心,两人狼狈为奸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只是你的主观猜测。”

“我是在向市领导反映我的个人想法。”

“林副市长说:“目前,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你们事先就知道周镇的死因。”

“只能说是有疑点。”

“有疑点为什么不搞清楚?”

“发现周镇时,离他的死亡时间已经十多个小时了,总觉得,那两个小姐跑得无影无踪,很难再追查到有力的证据,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林副市长一针见血地说:“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的真实想法,你是存有一种侥幸,你是希望找不到那两个小姐,不希望这事对张建中产生任何影响,你想制造‘坏事变好事’的结果。”

“你一直很看重张建中,不会也希望他出事吧?”

林副市长叹了一口气,摇头说:“你们都太看重边陲镇,结果,被人家利用了。”

“县长也推卸不掉自己的责任。”

“你们总是想着把他拉下水,但你们怎么不想想,拉得下来吗?如果,不是他指示公安局长,那两个小姐能抓到吗?就算那两个小姐是假的,想要识破也不容易啊!”

再难,他也要试一试,于是,他亲自去见公安局长。详细了解抓捕过程,认真查看口供,看看是否可以找到破绽。

一切都天衣无缝。

本来就是真的,不可能不天衣无缝。

县长并没让林副市长为所欲为,你怎么知道他还有什么办法?怎么知道他就不会找到突破点?都是在官场混的,有时候,黑可以说成白,圆可以说成方。他打电话给市长,希望市里派工作组下来调查这件事。

“你信不过林副市长?”

“就是信不过他才希望市长另派人下来。”既然已经撕破脸,就不能有顾虑,“他是联系兴宁县的领导,怎么也会偏向于书记。他来兴宁都那么久了,跟书记谈了,跟老李谈了,却一直没跟我谈。我不知道书记和老李都说了些什么?但很明显,他似乎更听信他们的话,直接到公安局去调看那两个小姐的口供。这种有偏向某一方的调查,很难体现公平公正。”

“你想要谁下去调查?”

“组织部的人也不行。老李一直分管这一块,跟他们都很熟,也会有偏袒之嫌。”

都是官场上的人,还不清楚调查的人更能左右调查结果吗?不管你下面的人怎么说,只要偏袒某一方,回去向领导汇报时,少说偏袒方的坏话,多说好话,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再技巧一点,调查的都是有利于偏袒方的人,收集到就都是有利于偏袒方的情况。

“最好由几个部门抽人组成调查组。”

市长说:“你这是给我出难题吗?”

“如果,这次调查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对兴宁县的干部会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你不要危人耸听!”

“书记和老李一手遮天,在干部队伍中已经产生了非常坏的影响,特别是他们把边陲镇的发展模式视为正道,大家更是敢怒不敢言,如果,还让这股邪风蔓延下去,兴宁县不知会成什么样!”

市长也知道边陲镇的发展模式,虽然,也有看法,但认为只是个别现象,认为边陲镇那么无边的地方,搞搞另类也不伤大雅,然而,真要普及,的确是值得商榷的。

既然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分歧,也到了应该澄清的时候,也应该让兴宁清醒清醒,我们可以摸着石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