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情局档案 >

第35章

中情局档案-第35章

小说: 中情局档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拉登处”再也没有找到好机会对拉登下手。几年后,一位退休的“拉登处”特工朔伊尔这样说道:“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干掉他(拉登),尤其是在1998年到1999年之间。这样的机会至少有8到10次。中情局向上面报告了掌握的情况,并提出抓住他或从空中对他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行性报告,但没有一次得到批准。决策者担心,美国一旦采取行动,将会被指控为搞暗杀。这样做一是代价太大;二是会得罪欧洲人;三是会引起穆斯林的愤怒。这些机会都出现在克林顿时代。”

正如朔伊尔所说,9·11之前,中情局有太多的机会使拉登无法活生生地看到9·11惨案。朔伊尔回忆说:“1998年12月,我们得到情报,拉登某晚在阿富汗坎大哈城的一所房子里过夜。我们非常准确地掌握了这个地点,并再次提出用导弹或飞机从空中干掉他。但这一方案又被否定了,原因是那座房子的隔壁是清真寺。决策者担心会炸毁那座清真寺,从而引起伊斯兰世界的愤怒。”朔伊尔说:“如果那时干掉了拉登,就不至于(在9·11事件中)丧失3000条美国人的命。”

三个月后,1999年3月,又有一次机会摆到了中情局面前。“拉登处”得到情报,拉登正在阿富汗南部沙漠中的一个狩猎营里和某中东国家的几名王子一起享乐。“拉登处”提议用导弹把整个营地夷为平地,但是遭到了拒绝。白宫最担心的是,导弹会同时伤及那些王子,由此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会使美国在穆斯林国家陷人更大的危机中去。

到了小布什时代,中情局对拉登似乎已经没有了从前的敏锐感觉了。2000年10月12日,美国“科尔”号驱逐舰在也门的亚丁佰遭到一艘满载炸药的小型橡皮艇的自杀式攻击。中情局黯然神伤。也就是从那以后,拉登变得似乎谨慎到出奇的地步,行动十分诡秘,有时候一天要换上三个地方,“拉登处”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情报,都无法得知拉登到底在哪里。

9·11之后,拉登更成了神奇的影子,他完全进人地下秘密活动状态,想发现他已非常困难了。另外,美国发动的对萨达姆的战争实际上帮了拉登“美国是伊斯兰的敌人”的宣传,“伊拉克战争,使一些穆斯林更相信拉登,认为美国确实是一个殖民主义大国。”。

这一切对美国都不利,而拉登在9,11后更是给中情局出了一个难题。

朔伊尔是个性格直爽的情报官,因而与上司之间不断出现分歧和麻烦。1999年,他离开了拉登处。“我想我可能太坚持自己的意见了,我一直强调,我们在追捕这个目标时没有投入足够的力量,不够放手,不愿意冒风险。”他说,离开了这个岗位,他如释重负。不过,“9·11事件”发生后,他又被请回了拉登处担住特别顾问。

克林顿时期的中情局秘密行动处二号人物麦加芬也指出,从1998年开始,美国有能力把拉登赶出阿富汗,甚至杀死他,但总是临阵退缩。“拉登每天的行踪中情局差不多全知道,有时误差在50英里之内,有时则在50步之内。”

拉登之死

2001年8月6日,中情局给白宫的每日简报的标题是:“拉登决意攻打美国。”不过,支撑这一标题的内容却非常古老,是1999年的情报。从1999年末直到2001年8月份,中情局几乎每隔一个月就会向白宫提出一次拉登要攻击美国的警告。“狼来了”两年后,已经没有人相信中情局的警告了。

中情局还在通过阿富汗、沙特和巴勒斯坦的情报员所得到的根本不能支撑他们结论的情报来警告白宫,他们的不被重视再正常不过了。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袭击了美国本土,9·11事件爆发。9月17日,小布什向特尼特和中情局发出最高机密指令,命令中情局追踪、逮捕、拘禁并讯问全球各地的嫌疑分子,而且没有定下任何限制。这也就是秘密监狱制度的基础,中情局官员以及被他们聘用的人可以利用刑讯等手段对他们所怀疑的人进行审讯。近1000名嫌疑犯被中情局扔进了阿富汗、泰国、波兰的秘密监狱,以及美国设在古巴的监狱。另外还有几百名嫌疑人则交给了埃及、巴基斯坦、约旦和叙利亚的情报机关审问,中情局一旁协助。

中情局派遣了数十名特工,深人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交界处的部族地区。中情局直到现在都认为,拉登就藏在这个地区。这也难怪,巴阿边界长达2400公里,这是“基地”组织在地球上最集中的地方,中情局的报告指出,这里缺乏任何防守,毗邻阿富汗的两个巴基斯坦省:俾路支省和西北边疆省,一个是荒凉辽阔、酷热难耐;一个是山高路险、要塞当关。世界上最大的部族普什图族就居住在这两个省份,他们的个性是好客、报复和荣誉,更大的特点就是对“基地”人慷慨热情。

2001年11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建立中情局机构的特工格雷贝斯特恩获得情报:拉登和约1000名追随者藏匿在托拉波拉地区的黄山中,他立即通知了军队,美国人采取了第一次针对拉登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格雷·贝斯特恩和他的战友们在阿富汗向导的指点下,于2001年末出发,用了两天时间才攀爬过1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然后发现了拉登的营地。营地里驻扎了六七百人,卡车、岗哨、机枪一应倶全。格雷·贝斯特恩叫人支起了激光定位仪锁定目标。美国佛罗里达的美军中央司令部开始行动,三天后,B…1B和B…2轰炸机、F…14战斗机轰炸了基地组织的营地。但拉登并没有被炸死。而是与一批人逃进了山林更深处。贝斯特恩后来说:“我们找到了一具基地组织成员尸体旁的步话机。并请来了中情局最权威的阿拉伯人,他研究本·拉登的声音有五年之久,因此,我们可以确定那是本·拉登的声音。通过步话机,我们一直能听到他在祈祷、说话,呼吁他的部队坚持战斗。”

贝斯特恩觉得应该乘胜追击,所以,他成了追捕拉登12人小组的成员,这12人和一些空中力量牵制住基地分子,协同阿富汗兵力一起形成三面夹击之势。贝斯特恩后来说,当时很多次他都觉得拉登唾手可得。通过步话机,他们听到拉登已弹尽粮绝,希望得到当地阿富汗人的供给。“我们给他们送去了食物,并在其中附带了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了拉登藏匿的确切地点。我们投掷了Blue…82炸弹,一枚重达1。5万磅、大如汽车的炸弹,把他们炸了个稀巴烂。”可就在12月15日,他又听到了拉登的声音出现在广播中。贝斯特恩在同一天黯然地离开阿富汗,回到美国。

2004年1月份,中情局再得到可靠情报,美国和巴基斯坦展开了“铁砧行动”,双方动用了7万部队到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交界处的部族地区进行“扫荡”,企图把“基地”要员驱赶到守候在阿富汗边界的美军怀抱,但是一无所获。

从2001年到2009年的八年时间里,拉登除了偶尔在录像中露面外,在中情局眼中依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八年以来,中情局一直和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联手搜捕拉登,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雇用当地情报员搜集线索,可这种联手行动的效果一直不理想。中情局中的许多人对三军情报局并不信任,认为该局同瓦济里斯坦地区的普什图人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而在中情局眼中,普什图人是拉登的朋友。中情局陆续派出大量特工到巴基斯坦,可惜没有任何成绩。很多特工都觉得追捕拉登的工作已经渐渐失去意义。

拉登在中情局眼中成了没有句号的传奇。

中情局为什么捉不到拉登呢?

在很多人印象中,中情局的侦察飞机可以从高空拍摄到最清晰的图片,而卫星甚至可以发现山坡上的小羊。拉登那样一个大活人不可能每天都在暗处,为什么发现不了他呢?中情局本身道出了问题所在:美国缺乏情报人员。那位曾经险些把拉登捉住的特工贝斯特恩说:“我们需要情报人员才能渗透到他们的组织里,可是我们的情报人员远远不够。”克林顿任职期间,中情局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裁员行动。贝斯特恩认为“大量裁员必将导致情报人员的流失。我们不可能突然雇佣到一流的人才。建立一个有效的情报机构至少需要7年时间。让人并不感到惊讶的是,9·11”事件发生时,中情局在阿富汗竟然没有一个专业的情报人员。擅长阿拉伯语言的情报人员屈指可数。那位被捉住的卡西在一次受中情局讯问如何能捉住拉登的时候,回答:“关键是扩展信息来源,你必须得在大量信息中去伪存真,找到最有用的信息,而且情报最容易过时,所以必须快速反应。”这正是中情局最致命的弱点所在。多年以来,拉登的下落始终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中情局无法得到可靠情报,所以只能道听途说。以色列情报组织认为拉登在伊朗或阿富汗北部,中情局点头;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坚持认为拉登仍在阿富汗,中情局点头;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则坚持他已经逃往巴基斯坦,中情局还是点头。阿富汗一个军阀戏谑中情局说:“美国抓不到本·拉登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传言,可怜的美国人如无头苍蝇,不知道相信谁好。他们以为用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中情局除了在巴基斯坦和拉登出没的地方放置并不能得到情报的特工外,最善于的就是使用信号监听,也就是对无线电信号进行截获和破译,除此之外,中情局还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基地”组织活动频繁的地区部署了“捕食者”遥控侦察机和“死神”无人攻击机。“死神”无人攻击机上安装有“死光”的尖端武器,它采用了尖端的化学和生物技术,应用了当今最先进的纳米技术、传感技术等,可在几百英里之外“听”清拉登的声音,“闻”到拉登的气味,并发起导弹攻击。可是,拉登用土办法静默了一切可以导致被监听的装置。即使必须传递信息时,他也是用身边的人去送信。

2009年9月13日,基地组织在一家伊斯兰网站公布了拉登的讲话录音《给美国人民的声明》。拉登在讲话中称,奥巴马没有能力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拉登指出,奥巴马就任总在阿富汗,真正在追捕拉登的人无非有三类一特种兵、特工和“赏金猎人”。600多名特种兵,每六人一组,五角大楼特批他们可以留大胡子,戴阿拉伯头巾,穿阿富汗传统大袍,开无牌照的越野车。150人的中情局“特别行动处”,由退役特种部队军官、飞行员和各种专家组成。还有赏金猎人,大多是西方人,戴墨镜,腿肚子上别着小手枪,开的车没有牌照,人数有数百。这三种人的共同目标就是拉登和他的“重臣”。

被捕后的哈立德赫穆罕默德

巴基斯坦人,生于科威特,曾在美国留学,获得工程学士学位。9·11事件后,美国反恐部门开始认为他是此次恐怖袭击的主要策划者,他在美国中央愔报局“黑名单”上的排名仅次于本·拉登和艾曼扎瓦赫里。如果证明他确实组织了9·11恐怖袭击,那么他将会被处死。

统后依然保留了布什政府的许多军事领导人,例如国防部长盖茨,人们因此知道奥巴马没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作出根本的改变,没有能力像他许诺的那样结束战争。拉登还对美国和以色列保持亲密关系发出警告。他说:“20多年来,我们已经说过多次,我们与你们的分歧在于你们支持占领巴勒斯坦土地的以色列,你们迟迟不能理解这些原因,并为此付出代价。”他再次警告:“如果你们结束战争,那就好,否则,我们将从一切可能的方向继续进行这场消耗战。”

美国政治评论家和哲学教授戴维·雷·格里芬在《奥萨马·本·拉登:是死是活》一书中披露:很多证据显示,拉登早已在2001年12月13日死于肾脏疾病,而后来在录像带和录音带中出现的拉登全都是“冒牌货”!

是真是假,无法知道,中情局当然希望这是真的。中情局的确不想把和拉登的战争永远地持续下去,因为实在太消耗精力了。

但是,中情局是否还能与极品拉登继续作战还是个问题。自中情局在各地设立秘密监狱以来,“虐囚门”事件就屡屡曝光。2009年8月,美国司法部长霍德尔已任命一名特别检察官准备调查中央情报局涉嫌虐待恐怖嫌犯的指证。在此之前,美联社开始登发一些最近解密的中央情报局档案报告。其中一份解密文档记录了9·11之后中情局人员审讯恐怖嫌疑人哈立德谢赫·莫罕默德时候的内容。据说,当时中情局人员威胁莫哈默德说,如果类似9·11的恐怖袭击再发生,他们将杀死被扣押者的孩子。还有一位恐怖嫌疑人被中情局警告说会强奸他的母亲。

总统奥巴马虽然刚上任时曾去过中情局并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