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隋唐不演义 >

第18章

隋唐不演义-第18章

小说: 隋唐不演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原。

城外,一行人骑马靠近,前面,就是他们的目的地太原府。

勒停马,当先一人露出了喜色。从多皱的面孔上,我们可以知道,此人正是李渊。

这就是我的基地!我的霸业将在这里开始吗?

李渊在内心发出呐喊,而之所以没有喊出声,那是因为他没有忘记背后还有两双警惕的眼睛。

为了帮助李渊开展工作,杨广特地给他派了两位助手,太原副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跟虎牙郎将高君雅。

李渊的新官职是太原留守,不久后的某一天,杨广将无比后悔这一决定。擅长搞图谶、预言等封建迷信思想的杨广已经犯下一个大忌。

太原属唐尧古国辖地,李渊袭爵唐国公,封地就在此处。

这意味着,李渊回到了他的封地。

这一年,李渊已经五十岁了,这么多年,李渊一直夹着尾巴在死亡的阴影下忍辱偷生,此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的光芒闪耀在太原城上空。

太原,这是龙潜之地,太原,这是龙兴之所!

我的人生将从这里重新书写吧!

深藏内心的权力欲望开始苏醒。李渊扬鞭,策马向太原城驰去。

进入太原,李渊大概感觉进了保险柜,以前总是一副三观不正,吊儿郞当,醉眼蒙眬的样子。现在终于正经了一回,他将自己十七岁的二儿子李世民叫来,说出了藏在他心里许久的秘密:“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

翻译过来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地盘,杨广还叫我们来这里,这简直是老天开眼,要授天下给我,不取就是却之不恭了。

简单点说,就是该干点事了。

据考证,李渊这个想法已经存在了好些年。但王薄们反时,他没有动,杨玄感反时,他没有动,李密反时,他依然没有动。

在真正的希望之光闪现之前,绝不要露出你真正的面孔。

现在是时候了吗?

李世民年轻气盛,比他爹还激动,正要表决心献忠心。李渊却望向外面,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时也。”

历山飞,横行山西的一支反抗军,突厥,实力强劲屡屡过境抢掠的草原民族。杨广派李渊到太原来,自然不是让表哥旅游散心来了。其主要任务就是办这两件事。

李渊要想办自己的事,首先要把杨广交代的事办了。

雀鼠谷,太原南面重要的关隘。

漫天的尘埃席卷山谷,一支连绵十里的部队直扑而来。

这是魏刀儿的反抗军,魏刀儿别号历山飞,大概取太行山内外,想飞哪就飞哪的意思。

此人本在河北涿郡起事,大概河北地界义军太多,竞争太激烈,于是拉着部队冲到了山西地界。一来就连战连捷。

据记载,这一次魏刀儿并没有亲自来,他的部下甄翟儿领了两万部队来打前站。

进入雀鼠谷后,甄翟儿便提高了警惕,此地道路狭窄,其谷名就代表着平时只有雀鼠通行。隋兵要想阻击,这里是绝不会放过的阻击地点。

很快,甄翟儿就发现了前面的隋兵。对面不远处是隋军的军阵,从其军旗之盛,鼓声之响来看,应该就是隋军的主力了。

在这里面,一定有新上任的太原留守李渊,抓住此人,不怕赚不开太原城门。

甄翟儿下了这个判断,想来,老甄虽然是农民出身,但也是有文化的农民,读过兵书,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

甄翟儿自信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他率领这支部队已经干了数年造反工作,攻过城池,打过野战,屡战屡胜,前不久,还战胜了两支隋军。在他看来,前面这支隋军不过是路上的绊脚石,抬脚踢开就是。

部队冲到了阵前,果然,隋军的军阵松动起来,不费多大工夫,甄翟儿就冲进了敌阵,在那里他找到了大量的物资,可没有找到传说中的李渊。

这可不是好事,沙场之上,东西还在,人没了。这实在让人惶恐。

人呢?

不但甄翟儿在问这个问题,隋军的副指挥王威也在问这个问题。

事后来看,这是一次遭遇战,李渊领着数千兵马出来,只不过想打两座二龙山之类的小山寨,没想到竟碰上了梁山大本营里出来的。

抓盗不如撞盗,这都赶上了,那就动手吧。李渊正准备指派任务,却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王威王副官双腿打战,脸色发白,已经吓得不轻。看来名字跟性格有时候相反。带威的一般都不威武,正如杨广的心胸就一点也不宽广。当然,也有正好对应的,比如李渊的心思就跟深渊一样不可测量。

李渊笑了,他自信满满地告诉王威:“不用担忧,这伙人自恃力大,对这样的,略施小计就可以了。”

王威充满怀疑地看着李渊,然后听到了一个让自己抓狂的命令:“王副守领军居中,守住辎重,记住,一定要多张旗帜,多敲战鼓。”

说完,李渊就率领数百骑兵走了。

不会是把我留在这里断后,自己跑了吧。王威心头涌起了问候李渊的心情。

当然,王威怕是骂人的心情也没有了,交战之后,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的队伍溃不成军,而敌军已经宣告胜利,开始打扫战场,也就是抢起他们的东西来。

惊慌之下,王威不慎从马上摔了下来,成了失足干部,幸亏部下发现得快,连忙将他扶了起来,要不然,王威极有可能被当成战利品,跟辎重一起打包运走。

王威惊魂未定,而胜利者甄翟儿也并没有放心,看到自己的部下又恢复了草台班子的本质,光顾着抢东西时,他的心头掠过一丝不祥的感觉。

预感被证实了,山冈之上,呼啸声起,一部隋军的骑兵出现在上面。

只一刻间,这一支突然出现的骑兵就冲了进来,比人先到的,是带着风声的利箭。

李渊之所以敢用数千兵迎战对方的两万兵马,无他,兵书里已经写烂了,知己知彼也。李渊早已经摸透了这支部队的本质:此辈群盗,唯财是视。

于是,李渊让王威假装中军,带着辎重吸引对方进攻,自己埋伏骑兵发动突袭。当然,这个行动也不算完美无缺,主要是王副官比较悲惨,受了惊。以后李渊搞这类行动,应该要注意保护同事。

史书的记载在下面出现了分歧,有的记载,李渊冲过来之后,马上陷入了重围,幸亏李世民及时杀到,才救出李渊,顺便大败甄翟儿,而有的史书则没有这一情节。

这样的分歧并不少见,出现如此记载的原因还要论到数年后玄武门的那场惊变。我们知道,李世民的皇位不是正常继承来的,而是抢来的。而李世民又是出了名的爱改史官记录。

不管怎么说,胜利是无疑的,本来实力占优的反抗军只顾着抢物资,来不及应敌,仓促之下,两万兵马被李渊的数百骑兵打得四处逃窜。

此战过后,李渊声名大震,不少反抗军的人前来投降,李渊收编这些降兵,给他们转正安排工作。

不能简单认为李渊是慈悲心怀,李渊这么做并不是为了隋朝的繁荣稳定。他招抚这些人,选其精锐,这些力量渐渐积聚,终将成为他争夺天下最有力的资本。

对待降者,李渊采取了跟王世充完全不同的方法,这说明这个世界上有仁慈的权谋,也有杀戮的权谋,而最终的胜利者一定属于仁慈的一方。

历山飞因此大伤元气,不久后,他又接到了窦建德谈合作的请求,一谈就被窦建德吞并了。但历山飞的部队却在延续,他的一名叫宋金刚的部下开始转投他处,并成为李渊新的劲敌。

击退了历山飞的进攻,接下来该对付突厥了。

杨广没有让李渊单干,他让马邑的太守王仁恭配合李渊抵抗突厥的侵略。

王仁恭正在翘首等待李渊的大军前来助拳,这些年中原大乱,突厥人时不时南下打个小劫,身处边境的王仁恭已经被搞得焦头烂额。

李渊总算领着他的太原兵马来了,王仁恭亲自到城外迎接,打过招呼之后,不忘往李渊的背后看一眼,脸色一下变得有点怪:“唐公就领了这些兵来?”

略点人头,后面就数千兵马,还不如黄金周某二流景点前的人头多。

李渊的微笑告诉他。

是的,我就领了这些人来。

那还打个屁!突厥号称控弦百万,出个十分之一的工就是十万人,你领数千人,是给对方送军功吧。

这一刻王仁恭想哭的心情都有。

事实上,李渊是有兵马的,据记载,他在太原有数万兵马。

李渊故意只领了数千兵来,这样做的原因是想保存实力,但也不完全为了保存实力。对于经常数十万兵马南下的突厥来说,数万跟数千并没有区别,况且,李渊还没有准备跟突厥人大决战,在他的内心,还藏着另一个计划。

当然,现在马邑太守的脸拉得比马脸还长,也该给他一个说法。李渊拍拍王仁恭的肩,告诉他自己有让突厥退兵的办法。

这一年的冬天,突厥人又来了。

按例,突厥人四处分散活动,看谁家城墙没修好或者有洞,就冲进去办一回。这一次,他们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距营地不远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支数千人的骑兵。

突厥人人员众多,又是多部落组团南下,难免管理混乱,突然冒出来这样的一支部队,好像今天太空突然出现一个飞行物,俄罗斯以为是美国的,美国以为是中国的,反正说来说去搞不清是归谁管。

搞不清,那就侦察一下吧。

突厥的侦察兵靠近了这支神秘的部队,奇怪的是,对方似乎并不介意围观。在经过近距离仔细观察之后,侦察兵发现,对方随时穿着甲胄,背着弓箭,也没有中原人常见的粮包,倒有牛羊若干,经常换营地,平时射箭打猎,侦察兵还发现,对方营中一名将领模样的人箭术高超,发箭必中。

这敢情是友军吧。

侦察兵回去报告,可没多久,排查的结果出来了,这支部队不属于任何部落。这就是说,这是一支伪装的突厥骑军。

这就是玩潜伏了,突厥集结兵马,前去袭击这支山寨自己的骑兵。

等突厥兵马靠近准备实施抓捕时,却发现对方等待多时,拒角已经放下,箭已经上弦,正热情鼓励他们大胆地往前走两步。

随他去吧,权衡了硬冲的利弊之后,突厥人退走了,目前来看,这支山寨部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

望着突厥人退走的尘土,那位百发百中的人露出了笑容。

好了,打鸟射兽的日子结束了,是时候做一些正经事了。

相信大家都猜到了,率领这支部队的人正是李渊。

拉着部队来到野外,李渊下令,从今天起,大家忘记过去的行军操作守则,大家以后穿胡服,操胡弓,住帐篷,吃牛羊,居水草之间。李渊这么做当然不是因为喜欢玩“模仿秀”。

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了解对手。

这些年突厥势力强劲,中原兵马屡败,士兵已经有了恐突厥症。心存恐惧的军队是无法战胜对手的,而要去除恐惧,只有去了解自己的敌人,因为人的一切恐惧都来源于未知。

穿胡服,骑胡马,居胡营,吃牛羊,猎飞禽走兽,这就是我们的对手过的生活。

突厥兵也不是三头六臂,虽然他们挂着狼头旗,但终究还是人,是人就不用害怕。

这段深层次体验活动开展后,恐惧一点点去除,当士兵看到突厥人竟然不敢进攻,他们终于唤起了内心的勇气。

个别人表示天天射鸟逐兽,一身闲得骨头都痒,唐公还是领着我们干他一仗吧。

三军之力在于气,李渊率领这数千兵马突然发动袭击,屡战屡胜,有一回还抢了突厥高级干部特勤的骏马,这是中国山寨战胜原版的又一经典案例。

胜利是喜人的,但必须得说,这样的胜利并不是决定性的,从杀敌数来看,不过是数场小胜,但李渊告诉王仁恭,突厥要退兵了。

王仁恭将信将疑,但很快,消息证实了这个判断,突厥人果然撤走了。王仁恭充满敬佩地跑去问李渊,为什么断定对方会撤走。

李渊笑了,他告诉对方:“这是突厥人的性格决定的。”

“怎么讲?”

“突厥人见利即前,知难便走。他们突然受到打击,一定不敢再逗留,必定撤走!”

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对手,看透了每一个对手的内心,碰到这样的对手,是这个时代所有英雄的不幸。

出色地完成了杨广交代的任务,李渊回到了太原,战场上自信、稳重的军事家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仍然是一个酒鬼。

李渊没有忘记,在他的身边,有两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通报给数千里之外的江都,只要自己一着不慎,杨广就会挥动手上的利剑。

那就只有天天喝酒了,又据人反映,李渊私生活也不太检点。大概老婆窦氏去得早,没人管他了。

李渊回到大隐于市的状态,圣人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可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