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夺宋 >

第18章

夺宋-第18章

小说: 夺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莺美听罢更是点头,冤家所言极是,细细琢磨,可不正是这么回事?河西苦寒之地,哪征得上税项?凭白却多支出一项,西北之战却是‘入不敷出’,“衙内真好见识,莺美这趟却是服了你,你若入朝为官……”

“嘿,莺美,你若不想我给东京那帮腌臜官欺负,却不敢劝我入朝,眼前时机不至,去了亦是枉然……”

……

“娘娘,龙武右厢禁军已开进河间府境内,入暮时分可至府城外扎营下寨,”郑仕元恭身禀明了最新军情。

“甚好……郑大人且坐……待禁军休整两日,本宫便返回京城,此趟河间之行,感触良多,郑大人确为我郑氏亲族不可多得之干才,日后还须忠心不二为朝为国尽心尽力,官家面前,本宫自会为河间美言……”

郑仕元诚慌诚恐的连忙言谢,郑皇后却是摆了摆手,“罢了,你无须多礼,只是眼下官家未必许你入朝,外戚不担重任,乃是历朝之律,但也非是不能更改,郑枢密便是一例,你若有番作为,本宫则更易进言!”

“微臣省得,此后必竭力尽心为朝廷全忠效力,不敢给娘娘面上失色…”郑仕元心里忽忽的跳,激动异常。

“最好……”郑皇后微微一笑,话锋一转又道:“那安家父子忠贞不二,此次朝廷降旨怕有分赏,本宫启程再即,你却须传下本宫口谕,着那安文恭、高宠等数人一便护鸾驾去东京,此行关山万里,难保路上不再遭难强贼悍匪,安家小郎忠心耿耿,可鉴日月,那高宠武艺精熟,可敌万人,有他们相随护驾,本宫亦心安。”

“喏……微臣遵领娘娘圣谕……”郑仕元叩退出了金鸾殿,下坐着的郑枢秘和对面的高俅却是对望了一眼,娘娘最后一句话,仍含着对他们的一丝怨恨,高俅心头也是惴惴,必竟娘娘如今还是中宫国母。

郑居中还好一些,说直自已在朝中和娘娘却是齿唇相依,即便她心中有些怨气,却还有借助自已之处。

倒是河间郡王郑绅面上多有郁色,女儿这趟回转,只怕日后都未必再来河间了,啸风口一事定给她心里留下了阴影,自已这个郡王却也会选地方,偏偏跑到了北地,离的辽邦这般近,也怪当初头脑一热就……

现在后悔这些却是没意义了,在心中他却又动了迁移之念,都说江南好,四季如春,更有无数南国佳丽,若于有生之年,再迁徒大江之南享受一番,确也不枉此生了,而河间这边迟一日卷进刀兵,哪一遭宋辽两国又起了矛盾,只怕辽军铁骑不须数日便能开进至河间府地,自已已然垂垂老去,难道还要疲于奔命不成?

心中想及这些,越是郁闷不已,若无啸风口之袭,郑绅也不至于怕成这样,必竟这些年来宋辽无大冲突。

又议了一些三两日后启程回京的事宜,郑居中才和高俅退去,国丈郑绅却借这个机会向女儿言说迁徒祖祠的想法,又借啸风口之袭说祖祠风水欠佳,然后又言说大江之南如何如何,郑皇后自然听出了弦外之音。

“父亲,这些都是家事你定夺便是,河北也好,江南也罢,莫不属我大宋治下,只是此一迁移颇耗钱银。”

见女儿不反对,郑绅便笑了,“无碍、无碍……为父自寻郑廷石计议此事,倒不需娘娘操心劳神……”

郑皇后微微颌,也没说其它什么,郑绅也便退了去,金鸾殿上只剩下了陪坐在郑皇后身侧后的靖国。

“素娇……这番你可满意了?整日絮絮叼叼的烦我?莫不是急着要将那安家小郎一口吞进肚里去?”

给姐姐取笑,靖国素娇羞红了脸儿,吱吱唔唔的道:“皇后姐姐休要取笑,素娇岂会便宜那祸精……”

“这话却也不假,端的是个惹祸的精怪,若不是官家钦点了他觐见,本宫却万万不许他迈进东京……”说着郑皇后站了起来,走近素娇,低声又叮嘱道:“你却不敢与那小郎暗渡金风,行苟且勾当,若吃本宫察知,定将他锁进宫中来,阉了为宦,充进入内省终身为奴……”嘴里说着狠话,面上神情却有戏谑妹妹之意。

靖国素娇吃了一惊,慌惶道:“万万不敢做那没廉耻的勾当,莫不是妹妹在姐姐眼中只是个小淫妇?”

郑皇后瞪她一眼,却道:“你却以为你靖国府之前挑汉子的事没人知晓?虽则你未出面,只交付那些府婢去做这营生,却不晓得那些婢子如何耍弄汉子?宫中有一秘事你可知晓?早些年那慕蓉贵妃便曾把那梁师成的干子王黼私召进宫秘戏了多次,本宫手里抓着她的把柄,她却须乖乖做人,同是深宫寂妇,本宫只做不见。”

后宫争斗异常激烈,郑皇后颇有奇谋,更懂借势御人,下面几个贵妃无有念她的好,而郑皇后亦知官家许多秘事,他把蔡京父子的美妾娇妻都弄进宫里狎耍了,皇后早便看透了他,如何不伤心?所以后宫秘事她自是有目不见,睁一眼闭一眼。

第二十六章 大名府

政和三年、四月下旬;郑皇后鸾驾返京,这一日在河间数万百姓争相张望之中,郑皇后袅袅登上巨舰,在郑绅、郑仕元为的一众河间官员相送之下离岸而去,除了郑居中、高俅和一众侍卫军将领相随之外,另有安氏父子、高宠、莺美等乐寿府官员,舟船行至乐寿县后,歇脚了半日功夫,便改行6路南渡黄河……

歇脚期间,安敬告假领了高家兄妹回了一趟安府,找人把邓怀都头召来,秘议了一番,才又拜别了父母和奶奶安老夫人,重新返回了侍卫龙卫武随军南去,邓怀这两日却是做下了大勾当,前一日他把离了河间返京的蔡通判一行家眷劫在黄河河渡口给打劫了,几大车金珠悉数落入邓怀手中,他为人忠厚,更因对衙内敬服,不敢贪半丝便宜,秘密押运回乐寿之后,按衙内之前吩咐就藏了这批金珠,据细点之后,现这批金珠竟达5o余万贯,当真是惊死人,那蔡宏在河间履任一年,却刮得这些银钱,不知是此人太狠还是河间太富?

其实这批金珠有一部分是郑仕元贿赂蔡宏的,他连自已一个小妾都送了蔡宏,只为安抚此人不与他抢权,那蔡宏是属狗的,见郑仕元肥的流油,自然每次敲的他狠,郑仕元也觉自已惯坏了此人,心里却是恨的要命,所以当安敬暗示要除掉此人时,郑仕元把心一横就吩咐了一句‘却须小心行事’,可见他恨透了蔡宏。

高宠、莺美也被这偌大的一桩买卖惊的楞呆,暗称蔡宏为蔡剥皮,端的是刮民财的级能吏,心下再无一丝对他的怜悯,反而暗赞衙内杀的好贼,安敬却心下令有想法,临去前又细细嘱咐了邓怀好一番,让他如此这般进行筹措南北舟事局的勾当,邓怀也是聪明人,一一领悟,至此,邓怀、耿忠成了衙内的心腹用士。

过了黄河,进翼州、恩州,沿着永济渠一路直奔大名府,五月上旬,鸾驾开进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亲率大名府一干官吏迎出城外十余里之多,当今皇后娘娘驾至,他可不敢怠慢,虽说他是蔡京女婿,却也识得大体,而且梁中书这个人颇具识人之才,水壶传中生辰纲一节他就把这么重大的任务托负给了名门之后杨志,之前的东郭演武也是一心要抬举杨志这个‘贼配军’,而杨志亦没令失望,大战大名府第一猛将索,相斗五十余个回合不分胜分,可算为梁中书挣回了好大面子,只此一节便可看见梁中书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心胸魄力,他却不因杨志是个贼配军而小覤了他,水壶后文就把梁中书写的比较腌臜了,而且作者老施好象是个地理肓人,又或因为故事情节的需要把护送生辰纲入京的路线写了个一塌糊涂,说什么要途经二龙山、桃花山,而这两座山在青州境内,也就是在山东泰山以东的区域,东京却在大名府西南方向,完全是南辕北辙了……

一路上安敬就在思忖此次入京能招揽些什么人才,按现在的年份来看,东京至少有几个比较出名的梁山好汉还没有走进他们既定的故事情节中去,比如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这两位一个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个是殿前司制使,论武艺一般高下,都是当世之猛将,另一个则是金枪班教头徐宁,此人不敢说与林、杨二位相捋,但他的钩镰枪却是天下一绝,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站在武学战略高度上,堪称一代宗师……

当然,安敬也没想过这一遭就把这三个人一并收归旗下,命运很是做弄人,他们都是有自已思想的独立个体,不予被其它人轻易左右了去,日后却还有机会,尤其是杨志,这人是杨门之后,自已‘奶奶’亦是杨门之女,联系一下说不定就套上了关系,可为日后做番铺垫,即便不能更改杨志的命运,他亦有了投奔之所。

听闻军中传下了命令,要在大名府歇息三两日,安敬便又动了这边的心思,大名府也是藏龙卧虎之地,玉麒麟卢俊义、浪子燕小乙、二蔡兄弟(刽子手),现在还要加上绣玉坊勾栏的徐家父女,卢俊义强则强矣,但是他后来上梁山当老二却是有一些生硬,在梁山派系中,卢系实力较弱,宋江抬举他也是出于某些目的。

这一趟安氏父亲的封赏并没有落实下来,圣上旨意只是宣了安敬入朝觐见,连他父亲安贞都忽略了,这是郑居中、高俅两个家伙拟奏折搞的鬼,安贞已经是乐寿县令了,再入京面圣的话岂不是又有高升?算以这二人一个心思打压安贞,倒是安贞之子安敬把嘨风口的功劳尽领了去,他只是受到荫补的无职小吏,便是圣上喜欢,也不可能封赏的他什么高官后禄,必竟他还年轻些,另外郑仕元虽对郑居中、高俅作主的奏报不满,但却是无能为力,本来指望皇后娘娘替安家父子说一番话,哪知郑皇后也没有说话,她有她的想法,主要是她一眼看穿了安敬是个惹祸的精怪,而自已在宫中的地位也甚危,若把这个精怪弄进东京城去闹祸,只怕日子更不好过,所以在这方面她就缄口了,她亦知朝中为官不易,多遭蔡党嫉恨迫害,似安贞这等忠正之士如何斗得过这些权奸?弄的官大了太扎眼,于他来说却未必是好事,待日后郑仕元入了京,再寻机提携安贞吧。

至于说皇帝赵佶要召立功的安家小郎觐见,无非是摆了个姿态,以示他对皇后娘娘的关切,又示其对有功之臣的重视,将士用命,确是朝廷之福,这么做也有鼓励的意思,从心里讲,他完全不把这个事当回事。

……

当夜,梁中书在大名府留守宫中设筵为皇后娘娘、靖国夫人、郑枢秘、高太尉一行人等接风洗尘,大名府高级官吏有近二十多位出席筵席,排列在下末座,他们只能选选的望着灯烛辉映中那雍容华贵的皇后。

安敬和高宠有幸出席这样高档次的夜宴,郑居中奉皇后所命,把二人安排在他身后地方坐,俨然告诉诸位,这两个立了不世之功的人是姓郑的,诸多官员也对这二人侧目,救下皇后娘娘的命,也难怪这般受重视。

席宴间,安敬细细打量了梁中书,这个人的历史原形是北京大名府留守梁师宝,但关于他的背景来历却没有详细记载,以安敬对这个人的了解也就是‘梁中书’而已,蔡京的女婿,自然和老蔡是穿一条裤子的。

因为安家小郎成了皇后娘娘的‘恩人’,所以席间不乏有向他敬酒的,就是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也给了面子。当然,这不是给安敬面子,无非是给郑皇后面子罢了,若不是郑皇后当面,只怕没人会理会这个小小衙内。

安敬的酒量还是比较腌臜的,这归功于他这付皮囊不甚争气,虽也偷偷取了巧,可自梁中书之后的一片官员纷纷来敬酒,安敬就受不了啦,待众人一轮酒敬过,他也感觉脑袋浑沉起来,都说喝酒也是锻练的出来,照这种情况看,自已这酒量不锻练也罢,还是体质比较差的说,因为这次醉酒,安敬却下决心准备改造体质。

一直很注意的靖国夫人却在心里把大名府这堆官员痛骂了一顿,安小郎分明不胜酒力,却吃他们这般灌法,真是遭了罪,高宠倒是奇大的酒量,来者不拒,一碗一碗的灌,跟没事人一惯,还帮安敬挡了一些攻势。

郑居中眼见安敬给他挣了面子,心下亦舒畅了不少,回过头看时,却见安敬涨红着脸的醉态,不由失笑。

“……文恭可是不胜酒力?哈……如此这般,高都头你便先扶了文恭下去歇息吧,来日却须理会……”

“不妨,却不能因为小吏醉酒扰了娘娘、使相的兴致,文恭只是坐在这里便好,多谢使相体念……”

郑居中微微点头,之前未和这个安敬有个勾通,这一路上却是有过多次见触,此人能言善道、见识非凡,确是个人才,可惜他是郑廷石的外甥,不然的话自已倒要用他一用,“文恭一路劳顿,怕未行过这般远路吧。”

两个人答对间,靖国夫人却在郑皇后耳边说了一些什么话,少顷,皇后娘娘就下了口谕,“散了筵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