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领主天下 >

第100章

明末之领主天下-第100章

小说: 明末之领主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鳌拜看刘良佐态度恭顺,也不好为难与他,便让他召集手下将领细细查问,有了消息便速速报与。鳌拜担心刘良佐有了消息直接跑去告诉谭泰,又对他好生吓唬一番才放他回营。

刘良佐被鳌拜好一顿威胁恐吓,回到营中迅速将手下的大小将领着急询问道你们谁的营中有滁州人士的士兵,统统给我找出来。本将有事情要问他们。”

众将一听他要盘查滁州籍的士兵,还以为是查细作,都有些惊慌不定,连忙询问缘由。刘良佐奈,只好将鳌拜的话说了一遍。

众将一听,心中这才安定。其中一人便是滁州人士,听了刘良佐的话思虑半响道将军,末将倒是小时候听说过一个故事,便是关于这清流关的。只是不是真是假。”

刘良佐一听,大喜,急忙将其他人屏退,拉着那人进了帐中让他将那故事说与听。

那人道这是末将小时候听一私塾所讲。当年他给我们讲到这清流关的来历时便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后周大将赵匡胤奉命攻打滁州。要攻打滁州就要途经清流关,而清流关易守难攻,且有南唐军两员大将把关,如若强攻不仅徒劳,还会损兵折将,恰好这时赵匡胤闻知附近村中有一幽州人,姓赵名普,教书数年,为人学识渊博,多智善谋。

赵匡胤欲求万全之策,微服出访。赵普见赵匡胤到来,十分欢喜,赶忙说我有奇计,可以转败为胜,求福避祸。”“何计?”赵匡胤问。赵普方说清流山背后,有一条小径可通到滁州城,素来人行走,连南唐军士都不知晓,如果从此绕道而出,趁着涧水大涨之期,浮水而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滁州唾手可得。赵匡胤大喜,要求赵普引路,赵普欣然允诺。周军连夜誓师,由小径悄悄而行,突然出现于山后,断南唐军退路,守将皇甫晖等人大吃一惊,想立即退兵撤回滁州城,断桥自守,但为时已晚。皇甫晖奈整列队伍,拥众复出,赵匡胤手抱马颈,突入敌阵,连声喊道单要捉拿皇甫晖,别人不是我们的仇敌”说着闯至皇甫晖面前,抽出利剑,一下砍中他的头部,将其擒获。南唐大将姚凤跃马出战,又被赵匡胤生擒,后周军很快拿下滁州城。”

那人说完故事后,刘良佐思虑片刻又问道你可那小径的具体位置?”

那人摇摇头道当时年幼,听过这故事之后也只是好奇一时,并没有上山去亲自探过。再说那小径危险,末将一人也不敢去探啊。”

刘良佐有些懊恼,也不这消息到底是真是假,毕竟只是一个传说。赏了那人一些银钱便打发他出去了。坐在帐中想了半天,起身去找鳌拜了。是真是假,交给鳌拜去判断吧。

就在刘良佐起身去找鳌拜的时候,李本深偷偷的溜进了李成栋的大帐中。

“舅舅,扬州城下多铎大败”

“?多铎败了?”正在拿着一本兵书在看的李成栋因为惊讶而失声站了起来,手中的书也落在了地上。

一百六十章 暗夜魅影

李本深带来的消息实在是太过于震憾。十几万接近二十万大军这才几天的功夫就这样败发,实在上太匪于所思了。李成栋要是不吃惊寻才是不正常。

“本深,到底是怎么回事?快些将详情说与我听。”李成栋走到账门前朝外探头看了看,吩咐了门口的亲兵几句,回来后急急拉着李本深问道。

李本深看舅舅如此着急,连忙将收到的消息详细说与他听。李成栋听罢,半响无言,脸上神色变幻,直到脸上显出了坚毅的神色这才开口道:“本深,看来鞑子没有这得天下的命啊。我们先前商定的事情要立刻开始实施。”

李本深对于舅舅的话深以为然,他们虽然看好萧毅,看好定北军,可是原本也以为这次萧毅就算能够抵挡住鞑子的两路攻势,也必然是旷日持久,艰苦卓绝。这几日攻击清流关如此不顺,又透着许多古怪,本以为就算要败也会从这一路军队开始。俗话说柿子拣弱的捏,可是这萧毅偏偏捡了最硬的那一个去捏,而且还轻易的给捏了。这样的结果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如果有眼镜的话。

“这个消息现在其他人知道不?”李成栋问道。他知道这样的消息若是传到军中其他将领的话,他们难免不会起和自己同样的心思。若是鞑子知道的话,肯定也会对他们这些绿营将领加以提防的。到那时候,再想行事的话就会增加很大的风险。

“这个消息是我之前的一个军中好友派人连夜送来的。他现在就驻扎在宝应县城。他知道鞑子大败之后就立刻派自己的心腹给我报信来了,让咱们早做准备。看来,他也有重归朝庭的想法。舅舅,此事宜早不宜迟,若是被别人知道了,这投诚的首功就没有咱们什么事了。”李本深低声道。

“不错。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我们投诚不是只为保命,而且还要为自己的前程着想。我想,若是我们投诚的时候献上一份大礼,那么定北候不仅不会怪罪我们之前降清的事情,反而会委以重任。江湖帮派要收新人入伙的时候需要纳投名状。我们这次自然也是需要一个投名状。而这份投名状,自然要落在鞑子这路大军上的。”李成栋沉声道。

“舅舅妙计。不过我们该如何去做,还需要商量。”李本深点头道。

“从今天开始,你派人盯紧其他将领,一旦发现反常立刻回报。另外,今晚,我就修书一封射进关中,和定北军联络。”李成栋道。

姜还是老的辣,李成栋虽然在谋略上不如自己外甥,但是却是个善断之人。一旦决定了做一件事,就会干脆利落,雷厉风行,绝对不拖泥带水。

本深下去安排去了。

这边李成栋舅甥密议投靠萧毅的事情的时候,刘良佐正将自己部将讲的故事说与鳌拜听,鳌拜虽然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但是毕竟还是印证了自己的猜测,心中也是有些高兴,看来这攻破清流关的大功又离自己近一步了。眼下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如何知道那条小道的具体位置。两个又是商量了一阵,决定派人在周围寻找一些常年居住在这附近的百姓进行拷问,也许能从他们身上知道这小道的位置。

谭泰一直到现在也不知道多铎已经溃败回淮安去了,他以为多铎现在应该都已经坐在扬州城中开庆功宴了,而自己此时仍然在这清流关前逡巡不前,有负多铎的器重。平日本就被鳌拜轻视,这次要是不能及时破关,更会被鳌拜看不起,日后的前程也会一片黯淡。想到鳌拜又想到这关上的古怪,心中更是烦闷不已,再加上天气炎热,便拿出自己珍藏的好酒一顿痛饮后才昏昏沉沉的睡去。

也不知道多铎为什么没有派人知会谭泰扬州兵败的事情,也许是担心引起军中骚动,士气低落,甚至是想着自己这边虽然失败,但是还可以寄希望谭泰这边,来个东边不亮西边亮。

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农夫归家。煎熬了人们一天的太阳完全消失之后,渐渐的有些清凉了。在军账中闷了一天的清军士兵们大都进入了梦乡,除过那些值守巡逻的士兵仍然在恪尽职守。

子时三刻,正是人们睡得正熟的时候,从居于最北面的李成栋大营中摸出了一条人影。那人影出了大账之后,便轻车熟路的向清流关方向而去。凡是会遭到巡逻士兵的时候,他都会及时的隐身在军账的暗影中,待巡逻士兵一过,又立刻蛇行鼠窜,迅速向前奔去,很显然此人对于营中的布防和巡逻的时机都是了如指掌,自然能够安然避过。

不多时,那人便已经来到了清流关下,四处张望一番后,摘下背上的长弓,位弓射箭将一枝附有书信的羽箭射进了关中。

这个黑影正是李成栋的外甥李本深。舅甥两人觉得此时时机沿未成熟,又担心事情会泄密,所以只有他们两人知道其中详情。射箭投书这件事交给其他人不放心,所以就李本深自己亲自出马了。

关上的巡逻士兵捡到箭之后立刻就通知了萧英。萧英看过书信之后,心中大喜,安排了副将守关,自己连夜带着几名亲兵回了滁州城。

清流关距滁州城只胡二十多里,快马加鞭,半个时辰不到萧英就带人出现在了滁州城的南门外。

虽然城上的士兵都认识萧英,但是军法如山,他们可是不管是不是熟人。萧英也没有什么特权思想,将自己腰牌用吊蓝调上去交由值夜的城门小旗查验之后才用吊蓝吊上城头。

因为萧毅之前吩咐过,凡是重大军情不管多么晚都要及时送抵自己知道。所以萧英进城之后就立刻奔候府而来。

萧毅和萧贵,陈子龙等人商议了半夜的军情,两人离开后腹中饥饿,又吃了一碗徐琳做的鸡蛋面,喝了一碗糖藕粥后刚睡下就不断的敲门声叫了起来。

萧毅知道必定是有重大军情,立刻披衣而起将萧英叫到书房。

“大人,末将这么晚回来,是有一个好消息要禀告您。”萧英神情激动。

“好消息?难道是谭泰那个死鞑子觉得自己不是我们的对手,幡然悔悟,准备率军投降我们?”萧毅在其他的将领面前一般都是比较严肃的,但是对于自己的这个曾经的亲卫队长却是开起了玩笑。

“虽不中,但不远矣!”萧英说了一句,便将李成栋的信从怀中取出呈给了萧毅。

萧毅折开信,一目十行的匆匆浏览一遍,心中大喜。又忍不住的再细看了一遍,终于“哈哈”大笑起来。

“若李成栋肯和我军里应外合,鞑子这西路大军也是朝夕可破啊。”萧毅欣然道。

历史上的李成栋虽然降清之后后来也反了,但是那都是鞑子占了半个天下之后的事情了。而且当时的李成栋作为江西提督,因为不满鞑子的薄情寡意,再加上他一个爱妾以死相谏,这才幡然悔悟,决定反清复明,和金声桓、王得仁等人起兵反清,最终成为了南明朝廷忠贞不二的忠臣,直到最后战败溺死。

历史上的李成栋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难以简单的用忠或是奸来盖棺定论。后人读史的时候,总为史可法、张煌言、陈子状、夏完淳、瞿式邦、何腾蛟、李定国等等这些明王朝的忠臣赤子扼腕叹息,也常常因马士英、阮大铖、马吉翔、孙可望、刘承、陈邦傅等等奸臣而切齿欲碎。

至于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样一值食明俸禄最终而又因个人私利反复多端的“贰臣”,无论生前死后,都为人所不齿。上述诸人,黑白忠奸分明,一生事业易辨,就连曾为明朝浴血苦战,最后在内外交困之下不得不降清廷并“竭尽忠心”的祖大寿、洪承畴等人,也早在乾隆年间被明白无误地列入“贰臣传”,棺盖而定论。恭事二主再诚心,道德上的污点无论如何难以揩干净。因此,忠心耿耿与首鼠两端,气宇轩昂与猬琐低贱,刚毅伟岸现懦弱虚伪,坚贞爽直与狡诈奸滑,皆淋漓尽致,一眼望穿。

在波澜壮阔、血肉横飞的明、清交替之际,惟独一个人的一生历程难以用“忠”或“奸”加以定夺,理难以用“好”或“坏”来对他个人加以形容———“扬州十日”大屠杀中有他为清兵卖力杀戮的前驱身影,“嘉定三屠”则完全是由他一人屠刀上举发号施令而造成的惨剧,他是击灭南明诸帝之一隆*帝朱键的“首功”之将,还是生擒绍*帝朱聿奥的“不替”功臣,又是满清攻灭南明江浙、福建、两广等广大地区的第一功臣;不可思议的是,也恰恰是忽然之间,这个人良心发现,摇身一变,又成为南明永历帝的不贰忠臣,与金声恒、王得仁一起在南中国“反正”,重新成为明朝的“忠臣义士”,而且蹈死不顾,死而后已。为报答一位红颜之死,这位曾经杀人不眨眼的三心二意的将军最后竟置安危于不顾,乱流趋敌,赴水而死,被南明天子亲口谥“忠烈”二字,赠太傅,宁夏王———这个人,就是臭名昭著,大名鼎鼎、难以定论的明末大人物李成栋。

若是萧毅晚穿越上几年,到了李成栋反清的时候再起事的话。李成栋若要投他,他绝对是不会接受的。这种对自己民族和同胞犯下滔天大罪的人,万死也难以赎其罪,怎么可能接受的的归降。但是这一切都因为萧毅的到来而改变了,扬州十日不会再有。嘉定三屠更不可能有,李成栋自然也不会成为这些惨案的刽子手了。所以,他在此时要投靠,萧毅自然心中是没有什么芥蒂的,反而要大大的欢迎。

“来人,将萧贵,陈子龙都叫过来,大家一起商量一下这件事情。”萧毅给门外侍立亲兵吩咐道。

这件事情他自然是完全可以当场拍板的,乾纲独断的。但是他却不能这么做。他要让手下众将有一个存在感,归属感,被重视的感觉。再说自己也并非能考虑的面面俱到,也需要众交来为自己查漏补缺一番。

萧贵和陈子龙刚睡下不久又被唤醒,也不知道什么大事需要连夜商量,急忙穿戴整齐匆匆的向候府而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