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290章

幻之盛唐-第290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多数与会者,走出简陋茶间。四散入人群后。最后出来地召集人,偶尔转头眯着眼睛。看着这满场激情滂湃难以自己地行色看众,却也只是露出一种看待死物地冷寂。

这些只是蝼蚁而已,片刻的安逸和,就能让他们欣喜异常,忘乎所以,就算那些所谓地盟友,又何尝不是身不由己的棋子,浑然不知道自己谋算别人的时候,却又身在另一个更大的局中。

“恭喜容若了。”襄阳后,却是一瘸一瘸的南阳节度使鲁灵,率领了一大帮部下,和地方官员迎上船来,只见人人脸上都洋溢着金钱和权势带来的光彩,跟着连片的和声道。

“恭喜大人”

“贺喜将军”

“搞什么飞机”他们一边倒地奉承,倒让我葫芦里不知道卖什么药了

“飞机,是何物,江南地土产么,”

我的疑惑,丝毫没有减弱他们地热情。

“成都朝廷那里,已经颁诏,升广州府为广南经略府,置静浪军水陆九营,以备海患,刺史冯崇道以备寇守要,表现卓异,权领经略事。”

先行一步的杜佑,已经抢出人群,站到我身边低声解释道,我心道广州海寇的事情,终于有结论了么,这群大人拖的也够久了……

“这又于我有什么干系。”

“因大人安定地方有功,再加上治下教化蛮僚,多有建树,是以西北朝廷决定,升海南琼、崖治,为南海都督府,表主公为领治,自此我等都要唤主公做都督了”

我倒,这个消息果然惊人,广州府升格为广南经略府,并不在意料之外,就算那个静浪军,也只是个理论上的编制,不要指望朝廷会出一兵一粮的,需要地方自己筹办的,不过其中颇多可以操作的地方,相信不久之后,冯崇道请示的信也该到了,少不得籍以从那些厉害相关的海商世族手里,大大劝捐上一笔。顺便加强一下在岭南官场新崛起的海南派的权威和影响。

不过海南变成都督府,倒在我的意料之外,不过都督府名头好听,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名义和头衔,只是规格高一些,大唐有四大都护府,数十个都督府,也不多我一个,特别是在多数人眼中,边远莫及,没有多少战略和经济价值,只能用来流人的海岛上。

所有的人员配备机构设置运做经费,都要我自己想办法解决,唯一的好处就是自治的程度高,只要经营的好,各级官职还可以给子孙继承的,象现在河东副帅仆固怀恩,祖孙三代都是世袭的金微大都督,李广弼的祖上,也是松漠都督府出身的,类似的东西一般只封给那些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及他们后代。

落在我这个外臣身上固然足够让人羡慕,但从长远来说,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开元名相的姚崇,就曾经在广州任都督,不过他这种头衔是临时差遣性质的。

广州内城得以保全,多半还要感谢他的功劳,本来广州城的建筑都是竹木为主,屡发火灾,自从他到任后,他就下令将所有店铺、商肆、靠近闹市的民居,全部改建成砖瓦结构,并亲自指导当地居民如何取土烧砖,规划建设。是以在海贼侵袭时,内有恶徒抢劫做乱,内城居然没能怎么烧起来。

但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个名义,对我正在做的一些事情大有裨益,都督府下的编制是不定额的,当年阿史那杜尔以突厥可汗的身份率部归唐,经营单于都督府,结果越打越大变成现在的北庭都护。而追随我那些人,也多了一个铁饭碗的指望,就算我将来不再当任朝廷的官职,他们也有退路和存身的保障,要知道他们的身份,从此可以作为封臣来世代继承的。

夹杂在这两件大事件中的,是一个毫不起眼的重要消息,兵部已经下格,批准海南设立挂名在官学下的一个海事院兼水军学堂,按照那些大人们的普遍态度和想法,海南既然靠海为生,相应的水军武装也不能避免,挂着一个名,不过是我公器私用的小手段,实在当不得什么重要的事情。

事实上因为各种人员奇缺,海南已经存在类似大规模进行有组织的培训机构。船夫水手在这个时代都算不上什么高尚职业,连带造船的五金、三木、帆、桨、揽、棕等分类具全的工匠们社会地位也不会很高,都是一些沿海多山少地,土地实在贫瘠的养不活人的地区,才会盛行起拿这些行业作为一条出路。所谓大航海世纪的传统,都是被严酷的环境压力中逼出来,无论是最古老的迦太基人,还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闽粤人,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道理。

做水军会好一点,但是大唐水军在大多数时候,其实就等于是武装水手的运输船队,士兵的水战训练,也以接弦战为主,一艘船就等于一个移动的营地、堡垒之类的性质。有了这个官方的名义,再加上一些略好于普通水准的待遇,就可以为海南招揽到许多急需的人员。

作品相关 第三百一十二章 移政

第三百一十二章  移政

第三百一十二章 移政

长安城的营建,很有些日新月异的味道,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建筑拔起,几乎每天又都有工程竣工,作为长安外郭城六十八坊全权代理处置的交换,由龙武军暗中牵线,整个西南到江南的商人集团,将不耗费朝廷一文钱,一个人力,将万年县所属的部分营建修缮一新。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想,这长安城中一别数年,竟然也是。。。。”

环城观光性质的公交马车上,一个年长的客人,带着一个看起来象子侄辈的年轻学子,正在饶有性质的看着周围的一切,陪坐的还有一个看起来相当干连老成,如同管家一般的人物。

马蹄踏踏声中,他正在滔滔不绝的说话。

“先生不知道么,继卖洛阳凑集军用之后,长安废毁闲弃之地,也被朝廷盘转出去,承包由大小商户结社营建规划,所得大半都归于内孥,不然国库空虚之下,两朝怎么能够风光体面的还京,光着入城之仪就要耗费巨万,还能绰绰有余的修缮宫室,整治林苑,让一切看起来都涣然如新么。。”

他有些讥笑的看了看大街边成荫连片的树木,泥土的颜色还是近期新鲜的。

“连这些粉饰市面的果数林木,都是那些各地商贾竞相捐献移栽的,为的就是一个乱后复治的新气象”

“上面还有小字地木牌啊”

“那是当然,若不能留名。这些逐利之徒,又怎么舍得花钱认养维持,听说还是数年一轮,重新竞价的。。。朝廷的那些大人还真是绵延不绝的生财有道啊”

“那是什么”

“那里啊。。。。那是各道大行会,派在京师的同乡会馆,。。不但开门做生意,也是本道商家在京师的联络往来之所。现在也负责招待本道来的学子,。。。。还是近年刚兴起地事物。由一帮剑南商人首当鼓捣出来,然后江南两道、淮南道、河南道、岭南道等,相继在东市靠近朱雀大街的边上开馆,,就变成这副情形了”

“那又是什么”

他指了众多建筑包围中,遮遮掩掩地露出一小从一小从,明显异域中土的尖圆方顶。

“这个啊。就是三夷教的祠堂”

“看起来很攒新嘛”

“的确是新的”

“据说太府寺、京兆府、宫内省的那些官人们,穷的眼中只剩下钱了。。。现在哪管你是什么来历出身,哪怕是沼武九姓地栗末富户,还是安息大秦的胡商大贾,只要拿的出现钱来,城中的宅地任你有多少空余,就盖多少,。。。。。。就算是胡夷的私庙。只要舍得打点,总有人视若不见的,。。。。”

“本朝的商人就这么富有么”

“当然。。。据说在升云坊,由康、何、石三姓的西域大商业协会联手,就吃下小半坊地废宅,据说这一清理出来。至少有大小十几条街的铺面。。。从将来说,他们还是大赚了”

“恩。。。当然规格和仪制还是有所限制,不允许随性的乱盖一通,特别是靠近街市的一面,须按统一的长宽高低来营建,不允许随意拓越。。。。”

公交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却是一列翻倒的小车,和大板马车横错在一起,。

“这些又是什么人”

看着街上一些统一天蓝夹衣腰插短棍地汉子,从街上冲冲走过。叫喝着迅速驱散人群。将堵塞在街道上的小车拖走。

“这是长安城管大队,每坊出丁五十。由军方给衣粮,用来维持市面的。。。”

“这不应该是京兆府的辖下,怎么由。。。。。。”

“前些年,京兆刚刚光复时,盗匪横行,龙武军实行严酷的军管的缘故,现在据说长安两军之一的那位开府大人,开始在城中鼓吹什么。。。什么,创建和谐长安,严禁江湖豪强在城中殴衅生事,作奸犯科的,抓到多是当场处死,那断时间,大理寺外的断头柳下,是杀的是血流成河。。不过如此一来,杀人越货,抢盗奸yin之事,就近乎绝迹了。。。

“现在宽松了许多,巡城之责,也移给了这些城管,别看他们就这点人,但真要有什么大事,铜哨一吹,成百上千地人围将过来。。。据说已经有许多不法之徒,泼皮诬赖,乃至江湖亡命,送到苦窑里去挖煤。。。。。。好象还没听说过完整地出来过。。。”

“十四门之外的站值军将,也就罢了,毕竟是防要,为什么连这内城也不见多少衙役,难道京兆府对世面地情形,都不管了么。。。”

“管什么,反正那位泥菩萨京兆,是不敢和这些大爷争的,当初家里被江湖大盗洗劫一空,还是靠。。。。”

。。。。。。。。。。。。。。。。。。。。。。。。。。。。。。。。。

“这还只是街左万年县的情形,街右长安县的,都是龙武军的那群大爷们操办的,又是另一番光景,先生看到街右有什么异同么”

他看了一眼,朱雀大街的另一边,新建筑比较多,也比较整齐,但是就是有一种仿然若失的感觉。

“难道是。。。。”

小心压低了声音。

“传说,只是传说,朝廷在卖长安空置物产的时候,光拍卖东西市的十几万家重新规划后的铺面、地皮,就让内府迅速充盈起来,那些来自平凉、天水、武威的胡商争抢。然后迁置令颁布,又吸引了大量富民大户买地定居,”

“当然按照全新规划,长安外城地各坊,不但留足各种设施乃至绿化的预建位置,还对新造房屋宅院,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定。根本不耗一分钱。轻易就在短时间内营建出个初具规模。

“结果根本不用朝廷迁两淮江南二十万富户来填,只要通过一个按照九等户的收入比例搭配的入住配额。就让无数豪富者趋之若骛。”

“据说为了多弄钱,那位开府大人还拆掉了传统的坊墙,全部改制成成排小型的沿街铺面,将来包租还是承卖出去,又是一大笔收入。”

“然后这些迁入者所需地衣食住行,生活所需,整车整列的从南方输送过来。光在其中买低卖高。经营相关所需,就让所有从事经手地人赚的钵满。当然最大的受益群体,还是龙武军控制下流民大营背景的相关产业。

其中许多地方,说的是相当市侩逐利,那个年轻的学子愈发,沉眉深锁,几次想开口说什么,却被长者用眼神制止下去。

。。。。。。。。。。。。。。。。。。。。。。。。。

很可惜的是。过公安地时候,我见到的是一个残破的小城,襄城王兵败后的乱军,洗劫了这里,不但搬空了库房,还放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中,我拣回来的那个连名字都不肯说的漂亮侍女,也不知所踪,倒让人有些踔叹。

过了襄阳,消息接踵而来。

我捏了手中制书的副本,顿时发呆起来。

不会把这样也行,我无意栽下的因果,居然发芽了,

十天前,以文武各专其事地名义。西北行朝颁布。改废天下兵马大元帅府的临时编制和诸差遣职,将其职能一分为二。一为枢密院,为战时总戎天下征伐兵备事,一为总章参事府,备谋蓄材为军国咨议计,而发起始议的,正是当今太子殿下,而背后的始作俑者却在我身上,因为当年拿各种古代制度,对皇太孙夸夸其口的后遗症。居然让这个本该数十年后诞生的事物,提前出现了。

虽然职责和功能还很模糊,职位也是草创,目前没有任何资源,更接近一个协调和咨询机构,但却可以感觉到那位陛下似乎已经下了很大地决心。

根据长安幕僚团,随附给出来的大概意见。

其中的因素很多,既有据说是那位陛下,觉得檠制太多,有意从那些宰相手里分权的因素,也有加强对军中控制,进一步预防将兵自专的意图,还有考虑那些宿将老帅,将来功高难封的安置问题,据说宰相们也不希望他们入阁与自己分权,但又必须考虑给予尊崇的相应地位安置,避免安禄山那样长期留在地方尾大不掉的情形,最后妥协平衡之下的产物,就设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