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回首向来处 >

第61章

回首向来处-第61章

小说: 回首向来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同方丈也有一面之缘,我是想,先求问他有没有治疗之法,若有便请他们的僧人下山来治,若不行,我便说要抄经祈福,混到藏经阁里去,找找九阳真经。”

华筝故作严肃状点头,“不错嘛,你也变聪明了,果然是近朱者赤。”杨康笑笑,“你在这里小心点,我晚上便回来。”他是担心华筝真气逆走时无人相助,会万分痛苦,华筝却道,“你还是拿经书要紧吧,我自己捱过去也一样。”

杨康也只能先让她留在山下,想来她虽说内力不济,但招式是忘不掉的,又有施毒之术,即便她时常气力不支,寻常人也不见得能讨得了便宜。他一清早走上盘山路,健步如飞,瞬间便将众多香客和武林人士甩在身后,然而每次歇息时,他便忍不住回望山下的县城。

晨钟在雾气中回荡,爬得高了便云遮雾绕,再看不见山下景色,杨康蓦地想起数年前自己上山时,华筝也是被留在山脚下。那时她虽然武功不济,论自保之力恐怕还要略逊于今,然而无论怎么宽慰,他都始终无法彻底放心,只好一鼓作气,纵身而上。

谁知到了半山一苇亭见到知客僧,却得知少林此月不接待外客,再询问时,才知是少林寺要在中秋时于达摩堂举行大校,由方丈及达摩堂、罗汉堂两位首座考较合寺弟子武功,查察在过去一年中有何进境。杨康只好说出少林寺方丈苦乘禅师的名字,声称自己曾蒙他邀请,在寺中讲谈并小住数日,此次前来也是有人命关天的大事求助于方丈。

那知客僧见他将寺中之事说得分毫不差,回去查问禀告一番后,隔了几顿饭功夫,倒也请了他进寺,又直接引他去见方丈。

苦乘禅师德高望重,精通佛法,一片慈悲心肠,上次杨康来此时曾将寺中有人欺凌那小头陀之事相告,这位方丈便深悔自己的失职,不但立即查处了此事,又将那小头陀调离了香积厨,免得再遭报复。杨康虽心知上次他来是因打着为母亲赵王妃祈福布施的旗号,身份特殊不可得罪,方丈才允他住下,然而他此番孤身前来方丈仍肯相见,让他不由得心中对这位仅有数面之缘的高僧十分感激。

而苦乘禅师确实也是出于一片仁心,一见到杨康后,便问他之前所言人命关天之事为何,杨康如实讲了华筝的伤势后,苦乘禅师便道,“我少林僧人以武济世,受伤自是常有之事,因而在寺中设立药局,不但为僧众治疗,山下百姓若来求医也向来分文不取。我佛慈悲,你朋友的性命自不会置之不理,她既如你所说是为高手掌力所伤,想必不是寻常药僧所能医治,我便请医术最高的两位高僧同你下山,医治那位姑娘便是。”

杨康听见方丈慨然相助,急忙叩谢,却听他一声叹息,“命里无时莫强求,若天命如此,施主也不要太过悲伤。”杨康抬头望见苦乘禅师须发皆白面容沧桑,一双眼睛却无比清明,一瞬间也茫然起来。

他带了两位高僧下山诊断,只见两人轮流诊脉,又相互探讨一番,最后得出的结论却如出一辙:好生将养,或许能再活两年。华筝对此似乎早有预料,面色平静,未见丝毫挫败之情,而那两位高僧留下一些调养身体的药后,杨康便送他们回寺,又去求见方丈。

方丈见寺中医术最高之人也无计可施,叹了又叹,这时见杨康请求去藏经阁抄经祈福,便也答应了,还派了两个小沙弥带他前去。去到藏经阁,杨康才知这里第一层放的都是正儿八经的佛学典籍,而武学秘籍则都在二楼上,他是不得上去的。

幸而那字缝中藏有九阳真经的楞伽经,一直是被归为佛学典籍,只不过作为达摩祖师的真迹,被锁在一个锦盒中高高供起,让想要瞻仰达摩真迹的僧众对之膜拜。想来也对,达摩真迹就那么几本,若是让所有想看的人翻看,怕是不消几年就被翻烂了吧,而那九阳真经一直没被人发现,恐怕也是因此。

杨康在藏经阁中望着那些满垒的佛经,突然有一人拿着尘掸,直直站在面前。杨康对这小僧人的无礼略微诧异,片刻后才认出对方,“是你!”

他不知该如何称呼,当日那个被人毒打的火工头陀,也不知现在有没有法号,只见他依旧是寺中服事僧的服色,即是打杂做活为主,却无权修炼武功之人,便知他恐怕不会按着寺中辈分有所排行并定下法号了。而面前这人已经成年,身量高大,面色仍如同当日一般黝黑阴沉,“你终于混进来了?”

杨康先前还在猜测自己会不会遇到此人,此时真遇到了还是有几分意外。一来他年纪尚幼时便身有内功,且是在没有名师指点的情形下,可见天赋极佳,在以武论尊卑的少林寺,应该很快就能出人头地,二来他心性高傲,即便是得不到寺中人的认可,也不会甘居人下被人差使,定是早早离开自力更生。

因而他见到这人依旧在寺中做着粗活,十分诧异,“你怎的还在此处?”

“我不在这儿还能在哪儿?施主惦记着藏经阁,又让方丈把我弄来此处,打得什么主意也不必装蒜了。”杨康笑道,“小师傅为何非要当我是那施恩求报之人?我只不过嘴巴碎了些,也不至于如此看我吧。”

那僧人冷冷哼了一声,拿着尘掸继续清扫,杨康还想再问问称呼,也都不被理会,他便坐在蒲团上,铺绢研磨,恭恭敬敬地抄了好几卷的心经。几日下来,想必那些明里暗里监视他的僧人也都松懈了戒心,只是他只有晚上下山替华筝调理内息,让她多受了许多苦楚。

这一天已经是中秋,时近傍晚,杨康正想收拾下山,却见那火头僧突然转到身前道,“施主今晚留下来吧。”杨康不解,却见对方冷哼一声,“你想下手,便只有今日了。”

杨康知道今日是少林寺内比武考校之日,想必那僧人以为今日僧众都在达摩院,是下手的好时机,但他心知藏经阁的守卫不会因此松懈,那僧人见他不信,只是冷笑道,“今晚与平时不同,施主到时便会知道了。”

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想必是去应着晚斋的钟声去吃饭。杨康心想,宁可信其有,便也留下继续抄经,直到天色昏昏,小沙弥替他点起一盏油灯,他便就着那昏黄灯火继续抄写那些晦涩的经文。

天色越来越暗,夜风阵阵,火光摇曳,他再看不进去那些小字,站起身来推开窗子,望向前庭明月。窗外轻辉顿时让那荧荧烛火相形见绌,庭院中几株桂子,正是花开之时,那香气只让人疑是从月中来,闻之欲醉。

月圆时常有,人聚能几时?此情此景,又能得见几回?

藏经阁地势颇高,万籁俱寂中,只看见东南角的达摩院灯火通明,想必寺中僧人大多聚集在那里,虽是比武,却肃穆无声,端的是寺规严整。再俯视下去,只见整座少室山都笼罩在万丈清辉中,松林在夜风中微微起伏,投下明晦不定的憧憧暗影。

这般寂静中,突然听见达摩院那边人声如沸,钟鼓大作。

作者有话要说:金元时代著名历史学家元好问亲撰《少林药局记》,记述少林寺自金代已设有“少林药局”机构,距今已有787年的历史。当时的药局主要服务少林寺内众僧跌打损伤及其他疾病治疗,后来逐步发展为服务当地及远道而来的百姓。由于所有病患的诊断治疗及抓药全部免费,因此患者前来治病抓药后,大都慷慨捐赠香火钱。少林药局僧医不但有多姿多彩的气功健身疗疾功法,例如久负盛名的

》;

》等;还藏有历代高僧珍藏秘传的丰富验方,或养生延寿,或济世活人;少林医学至民国时已有各种论医著述百万言,药方上千方,但由于佛门戒律极少外传。

第62章 火工头陀

这般寂静中;突然听见达摩院那边人声如沸;钟鼓大作。

那两个为他照料烛火茶水的小沙弥顿时不安起来,走到门前张望;杨康心下一惊,想起那头陀之前所言;不知他是有何打算;引起那么大的动静?又听见钟声连绵不绝,四下里火光大盛,处处都是灯笼火把,中间有人大喊道,“莫让那叛徒跑了!”

那两个小沙弥也慌张起来;“施主,寺中不便,请在此等候,稍安勿躁。”说罢,一个便匆忙离去问情况,另一个留在此处,也是在门口望眼欲穿。杨康虽不知发生何事,但见有机会,便故作好奇状也站起身来,将那装着达摩祖师楞伽经的锦盒笼在身后。

他袖子在身后轻轻一挥,那锦盒本就无锁,只有横着一根木制的插销,很容易便打开。他拿出里面四册古书,缓缓卷好放入袖中,又将袖中随手另拿的几本经书放了进去。

那几本薄薄的册子塞在袖中,他心中还一阵发懵,这就拿到了?见那小沙弥未曾留意于他,想必只要他不上二楼染指武学秘籍便不会引起他警惕,于是杨康回到方才抄写经书的案前,取出纸匣,只见里面放着厚厚一捆预备来抄经的新纸。

待解开束绳又拿开最上几层,便见中间的绢纸在正中被切出了四四方方的空缺,只留下四边一圈,最底下几层依旧是完整的,因而从外面看只是普通的一叠纸。杨康将那四卷楞伽经放入空缺中,大小刚合,又再将那几张完整的纸张放回上面,复又拿绳子扎住。

刚收好贼赃,就听院中脚步杂乱,接着数十名僧人点着灯冲了进来,在阁中一阵搜寻。搜寻未果后,一个领头僧人大喊,“说不好那逆贼便要回此对秘笈下手,罗汉堂弟子全部来此守卫,不能让他有机可乘!”

那僧人发了号令,转眼就见有几十余僧众进入阁中,将手中提灯安放在木架上,映得屋中亮如白昼,一层留下十人左右,其余人都涌上二楼,显然众僧心中更为着紧的是二层的武学秘籍。

一个中年僧人合掌对杨康道,“虽是方丈请你留下,但此刻寺中有大事,不宜久留。天黑路滑,也只能勉强施主冒夜而行了,贫僧这就派人送你下山。”

说罢,便派了两个知客僧帮他收拾杂物,又有两个高辈武僧跟在身后权作保护之意,等出了屋,发现阁外有更多人手持木棒,层层守护。那两个知客僧一路引杨康出寺,只见处处森严戒备,及出了寺门,便见山路上也有人四处巡逻,两三人一队,从步法身形来看都是武功较高的僧人。

杨康便问道,“敢问几位大师,究竟发生了何事?”一个僧人合掌道,“此乃我少林内部之事,还望施主不要多问,日后亦不要多言。”

见如此说,杨康也只好收起好奇,只要藏在行囊中的九阳真经无人起疑便好,几人默默无言赶路,谁知走到半山时,突然听见寺中大钟“当……当……当……当……”敲了四下,浑厚苍凉的钟声在群山中回荡,余音低回无尽,平添了几分凄恻。

一个小沙弥呜咽一声,“苦智师祖……”顿时被那高辈僧人喝止,“生死一如,生亦空,死亦空,为何又作此悲态?”

所谓神三鬼四,四下是为丧音,而苦智禅师乃达摩堂首座,亦是当日曾应苦乘方丈之请下山与华筝治病的两位高僧之一。达摩堂在寺中专攻研习各项武艺,对各式武功所造成内伤进行辨别自然也是个中高手,那位年事颇高的苦智禅师精通武学修为深厚,不然也不会身为首座执掌达摩堂,然而他是死在何人手中?他回想那头陀言之凿凿预说今晚不同寻常,众僧人口中皆称逆贼叛徒,后又言明此乃少林内部之事,难道真是那火工头陀?杨康心中信了八分,还有二分却是在疑惑,那头陀纵然天赋奇才,又怎能将苦智打死?

一行人下到山下,几位僧人匆匆告辞离去,城里宵禁颇早,因而杨康每每下山后都是翻墙入院才回到客栈。今日是他头一次到这么晚回城,却见城中非同以往,夜市上灯火璀璨,游人如织,酒楼上欢声笑语,推杯换盏。自宋以来,中秋便是不眠之夜,不需宵禁,只要夜色晴好,人们便争相占楼赏月,宴饮达旦,年轻人更是结伴出游,相持踏歌而行,连这小小县城也是颇有一番热闹景象。

回到客栈,就见院中搭起了简易的戏台,匆匆而就的装饰也颇为华美,围着戏台便是几条桌椅,桌上放满茶果糕饼,围坐的人多半带着家中小孩,又有一班戏子在上吹拉弹唱,插科打诨,引得院中人时不时地轰然叫好。

杨康绕过人群,进到客栈楼里,见华筝屋中犹有灯光,便推门进去。进去后见桌上点着一截蜡,噼噼啪啪不住地迸着灯花,华筝半伏在榻上,似在假寐中。

他进来放轻了手脚,华筝却立刻抬头看他,显然并未睡着。杨康便问,“有没有担心?”她揉了揉眼,“之前一直在睡。今天好像是中秋,到处都吵吵闹闹的,不能消停赏月么。”

杨康便笑道,“古人过中秋也一点儿都不风雅,哪能各个都是李白苏轼,对月吟诗填词多愁善感呢。”华筝笑了起来,“我让小二买了点月饼回来,还在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