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锦衣杀明 >

第530章

锦衣杀明-第530章

小说: 锦衣杀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朝的九边重镇当中,兵力最多,地位最重要,耗费钱粮最多,管辖的地盘最大,人口最多,最有油水的,自然是辽东镇了。特别是在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大金国以后,明朝廷消耗在辽东的军费,都是以数百万两白银来计算的。要说这些银两,最终都能用到实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各级官员肯定是要雁过拔毛的。

辽东镇守太监的地位,还在辽东总督、经略、巡抚等人之上。所有的事情,他都可以过问,偏偏他又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可想而知,这样的一个职位,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了。辽东军镇的军费,只怕有小三成以上,要落入这个镇守太监的私人腰包吧。即使放眼全国各地,都没有比这个位置更加有油水的职位了。

东厂原来的提督太监卢受,这次也受到了福王的重用。由于东厂本身的权力一直受到压制,东厂上下,本来就对万历皇帝就不太满意。无论是东厂还是锦衣卫,都希望他们的权力,得到充分的行驶,而不喜欢受到约束。古今中外,有哪个特务机关希望自己的权力被约束的?最好是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凌驾于一切之上。

然而,万历皇帝毕竟不是昏庸之主,他很清楚,东厂和锦衣卫这两条狗,用来看家护院是可以的。被逼的没办法的时候,放出去咬咬人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将他们放出去,不理不问,他们就很有可能将全国都弄得一塌糊涂,无法收拾,甚至反过来咬主人。这在历史上,是有过深刻的教训的。王振就是最坏的例子。

因此,在万历时期,东厂和锦衣卫的权力,始终都被遏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纵观万历一朝,几乎没有东厂和锦衣卫的绯闻。万历时期的东厂提督太监,还有历任的锦衣卫指挥使,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既然连名字都不知道,自然就谈不上专门的攻击了。这在厂卫横行的明朝,绝对是最难得的了。就连嘉靖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还被人诟病不已呢。

这次福王不知道许诺了什么,东厂居然反水了。卢受估计是要在自己致仕之前,让东厂实实在在的威风一把,才会积极主动的投靠福王。估计,东厂上下,也都是这样的心思。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只有投靠福王,才有出路。东林党的各位官员,对于东厂的阉人们,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如果太子殿下登基,东厂的日子,绝对不好过。搞不好,连东厂这个特务机关,都要被裁撤掉。

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倒是没有倒向福王。各方面的情报显示,他应该是太子党的人。只可惜,锦衣卫本身只是特务机关而已,抓人杀人,敲诈勒索,倒是本事得很,至于打仗,那就无能为力了。因此,他们对政变的影响不是很大。在正规军队的面前,锦衣卫就是渣。哪怕是再烂的军队,正面交战,都能轻松打败锦衣卫。

事实上,锦衣卫内部,也是争权夺利,内讧不已。锦衣卫副指挥使孙云鹤,政变刚刚发生,就很主动的投靠了福王。他的行动,让骆思恭措手不及,丧失了对整个锦衣卫的控制,造成了锦衣卫内部的人心浮动。基本上,在孙云鹤投靠福王以后,锦衣卫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不存在了。每个人都在谋求自己的出路。

最终争论的结果,是大部分的锦衣卫官员,都倾向于投靠福王。因为,他们也担心,在东林党主政以后,锦衣卫的权力,会被大幅度的削弱。说不定,还会被清算。东林党的官员,最恨的就是东厂,然后就是锦衣卫了。如果东林党一统天下,东厂和锦衣卫,都肯定会被撤销的。而且,厂卫的首恶分子,十有八九会被处以极刑。

有这样的威胁存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骆思恭倒台,带着少部分的心腹,逃亡南京,组建新的锦衣卫。孙云鹤上台,成为北京新的锦衣卫指挥使。这样一来,南明和北明,都各自有了自己的锦衣卫。相互间为了争夺权力,只怕永远都要纠缠不清了。幸好,南明没有东厂这个机构,否则,情况还要更加的复杂。

北明的军队则是以大同镇、宣府镇为骨干,辅以山西镇、蓟镇。明王朝分裂的消息,让这四镇的军队,逃亡了三成以上。在白衣军的压迫下,四镇逃亡的军队数量,还会继续上升。但是,毕竟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军队,依然驻守在各个军镇。无论怎么逃,都不可能全部逃光的。福王党会如何利用这些军队,暂时还不得而知。

至于辽东镇,则由于之前东林党介入比较深,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动向。辽东经略杨镐不知道是被吓坏了,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一直都没有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有辽东镇守太监的存在,他们倒向福王的可能性很大。况且,还有努尔哈赤这个致命的因素。徐兴夏估计,辽东镇最后十有八九会落入野猪皮的手里。

如果说明王朝分裂,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好处的人,其实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徐兴夏,另外一个就是努尔哈赤了。在北京和南京争夺政权的背景下,努尔哈赤攻略辽东,是几乎不存在难度的。辽东镇本来就是风雨飘摇,风声鹤唳,又刚好遇到国内政局如此动荡,谁有心思打仗?惨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估计,野猪皮在攻略辽东以后,还会迅速进军朝鲜,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以明王朝目前的情况,肯定是没有能力援助朝鲜了。而没有明王朝的援助,朝鲜的灭亡,几乎是指日可待的。不知道毛文龙目前在什么地方?又是什么身份?要想个办法,将他捞到手才是。

这次政变,朝廷军队方面最大的问题,还是京营。太子没有掌握京营,绝对是失策中的失策,愚蠢中的愚蠢。万历时期,京营还没有设立专门的京营提督太监。每个营都有自己的武将统领,名义上属于五军都督府的管辖。但是,每个营都有监军太监。而监军太监的权力是最大的,可以直接任免官员。这就意味着,只有监军太监,才是五军营、三千营、神枢营(即神机营)的真正主宰。

显然,郑贵妃在拉拢太监方面,是很有能耐的。她是后宫之主啊,在这方面有先天性的优势。从京营在政变中的表现来看,三大营的镇守太监,显然是被郑贵妃收买了。

第647章 便宜岳父没脑子

如果没有京师三大营的默许,甚至是配合,福王党是绝对不敢发动政变的。须知道,京师三大营的战斗力,就算再烂,要收拾一群手无寸铁的家伙,还是很容易的。如果三大营以篡位谋逆的名义,逮捕福王等人,他们的政变,立刻就要败亡。

当然,东林党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出于对宦官的厌恶,在太子正式监国以后,东林党已经毫不掩饰的放出风声,一旦太子继位,就要对后宫太监,进行大清洗。所有的宦官,都要被清算。这给所有的宦官,都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你不给人活路,别人当然不会给你活路了。太监们未必个个都愿意和文官作对。在文官的面前,太监还是很自卑的。但是,在危及自身性命的情况下,他们必须奋起一击。否则,他们就要全部完蛋了。不要以为东林党仁慈。这帮家伙整起人来,可要比东厂、锦衣卫都凶悍多了。

“便宜岳父没脑子啊……”

徐兴夏只有默默的惋惜的叹息一声了。

老实说,他这位便宜泰山的个人能力,真的是不怎么样。

估计是因为过于相信东林党的忠诚和实力,泰昌皇帝一直忽视了对其他实力的整合。无论是在后宫、内监、军队方面,都处于绝对的劣势。特别是极度的仇视宦官,又对军队将领不信任。这些,都让泰昌皇帝非常的孤立。他只在乎自己的正统名分。他自以为有正统的名分,就可以顺利的继位,对其他的因素,都没有注意。

特别是泰昌皇帝太过仇视宦官,给这次政变,制造了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从各方面的情报分析,太监,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政变中,充当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万历皇帝身边的太监群体,除了王安之外,其他人几乎全部投靠了福王。这些太监掌握的权力,在特殊的情况下,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

在军队里面,唯一可以和太监对峙的,就是各级军官。如果他们死心塌地的效忠于太子,福王党还是没戏的。然而,泰昌皇帝对于武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军队中,太子几乎没有什么势力。这主要是受到东林党人的影响。

东林党人以文制武的思想,太过浓郁,以至于将武将当做是纯粹的工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完全不在乎他们的感受。可想而知,在关键的情况下,会不会有武将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了。如果福王再派人稍加引诱,他们的选择,是不言而喻的。老实说,就是徐兴夏去当军官,都不愿意跟着东林党做事。

当这些被忽略的因素,全部聚集到一起的时候,泰昌皇帝想要不付出代价,都不行了。福王的半路杀出,就是他为此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自家人抢夺自家人皇位,兄弟相残,无论最后是谁胜出,大明朝,只怕都要一蹶不振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这个正统的皇帝,在实质性的权力上,似乎反而是处于劣势。

当然,徐兴夏觉得,这次政变的主要责任,并不是自己的便宜岳父没有本事,实在是受到了东林党的太深的影响。事实上,在便宜岳父的背后,就是东林党这个群体。太子和东林党的关系,太过密切。更多的时候,所谓的太子,所谓的泰昌皇帝,其实都是遵照东林党的利益做事而已。可以说,东林党的优势,就是泰昌皇帝的优势。而东林党的劣势,同样是泰昌皇帝的劣势。

东林党人做事,太过注重形式,太过关注自己的好处。他们的野心太大,总想掌握全部的权力,总想将所有的好处,都集中到自己的私人腰包里。毫不客气的说,这个群体,对于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是没有任何贡献的。他们做出的所有政策和法令,都是为了让他们得到好处。又或者是,避免他们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

事实上,东林党还过于清高迂腐,过于狂妄自大。福王党暗中掌握了这么多隐藏的权力,东林党还没有提高警惕,以为自己掌握了大部分的文官,只要太子是正统诸君,他们就一定可以笑到最后。殊不知,在军队的屠刀下,大部分的文官,其实都是靠不住的。而所谓的正统诸君,也是可以混淆颠倒的。连朱棣都能为靖难战役找到合理的借口,福王要找一点借口,有什么难度?

张天豪忽然若有所思的说道:“叶向高加赋,真是难得的机会啊!福王居然用加赋首恶的名义,来对付叶向高等人,当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说起来,这个罪名,还真是强大。”

徐兴夏随意的笑了笑,不紧不慢的说道:“或许,这是叶向高也没有想到的吧?活该!自己身家百万,淫乱霏靡,却总是想着从老百姓的身上捞钱!东林党的这群蛀虫,真是没有比他们更加贪婪的了。这次福王党居然让他安全跑出了京城,实在是太可惜了!北直隶的老百姓,怎么不打死他这个王八蛋呢?”

张天豪笑着说道:“估计是认不出他来。要是认出来的话,就是一百个一千个的叶向高,都全部打死了。加赋首恶啊,这个罪名,叶向高这老小子,一辈子都休想洗掉了。”

两人说说笑笑的内容,涉及到一段小小的典故。

今年年初,叶向高回到朝廷,正式担任次辅。按理说,次辅的权力,肯定是要弱于首辅的,很多事情,都要看首辅的脸色做事。但是,方从哲很会做人,自从叶向高回来朝廷以后,他这个首辅,立刻自动退到第二位,事事都是以叶向高为主。事实上,叶向高才是真正的首辅。朝廷决策,基本上都是以叶向高为主的。

叶向高回到朝廷以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下令加赋。在他看来,除了加赋,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有效的迅速的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二月初,朝廷正式颁布法令,每亩田加收一钱三分的银子,称作“练饷”,也就是组织团练的饷银。按照这个法令,朝廷每年可以增加至少八百万两的收入,充作额外的军费开支。

有关练饷的法令,得到了大部分各级地方官府的支持。现在的各级地方官府,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没有正当的理由,从老百姓的身上捞钱,以充实自己的私人腰包。现在,有练饷的名义,他们自然也要搭顺风车,狠狠的捞上一笔了。练饷的数目增加一点,各种辅助费用增加一点,这是肯定要的。辛苦费嘛,怎么能没有?

个别地方官府,在增加各种费用的同时,还发布法令,提前征收三年的练饷数额,要老百姓一次性全部缴纳。如果无法缴纳的,将采取任何可能采取的手段,催促缴纳。包括但不局限于挨板子、坐牢、发配、流放、宫刑等手段。法令下来,北直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