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锦衣杀明 >

第47章

锦衣杀明-第47章

小说: 锦衣杀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鞑靼人仿佛也很识趣,这些天居然没有前来捣乱。结果,一切都进行得相当的顺利。三天以后,菜地就全部整理好,生菜、菠菜、南瓜、茄子、芋头、萝卜、胡椒之类的,都种上了。种子自然是王启年负责采购。他还弄来了一些辣椒、土豆和胡萝卜种子。这些东西,都是从海外刚刚传进来不久的,在宁夏镇还没有人大规模的种植呢。

唯独三十亩的红薯有些麻烦。红薯是用红薯藤来种植的,不是种子。一时之间,王启年也找不到那么多的红薯藤。威镇堡军户种植的些许红薯藤,都被他全部买光了。不过,他已经和平虏城那边联系了,问题应该也不大。偌大的宁夏镇,找一些适用的红薯藤,总是能找到的。

猪圈修建起来以后,养了两头小猪。猪崽也是王启年出马买来的。禽棚搭建好了以后,又放养了鸡鸭鹅各一批,都是十个左右。鸡鸭鹅的幼崽,也都是王启年去买来的。现在的王启年,几乎成了牛角墩的编外人员了。只要徐兴夏要买什么东西,马上就会想到他。他也乐得从徐兴夏的手里赚点零花钱。

鱼塘暂时还没有时间搞,最大的原因,是人手严重不足。挖鱼塘可不是小事,没有几十个人,几个月的时间,都无法挖出一口像样的鱼塘来。牛角墩只有这么几号人,每天起早摸黑的,也忙不过来。那可是四十多亩的田地啊,足够他们每天都忙得胡天混地的。幸好,饭菜还是那样的丰盛,否则,说不定已经有人承受不住了。

威镇堡和牛角墩相差不远,两边的消息还是满灵通的,徐兴夏在牛角墩大动干戈的事情,威镇堡这边也知道了。事实上,上次刘广梁和几个匠户回来,威镇堡的军户,就对牛角墩十分的好奇了。牛角墩的午饭,居然如此的丰盛,简直是让人疯狂啊。这个徐兴夏,还真是大手笔,舍得给自己的部下,买这个多的肉吃。

随后,又有更加离谱的消息传来,说是牛角墩开辟了大量的田地,种植了大量的蔬菜和红薯,还准备养猪养鱼,大搞生产。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徐兴夏是疯掉了。在鞑子的威胁下,搞这些东西,不是白白浪费心血吗?万一有了收成,鞑子却来了,这不是白白的便宜了鞑子了吗?徐兴夏怎么这么幼稚呢?

就是徐兴夏的老爹,在听到相关的消息以后,都忍不住有点担心。他当然清楚,这些活计的所有费用,都是徐兴夏一个人开支的,上头没有拨付一分钱。换言之,就是这一切,都是徐兴夏的个人私产。如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最后却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那后果就严重了。鞑子大军一来,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不过,徐老爹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去做无聊的事情。他相信自己的儿子这样做,一定有自己的道理。因此,徐老爹尽管有些担心,担心鞑子到来,毁坏这一切,却在公开或者是半公开的场合,为自己的儿子说话。当然,他的话,肯定是要遭受到很多军户善意的又或者是恶意的劝说的。毕竟,在牛角墩周围搞这一切,风险太大了,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军户是看好的。

然而,徐兴夏丝毫没有收手的迹象。他派人到威镇堡购买了大量的瓜果蔬菜种子,又买入了两头小猪,和一批的鸡鸭鹅幼崽,这都让人相信,徐兴夏是来真的,绝对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随后,又有人透露出来,说徐兴夏保证了,只要是在他的箭镞射程范围之内,鞑子就休想破坏牛角墩的一切。

想要徐兴夏的变态箭术,威镇堡的军户,不得不相信,在牛角墩或许还真的可以搞出一个奇迹来。鞑子想要破坏这一切,的确要先过了徐兴夏这一关。徐兴夏这一关,可是很不好过啊。最起码,之前的鞑子,只要是遇到徐兴夏的,都已经全部完蛋了。

“牛角墩到底要做什么呢?”

这是很多威镇堡军户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这段时间,每天晚上,威镇堡的晒谷场,都聚集了很多的军户。他们都在热烈的讨论,徐兴夏在牛角墩所做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持徐兴夏的,又或者说是希望徐兴夏真的搞出一点奇迹来的军户,是越来越多了。

他们都满怀期待,希望徐兴夏可以真的在鞑子的兵锋面前,打造一个神奇的地方,让鞑子无可奈何。如果徐兴夏能做到这一点,那威镇堡周围的很多地方,也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了。

第064章 想吃肉,想喝汤,来牛角墩吧

“每天半斤肉!”

“馒头米饭管饱!”

对于威镇堡的军余们来说,生产是他们不关心的。他们关心的,只是牛角墩的士卒待遇。从牛教程流传出来的这两个关键的信息,在威镇堡反复的传播,很多年轻的军余都心动了。其中,最为热切的,就是刘横他们几个了。

威镇堡绝大部分的军余,一个月都吃不上一次肉,有的甚至一年到头都闻不到肉味。特别是那些十八九岁的小伙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生水喝得再多,都不管饱啊,半夜饿的呱呱叫。这样的日子,的确难受。每天半斤肉,光是这一条,就足够吸引人了。就算是三天吃一次肉,那也很满意了。

好像刘大脑袋一家子,男丁非常多,饭量都很大,却又没有足够的门路赚钱,一家子窝在家里,基本上就没有吃饱饭的时候。听说牛角墩的伙食待遇很好,刘横几兄弟,都全部忍耐不住了。眼睁睁的看着刘闯吃香的喝辣的,他们自己却要挨饿,这样的日子,谁能受得了?凭什么他们就不能吃香的喝辣的?

当然,杀鞑子是有风险的。可是,饿得难受,比死了还难受啊。万一杀一个鞑子,自己就赚大发了。就算不能杀鞑子,只要每天都能吃饱吃好,那也划得来啊。不少的军余,都在盼望着,徐兴夏什么时候来招兵。刘大脑袋和徐家是隔壁,他一天都要来徐家串门好几次,目的就是想从徐福庆这里,得到准确的消息。

徐老爹这段时间,十分的忙碌。徐家一天到晚,都有人来。这些人到来的时候,还多多少少的带着一些礼物。无他,都是来找他走后门,说人情的。大家都想将自己的孩子,送去牛角墩。以前,徐家门可罗雀,从来没有人登门,现在到变成了威镇堡最炙手可热的人家,比副千户张秋庆家还要热闹。

“世道变了啊。”

晚上,徐福庆感慨的对王氏说道。

以前的牛角墩,什么时候这么受欢迎过?以前听说要去牛角墩服役,一个个都如丧考妣似的,抵触得不得了,拼命的想办法逃避。只要有一点点的办法,他们都不会放过。甚至有不少的军户,全家悄悄的搬走,不知道逃亡到什么地方去了。

远的不说,刘大脑袋家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初,就是刘大脑袋想办法,将脑瓜有点傻的儿子刘闯送去牛角墩服役的,其他的几个正常的儿子,都留在了家里。现在,刘横几兄弟,居然主动要求去牛角墩服役,简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但是,徐兴夏始终没有动静,始终没有说,什么时候在牛角墩招兵买马。倒是牛角墩那边风风火火的事情,在威镇堡传播得越来越沸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平虏城也有不少的军户知道了。不少平虏城的军户,这几天都频繁的到威镇堡来探亲串门。其实,探亲串门是假,打探消息才是真的。

他们的真正目的,都是为了打听牛角墩的准确情况,以便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结果,他们的消息倒是没有打听到什么,反而让威镇堡的军户,平添了不少的面子,好像自己的地位,在不知不觉间,居然提升了不少。须知道,在以前,平虏城的亲戚们,可是很少舍得到来威镇堡一趟的。

平虏城的大部分军户,其实也是一穷二白的,数量比威镇堡的还要更多。整个平虏城,估计有三四万人,吃不上饭的都不知道有多少,年轻力壮的军余,数量至少有两三千人。千户彭峰的武装家丁,最多不过三百人,根本无法容纳这么多的青壮。现在听说牛角墩有好去处,这些军余们自然要心动了。

消息传到平虏城的时候,已经有一点走样,从徐兴夏要招收兵员补充牛角墩的编制空缺,变成了徐兴夏要招收武装家丁。但是,这个变样,不但没有让军余们的热情冷却下来,停止对牛角墩的向往,相反的,越发激励了他们对牛角墩的向往。给徐兴夏当家丁的吸引力,要比去牛角墩服役大得多。

无论是平虏城还是威镇堡的军户,都不排斥做别人的家丁。在这个年头,给人做家丁,不是没面子的事情,相反的,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别人家丁还是挺有面子的,特别是武装家丁。你要是没有一定的底子,别人还看不上呢。

徐兴夏的本事,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了。一口气射杀了几十个的鞑子,又打败了游击将军鲁一德,变态的箭术更是无人能及。在某种意义上,徐兴夏可是前途无量的人物啊,能够给他当家丁,以后肯定有前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是必然的。

“走!咱们去牛角墩看看!”

有些忍耐不住的军余,干脆自发的跑到牛角墩去,亲眼目睹牛角墩的变化。结果,牛角墩展现出来的一切,都让他们感觉到十分的惊喜。这里的菜地,都已经基本整理出来了,长长的,一畦一畦的,排列得十分的整齐。猪圈和禽棚,也都有模有样。

前来牛角墩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连徐福庆都忍不住了,想要亲自来看一看。最后,他真的请刘大脑袋背着自己,从威镇堡,跑来牛角墩看热闹来了。结果,当他看到牛角墩的时候,也情不自禁的有点愣住了。这还是他熟悉的牛角墩吗?这还是他曾经服役了二三十年的牛角墩吗?一切,都大变样啊!

最令参观者羡慕的是,牛角墩士卒的伙食。在中午或者晚饭的时候,香喷喷的炖马肉,香气能够飘到十几里之外,简直引诱了无数人。旁边吞口水的声音,都清晰可闻。负责掌勺的老杨头,仿佛是要故意刺激其他的食欲,用大勺子,在锅里不断的来回搅动,让炖马肉的香气,散发得更加的浓郁。

看到四周的参观者,都在不断的咽口水,目光炯炯的盯着他们,余力钧忍不住低声的说道:“大人,咱们要不要……”

他的意思是,要不要给大家一点汤喝。就算没有肉,给大伙儿喝一点汤也是可以的。反正,每次炖马肉剩下的汤,都是喝不完的,白白的便宜了那两只小猪崽。这两个小家伙的伙食,要比威镇堡不少军户家里的伙食还要好了。

徐兴夏摇摇头,肯定的说道:“想吃肉,想喝汤,就来牛角墩吧!”

余力钧只好无语了。

徐兴夏的这句话,很快就传了出去。

只要是有点本事的人,都开始琢磨,自己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进入牛角墩。每天,在威镇堡的晒谷场上,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关于牛角墩的补充人选了。牛角墩可以容纳三十多人,现在只有十个人不到,需要补充足足二十人。那些家里有大个子的,都忍不住请徐福庆开开后门,将他们家的大小子,先送到牛角墩再说。

其实,徐福庆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大儿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既然不清楚自己儿子的想法,当然不会做出什么承诺。甚至,连他自己都有些好奇,自己的儿子,到底准备做些什么。面对大伙儿的请求,徐福庆只能是乐呵呵的笑着,什么都不说。

这一来二去的,威镇堡的人心,都全部骚动起来了。那些正在打造武器的匠户,还有正在准备白披风的王启年,也都成了大家打听的目标。他们是对牛角墩最熟悉的,和徐兴夏打交道的时间也最多。只可惜,他们也不知道,徐兴夏到底要怎么样挑人。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徐兴夏需要的,绝对是有本事的人。只知道拍马屁的,没有真才实学的,又或者是眼高手低的,绝对不可能进入徐兴夏的法眼。有些比较聪明的,又或者是说是比较实在的军余,就开始抽空磨练自己的本事,以便在徐兴夏选人的时候,可以胜出。他们的家人,对此也全力支持。

自从徐兴夏到了牛角墩以后,小小的牛角墩,就完全超越了其他的任何人和事,成为了威镇堡乃至是平虏城的主要话题。街头巷尾,军户到处都在谈论牛角墩。徐兴夏这个名字,也随着他的事迹,渐渐的为更多的人所熟悉。连带着,威镇堡徐家,也渐渐的进入很多高层人物的视线里。

当然,不乐意看到牛角墩大出风头的人,也是不少的。那些和徐兴夏有仇的人,自然不用说了。他们都在暗自诅咒,最好是鞑子立刻到来,将徐兴夏杀了。就算杀不了他,也要毁掉牛角墩,毁掉徐兴夏现在鼓捣的一切。他们都暗自发誓,如果牛角墩遭受到鞑子攻击的话,他们是绝对不会出兵救援的。

在小小的威镇堡,也有人对徐兴夏的战功,十分的眼红。这个人,就是百户王守禄。王守禄和徐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