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锦衣杀明 >

第189章

锦衣杀明-第189章

小说: 锦衣杀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兴夏朝陈登隆点点头,陈登隆就宣布了有关重建镇朔堡的消息。听说有五百间的茅草屋,会免费修建起来,免费提供给他们入住,在场的军户,总算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粮食和房屋。眼看着冬天来了,没有这两样东西,是根本过不去的。大人还勉强好点,小孩是绝对挺不过去的。

“你们如果想获得额外的收入,我可以提供一个渠道。镇朔堡需要大量的壮丁,需要大量的成年男子,只要你们有本事,将别人吸引到这里来,每个成年男子,我都奖励你们三钱银子。数量越多,奖励越多。”徐兴夏缓缓的说道。

为了加快镇朔堡吸纳外来人口的速度,他准备学习后世的某些经验,采取坑蒙拐骗的方式,先将人拉来再说。只要是成年男子,无论是有没有家庭的,镇朔堡一律接收!

第248章 人民公社!妇女能顶半边天!

这样用钱贩卖人口,在外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但是对于徐兴夏来说,一点都不新鲜。在镇朔堡的初创阶段,肯定是要付出较大的代价的。只要将底子打好了,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其实,后世的很多军队,都是这样拉壮丁的。他还很清楚的记得一句话:“做革命的人贩子,是光荣的!”

一个成年男丁,才三钱银子,一万个成年男丁,才三千两银子,但是,一万个成年男丁创造的价值,肯定远远不止三千两。一万个成年的男丁,可以做多少的事情了?如果全部都种田的话,至少可以耕种十万亩以上的田地,一年的粮食出产,至少有十万石。如果有一半参军的话,都有五千人。五千人的装备米尼枪的火枪队,在宁夏镇,绝对是横着走了。

况且,还有他们的家眷呢。这些人,同样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当时可没有计划生意的说法,只要能生,一般的家庭,都会尽量生。大部分的军户家庭,都有七八口子,十口以上的人家,也不罕见。好像徐家这样,只有五口的,实在是太少了。

徐兴夏规划中的大型农庄,可不仅仅是农庄这么简单,他其实相当于后世的人民公社,除了农业,还有工业、商业,甚至还有军队。总之,工农商学兵,一应俱全。每个人都靠劳动获取工分。不同的劳动,有不同的工分计算。你获取的工分越多,可以获得物质奖励就越多,同样的,被提升的机会也越多。

人民公社的方式,在明朝末年行不行得通,徐兴夏没有仔细的想过。他不是理论学家,相关的知识,也不丰富。但是,他相信,别的道路,肯定行不通。将田地分给军户,这是不可能的。一旦分下去,他就无法最大限度的集中所有的收获了。现在的他,必须将每一分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再说,田地分散以后,每家每户,都要配备农具、耕牛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很复杂很琐碎的事情,会牵扯很多人的精力,还涉及到这些物品的所有权问题。相反的,如果搞成人民公社的方式,农具、耕牛什么的,都可以交给集体掌管,简单快捷。

集体是谁?说白了,就是他徐兴夏本人。公社所有的一切,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他个人的私产。白衣军是他的武装家丁,普通的军户则是他的佃户。嗯,说佃户是不正确的,人民公社不是按照佃户的方式运作的,应该说是纯粹的打工的。他们只从人民公社获得额定的钱粮,其他的任何东西,都不属于他们。

这样的运作方式,军户们欢不欢迎呢?徐兴夏估计是受欢迎的。因为,那些逃亡到来的军户,身上肯定是没有余粮的。有余粮可以继续度日的军户,估计也不会轻易的就跑过来。对于那些身无长物的逃亡军户来说,如果将田地分给他们,他们还必须等到粮食收获的时候,才有机会填饱肚子。这可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人民公社的方式,只要你来了,就有饭吃,就有活干,无缝连接。

对于徐兴夏来说,将田地分给军户,也是个麻烦事。分多少,怎么分,都很难操作。光是丈量田地,可能就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他有这样的人力物力吗?没有!他的麾下,除了王启年等极少数人,懂得算账的都没有几个。那么多的田地,那么多的军户,怎么计算?怎么抽签?怎么组合?怎么公平?

人不患寡,唯患不均,这是老人家说死了的。军户们的日子过得贫穷一点没有关系,关键是不能让他们觉得不公平。偏偏分田分地,很难做到公平。田地总是有好有坏的,如何搭配,是个问题。以中国人的劣根性,无论如何搭配,都肯定会有人骂娘的。这样的例子,无论是前世还是后世,徐兴夏都见得太多了。

军户的家庭,人口有多有少,男丁的数量,也不相同,如何裁定每个人应该获得多少亩地?老人分不分?妇女分不分?小孩分不分?这都是麻烦事。无论你怎么裁定,都肯定有人不满意的。与其辛苦一场,最终落得吃力不讨好的结果,还不如干脆不分。你就来我的田地干活,我给你饭吃,既方便又简单。

如果说,人民公社就是一个工厂,这些外来的军户,就是工人。有能力的就来干,不管你是男丁、老人、妇女、孩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即使有部分的军户,觉得这样干不符合自己的要求,他们最多只会选择离开。在他们的后面,还会有更多的军户到来。徐兴夏唯一需要操纵的,就是给他们的钱粮的多少而已。

“千户大人……拖欠的钱粮可以下发吗?”有个军户期待的问道。其他的军户,也都用眼巴巴的眼神,无助的看着徐兴夏。鞑子将镇朔堡洗掠得一干二净,他们回来镇朔堡以后,已经找不到任何的可以填报肚子的食物了。这个冬天,只怕不容易过去啊!

“我只能向上面申请,请求上面尽快下发。但是,数量太庞大了,估计是没有得发的。上头的情况,你们又不是不了解。他们才不会关心我们的死活。想要过上好日子,咱们还得指望自己,不能指望别人。”徐兴夏摇摇头,语调有点冷酷的说道。

在场的军户,都不免有些失望。如果上头拖欠的钱粮,可以下发的话,他们这个冬天,应该是可以度过的。他们每个人被拖欠的钱粮,数目都不小。如果全部下发的话,支撑一两年都不成问题。但是,既然连徐兴夏也这么说了,看来的确是很悬了。

陈登隆说道:“大家不要担心,千户大人已经说了,我们白衣军是有充足的钱粮的。只要大家给我们白衣军做事,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度过这个冬天,一点问题都没有。”

带头的军户说道:“不知道千户大人要我们做什么?”

徐兴夏淡然说道:“当然是修房子了!先将房子修建起来,其他什么都好说!如果没有房子,这个冬天,只怕是过不去的!”

这时候,高正城也已经带着几个骨干军户到来了。他们刚才已经完成了对镇朔堡内部的具体区域,千户宅应该修建在哪里,匠作坊、马厩、训练场、军营、军械库、火药库等建筑的位置,也都确定好了。镇朔堡和威镇堡相比,最大的好处,就是内部的空间大,在安排建筑物的时候,有大量的腾挪空间。

最先规划的五百间茅草屋,被高正城等人安排在镇朔堡的西南角。这里是相对背风的地带,即使有北风吹过,对茅草屋的伤害,也不会很大。日后,在茅草屋的后面,将是大量的砖瓦屋,可以有效的阻挡北风的吹袭。众所周知,茅草屋是四面漏风的,如果建在面风的位置,这个冬天肯定得悲剧。

“大家都过来!咱们边走边聊!”

徐兴夏当即将全部人都叫过来,就地具体商量修建房子的事情。

修建房子,在场的军户,都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有的是力气。只要能吃饱,他们就可以不停的干活。修建房子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准备木料,准备石料,开挖地基,这些活,除了男丁可以干,妇女也可以干的。甚至,连一些小孩子都可以干。

“用工分来换粮食。”徐兴夏言简意赅的说道。

人民公社的运作方式,从此刻就开始运转了。徐兴夏给出的建议,是成年男丁,做一天的活,给三个工分。成年妇女,做一天的活,给两个半的工分。小孩或者老人,做一天的活,给一个半的工分。每个工分可以兑换一斤的粮食。如果一个军户家庭,有那么八口人,基本上,一天就能挣十几斤的粮食。

对于这样的酬劳,军户们还是比较满意的,特别是家里男丁很少,甚至是没有男丁的军户家庭。这次莫日根袭击镇朔堡,将镇朔堡的男丁,几乎都清空了,剩下的,大多数都是妇女和孩子。以前,无论做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只计算男丁的,不算妇女和孩子。现在,有徐兴夏的开恩,她们也可以通过劳动,自己养活自己了。

在威镇堡暂时寄居的妇女和孩子,估计有三千人之多。这些人,当然不能白白的吃饭不干活。徐兴夏本事再大,也养不起这么多的闲人。他必须让她们创造价值。在后世,妇女也是可以顶办半天的,徐兴夏一点都不觉得女人就会比男人弱。因此,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他是毫不犹豫的将妇女们也考虑进去的。

明朝的军户女人,有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不裹脚。她们即使干粗活重活,也不逊色于男人太多。有的军户妇女,甚至能挑一百八十斤的石头。这样的妇女,只算两个半的工分,其实是亏了的。不过,当时的整体社会风气如此,徐兴夏也只能这样。

新年第一天,恭祝大家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第249章 鞑子又要来了啊!

为了加快镇朔堡的重建速度,徐兴夏决定成立镇朔堡城市建设司,简称城建司。城建司的管事,当然是高正城了。城建司隶属于管事会的管辖,管事会又隶属于徐兴夏的直接管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徐兴夏要求城建司直接向他负责。

城建司获得的初期建造资金,是足足一万两的纹银。这个数目的银子,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资金了。但是,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就有点不够看。城市建设,方方面面都需要用钱,银子简直跟流水一样消失不见。因此,只能是初步资金。要将整个镇朔堡,修缮到原来的水平,估计没有三五万两,是根本不可能的。

原来修缮威镇堡的时候,滑轮组之类的新技术,已经提供使用。这次修缮威镇堡,自然也带过来了。几百斤重的条石,在滑轮组的帮助下,可以轻松的提上去,极大的加快劳动效率。但是,光有滑轮组还不够,还得有水泥。在当时,建筑材料的粘合剂,一般都是石灰。石灰的粘合能力,还有坚固程度,是根本比不上水泥的。

蒙古人的回回炮,号称非常厉害,几十斤的圆形石头落下,建筑物都被砸成齑粉,其实都是没有遇到水泥的缘故。宋朝的襄阳城,主要都是石灰建筑或者木头建筑。石灰混合砖头,又或者是石灰混合石头的建筑物,当然抵挡不住回回炮的攻击。

但是,如果是水泥石头混凝土的话,就要坚固多了。凝结时间足够的混凝土,几十斤的石头落下,最多砸出一个印痕来。如果是钢筋混凝土,回回炮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当然,最好的防守,还是进攻,一味的挨打,乌龟壳总有被敲碎的一天。

烧制水泥的技术难度,和烧制玻璃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原材料的混合问题。只要有合适的材料比例,加上足够的温度,就能将水泥烧制出来。镇朔堡原来有五座的大型瓷窑,徐兴夏就放开了水泥的制造技术,让工匠们自己去摸索。谁烧制出来的水泥质量最好,就采用谁的作为建筑材料。

徐兴夏身边的人,都被水泥的相关技术资料吸引住了,都在聚精会神的听讲。正在说话间,外面忽然传来一个宏亮的声音:“镇朔堡的里面,还有活人吗?有的话吭声!”

这个声音有点稚嫩,有点尖锐,似乎是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少年人。随着声音的叫喊,一个骑马的少年出现在徐兴夏的视线里。他的年纪,可能和徐兴夏差不多,都是十七八岁的样子,外表却要比徐兴夏更加的彪悍一下。在寒意颇浓的深秋季节,他居然只穿着单衣。不过,在他的脖子上,却绑着一条红色的丝巾,十分独特。

少年人本身的身材,不算很高大,胯下的战马,却是十分的健壮,似乎比徐兴夏的大宛马还要更加的高大。在马腹的旁边,还挂着一杆长枪,同样粗大,枪尖后面的红绸,在微风的吹拂下,不断的飘动,煞是引人瞩目。红色的枪缨,红色的丝巾,互相辉映,给人一种很热血的生机勃勃的感觉。

看到镇朔堡的里面,居然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少年人才知道自己有些孟浪了。他的脸颊情不自禁的微微一红,有点尴尬的说道:“哦,这么多人啊?你们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