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 >

第177章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第177章

小说: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儿膝前声恰恰,娇妻常把往事挂。宫廷故情犹难罢,尽是亡国话!

写毕,李煜早已泪流满面。加盖了自己的金印:“仙来我儿,你仔细保存吧。”

仙来年幼无知,韩记却处处张扬:“要说咱们万岁爷呀,他可真能忍。表面上满足、高兴,心里不定多难过呢。你们看看,他给他儿子仙来写的这首诗,多深远呀!”

“可不是嘛!”缤妃们有的羡慕,有的嫉妒。“母以子贵。咱们爷要是再有那天,你就一准能当皇后!”“那可谢天谢地了。”韩记更加兴奋。

大伙七嘴八舌,说说笑笑。唯有一人沉默无语。书中交代:这人名叫秦飞鸿,外号叫“三字经”。怎么起了这么个外号呢?原来,秦飞鸿的一生,只认准了三个字,那就是:勇、信、虑。他把这三个字视为经典,自己给自己才取了这个“三字经”的绰号。

先说那个“勇”字。

秦飞鸿家住河南登封县小桥村,距武林圣地少林寺仅仅九里。近朱则赤,由于挨着武术窝子,村里就出了一批“打手”。这批“打手”参差不齐,有的心地善良。也有的品行不端。秦飞鸿的父亲是个穷人,靠着几亩瓜园为生。有一天,几个“打手”自恃强硬,吃瓜不给钱,又把瓜园糟塌得不成样子。秦父忍无可忍,与他们争辩几句,便被那些“打手”打得遍体鳞伤,回家不久就离开了人世。秦飞鸿当时才七岁,幼小的心灵埋下仇恨:我也要练武,只要有了那个“勇”字,就不受欺侮了!为此,他自己剃光了头发,跑上少林寺,当了小和尚。一晃就是十七年,秦飞鸿二十四岁了,艺业精通,纵横无敌。为了替父亲报仇,他手持紫金棍,瞒着师父,偷偷潜回原籍小桥村。可惜,沧桑易变,他那头号仇人已经病故了。按说,当年的元凶既死,冤仇就该化解。可是秦飞鸿自恃有“勇”; 他竟把仇家的子女伤害。过后还扬扬得意。“只要有‘勇’; 心想事成!”

再说那个“信”字。

秦飞鸿七岁出家当了小和尚,佛门规定,出家人讲究“五戒”,那就是:杀、盗、淫、妄、酒,不准杀生、不准盗窃、不准淫乱、不准妄想、不准饮酒。秦飞鸿替父报仇时,不仅犯了杀戒,而且还犯了“淫戒”。原来,仇家有个小女儿,年方十九岁,生得亭亭玉立,很有姿色。那天也是该着,盛夏酷暑,女孩从姥姥家回来,累出一身热汗。吃罢午饭,她回到自己的闺房,立刻洗浴。天气太热了,洗浴完毕,姑娘也没穿衣服,赤条条一丝不挂,钻进了纱帐,准备午睡。秦飞鸿杀死了仇人的儿子,还不解恨。当他问明仇人还有个女儿时,便一脚踢开闺门,闯进屋中。试想,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和尚,从未接触过女人。此时此刻,他被床上的裸女惊呆了,男人的天性当即迸发,不顾一切,脱了衣裳,猛扑上去。女孩十九岁了。情窦已开。她并不知道家中发生仇杀,和尚扑上来,她还在梦中,似醒未醒,所以作出许多亲昵之态。事后,秦飞鸿长叹了一声,留下女孩一条性命,返身回归少林寺。这事被师父知道了,十分恼怒:“你破了杀戒、破了色戒,再没有资格当少林弟子了。为人无信,妄活一生。你走吧,今世休见!”

“这……是。”秦飞鸿下山,心中十分后悔。他责怪自己:替父报仇,杀死仇人后代尚可有理,奸淫人家的女儿却大错特错了!都怪自己一时性急,失去佛门信义。师父说得对,为人无信,妄活一生。怎么办?我得严惩自己,终生记住这次教训。于是,他买了一口快刀,躲进古庙,自己给自己处以阉刑!割掉了那条“祸根”。快刀过头,疼得他倒身昏死。后来,几个要饭的花子把他救了,对他的行为大惑不解。秦飞鸿却笑了起来,“这才对得起那个‘信,字!”

三说那个“虑”字。

秦飞鸿自残之后,很快成熟起来。这次所付出的代价太高了,因而,不论再发生什么变故,他都能反复考虑,三思而行。凭着自己满身武艺,不愁一碗饭吃。可是,一个净身之人在社会上很受歧视,只有挤入太监堆里才能平等。为此,他用自己的积蓄托人情、找门路,最终达到了目的,进入南唐后宫,当上了侍卫处太监。侍卫处是负责安全保卫的,凡是在这当差的,多少都会几手。太监们最自私,又特别欺生。他们见秦飞鸿初来乍到,便把这个新手当猴耍,时常与他调笑。秦飞鸿却不言不语,一忍就是三年。运气到了,这天,皇后娘娘饲养的一只金丝狠破笼而出,跳上了后花园的一棵古树。宫人们紧张起来,因为这只猴子是娘娘最心爱的宠物,万一逃离,都得担罪。总管太监传令侍卫处捉猴,并许下重赏。那些侍卫太监平时耀武扬威,此时都有点发傻。他们耽心:抓不着猴,把猴再吓跑了,罪过太大。秦飞鸿心说:该我出头露面了。果然,他那十七年武功没白练,三招两式就把猴子捉住了,喜得大总管眉开眼笑:“老秦,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呀!

“总爷,小的初来乍到,过早露相,大伙还能容我吗?”“你小子想得长远。”“没有那个‘虑’字,眼前就是优!”

一勇、一信、一虑,秦飞鸿为自己贺号“三字经”。

当时,南唐皇帝还不是李煜,而是李煜的父亲李璟。李璟深知,五代十国很不太平,为此传旨:派“三字经”秦飞鸿专门保护太子。这样一来,秦飞鸿成了李煜的亲信。李煜称帝后,又派他保护小太子李仙来。这前前后后,已经二十年,如今的,“三字经”年近半百了,他对南唐两代皇帝的恩情百般感激,对保护小皇子李仙来也是忠心耿耿。

“万岁爷。”秦飞鸿对李煜仍用旧称。“老奴一生,最信奉三个字。如今年岁大了,对那个‘虑’字看得更重。”“有话直说吧。”

“您给小太子写了首诗,这倒没什么。可是韩娘娘不该到处张扬。老奴文墨不深,只觉得您那诗中有几句话犯了当前大忌。比如最后一句‘尽是亡国话’,赵匡胤会说您输得不甘心,发泄牢骚情啊!”

“嗐,你‘虑’得太多了。那首诗无非是咱宫中游戏,怎么会传到赵匡胤耳中?”

“对,对。老奴过虑了。”秦飞鸿不教顶撞李煜,私下却拿定主张:我是小皇子的侍卫,将来一旦有事,我要负责小皇子的安全!

天下没有不透凤的墙。那首代《谒金门》的内容,被赵匡胤的间谍探明,上奏朝廷。本来,天无二日,人无二主,赵匡胤早想除掉李煜,只是人家开关投降,斩杀“降主”有碍声誉。这回好了,就凭那首“反诗”,加罪有辞。于是,立刻派钦差送去三瓶“御酒”,并且指定李煜、韩娘娘、小太子李仙来各饮一瓶!谁都明白,这叫“赐死”,又不敢不遵。李煜后悔也晚了,韩娘娘还算“悲壮”:“陛下,没有那首诗,咱君妃早晚也是死。只叹咱那小仙来,他才刚刚六岁。宋皇斩草除根,手段太狠了!”

钦差冷笑。“韩娘娘,你也别埋怨,自古夺天下,哪有俩皇上并存的?你们家多活了二年,够使宜啦。快把李仙来叫出,全家人一块上路吧!”谁料,搜遍王府,却不见李仙来和他的保护人秦飞鸿!

这消息不径而走,传遍朝野。丢了一个六岁的孩子,木来不算什么。可是李仙来身份特殊,谣言便愈演愈烈:李仙来,李仙来,生时天上鼓乐响、神仙下界,人间真主。秦飞鸿也有来历,“飞鸿”二字,暗喻西天佛爷头上的金翅大鹏,他揣着唐后主的那首诗,扶保小太子走国,将来必有一场大乱!

赵匡胤不信谣言,却深信这是不安定因索。为此,画影图形,令全国缉拿这两名钦犯。谁知过了七十余年,直到宋仁宗即位时,那两名“钦犯”仍无下落。时过境迁,人们对“唐太子走国”的兴致早已淡薄了,大宋皇室对那两名“钦犯分也不再搜捕了。

偏偏在这时,安徽省冒出一个李青。这人自称是李仙来的嫡亲长子,奉了父皇的圣旨和大军师秦飞鸿的将令,要兴后唐,灭大宋,收复天下。这李青外号“老妖”,号召力极强。他把安徽寿州改名寿春府,招集人马,兴兵作乱。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攻下寿州、淮南、霍丘、阜阳、颖州、六安、蒙城、怀远、界首等九城,有了地盘,便自立南唐淮王。虽然没称“皇帝”,也算独立一国。消息传到京师,仁宗又惊又怒;“来呀,宣大丞相包拯立即还朝!”

第四回 金奕殿包公献良策 校军场狄龙逞神威

书中交代。北宋天圣元年,当朝宰相冠准寇平仲病故湖南衡阳州,享年六十三岁。根据他生前的功绩,仁宗皇帝追封他为“莱国公,。后人称他“寇莱公”。与此同时,又荫封他的儿子寇叔业为礼部侍郎,官居从二品。这寇叔业才气平平,只考中过举人,年已四十,也没捞上个进士。若按正常扶序,他熬白头发熬掉牙,也熬不到二品官。依仗老爹打下落础,后人乘凉,他才位列朝班。对此,寇叔业感激涕零,又战战兢兢,唯恐能力不行,误了国家大事。可是,同僚们却说:寇侍郎远见卓识,办公得当。那些大主考们瞎了眼睛,这样的才子,早就该点他进士!其实,同僚们只看表面,不知内里。寇叔业确实不行,每逢重大的公事,他都回家与儿子商童,只要按儿子的主意办,事事无不得体。

寇叔业的儿子名叫寇成,不论是外貌、才气、能力,甚至语言,都有其祖寇准的遗风。这孩子十九岁那年就考中进士,金殿御考后又中了二名榜眼,如今在翰林院效力,任五品编修。翰林院是藏龙卧虎之地,历朝考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都得先入翰林院,初任五品、七品,少者三年,多者十年,只要外放,最小也是二品大员。所以人们都说:翰林乃宰相之苗。

却说仁宗皇帝,自从寇准死后,他十分怀念,又十分惋惜,他知道寇叔业天分不高,所以对寇成格外喜爱。为了培养这个少年榜眼,由他亲自主持仪式,令寇成拜新任丞相包拯为师,希望包拯带好徒弟,为国家造就一代栋梁。

包拯是谁?他就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北宋名臣包公包青天!

此人生于真宗咸平二年,原籍安徽卢州合肥县小包村。二十三岁时考中第十七名进士。初人翰林院,四年之后,外放监察御史,官拜正二品。他为官清廉,办事明断,执法严格,不拘私情。朝野称他“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仁宗即位后,深知他的贤名,提升他为枢密院副使、龙图阁大学士、兼任首都开封府府尹。一人三职,位险权高,包公不负圣望,为国为民办了许多有益的大事。当时,只要一提“包龙图”,妇孺诊知,无人不浇。

寇准病逝之后,根据资历和地位,本该由枢密院正使文彦博晋升大承相。可是文大人很有自知之明,他向仁宗请奏:自己年事己高,才气有限,当个枢密院正使就很吃力了,若晋相位,力不从心。为此,极力保奏包拯,希望皇上破格重用。其实,仁宗很想用包拯,只怕元老们不服。有了首席元老文彦博的举荐,皇上解除了顾虑,当即拜包公入相。

论爵位,朝廷有王有公,论权力,丞相乃第一大臣了。包公运用自己的权力,使国家步入正轨。

且说一个月之前,包公的母亲封氏老夫人病故了。按当时礼节,做儿子的得守孝三年。可是大丞相日理万机,离不开朝政。仁宗只准假三个月,让他回归原籍处理丧事。如今,李青造反,必须请回丞相商讨对策。为此,皇帝传旨,令包公还朝。谁料传旨官刚走了两天,就返回金股:“万岁,包相爷正往回走,我们在京东二百里碰上了……”

“速传包爱卿上殿。”“参拜万岁。”包公见驾。“臣奉旨回家治丧,得知李青造反,不敢滞留,特来禀奏。”

“是了。”仁宗点头。“你回安徽治丧,李青也在安徽造反。既然近在咫尺,包爱卿必定将此案查清,快快详细奏来。”

“万岁容禀。”包公确实心细,回家治丧期间,不忘国事,将李青的来历基本查清。

原来,南唐太子李仙来在秦飞鸿的保护下流落民间,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生死存亡,无法认定。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李青绝对不是太子李仙来的嫡系传人!

却说南唐第一代皇帝名叫李异,自称是大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在武则天称帝时,他的一位远祖还当过什么王爷。隔了几十辈,大唐国也灭亡了,李异早已成为平民。他三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徐温。根据继父的建议,李异更名徐知浩。第二年,母亲又生了个男孩,取名徐知江。这同母异父的小哥俩有个共同爱好:不喜读书,专门练武。

乱世出英雄,徐知浩四十岁时,当了江南吴国大元帅,执掌了兵权。又过了几年,他把软弱无能的吴国皇帝杨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