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李赤然将军回忆录 >

第11章

李赤然将军回忆录-第11章

小说: 李赤然将军回忆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月1日,红军主力隐蔽集结在清涧县袁家沟、花岩寺一带,同时组织精干突击队秘密穿插到吴家坡地区以歼灭慕家塬之敌。守敌是晋军二O六旅四一二团的1个连,与宋家川、幸家沟、郭家沟之敌遥相呼应。

前总命令红二十六军三团强攻慕家塬之敌,以此调动宋家川、幸家沟、郭家沟之敌前来增援。命其余部队分别设伏,全歼3路来援之敌。

8月10日拂晓,我军按计划发起攻击,经过激战,攻克了慕家塬碉堡,歼灭了守敌1个连。我步兵三团团长王世泰在强攻时负重伤。与此同时歼灭了三路增援之敌计1个营、2个连,共歼敌600余人,缴获长短枪600余支。这一仗拔除了敌在这一带的钉子,解放了当地群众。

●围点打援定仙墕

敌遭到突然袭击,惊慌失措晕头转向,错误地判断我军主力要北上与神府红军会合。于是慌忙在黄河两岸调兵遣将,增兵布防,妄图与我军主力决战。

我军乘敌立足未稳之际,调头南下到绥德县城东新庄一带隐蔽集结,甩开了敌主力,决定在定仙墕一带围点打援。

驻定仙墕守敌是晋军二O六旅四一二团1个营,被我游击队,少先队包围已久,处于弹尽粮绝之困境。只要缩小包围圈,就会迫使敌派援兵解救,而我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总部决定红二十六军二团主力在王家新庄东北构筑工事,抗击增援之敌,阻止他们与定仙墕守敌会合;抗日义勇军与红二十六军三团在老舍窟疙台一带待命,看信号出击;红二十七军一、二团隐蔽在马家墕、井儿墕、刘家洼、寨沟一带,见信号出击;第二五纵队和五支队向枣林坪方向侦察警戒。

在志丹卓越的指挥艺术调动下,敌晋军正太护路军第三旅马延寿率第六团,渡过黄河,沿西岸而下,宿营于枣林坪,进入我军早已布好的天罗地网中。

8月24日10时,敌军稀里糊涂行进到定仙墕附近,当进到石墕疙台山腰时,被红二十六军二团以强大的火力堵住去路。这时前总发出总攻信号,各伏击部队当即遵照作战方案猛扑敌阵。

敌在惊慌忙乱中用迫击炮、轻重机枪拚命向二团阵地进攻,妄图突破我军防线,与定仙墕之敌会合,避免被我军一举歼灭。前总命令红二十七军一团派一连堵截敌退路,令预先编好的突击队以及由红二十七军二团团长路文昌、政委李宗贵挑选的40多人组成的敢死队,插入敌团部指挥所,以破坏其指挥体系。顿时,丧失了领导中枢的敌军就象无头苍蝇,乱成一团,各自逃命。

在我军三面冲杀下,敌军被逼到距山下不到5公里的绝路上。激战到14时,战斗结束,全歼该敌。

这一仗,毙、伤敌副团长齐梅英等200余人,俘敌1800余人;缴获八二迫击炮6门,重机枪12挺,长短枪1500多支;骡马80多匹及其他军用物资。

定仙墕的围点打援,开创了陕北红军在一次战斗中歼敌1个整团以上兵力的纪录。这次战斗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侦察周密、判断正确;兵力使用得当,战场选择理想,火力配备严密。

战斗中充分显示了我军指战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充分发挥了我军各部队善于独立作战的特点。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力量,使敌人耳目闭塞,糊里糊涂掉进我军预设的陷阱。

这次战斗时间短、伤亡小、缴获的军用物资多、俘虏的敌官兵也多。此仗使敌如惊弓之鸟,一部分龟缩到黄河东岸,部分回宋家川、枣林坪、石堆山、绥德县的三十里铺等堡垒中。这一仗巩固了我后方根据地,对我红军下一步在南线歼灭东北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一仗,是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中最大的一仗,最后的一仗,也是准备粉碎敌第三次“围剿”的良好开端。

这一仗,说明了陕北红军的成长、壮大和战略战术思想的逐渐成熟,这是我们从战争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适合陕北实际情况的战略战术的正确而娴熟的运用。

在粉碎敌人对我陕甘苏区第二次“围剿”的全过程中,刘志丹同志作出了光辉的贡献。事实证明了他所采取的军事战略战术之英明、正确。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卓越的领导才能,身先士卒,勇于自我牺牲的高尚品德,赢得陕北红军和陕北人民的衷心崇敬和爱戴。

“正月里来是新春,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了横出,一心闹共产。”年年月月唱至永远的民歌,表达了百姓的心声。

●刘志丹和胜利的陕北红军

在总结定仙墕“围点打援”的会上,志丹首先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我们运用了中央红军和其他地区兄弟红军的作战经验,结合我们的具体情况,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灵活战法,在有把握的时候,就坚决歼灭敌人。如马家坪、延长、兴隆寨、李家塌、靖边、柳树疙台、慕家塬、定仙墕的战斗。在把握不大或者要付出太大代价的时候,就暂时放下这股敌人或者把它孤立起来,等积极地创造好条件再消灭它,象甘泉、三皇峁、瓦窑堡那样。

其次,他强调: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援,我们将一事无成。为什么开始搞武装斗争时,屡屡失败?就是因为不懂这一点或懂得不多。在第二次反“围剿”中,我们特别立了法,三令五申要爱护群众的一针一线,解除劳苦大众的痛苦。为群众谋利益是我们革命的目的,也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三,我们陕北红军,就这么一点力量,一切都应该从这个实际出发。第二次反“围剿”时,有人主张先打敌设防严密、有充分准备的瓦窑堡、清涧等城镇,真要如此去做,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胜利结果。事实雄辩的证明,我们必须量力而行,行而有利,由小到大,一口一口的吃掉敌人,这才符合陕北的实际情况,才能不断地取得胜利。

第四,在集中红军主力成为拳头力量的同时,一定要放手发展游击队,建立健全赤卫军、少先队等各种群众性武装斗争组织,以适应苏区内外斗争的需要。在第二次反“围剿”中证明,既要不失时机的组织实施歼灭敌营、团兵力的战斗,又要充分发挥地方及群众武装力量的作用,去袭击骚扰、围困敌人,积小胜为大胜。在消灭敌人的同时,发动群众开辟新区,建立新的武装力量。

只要多方牵制敌人,就能把敌人大量兵力分散、分割,由强变弱;而我们自己的有限力量却能灵活调动,由分散到集中,由弱变强。这个窍门不是哪个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敌人逼出来的。在发展壮大红军主力的同时,给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以参战的机会。当然要考虑他们的承受能力,还要给他们必要的武器和训练,使他们逐渐成熟、发展、壮大。

第五,西北工作委员会、西北军事委员会的统一领导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前提。

遵照打通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的决定,我们制定了红军出击作战的路线。又在苏区党、政、群的全面配合下,制定了各个战斗、战场的互相衔接和连续作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从5月1日到8月下旬,我们歼灭敌正规军5000余人,民团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8000多支,轻重机枪300余挺,迫击炮14门,子弹数十万发。

战斗中,红军主力由第二次反“围剿”初的2100多人发展到约9000人;游击队由1500多人增加到4000余人。

解放县城六座,包括东至黄河边的广大地区,南至淳、耀,西至环江一线,北至长城边(包括横山所属的石湾)的800里辽阔地区的广大农村。开辟了甘泉、富县、宜君、定边、靖边、环县等游击区,使陕北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陕北农村大都成了红色区域,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政治格局。西北根据地已经形成,而且将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些胜利都是在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军事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

第六,我们红军的干部战士都是古今中外难得的好汉。为劳苦大众的解放,为将来过上好日子,不怕苦不怕死,什么都不怕。有的同志病得很重,有的负了伤坚持战斗不下火线;有的部队吃不上饭、住不上房,毫无怨言;有的部队在急行军或连续战斗中做到不掉队,不丢装备弹药。全军没有一个临阵当逃兵的。我们的官兵亲如手足,见危险,人人抢着上;遇困难,人人争着帮。在打扫战场时,从未发现有一个伤者没被救援,有一个死者没被安置。有这样拖不垮打不烂紧密团结的钢铁队伍,世界上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人民将永远铭记:翻身得解放,是红军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第七,陕北的地理条件是山多沟深,树深林密,道路崎岖,村庄小而分散,有利于红军隐蔽,有利于保密,便于采取声东击西、神出鬼没的战术,使敌人很难探明我们的虚实。再则我们是轻装,如此地理条件,可发挥我们行动神速敏捷的特长,出奇制胜。如歼灭敌人八十四师高桂滋部和晋军马延寿部第六团等战例,都是和选择了理想战场有很大关系。滚滚大河上下,万里长城内外,绵绵黄土故乡,子孙永沾恩泽。

志丹最后指出:我们仍处于敌人的包围中,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形势还没有根本改变。决不允许有任何麻痹大意,决不能骄傲自满,我们还要准备打更大更艰苦的仗。胜利一定属于正义之师!

●红二十五军北上陕北 红十五军团成立

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我华北地区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而蒋介石继续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卖国政策,继续对我根据地发动“围剿”。

敌人第三次“围剿”是以东北军张学良为主力,以陕北苏区为重点,以南线为主攻方向实施的。“围剿”运用了南进北堵,东西夹击的打法。先后动用了兵力达十多万人。敌部署为:苏区的东面是孙楚部的三十三旅及七十一师二O六旅,七十二师二O八旅;北面是高桂滋八十四师和高双成八十六师;西南面是三十五师冶成章一O五旅和东北军五十七军董英斌部的一O六师、一O八师、一O九师、一一一师、一一七师和骑兵第二军何柱国部的骑三师、骑六师、骑十团;西北面是十五路军马鸿逵的三十三骑兵团;南面是东北军六十七军王以哲部的一O七师、一一O师和一二九师。

当时我陕北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随中央红军长征的红四方面军领导张国焘、徐向前曾命令红二十五军留守鄂、豫、皖根据地,但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退出鄂、豫、皖根据地辗转西行到达陕南,于1935年7月中旬开始北上。当时刘志丹奔袭横山没有奏效,决定返回安定革命根据地。途中接到西北工委关于红二十五军来陕北的通知,便亲自起草了《欢迎二十五军的指令》,并在魏家岔召开了干部会议,号召西北红军各部队向二十五军学习建军、作战、作风等各方面的长处,主动搞好团结,密切配合行动。号召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全体指战员在缴获胜利品、吃粮、住房等方面,都要本着先友后我谦虚相让的原则。如果由于红二十五军人地两生、风俗习惯不同而在群众中引起误会,应该主动承担向群众做解释的义务。

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延川县永坪镇。第二天,西北红军就赶到了驻地。9月16日,在延川县永坪镇的石油沟召开了红二十五军与西北红军的会师大会。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讲了话。会后志丹组织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的干部到红二十五军参观学习。

在“统一红军力量,统一指挥下一步的军事行动”的旗帜下,9月17日,正式成立了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十五军团下辖3个师:红二十五军编为七十五师,师长张绍东(后叛变),政委赵凌波;红二十六军编为七十八师,师长杨森,政委张明先;红二十七军编为八十一师,师长贺晋年、政委张达志。全军团约9000人,而西北红军7000人。

红八十一师辖二四一团及二四三团。二四一团团长刘明山,政委李宗贵。下辖5个营,第一营营长王思温,营政委薛毓瑞;第二营营长贺吉祥,营政委贺大增;第三营营长李玉亭,营政委薛翰臣;第四营营长袁广发,营政委高维嵩;第五营为少共营由18岁以下青少年组成,营长杜娃,政委王学礼,还有经济员白斌雄。全团2500余人。二四三团团长李仲英,政委王国昌。下辖两个营,一营长孟寅生,二营长李学臣。全师计3500余人,装备较好,每连配备轻机枪6至9挺。大部分武器是第二次反“围剿”时缴获高桂滋部的捷克式轻机枪和步枪,还有一部分是缴获晋军的武器。

这时,我苏区南线之敌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