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杜甫的文化意义 >

第2章

杜甫的文化意义-第2章

小说: 杜甫的文化意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实践。所以我们看孔子也好;孟子也好;青年时代;中年时代;当他们年富力强的时候都不写书了;不搞著作了;他们奔走于天下;主要是从实践的角度推行他们心目中间的道。等到最后觉得〃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道不行了;最后年纪也大了;才回过来写著作;把他们的学术用著述的方式流传后人;扩大影响。它从本质上最强调的是实践;强调的是人生前的行为;生前的一些建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说杜甫正是最好地体现着儒家;甚至是发扬着儒家这种精神的一个历史人物;。
  我们举几个小例子。儒家重视仁政;重视仁爱思想;主张在天下推行仁政。那么杜甫用他的诗歌是〃不遗余力〃地在鼓吹这样一种思想;在宣扬这样一种理想。儒家谴责贫富不均;认为贫富不均是社会最大的危害。而杜甫对于这种现象也是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判。尽管历代揭露民生疾苦;揭露贫富不均的好的文学作品相当多;但是我想大家肯定都认可杜甫的那两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这一方面描写得最为惊心动魄的名句;以至于我们凡是听到这方面的事情首先要想到这两个句子;他对这方面体会得最深切。
  再譬如儒家强调夷夏之辨;儒家强调我们民族要有一个民族的尊严;要维护民族的利益;在跟外民族的关系中间;要注意维护本民族的利益;也要维护本民族的尊严;强调要反对侵略;维持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独立性。这一方面杜甫也是做得非常好。安史之乱以后;因为安史叛军很快就占领了长安;无数的唐朝的大官都投降了;都变节做了安史的叛军;做了一个伪王朝的伪官。包括当时的宰相陈希烈、驸马张垍等人都这样;杜甫的好朋友王维等人也这样做。惟独杜甫;惟独这个官居八品以下;真正是一个小官;芝麻绿豆官;这么一个小官的杜甫;他坚持了民族气节。当然杜甫在长安因为官太小;也没有受到安史叛军太多的注意;仅仅是把他关在那里。但是他却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逃过唐军跟叛军对峙的那样一片战场;然后逃回唐朝临时政府所在地;这样一个举动;当时其他人都没有过;只有一位杜甫这样。所以在这些方面杜甫确实是身体力行地体现儒家的精神;用他的实践展示着儒家的一种道德风范。所以我觉得我完全同意钱穆的那个观点;在唐代的儒学发展史上;杜甫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他用他的行为来阐释着儒家的经义;说明儒家心目中间的道德规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方面;儒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这一点因为长期受批判;大家觉得这好像是一个应该否定的命题。实际上不然;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文明的高度发达的社会里面;它的基础是什么?应该是文明的个体;是一个有道德自觉的个体;个体不应该受到外在力量的强制;在做一些符合道德的举动;它应该发自内心的;内心的一种自律这样才好。所以儒家非常重视个体的一种道德建树;崇扬一种人格精神。在这一点上面杜甫可称是一个典范;我们看到在《孟子》中间所提出来的那样一种大丈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一种大丈夫精神;如果在历史上取一个名人来看;是谁呢?我觉得杜甫;杜甫非常好地实现了这一点;体现了这一点。在这里我想特别请大家注意杜甫的身份;中国历史上面仁人志士不少;我们可以开出一张长长的名单来。但是这张名单中间的大部分人;都是在政治上面有比较重要地位的那样一些人物。这些人物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承担起天下的责任;惟独杜甫是一个例外。杜甫一生基本上是一个平民身份;他经常称自己是〃杜陵布衣〃;〃杜陵有布衣〃;他又自称是〃少陵野老〃;布衣也好;野老也好;自己不过是民间的一个普通人;一个平凡的百姓。以一个布衣的身份展示了儒家所崇扬的一种人格典范;这一点我觉得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你如果号召大家学习诸葛亮;学习范仲淹;当然有意义;有价值。但是大家会觉得难以学;他们距离我们太远了;他们的地位太高了;而且我们一般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那样的机会给我们展示这一方面的建树。一般人就是一个普通人过平凡的一生。普通人过平凡的一生;能不能实现道德人格的完善?可以;那就是杜甫。儒家本来是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说凡是人都可以成为尧;成为舜;都可以成圣。为什么?因为人性善;人的本性就是善良的。到了后来;明代的王阳明甚至主张说〃满街都是圣人〃。看上去满街都是善良的人;这些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假如我们对圣人的这个定义取一个很严格的定义;很高的标准;像朱熹那样高的标准;也许有人会问王阳明;你说满街都是圣人;你给我拉一个出来看看;哪个是圣人?哪个用严格的标准能够称得上是圣人?我想;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至少可以请出一位人物来;那就是我们的杜甫。他就是平民中间的一位圣人;虽然本人主要是一种平民的身份;但是他是一位圣人。这是我要讲的第二点;在以人本精神为核心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间;杜甫是一个代表人物。
  下面讲第三点;杜甫不仅仅是体现着儒家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他还用他的行为丰富了这种内涵;甚至使它变得更加切实可行。这也是对儒学;对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的贡献。说杜甫有仁爱之心;说杜甫忧国忧民;他关心人民;关心民族;关心国家;这个大家都知道。因为大家多少是从课本中间看到;大家在读杜诗的时候也深切地体会到;那么这一点我们不讲了。我们来看一看;杜甫的仁爱之心;还不止于此。他除了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朋友;爱自己的同胞之外;他的这个仁爱之心;还推而广之扩展到更大的范围。比如说爱其他民族的人。在盛唐时期;经常发生边境战争;以唐为一方;以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其他政权为一方之间发生战争。这些战争的性质很难确定;但是至少有几场可以肯定;唐帝国所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性质的。譬如说跟南诏的战争;盛唐时候讨伐南诏;南诏是在云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那一次不管从《新唐书》;还是《旧唐书》;还是从《资治通鉴》来看;应该说都可以肯定错在唐。那么唐对南诏发动战争以后;多次失败;打败仗;在这种情况之下;当时很多人;包括很多有名的诗人都被鼓起了一种谬误的爱国倾向。鼓吹我们要打南诏;要把它打败;这些诗歌的作者包括高适、包括储光羲都在内;都有类似的诗。惟独杜甫是非常清醒地看到了;这一场战争并没有正义性质;而且也只有他清醒地看到了这一场战争对于人民的和平生活;带来的巨大的破坏。所以他写出了《兵车行》;《兵车行》的诗在当时其他人都写不出来;只有杜甫就是他的仁爱精神;他觉得外民族异民族的人也是人;我们的仁爱之心也要施及于他们;我们应该跟他们之间保持和平;他是一种仁爱之心的推广。
  那么除此以外;杜甫除了爱人以外;爱人本来是儒家所主张的;儒家认为仁是什么?仁就是爱人。杜甫除了爱人以外;他的同情心;他的仁爱心还推广到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推广到宇宙中间的一切生命。那么这一点也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在杜甫的诗中间无数次地看到他充满爱怜的描写;动物、植物;不但是那些外形是美的;外形是刚强的坚强有力的;比如马、鹰、松树;这些能够使人引起审美感崇高感的那样一些对象;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并不那么美的东西;杜甫在写到它们的时候也充满了爱心。杜甫看到江上面;横着一张密密的渔网;很多鱼都被那张网困住了;他就觉得很同情那些鱼。他说〃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他认为生物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很细小的生物;它们的命运有的不好;有的好。但是人对它们都应该有一种关爱之心;我们知道〃恻隐之心〃本来是孟子提出来的;但是当孟子提出恻隐之心的时候;他关注的对象仅仅是人。他说有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去;那么我们大人看到都会产生恻隐之心。觉得一个小孩子快要掉下去;他关注的仅仅是人。而杜甫关注地却是推广到所有的生命;宇宙间一切的生命。
  另外一点;杜甫也以他本人的行为和实践使儒学所提倡的那种仁爱之心变得更加切实可行。在这里我们要稍微把中国古代的仁爱、仁义精神跟西方的博爱等等稍微做一些对比。我个人认为西方的博爱精神;它最初的来源都是宗教;来源于宗教的博爱精神;本身当然是一种很可贵的价值观伦理观。但是我们推到它的最初的起源;最初为什么会有这种博爱精神?一个是服从于神灵的指点;是神灵叫你要博爱;还有一种是对于人类祖先所犯下的原罪——亚当、夏娃就犯了原罪——的一种赎买。当然还有一种等而下之的;境界比较低的;就是生前做善事;是为了死后进天堂;所以行善博爱之心是对于将来进入天国入场券的预付;我先付一张入场券在这里;死了以后可以进天国。但是中华民族的仁义之心不是这样;儒家强调;仁义理智根于心;都是从内心自然流露出来;自然生发出来的。孟子有一个很好的判断;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我们的仁爱之心首先是由于我关爱自己的家人;我敬爱自己的老人;孝顺自己的老人;推而广之;我也爱其他人家的老人;我爱自己的孩子;推而广之;我也爱普天下的儿童。它是一种由近及远、由亲及疏这样的一种自然情感的流动。我觉得这样一种流动;在这个意义上面;生发出来的仁爱之心它更自然;更符合人的本性;也更切实可行。而杜甫他的诗篇;他的行为就很好地阐释了这样一种伦理价值观。我们看杜甫他在诗歌中间;有很多地方既写到他本人以及他的家庭所遭受到的一些不幸;他产生的一些痛苦;同时又延伸到普天下的百姓。当他到鄜县去探亲的时候;突然发现家里最小的儿子已经因挨饿而去世;饿死;他当然非常悲痛;一个小孩子饿死了;他也感到非常惭愧;觉得自己身为父亲;居然没有为他提供足够的食物;使他饿死;很痛苦。但是与此同时;他马上又想到了普天下还有很多比我更贫困的人;他们那些失业之徒。他说的失业之徒就是失去田地的农民。他还想到在边疆前线戍守的那些将士;他们遭受的痛苦比我更加厉害。所以他就把关怀之心从家庭扩展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当他自己在暴风骤雨之夜;他的茅屋被刮破了;雨漏下来了;自己不得安眠;床上都是潮的。这个时候他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希望的是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拥有一所牢固的、安稳的一所茅屋;有一个容身之地;更希望普天下穷人都能够有这样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所以他的仁爱之心是推广出来的。
  我觉得最典型的作品是杜甫乾元年间在同谷写的那一组诗;那一组诗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那个时候杜甫从甘肃的天水向四川的成都逃亡;因为他生活过不下去了;想逃到成都去。途经同谷;同谷就是现在甘肃的成县;在宝成铁路上;我到那里去看过。那么杜甫到了同谷以后;正是寒冬腊月;他在那里停留了一个月;他的生活陷入了绝境。他在那里写了七首诗;我们看看这七首诗的顺序;第一首说〃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就是说我有一个客人;他叫杜子美;他已经白发苍苍了;他生活非常潦倒;第二首就写到他的家人;写到他为了要给家人找一些东西充饥;他就拿了一个铁铲到冰天雪地中间去挖一种野生植物;叫黄独;把这个东西带回去给家人充饥。可惜没有挖到多少;回家以后是〃男呻女吟〃;就是一家老小都是饿着呻吟;靠在墙壁上面;说话都说不动。第二首写他对家人的关爱;第三首〃有弟有弟在远方〃;想念他离散在各地的弟弟;第四首〃有妹有妹在钟离〃;想到他的已经守寡;还拖着三个幼年孩子的妹妹;远在钟离;然后五、六、七这三首想到国家的命运;想到现在战乱不止;天下动荡。他的整个的思考的过程;他的感情流露的一个方向;也是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这样一种情感流程。这样一种仁爱之心的发扬;我觉得是最符合人的本性;也是最切实可行、最自然的。因此在这点上面;杜甫堪称是儒家仁爱精神的一个杰出的阐释者。
  内容简介:
  我们说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什么评价他为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什么评价杜甫为诗圣?我们主要是看他的影响。可以说自从有了杜诗;中国古典诗歌就再也不能摆脱他的影响了;杜甫的影响已经潜在地含在一部诗歌史中间了。
  杜甫一生飘零各地;走过许多地方;他的死亡、他的去世、他的安葬至今都是一个谜。他到底是怎样去世的?他安葬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话题。所以现在在中国各地留下了很多杜甫的遗址;杜甫的坟墓就有八座之多;这些地方的杜甫墓都被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