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胡适传 >

第9章

胡适传-第9章

小说: 胡适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五劝余每日以课余之暇多译小说,限日译千字,则每月可得五六十元,且可以增进学识。此意余极赞成,此后当实行之。⑤
    又如绩溪的同乡好友许怡荪,见胡适这般跟人浪荡堕落,也来规劝。但许怡荪那时也远在吴淞的复旦公学读书,不能常来。而身边这班酒肉朋友却是天天见面的。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胡适于是沉溺愈深,终于闹出乱子来了。
    2月12日晚上⑥,他们这班酒肉朋友,在一家“堂子”里喝了不少的酒,又到另一家去“打茶围”;鬼混到半夜,还要打牌。胡适早已喝得酩酊大醉,但第二天要去华童公学教课,便独自雇人力车走了。那一晚,下着瓢泼大雨。胡适一上车,冷风吹来,酒劲上涌,就烂醉如泥,睡着了。等到第二天早上醒来,竟睡在租界巡捕房的地板上。身上的衣服湿透了,沾着许多污泥,一只脚上的皮鞋不见了。
    脸上也沾了泥污,有些疼痛。胡适觉得有些奇怪,不知这是什么地方。问门外的人,那人大笑,说他昨天晚上住进“外国旅馆”了!后来,他看见门外有铁栅栏,又有巡捕看守,才知道是巡捕房的监狱。胡适正疑惑不解,便有人来叫他去过堂。他自己记叙的情况是:
    在一张写字桌边,一个巡捕头坐着,一个浑身泥污的巡捕立着回话。那巡捕头问:
    “就是这个人?”
    “就是他。”
    “你说下去。”
    那浑身泥污的巡捕说:
    “昨夜快十二点钟时候,我在海宁路上班,雨下的正大。忽然(他指着我)他走来了,手里拿着一只皮鞋,敲着墙头,狄托狄托的响。我拿巡捕灯一照,他开口就骂。”
    “骂什么?”
    “他骂‘外国奴才’!我看他喝醉了,怕他闯祸,要带他到巡捕房来。他就用皮鞋打我,我手里有灯,抓不住他,被他打了好几下。后来我抱住他,抢了他的鞋子,他就和我打起来了。……两个人在泥水里打滚。我的灯也打碎了,身上脸上都被他打了。他脸上的伤是在石头上擦破了皮。我吹叫子,唤住了一部空马车,两个马帮我捉住他,关在马车里,才能把他送进来。……⑦会审公堂讯问的结果,胡适以酗酒闹事,殴伤巡捕,在监狱里关了一夜不算,还被罚款五元。
第二部分:上海求〃新学〃 1904…1910浪荡子痛改前非(2)
    多么丢脸的事啊!这都是交友不慎,跟一班酒肉朋友鬼混的报应啊!
    发生了这起丢脸的事情之后,胡适心里万分懊悔。他在镜子里望着自己脸上的伤痕,不禁叹了一口气。自己竟堕落到如此地步,成了一个浪荡子!怎么对得起在家中时时刻刻挂念儿子的慈母呢?他想起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名句,下决心要痛改前非,脱离这班酒肉朋友,结束他“个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⑧胡适决心去北京报考“留美赔款官费”。这“赔款”即是庚子赔款。庚子(1900)
    那年,八国联军侵华,打进北京,逼着清政府又订一个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仅“赔款”一项,就按当时中国人口总数每人白银一两,计四亿五千万两,四厘计息,分39年本息付清,共计九亿八千多万两。后来,英美等国宣布将赔款中尚未付给的部分“退还”,用在中国兴办学校、图书馆、医院,及设立各种学术奖金,或派遣留学生的经费。美国于宣统元年(1909)开始退还庚款,当年就选派了第一批留美官费生。胡适这一年准备去报考的是第二批。但胡适那时两袖清风,穷得连蚊帐也买不起,还欠了一些债,哪里有钱去北京应考呢?即使考得上,自己出洋了,哪里有钱供养母亲呢?真是困难重重啊!
    这时,他的好朋友许怡荪来了,力劝胡适摆脱一切去报考,还答应代他筹措经费。⑨他的另一个好朋友程乐亭也来了,赠送胡适二百块银圆作路费,支持他北上应考。⑩他的族叔胡节甫也答应为他筹款并照顾家里的生活。正是在这些好友的规劝与资助之下,胡适才得以安心读了两个月的书,然后顺利北上,参加留美考试。
    考试分两场。头场考国文和英文,胡适的运气不错。国文试题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他做了一篇乱谈考据的文章,开头就说:
    矩之作也,不可考矣。规之作也,其在周之末世乎?
    这其实是胡适一时异想天开的考据,不料正好碰着看卷子的先生大有考据癖,对胡适的文章特别赏识,批了100分。英文考了60分。头场平均得80分。可是第二场考各种科学,考得很不好。最后总平均仅得59分,离及格还差一点点。幸亏这次考选出洋的有七十个名额,考得好的不多,胡适总算侥幸,考取了第55名。
    发榜那天,胡适去看榜,还有一段趣事:
    宣统二年(1910)七月,我到北京考留美官费。那一天,有人来说,发榜了。我坐了人力车去看榜,到史家胡同,天已黑了。我拿了车上的灯,从榜尾倒看上去。
    (因为我自信我考的很不好)看完了一张榜,没有我的名字,我很失望。看过头上,才知道那一张是“备取”的榜。我再拿灯照读那“正取”的榜,仍是倒读上去。看到我的名字了!仔细一看,却是“胡达”,不是“胡适”。我再看上去,相隔很近,便是我的姓名了。我抽了一口气,放下灯,仍坐原车回去了,心里却想着,“那个胡达不知是谁,几乎害我空高兴一场!”
    这个胡达,便是胡明复,后来和胡适同船赴美,同进了康奈尔大学,成了胡适的好朋友。
    放洋赴美的时间,是政府规定的。胡适来不及回绩溪去拜别他的母亲。8月16日,便在黄浦江码头登上了开赴美国的远洋巨轮。
    站在这远洋巨轮的甲板上,望着滔滔流泻的黄浦江水,胡适也禁不住心绪翻腾:
    依恋,惆怅,渴望,追求,……交织混合成一种说不清的滋味。他挥一挥手,告别送行的亲人和师友,也告别他学习生活了六年的大上海。这十里洋场的大都会,是那样新鲜,却又那么污浊;促人长进,也诱人堕落。你在这个青年人的心田种下了欢乐,还是烦忧?
    现在,这一切都逝去了。脚下的巨轮将带着他去蔚蓝的大海,辽阔无垠的太平洋,大洋彼岸的新国家。那里等待他的将是什么呢?他踌躇而又迷茫。然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将开始以“胡适”为正式标记的新的人生历程。
    ① 《四十自述》“我怎样到外国去”,上海亚东图书馆版,第82页。
    ② 《藏晖室日记》,收入《胡适的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月版上册。原系自订毛边纸本,封面有胡适自题的“藏晖室日记己酉第五册,庚戌第一册合本”。所存日记起自己酉十二月十四日(1910年1月24日),迄庚戌二月十三日(1910年3月23日)。
    下文中统计数字初版有错。当年赶写文稿,仓促行事,边数边写在纸上,后来细细统计,才纠正了。(三版补注)
    ③ 见《胡适的日记》所收《藏晖室日记》,北京中华书局版,上册,第8页。
    ④ 参看上书,上册,第1、8~10页。
    ⑤ 见上书,上册,第13页。
    ⑥ 《藏晖室日记》庚戌二月十二日,记有“是夜唐君国华招饮于迎春坊,大醉,独以车归。归途已不省人事矣。”这一天公历是1910年3月22日。次日又有在巡捕房及会审公堂受讯的记载,似未完。
    ⑦ 同注①,第84~85页。
    ⑧ 《我的信仰》,原为英文,载美国《论坛报》(Forum)1931年1、2月号。此处引文见《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册所附中译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8月版,第560页。
    ⑨ 许怡荪,名棣常,安徽省绩溪县十五都头人。胡适在《许怡荪传》中说:
第二部分:上海求〃新学〃 1904…1910浪荡子痛改前非(3)
    己酉庚戌两年我在上海做了许多无意识的事,后来一次大醉,几乎死了。那时幸有怡荪极力劝我应留美考试,又帮我筹款做路费。我到美国之后,他给我的第一封信就说:“足下此行,问学之外,必须祓除旧染,砥砺廉隅,致力省察之功,修养之用。必如是持之有素,庶将来涉世,不致为习俗所靡,允为名父之子。”
    (庚戌十一月十七日信。)自此以后,九年之中,几乎没有一封信里没有规劝我,勉励我的话。……(见《胡适文存》,上海亚东图书馆1926年8月9版,卷四,第205页。)
    ⑩ 程乐亭,名干丰,安徽省绩溪县人,为十一都仁里巨富程松堂之子。“其先代以服贾致富,甲于一邑”。(胡适《程乐亭小传》。载《藏晖室札记》卷一,1911年7月12日日记,上海亚东版,第56~58页)
    乐亭于辛亥(1911)3月26日病死。胡适当时在美国留学,作有《辛亥五月海外哭乐亭》诗(载《留美学生年报》第三年即民国元年号“新大陆诗选”),中说:
    去年之今日,我方苦忧患。酒家争索逋,盛夏贫无幔。已分长沦落,寂寞老斥燕。君独相怜惜,行装助我办。资我去京国,就我游汗漫。
     竺可桢先生曾保存有“第二次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学生榜(宣统二年)”,系油印榜文。后来,胡适从竺可桢处得到榜文抄本,赵元任保存有胡适藏抄本榜文照片。同榜共70人,赵为第2名,竺为第28名,胡适为第55名。李敖《胡适评传》卷首,印有赵藏榜文照片,共五张;第四至五张上,有胡适在1934年3月27日手写的跋,开头一段说:
    民国廿三年二月我在南京竺可桢先生家中看见他保存的这张油印榜文,我托他抄一份寄给我。寄来之后,我又托章希吕先生重抄一份保存在我的日记里。中国政府最早派遣留学美国的学生四批,其姓名履历都保存在徐雨之的年谱里。我盼望这张榜也可以长久保存,为后人留作一种教育史料。
     《回想明复》,原载《科学》第13卷第6期,1928年6月出版;后收入《胡适文存三集》,改题《追想胡明复》。此处引文,见上海亚东图书馆1931年6月3版,卷九,第1211页。据赵元任藏“第二次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学生榜”照片,胡达是第57名,与胡适只隔一个名字。

第三部分:西乞医国术1910…1917弃农学文(1)
    在太平洋上航行了半个多月,胡适等70个留学生于9月9日在旧金山登上新大陆。
    ①随后胡适便改乘火车,横穿美国国土,来到纽约州南部的绮色佳城(Ithaca),走进了康奈尔大学的校园。
    时当清朝末年,灾难深重的祖国,处在极度衰败、腐朽、贫穷落后的黑暗年代。炎黄子孙的一些先进分子便纷纷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派往国外的留学生,也多有血性的爱国青年。胡适赴美留学,一方面是寻求个人的出路。他在辛亥年元旦作的小诗中曾自述说:“可怜逢令节,辛苦尚争名。”②说的正是真心话。但另一方面,胡适也怀抱着“愿得西乞医国术”和“执笔报国”的爱国主义目的。他在日记中曾写道:
    连日日所思惟,夜所梦呓,无非亡国惨状,夜中时失眠,知“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是人情天理中事也。③
    这种身旅异域,眷怀祖国的感情,在他的《藏晖室札记》中常有流露。
    胡适曾经写过一首《睡美人歌》,最足以代表他“西乞医国术”的愿望和爱国主义精神。诗是因为法国拿破仑皇帝的一句话引起的。拿破仑曾说中国像一头睡狮,将来睡狮醒时,世界都会为之震悚。后来世界上许多人都跟着这样说。胡适却认为“以睡狮喻吾国,不如以睡美人比之之切也”,因为我们是东方的文明古国,将来强盛了,能有所贡献于世界,应该在文物风教方面,而不应在武力方面。
    所以,他便写了《睡美人歌》,来“祝吾祖国之前途”。全诗如下:
    “东方绝代姿,百年久浓睡。一朝西风起,穿帏侵玉臂。碧海扬洪波,红楼醒佳丽。昔年时世装,长袖高螺髻。可怜梦回日,一一与世戾。画眉异深浅,出门受讪刺。殷勤遣群侍,买珠入城市;东市易宫衣,西市问新制。归来奉佳人,百倍旧姝媚。装成齐起舞,“主君寿百岁!”④诗虽然不怎么高明,但寓意却非常明白,胡适希望学习西方的“新制”,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中华民族振兴富强起来,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专业的选择上,也反映出胡适当时所怀抱的爱国主义目的。当他准备在上海乘船赴美的时候,他的二哥特地从东三省赶来送行,并对他说,因为家道中落,去美国应选学铁路工程,或矿冶工程,学了这些回来,可以复兴家业,并替国家振兴实业;特别叮嘱胡适不要学文学、哲学,也不要学做官的政治、法律,这些都没有用。胡适到了美国,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