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鲁迅 >

第55章

鲁迅-第55章

小说: 鲁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东西了。不过,中国经了许多战士的精神和血肉的培养,却的确长出了一点先前
所没有的幸福的花果来,也还有逐渐生长的希望。倘若不像有,那是因为继续培养
的人们少,而赏玩,攀折这花,摘食这果实的人们倒是太多的缘故。
  我并非说,大家都须天天去痛哭流涕,以凭吊先烈的“在天之灵”,一年中有
一天记起他们也就可以了。但就广东的现在而论,我却觉得大家对于节日的办法,
还须改良一点。
  黄花节很热闹,热闹一天自然也好;热闹得疲劳了,回去就好好地睡一觉。然
而第二天,元气恢复了,就该加工做一天自己该做的工作。这当然是劳苦的,但总
比枪弹从致命的地方穿过去要好得远;何况这也算是在培养幸福的花果,为着后来
的人们呢。
  三月二十四日夜。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中山大学政治训育部编印的
《政治训育》第七期“黄花节特号”。
  〔2〕黄花节 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夏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领导成
员黄兴、赵声等人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结果失败。事后将收
集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体合葬于广州市郊黄花岗。民国成立后曾将公历三月二十九
日定为革命先烈纪念日,通称黄花节。
  〔3〕“对空策” 汉代以后科举考试时,用有关政事、经义的问题作题目,命
应试者书面各陈所见,叫做对策。“对空策”就是对题目毫无具体意见,只发一通
空论的意思。
  〔4〕《辞源》 一部说明汉语词义及其渊源、演变的工具书,陆尔奎等人编辑,
一九一五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5〕中山先生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
人,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病逝于北京。
  〔6〕“革命尚未成功” 孙中山在遗嘱中告诫其同志的话。
  〔7〕“止于至善” 语见《大学》,意思是到达尽善尽美的境界。

                 ——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2〕讲

  我今天所讲的,就是黑板上写着的这样一个题目。

  中国文学史,研究起来,可真不容易,研究古的,恨材料太少,研究今的,材
料又太多,所以到现在,中国较完全的文学史尚未出现。
今天讲的题目是文学史上
的一部分,也是材料太少,研究起来很有困难的地方。
因为我们想研究某一时代的
文学,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经历和著作。

  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因当时正
在黄巾〔3〕和董卓〔4〕大乱之后,而且又是党锢〔5〕的纠纷之后,这时曹操〔6〕
出来了。
——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7〕,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
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
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
人。

  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
做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
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
的公例。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
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研究那时的文学,现在较为容易了,因为已经有人做过工作:在文集一方面有
清严可均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文》〔8〕。
其中于此有用的,是《全
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

  在诗一方面有丁福保辑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9〕。
——丁福保是做医生
的,现在还在。

  辑录关于这时代的文学评论有刘师培编的《中国中古文学史》〔10〕。
这本书
是北大的讲义,刘先生已死,此书由北大出版。

  上面三种书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能使我们看出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
点异彩。

  我今天所讲,倘若刘先生的书里已详的,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的,
我就较详一点。

  董卓之后,曹操专权。
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
他的立法是
很严的,因为当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

曹操曾自己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11〕这句话他倒并没有
说谎。
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
——
  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

  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尚通脱。
他为什么要尚通脱呢?
  自然也与当时的风气有莫大的关系。
因为在党锢之祸以前,凡党中人都自命清
流,不过讲“清”讲得太过,便成固执,所以在汉末,清流的举动有时便非常可笑
了。

  比方有一个有名的人,普通的人去拜访他,先要说几句话,倘这几句话说得不
对,往往会遭倨傲的待遇,叫他坐到屋外去,甚而至于拒绝不见。

  又如有一个人,他和他的姊夫是不对的,有一回他到姊姊那里去吃饭之后,便
要将饭钱算回给姊姊。
她不肯要,他就于出门之后,把那些钱扔在街上,算是付过
了。

  〔12〕个人这样闹闹脾气还不要紧,若治国平天下也这样闹起执拗的脾气来,
那还成甚么话?所以深知此弊的曹操要起来反对这种习气,力倡通脱。
通脱即随便
之意。
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便产生多量想说甚么便说甚么的文章。

  更因思想通脱之后,废除固执,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
的思想源源引入。





  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说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脱。
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
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的很少。
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
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

  所以曹操征求人才时也是这样说,不忠不孝不要紧,只要有才便可以。

  〔13〕这又是别人所不敢说的。
曹操做诗,竟说是“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
〔14〕,他引出离当时不久的事实,这也是别人所不敢用的。
还有一样,比方人死
时,常常写点遗令,这是名人的一件极时髦的事。
当时的遗令本有一定的格式,且
多言身后当葬于何处何处,或葬于某某名人的墓旁;操独不然,他的遗令不但没有
依着格式,内容竟讲到遗下的衣服和伎女怎样处置等问题〔15〕。

  陆机虽然评曰“贻尘谤于后王”〔16〕,然而我想他无论如何是一个精明人,
他自己能做文章,又有手段,把天下的方士文士统统搜罗起来,省得他们跑在外面
给他捣乱。
所以他帷幄里面,方士文士就特别地多。

  孝文帝曹丕〔17〕,以长子而承父业,篡汉而即帝位。
他也是喜欢文章的。

弟曹植〔18〕,还有明帝曹叡〔19〕,都是喜欢文章的。
不过到那个时候,于通脱
之外,更加上华丽。
不著有《典论》,现已失散无全本,那里面说:“诗赋欲丽”,
“文以气为主”。
《典论》的零零碎碎,在唐宋类书中;一篇整的《论文》,在
《文选》〔20〕中可以看见。

  后来有一般人很不以他的见解为然。
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
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
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21〕(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所以曹丕做的诗赋很好,更因他以“气”为主,故于华丽以外,加上壮大。
归纳起
来,汉末,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
”在文学的意见上,
曹丕和曹植表面上似乎是不同的。
曹丕说文章事可以留名声于千载〔22〕;但子建
却说文章小道〔23〕,不足论的。
据我的意见,子建大概是违心之论。
这里有两个
原因,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一个人大概总是不满意自己所做而羡慕他人所为
的,他的文章已经做得好,于是他便敢说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动的目标在于
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志〔24〕,遂说文章是无用了。

  曹操曹丕以外,还有下面的七个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
刘桢,都很能做文章,后来称为“建安七子”〔25〕。
七人的文章很少流传,现在
我们很难判断;但,大概都不外是“慷慨”,“华丽”罢。
华丽即曹丕所主张,慷
慨就因当天下大乱之际,亲戚朋友死于乱者特多,于是为文就不免带着悲凉,激昂
和“慷慨”了。

  七子之中,特别的是孔融,他专喜和曹操捣乱。
曹丕《典论》里有论孔融的,
因此他也被拉进“建安七子”一块儿去。
其实不对,很两样的。
不过在当时,他的
名声可非常之大。
孔融作文,喜用讥嘲的笔调,曹丕很不满意他。
孔融的文章现在
传的也很少,就他所有的看起来,我们可以瞧出他并不大对别人讥讽,只对曹操。

比方操破袁氏兄弟,曹丕把袁熙的妻甄氏拿来,归了自己,孔融就写信给曹操,说
当初武王伐纣,将妲己给了周公了。
操问他的出典,他说,以今例古,大概那时也
是这样的。
又比方曹操要禁酒,说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孔融又反对他,说也有
以女人亡国的,何以不禁婚姻?
  〔26〕其实曹操也是喝酒的。
我们看他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27〕的诗
句,就可以知道。
为什么他的行为会和议论矛盾呢?此无他,因曹操是个办事人,
所以不得不这样做;孔融是旁观的人,所以容易说些自由话。
曹操见他屡屡反对自
己,后来借故把他杀了。

  〔28〕他杀孔融的罪状大概是不孝。
因为孔融有下列的两个主张:
  第一,孔融主张母亲和儿子的关系是如瓶之盛物一样,只要在瓶内把东西倒了
出来,母亲和儿子的关系便算完了。
第二,假使有天下饥荒的一个时候,有点食物,
给父亲不给呢?
  孔融的答案是:倘若父亲是不好的,宁可给别人。
——曹操想杀他,便不惜以
这种主张为他不忠不孝的根据,把他杀了。

  倘若曹操在世,我们可以问他,当初求才时就说不忠不孝也不要紧,为何又以
不孝之名杀人呢?然而事实上纵使曹操再生,也没人敢问他,我们倘若去问他,恐
怕他把我们也杀了!
  与孔融一同反对曹操的尚有一个祢衡〔29〕,后来给黄祖杀掉的。
祢衡的文章
也不错,而且他和孔融早是“以气为主”来写文章的了。
故在此我们又可知道,汉
文慢慢壮大起来,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操父子之功的。
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
倡的功劳。

  这样下去一直到明帝的时候,文章上起了个重大的变化,因为出了一个何晏
〔30〕。

  何晏的名声很大,位置也很高,他喜欢研究《老子》和《易经》。
至于他是怎
样的一个人呢?那真相现在可很难知道,很难调查。
因为他是曹氏一派的人,司马
氏很讨厌他,所以他们的记载对何晏大不满。
因此产生许多传说,有人说何晏的脸
上是搽粉的,又有人说他本来生得白,不是搽粉的。

  〔31〕但究竟何晏搽粉不搽粉呢?我也不知道。

  但何晏有两件事我们是知道的。
第一,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第二,他
喜欢吃药,是吃药的祖师。

  〔32〕此外,他也喜欢谈名理。
他身子不好;因此不能不服药。

  他吃的不是寻常的药,是一种名叫“五石散”的药。

  “五石散”是一种毒药,是何晏吃开头的。
汉时,大家还不敢吃,何晏或者将
药方略加改变,便吃开头了。
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
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还配点别样的药。
但现在也不必细细研究它,我想
各位都是不想吃它的。

  从书上看起来,这种药是很好的,人吃了能转弱为强。
因此之故,何晏有钱,
他吃起来了;大家也跟着吃。
那时五石散的流毒就同清末的鸦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