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鲁迅 >

第276章

鲁迅-第276章

小说: 鲁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平议以为非是,载使全俄朝如是,敌军则可以夕至,民朝弃戈矛于足次,迨夕则失其土田,流离散亡,烈于前此。

  故其所言,为理想诚善,而见诸事实,乃佛戾初志远矣。

  第此犹曰仅揆之利害之言也,察人类之不齐,亦当悟斯言之非至。

  夫人历进化之道途,其度则大有差等,或留蛆虫性,或猿狙性,纵越万祀,不能大同。

  即同矣,见一异者,而全群之治立败,民性柔和,既如乳羔,则一狼入其牧场,能杀之使无遗孑,及是时而求保障,悔迟莫矣。

  是故嗜杀戮攻夺,思廓其国威于天下者,兽性之爱国也,人欲超禽虫,则不当慕其思。

  顾战争绝迹,平和永存,乃又须迟之人类灭尽,大地崩离以后;则甲兵之寿,盖又与人类同终始者已。

  然此特所以自捍卫,辟虎狼也,不假之为爪牙,以残食世之小弱,令兵为人用,而不强人为兵奴,人知此义,乃庶可与语武事,而不至为两间大厉也与。

  虽然,察我中国,则世之论者,殆皆非也,云爱国者有人,崇武士者有人,而其志特甚犷野,托体文化,口则作肉攫之鸣,假使傅以爪牙,若余勇犹可以蹂躏大地,此其为性,狞暴甚矣,顾亦不可谥之兽性。

  何以言之?曰诚于中而外见者,得二事焉,兽性爱国者之所无也。

  二事云何?则一曰崇强国,次曰侮胜民。

  盖兽性爱国之士,必生于强大之邦,势力盛强,威足以凌天下,则孤尊自国,蔑视异方,执进化留良之言,攻小弱以逞欲,非混一寰宇,异种悉为其臣仆不慊也。

  然中国则何如国矣,民乐耕稼,轻去其乡,上而好远功,在野者辄怨怼,凡所自诩,乃在文明之光华美大,而不借暴力以凌四夷,宝爱平和,天下鲜有。

  惟晏安长久,防卫日弛,虎狼突来,民乃涂炭。

  第此非吾民罪也,恶喋血,恶杀人,不忍别离,安于劳作,人之性则如是。

  倘使举天下之习同中国,犹托尔斯泰之所言,则大地之上,虽种族繁多,邦国殊别,而此疆尔界,执守不相侵,历万世无乱离焉可也。

  兽性者起,而平和之民始大骇,日夕岌岌,若不能存,苟不斥去之,固无以自生活;然此亦惟驱之适旧乡,而不自反于兽性,况其戴牙角以戕贼小弱孤露者乎。

  而吾志士弗念也,举世滔滔,颂美侵略,暴俄强德,向往之如慕乐园,至受厄无告如印度波兰之民,则以冰寒之言嘲其陨落。

  夫吾华土之苦于强暴,亦已久矣,未至陈尸,鸷鸟先集,丧地不足,益以金资,而人亦为之寒饿野死。

  而今而后,所当有利兵坚盾,环卫其身,毋俾封豕长蛇,荐食上国〔40〕;然此则所以自卫而已,非效侵略者之行,非将以侵略人也。

  不尚侵略者何?曰反诸己也,兽性者之敌也。

  至于波兰印度,乃华土同病之邦矣,波兰虽素不相往来,顾其民多情愫,爱自繇,凡人之有情愫宝自繇者,胥爱其国为二事征象,盖人不乐为皂隶,则孰能不眷慕悲悼之。

  印度则交通自古,贻我大祥,思想信仰道德艺文,无不蒙贶,虽兄弟眷属,何以加之。

  使二国而危者,吾当为之抑郁,二国而陨,吾当为之号*G,无祸则上祷于天,俾与吾华土同其无极。

  今志士奈何独不念之,谓自取其殃而加之谤,岂其屡蒙兵火,久匍伏于强暴者之足下,则旧性失,同情漓,灵台〔41〕之中,满以势利,因迷谬亡识而为此与!故总度今日佳兵之士,自屈于强暴久,因渐成奴子之性,忘本来而崇侵略者最下;人云亦云,不持自见者上也。

  间亦有不隶二类,而偶反其未为人类前之性者,吾尝一二见于诗歌,其大旨在援德皇威廉二世黄祸之说〔42〕以自豪,厉声而嗥,欲毁伦敦而覆罗马;巴黎一地,则以供淫游焉。

  倡黄祸者,虽拟黄人以兽,顾其烈则未至于此矣。

  今兹敢告华土壮者曰,勇健有力,果毅不怯斗,固人生宜有事,特此则以自臧,而非用以搏噬无辜之国。

  使其自树既固,有余勇焉,则当如波兰武士贝谟〔43〕之辅匈加利,英吉利诗人裴伦〔44〕之助希腊,为自繇张其元气,颠仆压制,去诸两间,凡有危邦,咸与扶掖,先起友国,次及其他,令人间世,自繇具足,眈眈皙种,失其臣奴,则黄祸始以实现。

  若夫今日,其可收艳羡强暴之心,而说自卫之要矣。

  乌乎,吾华土亦一受侵略之国也,而不自省也乎。

  (未完)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五日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河南》月刊第八期,署名迅行。

  原为句读。

  〔2〕槁梧古琴。

  《庄子。德充符》:“据槁梧而瞑。”〔3〕须弥梵文Sumeru音译的不确切的略称,意为“妙高”,古印度神话和佛教传说中的大山名。

  〔4〕元驹贲焉《大戴礼。夏小正》:“十二月,元驹贲。”北周卢辩注:元驹“蚁也。

  贲者走于地中也。“

  〔5〕习飞蠕动昆虫的飞行爬动。

  《淮南子。原道训》:“跂行喙息,习飞蠕动,待而后朱,莫知其德。”

  〔6〕萧索指秋季。

  宋代范仲淹《恨赋》:“秋日萧索,浮云无光。”伏藏,指冬季。

  汉代伏胜《尚书大传》:“北方者何也?伏方也。

  伏方也者,万物之方伏。

  物之方伏,则何以为之冬?冬者中也,中也者,物方藏于中也。“

  〔7〕权舆《诗经。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毛传:“权舆,始也。”

  〔8〕危心心怀畏惧的意思。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

  〔9〕营卫即荣卫。

  沈曾植《海日楼札丛》卷四:“荣,大血管也。

  卫,微丝管也。“

  〔10〕半同托。

  〔11〕颛蒙愚昧。

  汉代扬雄《法言。学行》:“天降生民,倥侗颛蒙。”

  〔12〕贞虫《淮南子。原道训》:“……蚊蛲贞虫,蠕动跂作,皆知其所喜憎利害者。”汉代高诱注:“贞虫,细腰之属。”〔13〕亻马同骂。

  〔14〕胜民被征服国家的人民。

  〔15〕从于唱喁随声附和的意思。

  《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后者唱喁。”于,同吁。

  〔16〕奥古斯丁(A。Augustinus,354—430)古迦太基国(今突尼斯)的神学者,基督教主教,著有《天主之城》等。

  托尔斯泰(I。J。 LMNOLP,1828—1910),俄国作家。

  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约翰卢骚(J。J。Rousseau,1712—1778),通译让。雅克。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著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

  他们都著有自传性的《忏悔录》。

  〔17〕性解天才,这个词来自严复译述的《天演论》。

  竺生,同笃生,涌现的意思。

  〔18〕形上指精神。

  《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9〕吠陁或译韦陀,印度最古的宗教、哲学、文学经典名,这里借指印度。

  〔20〕因陁罗印度神话中的雷神,又是佛教中最高的神“帝释天”。

  〔21〕希伯来犹太民族的又一名称,相传公元前一千多年,在民族领袖摩西的领率下,从埃及归巴勒斯坦建国。

  希伯来人的典籍《旧约全书》,包括文学作品、历史传说以及有关宗教的传说等,后来成为基督教《圣经》的一部分。

  〔22〕覆载指天地。

  〔23〕百昌万物。

  《庄子。在宥》:“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24〕质力指化学、物理。

  〔25〕傎通颠。

  〔26〕黑格尔(E。H。Haeckel,1834—1919)通译海克尔,德国生物学家。

  著有《宇宙之谜》、《人类发展史》、《作为宗教和科学之间的钮带的一元论》等。

  他主张科学与宗教结成联盟,建立“一元论的宗教”,在“理性的宫殿”里供奉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女神。

  〔27〕官品指生物。

  严复在《天演论。能实》的按语中说:“有生者如人禽虫鱼鸟木之属,为有官之物,是名官品。”〔28〕尼*

  〔31〕黄帝之伐某尤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遂杀蚩尤。“〔32〕桑门佛家语,梵语sramana的略称,通译沙门,即出家修道的佛教徒。

  〔33〕乱之上也,治之下也《庄子。天下》:“墨翟禽滑岚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

  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诫治廾嘟已矣。

  乱之上也,治之下也。“

  清代郭庆藩《集释》引郭象注云:“乱莫大于逆物而伤性也。”“任众适性为上,今墨反之,故为下。”又引成玄英疏云:“墨子之道,逆物伤性,故是治化之下术,荒乱之上首也。”〔34〕奇觚《急就篇》卷一:“急就奇觚与众异。”原指奇书,这里是奇异的意思。

  〔35〕重言指传说。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36〕枳首之鹰双头鹰,沙皇俄国的国徽。

  人立之兽,两只相对直立的狮子,英国国徽。

  〔37〕什赫即波希米亚,现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一部分。

  〔38〕一切斯拉夫主义即泛斯拉夫主义,形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是俄国沙皇政府提出的要求各斯拉夫民族统一于沙皇制度之下的反动主张。

  〔39〕丧人民元丧害人民的生命。

  《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元。”

  汉代赵岐注:“元,首也。”

  〔40〕封豕长蛇,荐食上国《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封豕,大野猪。

  荐,屡次。

  〔41〕灵台心。

  《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42〕威廉二世(WilhelmⅡ,1859—1941)德意志帝国皇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祸首。

  他曾于一八九五年绘制一幅“黄祸的素描”,题词为“欧洲各国人民,保卫你们最神圣的财富!”向王公、贵族和外国的国家首脑散发;一九○七年又说:

  “‘黄祸’——这是我早就认识到的一种危险。

  实际上创造‘黄祸’这个名词的人就是我“(见戴维斯:《我所认识的德皇》,一九一八年伦敦出版)。

  黄祸之说,十九世纪末兴起于西方,盛行于二十世纪初。

  它宣称中国、日本等黄种民族的崛起,是威胁欧美生存的祸害,为西方帝国主义对东方的奴役、掠夺制造舆论。

  辛亥革命前,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些刊物常援引黄祸之说来鼓动“民气”。

  〔43〕贝谟(J。Bem,1795—1850)通译贝姆,波兰将军。

  一八三○年十一月波兰反抗沙俄、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领导人之一。

  失败后逃亡国外,参加了一八四八年维也纳武装起义和一八四九年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

  〔44〕裴伦(G。G。Byron,1788—1824)通译拜伦,英国诗人。

  一八二三年参加希腊的民族独立战争。

  著有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奇怪的日历

  我在去年买到一个日历,大洋二角五分,上印“上海魁华书局印行”,内容看不清楚,因为用薄纸包着的,我便将他挂在柱子上。

  从今年一月一日起,我一天撕一张,撕到今天,可突然发见他的奇怪了,现在就抄七天在下面:一月二十三日土曜日〔2〕星期三宜祭祀会亲友结婚姻

  又二十四日金曜日星期四宜沐浴扫舍宇又二十五日金曜日星期五宜祭祀又二十六日火曜日星期六又二十七日火曜日星期日宜祭祀……又二十八日水曜日星期一宜沐浴剃头捕捉又二十九日水曜日星期二我又一直看到十二月三十一日,终于没有发见一个日曜日和月曜日。

  虽然并不真奉行,中华民国之用阳历〔3〕,总算已经十三年了,但如此奇怪的日历,先前却似乎未曾出现过,岂但“宜剃头捕捉”,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