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鲁迅 >

第270章

鲁迅-第270章

小说: 鲁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咬,跳了一跳,把世界人类的大问题全然忘了,离不开的还是我本身。

  就我自己说起来,是早就有人劝我不要发议论,不要做杂感,你还是创作去吧!

  因为做了创作在世界史上有名字,做杂感是没有名字的。

  其实就是我不做杂感,世界史上,还是没有名字的,这得声明一句,是:这些劝我做创作,不要写杂感的人们之中,有几个是别有用意,是被我骂过的。

  所以要我不再做杂感。

  但是我不听他,因此在北京终于站不住了,不得不躲到厦门的图书馆上去了。

  艺术家住在象牙塔中,固然比较地安全,但可惜还是安全不到底。

  秦始皇,汉武帝想成仙,终于没有成功而死了。

  危险的临头虽然可怕,但别的运命说不定,“人生必死”的运命却无法逃避,所以危险也仿佛用不着害怕似的。

  但我并不想劝青年得到危险,也不劝他人去做牺牲,说为社会死了名望好,高巍巍的镌起铜像来。

  自己活着的人没有劝别人去死的权利,假使你自己以为死是好的,那末请你自己先去死吧。

  诸君中恐有钱人不多罢。

  那末,我们穷人唯一的资本就是生命。

  以生命来投资,为社会做一点事,总得多赚一点利才好;以生命来做利息小的牺牲,是不值得的。

  所以我从来不叫人去牺牲,但也不要再爬进象牙之塔和知识阶级里去了,我以为是最稳当的一条路。

  至于有一班从外国留学回来,自称知识阶级,以为中国没有他们就要灭亡的,却不在我所论之内,像这样的知识阶级,我还不知道是些今天的说话很没今天的说话很没有伦次,望诸君原谅!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上海劳动大学《劳大周刊》第五期,是鲁迅在该校讲演的记录稿。

  由黄河清记录,发表前经过鲁迅校阅。

  上海劳动大学,以国民党西山会议派为背景,标榜无政府主义的一所半工半读学校,分农学院、工学院、社会科学院三部。

  一九二七年创办,一九三三年停办。

  〔2〕易先生即易培基(1880—1937),字寅村,湖南长沙人。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两次担任短时期的北洋政府教育总长。

  他支持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运动,该校复校后曾兼任校长。

  一九二七年任上海劳动大学校长。

  〔3〕“知识阶级及其使命”俄国作家爱罗先珂在北京的一次讲演的题目。

  记录稿最初连载于一九二二年三月六日、七日《晨报副刊》,题为《知识阶级的使命》。

  〔4〕指东南大学教授吴宓。

  参看《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5〕李林甫疑为许敬宗之误。

  唐代刘輖《隋唐嘉话》卷中:“太宗之征辽,作飞梯临其城。

  有应募为梯首,城中矢石如雨,而竞为先登。

  英公指谓中书舍人许敬宗曰:“此人岂不大健?‘敬宗曰:”健即大健,要是不解思量。

  ‘“

  〔6〕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

  〔7〕罗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反对英国参战,因而被解除剑桥大学教职;之后又因反对征兵,被判监禁四个月。

  〔8〕罗曼罗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曾发表《站在斗争之上》等文,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9〕Yes英语:是。

  〔10〕Renaissance英语:文艺复兴。

  十四至十五世纪兴起的西方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

  最初开始于意大利,后来扩及德、法、英、荷等欧洲国家。

  这个运动以复兴久被泯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口号,因而得名。

  〔11〕为艺术而艺术最早由法国作家戈蒂叶(1811—1872)提出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观。

  它认为艺术应该超越一切功利而存在,创作的目的在于艺术本身,与社会政治无关。

  〔2〕“象牙之塔”原是法国文艺批评家圣。佩韦(1804—1869)批评同时代消极浪漫主义诗人维尼的用语,后来用以比喻脱离现实的文艺家的小天地。
  集外集拾遗补编

  Ⅻ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

  本书收入一九三八年五月许广平编定的《集外集拾遗》出版后陆续发现的佚文,其中广告、启事、更正等编为附录一;从他人著作中录出的编为附录二。
  季廉来信按语

  我们叨在上海,什么“考试情节”,“法立然后知恩”〔2〕之类,在报上倒不大见的。不过偶然有些传说,如“嫌疑情节”,“大学招考,凡做白话文者皆不取”等等。然而真假却不得而知,所以连我四周是“漆黑”还是“雪白”,也无从奉告了。近来声说这里有“革命文学家”因为“语丝派”中人,在北京醉生梦死,不出来“革命”,恨不用大炮打掉北京。〔3〕那么,这里大约是好得很罢?要不然,他们为什么这样威武呢?旅沪一记者。新春。
  祭书神文

  上章困敦之岁〔2〕,贾子祭诗之夕〔3〕,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4〕,而缀之以俚词曰:今之夕兮除夕,香焰兮烛焰赤。

  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

  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

  绝交阿堵〔5〕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

  缃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鱼〔6〕。

  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分为君娱,君之来兮毋徐徐。

  君友漆妃兮管城侯〔7〕,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8〕。

  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鱼之来游。

  俗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阈兮增君羞。

  若弗听兮止以吴钩〔9〕示之《丘》《索》兮棘其喉〔10〕。

  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以心忧。

  宁召书癖兮来诗囚〔11〕,君为我守兮乐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香兮〔12〕,购异籍以相酬。

  EE

  〔1〕本篇录自周作人日记,写于一九○一年二月十八日(夏历庚子除夕),署名戛剑生。

  〔2〕上章困敦之岁指庚子年。

  《尔雅。释天》:“(太岁)在庚曰上章”,“(太岁)在子曰困敦。”

  〔3〕贾子指唐代诗人贾岛。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贾岛)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

  ‘“

  〔4〕长恩明代无名氏《致虚阁杂俎》:“司书鬼曰长恩,除夕呼其名而祭之,鼠不敢啮,蠹鱼不蛀。”

  〔5〕阿堵原是晋代俗语,即“这个”。

  《晋书。王衍传》:“衍口未尝言钱,妇令婢以钱绕床下,衍晨起,不得出,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后人遂沿用为钱的别称。

  〔6〕脉望传说中的仙虫。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鱼,蛀书虫。

  ,蠹的古字。

  〔7〕漆妃墨的别称。

  管城侯,笔的别称。

  〔8〕笔海砚的别称。

  文冢,唐代文学家刘蜕埋稿处,这里指书丛。

  〔9〕吴钩春秋时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

  唐代李贺《南园》诗:“男儿何不带吴钧,收取关山五十州。”〔10〕《丘》《索》即《九丘》、《八索》。

  汉代孔安国《〈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

  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为上世帝王遗书也。“

  〔11〕诗囚苦吟不已,诗思窘迫的诗人。

  元代元好问《放言》诗有“郊岛两诗囚”句,郊、岛,指唐代诗人孟郊、贾岛。

  〔12〕芹茂而樨香《诗经。鲁颂。

  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泮水为学宫中的水池,后人常用入泮、芹比喻童生进学。

  樨即桂花。

  桂花飘香正是秋闱开科之时,后人常用折桂比喻秋闱中式。
  戛剑生杂记

  行人于斜日将堕之时,暝色逼人,四顾满目非故乡之人,细聆满耳皆异乡之语,一念及家乡万里,老亲弱弟必时时相语,谓今当至某处矣,此时真觉柔肠欲断,涕不可仰。

  故予有句云:日暮客愁集,烟深人语喧。

  皆所身历,非托诸空言也。

  生鲈鱼与新粳米炊熟,鱼须砍小方块,去骨,加秋油〔2〕,谓之鲈鱼饭。

  味甚鲜美,名极雅饬,可入林洪《山家清供》〔3〕。

  夷人呼茶为梯〔4〕,闽语也。

  闽人始贩茶至夷,故夷人效其语也。

  试烧酒法,以缸一只猛注酒于中,视其上面浮花,顷刻迸散净尽者为活酒,味佳,花浮水面不动者为死酒,味减。

  EE

  〔1〕本篇录自周作人《关于鲁迅》一文(见一九三七年三月上海宇宙风社出版的《瓜豆集》),作于一八九八年,戛剑生,鲁迅早年的别号。

  〔2〕秋油酱油。

  〔3〕《山家清供》宋代林洪著,二卷,是一部关于烹饪的书。

  〔4〕梯英语tea的音译。
  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

  世界上版画出现得最早的是中国〔2〕,或者刻在石头上,给人模拓,或者刻在木版上,分布人间。

  后来就推广而为书籍的绣像〔3〕,单张的花纸,给爱好图画的人更容易看见,一直到新的印刷术传进了中国,这才渐渐的归于消亡。

  欧洲的版画,最初也是或用作插画,或印成单张,和中国一样的。

  制作的时候,也是画手一人,刻手一人,印手又是另一人,和中国一样的。

  大家虽然借此娱目赏心,但并不看作艺术,也和中国一样。

  但到十九世纪末,风气改变了,许多有名的艺术家,都来自己动手,用刀代了笔,自画,自刻,自印,使它确然成为一种艺术品,而给人赏鉴的量,却比单能成就一张的油画之类还要多。

  这种艺术,现在谓之“创作版画”,以别于古时的木刻,也有人称之为“雕刀艺术”。

  但中国注意于这种艺术的人,向来是很少的。

  去年虽然开过一个小小的展览会〔4〕,而至今并无继起。

  近闻有德国的爱好美术的人们,已筹备开一“创作版画展览会”。

  其版类有木,有石,有铜。

  其作家都是现代德国的,或寓居德国的各国的名手,有许多还是已经跨进美术史里去了的人们。

  例如亚尔启本珂(Archipenko),珂珂式加(O。Kokoschka),法宁该尔(L。Feininger),沛息斯坦因(M。Pechstein)〔5〕,都是只要知道一点现代艺术的人,就很熟识的人物。

  此外还有当表现派文学运动〔6〕之际,和文学家一同协力的霍夫曼(L。vonHofmann),梅特那(L。Meidner)〔7〕的作品。

  至于新的战斗的作家如珂勒惠支夫人(K。Kollwitz),格罗斯(G。Grosz),梅斐尔德(C。Meffert)〔8〕,那是连留心文学的人也就知道,更可以无须多说的了。

  这展览会里,连上述各家以及别的作者的版画,闻共有百余幅之多,大者至二三尺,且都有作者亲笔的署名,和翻印的画片,简直有天渊之别,是很值得美术学生和爱好美术者的研究的。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七日《文艺新闻》第三十九号,署名乐贲。

  德国作家版画展,德国汉堡嘉夫人于一九三一年底筹办,次年五、六月间在上海展出。

  鲁迅曾为它提供展品和镜框。

  汉堡嘉夫人(MrsHamburger),当时侨居上海,开设瀛环图书公司。

  〔2〕版画出现得最早的是中国远在汉代,我国就产生了具有版画性质和特点的石刻画像。

  至唐代出现了《金刚经》扉画《佛在给孤独园说法图》(刊印于咸通九年,即公元八六八年)等优秀木刻版画,比欧洲现存的十五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