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鲁迅 >

第22章

鲁迅-第22章

小说: 鲁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的时代,眼见张献忠李自成一班强盗流毒全国,故他觉得强盗是不能提倡的,
是应该口诛笔伐的。”
  故至清,则世异情迁,遂复有以为“虽始行不端,而能翻然悔悟,改弦易辙,
以善其修,斯其意固可嘉,而其功诚不可泯”者,截取百十五回本之六十七回至结
末,称《后水浒》,一名《荡平四大宣传》,附刊七十回之后以行矣。其卷首有乾
隆壬子(一七九二)赏心居士序。
  清初,有《后水浒传》四十回,云是“古宋遗民著,雁宕山樵评”,盖以续百
回本。其书言宋江既死,余人尚为宋御金,然无功,李俊遂率众浮海,王于暹罗,
结末颇似杜光庭之《虬髯传》。古宋遗民者,本书卷首《论略》云“不知何许人,
以时考之,当去施罗未远,或与之同时,不相为下,亦未可知”。然实乃陈忱之托
名;忱字遐心,浙江乌程人,生平著作并佚,惟此书存,为明末遗民(《两浙輶轩
录》补遗一《光绪嘉兴府志》五十三),故虽游戏之作,亦见避地之意矣。
  然至道光中,有山阴俞万春作《结水浒传》七十回,结子一回,亦名《荡寇志》,
则立意正相反,使山泊首领,非死即诛,专明“当年宋江并没有受招安平方腊的话,
只有被张叔夜擒拿正法一句话”〔19〕,以结七十回本。俞万春字仲华,别号忽来
道人,尝随其父宦粤。瑶民之变,从征有功议叙,后行医于杭州,晚年乃奉道释,
道光己酉(一八四九)卒。《荡寇志》之作,始于丙戌而迄于丁未,首尾凡二十二
年,“未遑修饰而殁”,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其子龙光始修润而刻之(本书识
语)。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摩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在
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
  此外讲史之属,为数尚多。明已有荒古虞夏(周游《开辟演义》锺惺《开辟唐
虞传》及《有夏志传》)〔20〕,东西周(《东周列国志》《西周志》《四友传》)
〔21〕,两汉(袁宏道评《两汉演义传》)〔22〕,两晋(《西晋演义》《东晋演
义)》〔23〕,唐(熊锺谷《唐书演义》)〔24〕,宋(尺蠖斋评释《两宋志传)》
〔25〕诸史事平话,清以来亦不绝,且或总揽全史(《二十四史通俗演义》)〔26〕,
或订补旧文(两汉两晋隋唐等),然大抵效《三国志演义》而不及,虽其上者,亦
复拘牵史实,袭用陈言,故既拙于措辞,又颇惮于叙事,蔡奡《东周列国志读法》
〔27〕云,“若说是正经书,却毕竟是小说样子,……但要说他是小说,他却件件
从经传上来。”本以美之,而讲史之病亦在此。
  至于叙一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数人者,据《梦粱录》(二十)讲史条下云,
“有王六大夫,于咸淳年间敷衍《复华篇》及《中兴名将传》,听者纷纷。”则亦
当隶于讲史。
  《水浒传》即其一,后出者尤夥。较显者有《皇明英烈传》〔28〕一名《云合
奇踪》,武定侯郭勋家所传,记明开国武烈,而特扬其先祖郭英之功;后有《真英
烈传》〔29〕,则反其事而詈之。
  有《宋武穆王演义》〔30〕,熊大本编,有《岳王传演义》〔31〕,余应鳌编,
又有《精忠全传》〔32〕,邹元标编,皆记宋岳飞功绩及冤狱;后有《说岳全传》
〔33〕,则就其事而演之。清有《女仙外史》〔34〕,作者吕熊(刘廷玑《在园杂
志》云),述青州唐赛儿之乱;有《梼杌闲评》〔35〕,无作者名,记魏忠贤客氏
之恶。其于武勇,则有叙唐之薛家(《征东征西全传》)〔36〕,宋之杨家(《杨
家将全传》)及狄青辈(《五虎平西平南传》)〔37〕者,文意并拙,然盛行于里
巷间。其他托名故实,而借以腾谤报怨之作亦多,今不复道。

         ※        ※         ※

  〔1〕龚圣与(1222—约1304) 名开,号翠岩,宋末元初淮阴(今属江苏)人。
《宋江三十六人赞》,是龚分别为宋江等三十六人所写的一组四言诗,见宋周密
《癸辛杂识读集》。
  〔2〕高如李嵩辈 一说指高如、李嵩等宋元之际民间文人。一说高如非人名,
全句意谓一时高手如李嵩辈。李嵩,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官三朝画院待
诏,以画人物著称。
  〔3〕元杂剧取材于水浒故事的,今知有三十多种,现存者有高文秀《黑旋风双
献功》、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无名氏《鲁
智深智赏黄花峪》等。
  〔4〕陈泰 字志同,号所安,元茶陵(今属湖南)人,由翰林庶吉士改授龙南
令。撰有《所安遗集》。
  〔5〕关于《水浒传》编撰者,说法不一。或曰罗贯中,王圻《续文献通考》卷
一七七:“《水浒传》,罗贯著。”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五:“钱塘罗
贯中本者,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叙宋江等事,奸盗脱骗机械甚详。”郎
瑛《七修类稿》卷上:“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或曰施耐庵,胡
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施
某指施耐庵。
  或曰施作罗编,明袁无涯原刊本《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一二○回,不分
卷)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李贽《忠义水浒传叙》亦云:
  “施罗二公传水浒。”或曰施作罗续,参看本卷第151页注〔16〕。
  〔6〕周亮工(1612—1672) 字元亮,号栎园,明末清初祥符(今河南开封)
人。明崇祯时任监察御史,入清任户部右侍郎。撰有《赖古堂集》、《因树屋书影》
等。
  〔7〕灯花婆婆 钱曾《也是园书目》词话部分著录《灯花婆婆》一篇,写唐刘
积中受到从灯花中跳出的白发老妇吵扰的故事。原文已佚,《平妖传》中略叙其事。

  〔8〕《英雄谱》 明崇祯间刻印。每页分上下两栏,上为《忠义水浒传》,下
为《三国演义》。
  〔9〕郭勋 明濠州(治所今安徽凤阳)人。明开国功臣郭英之后,袭封武定侯。

  〔10〕李贽(1527—1602) 字卓吾,别号温陵居士,明泉州晋江(今属福建)
人。曾任云南姚安知府。所撰有《焚书》、《藏书》等,曾评点《水浒传》。
  〔11〕享保 日本中御门天皇的年号(1716—1736)。宝历,日本桃园天皇的
年号(1751—1764)。
  〔12〕杨定见 字凤里,明麻城(今属湖北)人。他在《忠义水浒全书·小引》
中说:“吾之事卓吾先生也,貌之承而心之委,无非卓吾先生者。……自吾游吴,
访陈无异使君,而得袁无涯氏。……嗣是数过从语,语辄及卓老,求卓老遗言甚力,
求卓老所批阅之遗书又甚力,无涯氏岂狂耶癖耶?吾探吾行笥,而卓吾先生所批定
《忠义水浒传》及《杨升庵集》二书与俱,挈以付之。无涯欣然如获至宝,愿公诸
世。”
  〔13〕袁无涯 名叔度,明末苏州人。经营“书植堂”,刊行书籍。
  〔14〕叶昼 字文通,明无锡(今属江苏)人。撰有《悦客编》等。
  常假托名人评点诸书。周亮工《因树屋书影》指出:“当温陵《焚、藏书》盛
行时,坊间种种借温陵之名以行者,如《四书第一评、第二评》、《水浒传》、
《琵琶》、《拜月》诸评,皆出文通手。”
  〔15〕百十七回本 今所见《水浒》无百十七回本。
  〔16〕关于施耐庵、罗贯中关系问题,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志三载:“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又胡应麟《少室山房笔
丛》卷四十一:“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其门人罗本亦效
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嗤也。”
  〔17〕吴梅(1884—1939) 字瞿安,号霜厓,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
北京大学等校教授。所撰《顾曲塵谈》,论述戏曲音律及作曲方法,中有一章专记
元明以来戏曲家遗事轶闻。
  〔18〕“恶札” 金圣叹反对侯蒙上书招安宋江,认为“反贼”不能招安,只
能剿灭。贯华堂本《金人瑞删定水浒传》卷首《宋史目》评语:“君子一言以为智,
一言以为不智。如侯蒙其人者,亦幸而遂死耳。
  脱真得知东平,恶知其不大败公事,为世僇笑者哉!何罗贯中不达,犹祖其说,
而有续《水浒传》之恶札也。”
  〔19〕这里的“当年宋江并没有受招安平方腊的话”等二句,见俞万春《荡寇
志》卷首《引言》。
  〔20〕写荒古虞夏者,如周游《开辟演义》、锺惺《开辟唐虞传》及《有夏志
传》。周游,字仰止,号五岳山人。明代人,生平不详。
  《开辟演义》,六卷八十回。锺惺(1574—1624),字伯敬,明湖广竟陵人。
《开辟唐虞传》,即《盘古至唐虞传》二卷十四则。《有夏志传》,四卷十九则。
两书旧题“景陵锺惺景伯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实为明无名氏所
撰。
  〔21〕写东西周者,如《东周列国志》、《西周志》、《四友传》。
  《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卷一○八回。明余邵鱼撰《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
改订为《新列国志》,清蔡元放删改为《东周列国志》,并加评语。
  《西周志》,未见,据黄摩西《小说小话》载,此书“铺张昭王南征、穆王见
西王母及平徐偃王事。”《四友传》,即《鬼谷四友志》,三卷,不分回目,清杨
景淐撰。
  〔22〕写两汉者,如袁宏道评《两汉演义传》。袁宏道(1568—1610),字中
郎,号石公,明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三台馆本《全汉志传》,十四卷,卷首有
袁宏道序。
  〔23〕写两晋者,如《东西晋演义》。此书包括《西晋演义》四卷,《东晋演
义》八卷。明无名氏撰,题“秣陵陈氏尺蠖斋评释”,首有雉衡山人(明杨尔曾)
序。
  〔24〕写唐代者,如熊钟谷《唐书演义》。熊钟谷,即熊大木,明建阳(今属
福建)人。《唐书演义》,全名《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九十节(实为八十九节)。

  〔25〕写宋代者,如尺蠖斋评释《南北两宋志传》。尺蠖斋,明陈继儒书斋名。
《南北两宋志传》,包括《南宋志传》、《北宋志传》,各十卷五十回。书题“姑
孰陈氏尺蠖斋评释”。《南宋》题“陈继儒编次”,《北宋》不题撰人。前者演太
祖事,后者演宋初及真宗、仁宗二朝事。
  书名“南宋”“北宋”,实与历史上南北宋分期无关,且未涉及南宋时事。
  〔26〕通写全史者,如《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此书二十六卷四十四回,清吕
抚撰。原题《纲鉴演义》,后来传本改称今名。
  〔27〕蔡奡 字元放,号野云主人,清江宁(今属江苏)人。《东周列国志读
法》,见其评本《东周列国志》。
  〔28〕《皇明英烈传》 六卷,明无名氏撰。
  〔29〕《真英烈传》 未见。据黄摩西《小说小话》载:“似因反对前书(指
《英烈传》)而作,开国诸将中,于郭英多所痛诋。”
  〔30〕《宋武穆王演义》 即《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八卷八十则,题“鳌峰
熊大木编辑”。
  〔31〕《岳王传演义》 即《大宋中兴岳王传》,八卷,题“红雪山人余应鳌
编次”,实即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另一传本。余应鳌,生平不详。
  〔32〕《精忠全传》 即《岳武穆王精忠传》,六卷,六十八回,明无名氏编,
为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删节本。题“邹元标编订”,系假托。邹元标
(1551—1624),字尔瞻,明吉水(今属江西)人,曾官吏部左侍郎,撰有《愿学
集》。
  〔33〕《说岳全传》 二十卷,八十回,清钱彩撰。彩字锦文,仁和(今浙江
杭州)人。
  〔34〕《女仙外史》 一百回。吕熊,字文兆,清初吴人,撰有《诗经六艺辨》
等。
  〔35〕《梼杌闲评》 一名《明珠缘》,五十回,不题撰人姓名。
  〔36〕叙唐之薛家者,如《征东征西全传》。《征东》即《说唐后传》,五十
五回;《征西》即《征西说唐三传》,十卷,八十八回,均清无名氏撰。薛家,指
唐代名将薛仁贵一家。
  〔37〕叙宋之杨家及狄青辈者,如《杨家将全传》及《五虎平西平南传》。
《杨家将全传》,又名《杨家通俗演义》,八卷,五十八则,明无名氏撰。《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