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鲁迅 >

第198章

鲁迅-第198章

小说: 鲁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更大。
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

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
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
必做了。
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18〕之道却在于挖。
其实,
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十二月十日。


                             三 最先与最后

  《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19〕这虽是从我们这样外行的人看起来,也觉得很有理。
因为假若一开首便
拚命奔驰,则马力易竭。
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人的处
世金鍼了。

  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

  〔20〕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
然而人性
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
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

以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所
以虽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
如果偶有几个不肯退转,
因而受害的,公论家便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
对于“锲而不舍”〔21〕的人们也
一样。

  我有时也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
这种竞争,本来不像两敌国的开战,挟有
仇隙的,然而也会因了竞争而骂,或者竟打起来。
但这些事又作别论。
竞走的时候,
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一到决胜点,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几个还至于失了跑完豫定
的圈数的勇气,中途挤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佯为跌倒,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他抬
走。
假若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尽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
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
明,“不耻最后”的缘故罢。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战具比我们精利
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
“土崩瓦解”
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
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
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四 流产与断种

  近来对于青年的创作,忽然降下一个“流产”的恶谥,哄然应和的就有一大群。

我现在相信,发明这话的是没有什么恶意的,不过偶尔说一说;应和的也是情有可
原的,因为世事本来大概就这样。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
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开导我们:生下来的倘不是圣贤,豪杰,天才,
就不要生;写出来的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写;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
乐世界,或者,至少能给我(!)有更多的好处,就万万不要动!……
  那么,他是保守派么?据说:并不然的。
他正是革命家。

  惟独他有公平,正当,稳健,圆满,平和,毫无流弊的改革法;现下正在研究
室里研究着哩,——只是还没有研究好。

  什么时候研究好呢?答曰:没有准儿。

  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
是可笑的。
但无论怎样的愚妇人,却总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
决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逼死”他;也决不至于将他禁
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能够飞跑时再下地。
因为她知道:假如这么办,即使长到
一百岁也还是不会走路的。

  古来就这样,所谓读书人,对于后起者却反而专用彰明较著的或改头换面的禁
锢。
近来自然客气些,有谁出来,大抵会遇见学士文人们挡驾:且住,请坐。
接着
是谈道理了:调查,研究,推敲,修养,……结果是老死在原地方。
否则,便得到
“捣乱”的称号。
我也曾有如现在的青年一样,向已死和未死的导师们问过应走的
路。
他们都说:不可向东,或西,或南,或北。
但不说应该向东,或西,或南,或
北。
我终于发见他们心底里的蕴蓄了:不过是一个“不走”而已。

  坐着而等待平安,等待前进,倘能,那自然是很好的,但可虑的是老死而所等
待的却终于不至;不生育,不流产而等待一个英伟的宁馨儿〔22〕,那自然也很可
喜的,但可虑的是终于什么也没有。

  倘以为与其所得的不是出类拔萃的婴儿,不如断种,那就无话可说。
但如果我
们永远要听见人类的足音,则我以为流产究竟比不生产还有望,因为这已经明明白
白地证明着能够生产的了。

  十二月二十日。


         ※        ※         ※

  〔1〕本篇最初分三次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十二日、二十二日北京
《国民新报副刊》。

  〔2〕一个阔人 指章士钊。
关于读经“救国”,参看本卷第131页注〔11〕。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语见《论语·学而》。
“说”同“悦”。

  〔4〕开学校,废读经 清政府在一八九四年(光绪二十年,甲午)中日战争中
战败后,不久就采取了一些改良主义的办法。
戊戌变法(1898)期间,光绪帝于七
月六日下诏普遍设立中小学,改书院为学堂;六月二十日曾诏令在科举考试中废止
八股,“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

  〔5〕“钦定四库全书” 清代乾隆三十八年(1773)设立四库全书馆,把宫中
所藏和民间所献书籍,命馆臣分别加以选择、钞录,费时十年,共选录书籍三千五
百○三种,分经、史、子、集四部,即所谓“钦定四库全书”。
它在一定程度上起
了保存和整理文献的作用;但这也是清政府文化统制的具体措施之一,凡被认为
“违碍”的书,或遭“全毁”、“抽毁”,或被加以窜改,使后来无可依据。

  〔6〕《琳琅秘室丛书》 清代胡珽校刊,共五集,计三十六种。

  所收主要是掌故、说部、释道方面的书。

  〔7〕《茅亭客话》 宋代黄休复著,共十卷。
内容是记录从五代到宋代真宗时
(约当公元十世纪)的蜀中杂事。

  〔8〕《三朝北盟汇编》 宋代徐梦莘编,共二百五十卷。
书中汇辑从宋徽宗政
和七年(1117)到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间宋、金和战的史料。

  〔9〕《宋人说部丛书》 指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宋人说部书”(都是笔记小说),
夏敬观编校,共出二十余种。

  〔10〕《野获编》 即《万历野获编》,明代沈德符著,三十卷,补遗四卷。

记载明代开国至神宗万历间的典章制度和街谈巷语。

  〔11〕《明季南北略》 指《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
清代计六奇编。

《北略》二十四卷,记载万历四十四年(1616)至崇祯十七年(1644)间事;《南
略》十八卷,与《北略》相衔接,记至清康熙元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害止。

  〔12〕《明季稗史汇编》 清代留云居士辑,共二十七卷,汇刊稗史十六种。

各书所记都是明末的遗事。
有都城留云居排印本。

  〔13〕《痛史》 乐天居士编,共三集。
辛亥革命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汇印,
收明末清初野史二十余种。

  〔14〕Le Bon 勒朋(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
他在《民族进化的
心理定律》一书中说:“欲了解种族之真义必将之同时伸长于过去与将来,死者较
之生者是无限的更众多,也是较之他们更强有力。
”(张公表译,商务印书馆版)
参看《热风·随感录三十八》。

  〔15〕关于美国禁讲进化论,章士钊在《甲寅》周刊第一卷第十七号(一九二
五年十一月七日)的《再疏解轋义》中说:“田芮西州Ten-nessee。
尊崇耶教较笃
者也。
曾于州宪订明。
凡学校教科书。
理与圣经相牾。
应行禁制。
州有市曰堞塘Da
yton。
其小学校中。
有教员曰师科布John Thomas Scopes。
以进化论授于徒。

政府大怒。
谓其既违教义。
复触宪纲。
因名捕师氏。
下法官按问其罪。
”后来因
“念其文士。
罚锾百元”。
进化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在《物种
起源》等著作中提出的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
它揭示了生物的起源、变异
和发展的规律,对近代生物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6〕《笑林广记》 明代冯梦龙编有《广笑府》十三卷,至清代被禁止,后
来书坊改编为《笑林广记》,共十二卷,编者署名游戏主人。
关于金老鼠的笑话,
见该书卷一(亦见《广笑府》卷二)。

  〔17〕民元革命 即辛亥革命。
S城,指绍兴;都督,指王金发。

  参看《朝花夕拾·范爱农》及其有关注。
王金发曾领导浙东洪门会党平阳党,
号称万人,故作者戏称他“出身绿林大学”。

  〔18〕“自求多福” 语见《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意思是只要顺天命而行,则福禄自来。

  〔19〕“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参看本卷第110页注〔29〕。

  〔20〕“不为戎首” 语出《礼记·檀弓》:“毋为戎首,不亦善乎?”据汉
代郑玄注:“为兵主来攻伐曰戎首”。
“不为祸始”、“不为福先”,语见《庄子
·刻意》:“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21〕“锲而不舍” 语见《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
雕刻的意思。

  〔22〕宁馨儿 晋宋时代俗语。
《晋书·王衍传》:“何物老妪,生宁馨儿。

宁馨儿是“这样的孩子”的意思。
宁,这样;馨,语助词。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1〕

  《现代评论》五五期《闲话》的末一段是根据了女大学生的宣言〔2〕,说女师
大学生只有二十个,别的都已进了女大,就深悔从前受了“某种报纸的催眠”。幸
而见了宣言,这才省悟过来了,于是发问道:“要是二百人(按据云这是未解散前
的数目)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要是二百人都入了女大便怎样?难道
女师大校务维持会招了几个新生也去恢复么?我们不免要奇怪那维持会维持的究竟
是谁呢?他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3〕这当然要为夏间并不维持女师大而现在
则出而维持“公理”的陈源教授所不解的。我虽然是女师大维持会的一个委员,但
也知道别一种可解的办法——
  二十人都往多的一边跑,维持会早该趋奉章士钊!
  我也是“四五十岁的人爱说四五岁的孩子话”〔4〕,而且爱学奴才话的,所以
所说的也许是笑话。但是既经说开,索性再说几句罢:要是二百人中有二百另一人
入了女大便怎样?要是维持会员也都入了女大便怎样?要是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
而剩下的一个人偏不要维持便怎样?……
  我想这些妙问,大概是无人能答的。这实在问得太离奇,虽是四五岁的孩子也
不至于此,——我们不要小觑了孩子。
  人也许能受“某种报纸的催眠”,但也因人而异,“某君”只限于“某种”;
即如我,就决不受《现代评论》或“女大学生某次宣言”的催眠。假如,倘使我看
了《闲话》之后,便抚心自问:“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

  ……维持会维持的究竟是谁呢?……”那可真要连自己也奇怪起来,立刻对章
士钊的木主〔5〕肃然起敬了。但幸而连陈源教授所据为典要的《女大学生二次宣言》
也还说有二十人,所以我也正不必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