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二月河.帝王系列(全本txt) >

第258章

二月河.帝王系列(全本txt)-第258章

小说: 二月河.帝王系列(全本txt)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膊皇悄奈话⒏绲摹U馐腔噬系谋⒌谋愣穑恳冶还亓耸辏袢崭崭彰缮猓憧梢圆恍盼沂?墒牵使锏奶嗍羌俚穆穑渴咭羌俚穆穑空馍媳吖┑慕鹋屏罴羌俚穆穑浚⊙眨迷谝皇保绻皇鞘蚧鸺钡木榇笫拢噬夏苋靡饨鹋屏罴穑磕愠晌脑说ǜ颐晔游液褪咭ǜ铱咕芑噬系鞅闹家猓誓悖飧玫焙巫铮浚 �
  成文运心里清楚,十三爷说的全是正理。可事到如今,他无路可走啊,只好硬抗了:“十三爷,那,那你要把我怎么样?”
  十三爷斩钉截铁地说:“要你听从爷的将令!”
  成文运咬着牙根又问:“我要是不从呢?”
  邬思明多次说过,十三爷是关在宠子里的老虎。如今猛虎归山,十三爷要杀人了。他浓眉霍地一跳,厉声喊道:
  “来人,把这个胆敢藐视皇命,违抗圣旨的奴才就地正法!”
  鄂伦岱应声而出,拔剑向前,还没等成文运醒过神儿来呢,那剑已经洞穿了他的胸膛。鄂伦岱一边在成文运的尸体上蹭着剑上的血迹,一边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下边的将佐,大声说:
  “还有不服的人吗?来,试试老子的手段吧。”
  鄂伦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小子,谁不知道啊。再说,这里大部分将佐又都是十三爷手下的老人,一时,全都重新跪下,齐声高喊:
  “奴才等谨遵圣谕。”
  十三爷这才缓了口气说:“好,能忠君办差,就是好臣子,爷会为你们记功的。按刚才的分派,出兵吧!”
  丰台大营号炮响起,三万军兵,全部出动,各自奔向新的防地。胤祥带了三千劲旅,飞马来到畅春园,在离园子二里多的地方停了下来。让十七弟在此掌握,自己却马不停蹄地进了畅春园,翻身下马,急步闯到了穷庐。这时,里边早已是哭声震天了。
  胤祥来到穷庐门前时,只见一个人面向内,背朝外,坐在门洞里的一张大椅子上。他不由得吃了一惊,近前一看,原来是武丹。胤祥脱口叫道:
  “啊,武老将军,您怎么坐在这里,风雪这么大,快回屋里暖和一下吧。”
  可是,武丹却一动不动。胤祥扑到近前,仔细审视。啊?!原来这位老将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死去了。他的头上、脸上、胡须上,早已挂满了霜花,眼睛却瞪得大大的。临死前流出来的泪水,在他那刻满皱纹的脸上结成了冰凌。 
 
  
第五十六章 大势去阿哥奉遗命 好运来雍正立新朝
 
  十三阿哥胤祥来到穷庐的时候发现,武丹老将军已经过世了。胤祥被幽禁十年,他当然不知道武丹这位老侍卫重新回到皇上身边后,是怎样地日夜操劳,寸步不离地保护着皇上;胤祥更不知道,在皇上临终前的这几天,武丹心胆俱裂,而又强自挣扎着没有离开这门洞一步!当穷庐内传出第一阵哭声时,武丹肝肠痛断,他意识到,皇上已经走了,他自己的差使也办完了。他在心中叫道:“老主子啊,奴才武丹不能与您见最后一面了。主子等着,奴才这就随主子去了。”一阵急促的心跳之后他突然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他,和他那颗忠诚不渝的心,随着老皇上走了。如今,胤祥见此情景,又心疼,又着急。连忙把刘铁成叫到身边说:“铁成,你这侍卫是怎么当的?武老将军的英灵已经跟随皇上升天了,你,你怎么还让他坐在这里。快,先把武老将军的遗体请进房内供着,听候安排。”吩咐完了,便急急忙忙地进了穷庐。
  张廷玉迎了上来低声说:“十三爷,万岁已经龙驭上宾,请爷去了吉服。”
  十三爷哪儿还听得见别人说话呀!他踉跄几步,奔到皇上的灵床前,抚着康熙的遗体号啕大哭:“皇阿玛,不孝儿臣胤祥看您老人家来了。阿玛活着的时候,儿臣惹阿玛生气。阿玛走了,儿臣又没能见阿玛一面。皇阿玛原谅儿臣吧。您老人家再睁开眼,看儿臣一眼吧……”
  胤祥这一通大哭,确实是发自肺腑,出自真情。十年了,十年哪!他日日夜夜都在思念着父皇,如今被赦出来,父皇却已仙逝。他怎么不肝肠寸断,失声痛哭呢?
  在胤祥来之前,这里已经哭了好大一阵了。他这一哭,又引起了在场众人的悲伤,不管是存着什么心思,又都跟着哭了起来。这里边,最苦的是张廷玉。他自己同样的伤心难过,同样的想失声痛哭。可是,今天他重任在肩,又不能不强自镇定。他早看出来了,八阿哥和老九、老十他们蠢蠢欲动、急不可待的烦躁,也看出了四爷胤祯只顾痛哭流涕的真情。这么多的皇子全集合在这里,万一争斗起来,准敢去拉,又谁能劝得下呢?十三爷一来,张廷玉的胆子壮了。他站起身来,从怀中掏出老皇上给隆科多的那第二份诏书,朗声说道:
  “众位阿哥,请暂且节哀。大行皇帝临终之前还有一道遗命。晋升九门提督、步军统领隆科多为太子太保、上书房大臣。大行皇帝的传位诏书,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边。隆科多已经去请这份传位诏书了,马上就可以回来,请皇阿哥们稍候。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位定了,还要为大行皇帝安排后事呢。”
  老九一听这话就蹦了:“什么,什么,还有传位诏书?希罕!我说张相,刚才你也在这儿。大行皇帝的遗诏是你读的,大行皇帝的遗言你也听见了,不是明明说了,让十四阿哥继位吗?”
  他这么带头一搅和,老十也上劲儿了:“对呀,大行皇帝已经说,传位给十四阿哥了,咱们都听见了嘛。老九又问了一声,大行皇帝不是还赏他一串念珠的吗?”
  老八阴沉着脸没有做声。他在焦急地等着外边的消息,计算着成文运的兵马现在到了哪里。刚才张廷玉说,隆科多受了遗命,晋升为上书房大臣。这消息对老八简直是当头一棒。看来,今日恐怕是凶多吉少。他正想趁着老九、老十在这儿胡搅蛮缠的机会,再加上一把火,赶在隆科多到来之前,捅出个大乱子。可是,其他阿哥却不干了。老五、老六等人率先出头说话::“九弟,十弟,你们胡说些什么呀?大家都在这儿听着的嘛。皇阿玛分明是说,把皇位传给四哥,你们……”
  老十跳起来打断了他们:“什么,什么?你们听错了!是十四阿哥。”
  “不,是四阿哥!”
  “十四阿哥!”
  “四阿哥!”
  好嘛,这一闹,皇子中立刻分成了两派。胤祯灰白着脸,不言不语。他又愤怒,又激动,在不知不党中,心头已经暗暗地起了杀机。他给胤祥递了个眼色,胤祥心领神会,不声不响地向门口移动着脚步。这位拼命十三郎已经准备好了,只要隆科多拿来的传位遗诏上,不是让四阿哥继位,他就要拼着性命闯出畅春园,带着外边那三千劲旅杀进园子,把皇位给四哥夺回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张廷玉眼前一亮,瞧见隆科多全身戎装,腰佩宝剑,大踏步地走进了院子。他立刻高喊一声::“都不要吵了!请阿哥们跪下,听隆科多宣读大行皇帝的传位遗诏。”
  这一声还真有效。皇子们虽然心中各有主张,但却不能不老老实实地跪下了。隆科多走到上首,清了清嗓子说:
  “隆科多奉大行皇帝遗命,向众皇子宣读传位诏书。”他展开遗诏,大声宣读,“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在朕身后,必能继承大统。着传位于四子胤祯。钦此。康熙六十一年正月。”
  没有人再说话了。原来,老皇上在十个月以前,已经定下了继承人。如今,白纸黑字,谁还能更改呢?房子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板结了,连外边落雪的沙沙声都清晰可闻。老九、老十在和八哥急促地交换着眼神。他们拿不定主意,是应该俯首称臣呢,还是该大闹一场?老八还真动了杀心,想出其不意地冲上前去,扼死胤祯。哼,老子当不成皇上,你也别想当,咱们就拼个鱼死网破吧!可是,他马上就否定了自己的念头。如今,皇上遗命已经正式宣告,众人都听得明明白白,再有任何不规矩的行动,都是违旨抗命,也都是弑君篡位。上边有张廷玉、隆科多两位顾命大臣,身边有不是自己一党的阿哥兄弟,还有那位“拼命十三郎”胤祥,他越想越怕,不敢动手了。
  胤祥听了遗诏,早已是心花怒放。他见阿哥们都傻呆呆地发愣,知道有人是心存不服,有人是因事出意外,还没醒过神儿来,也有的是想观望风色,他可等不及了,率先磕下头去说:“儿臣领旨。”
  老三胤祉见此情景也灵性了,既然遗命已经宣告,还有什么可争,有什么好想的呢?他也接着俯地磕头:“儿臣谨遵父皇遗命。”
  几个小的阿哥,早就跪下等着了。只是,瞧着哥哥们不吭声,他们也不敢先说话。隆科多见时机到了,与张廷玉交换了一下眼神,厉声喝道:“怎么,你们竟敢不奉遗诏吗?!”
  这句话问得严厉,老八吃了一惊,连忙说:“这,这,哦,十七阿哥胤礼还没来呢。是不是派人去叫一声,一块儿听旨。”
  老十三一阵冷笑:“八哥,别等了,十七弟另有重任。他带着丰台的驻军,已经到了畅春园门口。只要隆科多将军和张廷玉大人一声令下,即可率兵进园,剪除不遵父皇遗命的乱臣贼子!”
  四爷胤祯听了这话,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好哇,十三弟,你干得真漂亮,丰台大营一旦归我所用,老八他们就全完蛋了!突然,胤祯扑身上前,趴在康熙的遗体上,放声大哭起来:
  “皇阿玛,您老人家一生辛劳,吃尽了苦。受尽了难。您走了。怎么要把这千斤担子压在儿子身上啊……”
  他这哭,一半是真的,是为死去的老皇上;一半却是假的,是庆幸自己终于夺得了皇位。两位肩负传达遗命重任的大臣张廷玉和隆科多,急忙走上前来,将胤祯扶了起来,架着他,坐在了正中的龙椅上,高声说:
  “万岁,上有先皇之遗命,下有百官的拥戴,请万岁节哀应变,早登皇位,以孚众望,安天下百姓之心。”俩人一边说,一边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阿哥们,包括老八、老九、老十,也不得不随着大伙儿一起,三跪九叩,恭行大礼,也终于叫出了一声:“万岁!”
  胤祯擦了一下眼泪,慢慢地说:“兄弟们,张大人,隆科多将军,快快请起。万万没有想到,大行皇帝将这社稷重担交给朕。但既然到了这一步,朕不能不牢记父皇遗训,勉为其难了。现在,百事纷杂,急待料理,朕心里很乱,难以维持。上书房的人又太少,请三哥和八弟暂到上书房来,帮助朕处理一些事情。京师的防务嘛,由十三弟全权料理。好吧,咱们先把大行皇帝的庙号定下来,然后,就该去接见部院大臣,宣布大行皇帝宾天的大事了。十三弟,你到外边传旨给大臣们,让他们暂且等候,不要散去了。”
  “扎,臣领旨。”老十三怀着兴奋的心情大踏步地走了。
  一听说要为死去的老皇上定庙号,皇子们又吵吵起来。老九、老十他们,虽在形势逼迫下,向胤祯行了礼,喊了万岁,可心里能服吗?尤其是听见胤祯刚坐上龙位,就立即称“朕”,他们更是心里不痛快。此刻,他俩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无论是谁提的倡议,他们都一概反对。胤祯心里十分清楚,这哥俩是想找茬儿闹事呢。父皇在时,他俩就爱搅和,爱胡闹,甚至故意地惹老皇上生气。今天,朕刚刚登基,他们又要乍翅了。如果不压住这个邪气,今后朕这皇上还怎么当啊!他向下边瞟了一眼,冷冷地叫了一声:“张廷玉!”
  “臣在。”张廷玉恭谨地答应。
  “把刚才大家提出的庙号,全写出来,由朕亲自裁定。”
  “扎。”张廷玉伏案疾书,把已经提出的十几个庙号,全都写出来呈给胤祯。
  胤祯接过来,略一思付说:“大行皇帝一生,经文纬武,一统环字,虽为守成,实同开创。朕意庙号定为‘圣祖’最好。”说完,也不再听大伙儿的意见,拿起龙案上的裁纸刀来,划破中指,用鲜血写出了“圣祖”二字,交给了张廷玉,接着又说:
  “至于朕的年号,倒可以随便些。朕名胤祯,皇阿玛生前,又封朕为雍亲王,就取个谐音,叫‘雍正’吧。兄弟们要避讳,一律将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许的‘允‘字。这样,叫起来也方便些。”
  众阿哥见胤祯一上台就这么专横,心中未免有些不服,可是既然君臣名分已经定了,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呢?何况,这位冷面王的脾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亲王时还说一不二呢,如今当了皇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