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慈禧前传 >

第45章

慈禧前传-第45章

小说: 慈禧前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一磕,肃顺立刻矮了半截,然后另一个把他的脖子一捏,辫子一拉,头便仰了起来,视线正好对着醇王,在高举的灯笼之下,只见他疼得龇牙咧嘴,额上的汗有黄豆那么大。 
  于是醇王高捧拿问肃顺押解来京的上谕,一共七八句话还是结结巴巴地念不利落,好在这只是一个形式,匆匆敷衍过后,他又下令把肃顺押了出去,同时派四个侍卫,进花厅东屋把肃顺的两个宠妾也哭哭啼啼地抓了来,一起送到睿亲王那里。 
  大功告成了,气也算出了,但醇王并不觉得痛快,相反地,觉得自己胜之不武,做了件很窝囊的事。这样一直出了吴家大宅,才想起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没有办,于是停下来想了想,回头问道:“海达呢?” 
  “海达在!” 
  “这儿责成你看守,一草一木不许移动!”醇王已想到肃顺要抄家了。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醇王拿肃顺,搞得这样子剑拔弩张,如临大敌,是恭王所不曾想到的,按实际情形来说,他也没有工夫去注意对肃顺的报复,摆在他眼前的唯一大事,是把政局安定下来,而经纬万端之中首当着手的,是接收政权。 
  顾命大臣的制度,一下子被砸得粉碎了!这样,军机处的权威,便自然而然恢复,照道理来说,文祥是唯一被留下来的军机大臣。因此,在过渡期间,他应是承先启后,唯一掌握政权的人物。但文祥的性格,自然不肯自居于这样重要的地位为了恭王复出,能显示出朝局全盘变更的意义,先帝——文宗显皇帝所亲简的军机大臣,全部罢免,枢廷彻底改组,文祥等于以新进资格,重新入直。 
  当肃顺在密云咆哮大骂时,京里大翔凤胡同的鉴园,临湖的画阁中,重帷低垂,灯火悄悄,恭王正和文祥、宝洌В褂胁茇圭⒅煅冢诿苌叹蟪嫉拿ァ!
  先定原则,恭王问道:“咱们是五个还是六个?” 
  “原来是五个,还是五个吧!” 
  “好,就暂定五个好了。”恭王接纳了文祥的意见,亲自提笔,一面在纸尾写上“曹毓瑛”三字,一面又说:“一个萝卜一个坑,琢如抵焦祐瀛的缺。” 
  曹毓瑛急忙离席逊谢,但未容他发言,宝洌Ю潘讼吕矗澳惚驴推耍 彼担敖勾舐樽幽歉鋈痹褪悄愕摹!薄
  “对了。”恭王点点头,提笔又说:“博川自然还是留任。” 
  他把“文祥”的名字写在曹毓瑛之前,但两者之间,隔得很宽,宝洌睦镉惺饪兆诺奈恢檬橇舾摹S谑欠判牧恕!
  自己有了着落,便得为别人打算,宝洌в牍醯乃浇患瘢舜说搅丝梢曰ハ噌蛭甑某潭龋杂靡恢治⒋豳纳艉暗溃骸奥牛≡勖堑孟雀敫鍪裁椿ㄑ俊薄
  “你说是什么花样?”恭王愕然相问。 
  文祥深知宝洌祷暗南肮撸阄馐停骸芭遛康囊馑际侵该拧!薄
  他这一说,曹毓瑛立刻想到了现成的三个字:“摄政王”。 
  但是这个名号决不能用,用了会使人连想到多尔衮。 
  “我倒想到了一个,看行不行?”朱学勤很清楚地念了出来:“议政王。” 
  大家一致赞好,恭王也深深点头,表示很满意的样子。 
  于是朱学勤从恭王面前移过那张名单来,取笔在前面写上“议政王”三字,接着看一看宝洌В挚匆豢垂酰馑际怯兴笾ぁ!
  “把佩蘅的名字添上吧!” 
  宝洌谜饣埃ξ卣酒鹄矗跚肓烁霭玻谥兴档溃骸靶恍涣脑耘唷!薄
  预定的五个军机大臣缺额,到此刻只剩下一个了,宝洌侵赖模跤幸獍阉睦险扇斯鹆家怖私矗运牍跫肮鹆嫉墓叵道此担槐憧冢绻鞔颂嵋椋匦胗懈黾玫乃捣ǎ怂捣ㄒ幌伦踊拐娌蝗菀紫搿!
  文祥自然也知道恭王的意向,但他就在自己和宝洌П惶崦纳材牵鋈涣碛兴A艚ㄑ缘牧⒊。豢峡凇U庋椭皇O虏茇圭椭煅诹恕K嵌际羌蟹执绲娜耍酪怨鹆嫉牡匚唬刖鲇诓还环至康娜怂偌觯虮患稣弑匾晕埽瞧癫皇锹砥ㄅ脑诼斫派希恳虼艘捕疾豢峡凇!
  这短暂的沉默,在这样弹冠相庆的场合出现,自然是不适宜的,所以你看我,我看你,都有不知如何说起之苦。最后,由于恭王的眼色,曹毓瑛开口了。 
  “不知燕公的意思如何?”他徐徐说道:“照我看,燕公是万不可少的一位!” 
  听得这话,宝洌Ц辖舸钋唬骸拔矣型小W寥纾忍愕摹!薄
  “目前洋务至重。六王爷既领枢务,自然不能专意于此,燕公见识闳伟,而且素为洋人所敬仰,如果参与机务,今后对洋人的交涉,一定可以格外顺手。此是一。” 
  “不错,不错。请道其二。” 
  “大学士直军机,始为真宰相。六王爷以近支尊亲,执掌国柄,辅以老成谋国的燕公,益增枢庭之重,更足以号召人心。” 
  “嗯,嗯。”恭王点点头说,“琢如倒真不为无见。就这么办吧!” 
  于是宝洌廊惶岜剩压鹆嫉拿中丛诠踔螅幼虐颜庹琶サ萘烁酢!
  恭王略看了看,把名单推向桌子中间,以一种大公无私的神态说道:“拟是这么拟了,不能说是定案。各位还有什么意见?凡于大局有益,我无不乐于奏达两宫。” 
  只有文祥有话,但显然地,他不愿意在此时公开,只说: 
  “先吃点儿什么再说吧!” 
  旁边一张花梨木的方桌上,早已陈设好了杯筷冷荤,等大家离座一起,听差立即烫了酒来,随后便是精洁异常的肴馔点心,接连不断捧上桌。虽是深夜小饮,性质有如庆功宴,一个个快谈畅饮,兴致极高。 
  文祥最先吃完,拿一枝银剔牙杖,闲闲走到一边,恭王早就在注意他了,一抬眼看见他的视线投了过来,便也放下筷子,却又坐了一会,道声:“失陪”,再慢慢走了过来。 
  阁中有面极大的镜子,正临后湖,日丽风和的天气,后湖景色,倒映入镜,湖光人影,如在几席之间,此是题名鉴园的由来。这时两人就站在大镜子后面,屏人密谈。 
  “我说实话吧!”文祥很率直地说,“我要出尔反尔,军机五个不够,至少还要添一个。” 
  “莫非你心目中还有什么人要位置?” 
  “不敢!”文祥答道,“我但劝六爷示天下以无私。” 
  “这,”恭王一楞,不由得要问:“难道是因为我老丈的缘故?” 
  “不是!燕公入直,不会有人说闲话。”文祥放低了声音说,“我请六爷综观全局,原来是两满三汉。” 
  “啊!”恭王原是极英敏的人,一点就透,本来的军机大臣中,穆荫和文祥是旗人,匡源、杜翰、焦祐瀛是汉人,现在则除了曹毓瑛以外,枢廷成了旗人的天下,这将引起京内外极深的猜嫌,于是他感激而欣慰地拍一拍他的肩,一叠连声地说:“吾知之矣,吾知之矣!’ 
  两个人重新走了回去,那三个根本不知他们说了些什么。宵夜既毕,精神复振,喝着茶,抽着烟,继续商量人事的安排。 
  “肃六被革职拿问了,户部这个缺是要紧的。”宝洌实溃骸
  “该派什么人,六爷可曾想到?” 
  恭王由于文祥的提醒,这时重新就重用汉、蒙,以期和衷共济,稳定大局的宗旨,细细考虑了一会,提议以瑞常调补肃顺的遗缺,他的本缺工部尚书,调左都御史爱仁来补。这样一调动,肃顺革职的结果,空下来一个左都御史的缺,这是个满缺,要由旗人来补。 
  “我没有成见。”恭王看着文祥问道:“博川,你看如何?” 
  “如果要我举荐,我举麟梅谷。” 
  梅谷是麟魁的别号,他是满洲镶白旗人,科名甚早,道光六年的传胪,但官运不佳,时有挫折。早在道光二十三年就当过礼部尚书,因为黄河在中牟决口,督修河工出了乱子,革职召还,自三等侍卫再从头干起。到了咸丰十年,又当礼部尚书,又出乱子——只不过奏折上一句话失检,降调为刑部侍郎。英法联军内犯,被命为步军统领衙门的右翼总兵,充巡防大臣,主管京师西城的治安,约束部下,组织民防,而且下令家家闭户,准备干粮、堆积柴薪,如果英法联军逞暴,便放起一把火,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些劳绩,不但为兼任左翼总兵的文祥所亲见,亦为留京大臣所深知,所以这时文祥提出他来,大家都抚掌称善,认为麟魁应该得此酬庸。 
  等这些安排就绪,恭王才提议增加一个军机大臣,而且指明要由六部汉尚书中挑选。大家都明白,恭王是属意于沈兆霖。肃顺与他分任户部满汉两尚书,肃顺随扈到热河,京中的财政支应,他很费了些力气,而且他也是反肃的健将,联络在野大老,发动清议,主张垂帘,在在有功,颇得恭王的欣赏。 
  依然是由宝洌岢觯逋猓剿愣ň帧U馐币训搅艘狈郑跻膊辉偎ё拍钦琶ィ壮到!
  两宫太后仍在养心殿召见恭王,他首先就呈上那张军机大臣的名单,请旨定夺。 
  慈禧太后也是想了半夜,与慈安太后商量好了,要给恭王一个特殊的荣典,酬谢他保护圣躬、匡扶社稷的大功勋。 
  其实,酬勋还在其次,主要的是要做一笔“交易”,慈禧太后心里有数,肃顺是被打倒了,但垂帘之议未成定局,“皇太后召见臣工礼节及一切办事章程”,还须群臣“酌古准今,折衷定议”,这里面就大有伸缩的余地,而关键全在恭王一个人身上,要想恭王尊敬太后,太后就得先作宠信恭王的表示。 
  于是她想到前一天与贾桢领衔的建议垂帘一疏,同时送上来的胜保的奏折,要旨是“皇太后亲理大政,另简近支亲王辅政”,这可能是出于恭王的授意,开出了交易的条件。用他“辅政”,来交换太后的“亲理大政”。意会到此,她随即知道了自己应有的做法。 
  “六爷!”她说,“我们姊妹已经商量好了,得另外给你个封号,你看‘辅政王’怎么样?” 
  这一句话直打入恭王心里,他不能自封“议政王”,所以在名单上仍只是写着名字,如何启齿乞取这个恩典,原也煞费踌躇,想不到慈禧太后如此机敏,居然完全领悟胜保那个折子中的深意!欣喜之余,不能不佩服她的见识和手腕。 
  但是,“辅政”的名目,已见于前一天的明发上谕,痕迹太显,究不相宜。所以恭王立即垂手答道:“两位太后的恩典,臣不敢辞。不过‘辅政’二字,臣也不敢当。两位太后亲裁大政,臣不过妄参末议而已。” 
  慈安太后老实,还以为他在谦辞,慈禧太后却把他的每一个字都听清了,一面“亲裁大政”,一面“妄参末议”,交易已经成功,所差的只是一个字的斟酌。既说“妄参末议”,那么,她说:“就称‘议政王’吧!” 
  “是!”恭王欣然磕头谢恩。 
  “请起来,请起来!”慈安太后一叠连声地说,同时赐坐赐茶,从容商谈改组政府的计划。 
  名分已定,恭王第一次正式敷陈大政,那侃侃而谈的神情与以前各次见面,出语吞吐隐约,诸多顾忌,大不相同。他首先提到肃顺的党羽,遍布内外,要制裁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今看来诸事顺手,但如处置不善,大局不能稳定,会影响前方的军事。 
  这样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一个结论,为求大局稳定,非安抚各方,特别是要争取汉人和蒙古的助力。军机处和部院大臣的调动,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慈禧太后不断点头称是,但心里明白,恭王这套话是要打个折扣的,至少桂良和宝洌У娜刖滴匏叫脑谀冢客兀劝蔡笠捕员︿'有反感,只因为先帝痛恨此人。于是,她又想到先帝提起过的几个人,问道:“那个倭仁,现在干什么来着?” 
  这使得恭王又生惊讶,他不知道这位忠厚老实的太后,怎会知道有倭仁这个人?“倭仁是奉天的户部侍郎,现在奉派到朝鲜颁诏去了。”恭王答说,“他是蒙古正红旗,惇王的师傅。” 
  “倭仁的学问是好的。”慈安太后又说,“把他调到京里来,看有什么合适的差使?’ 
  恭王灵机一动,随即答道:“左都御史爱仁调工部,把这个缺给倭仁好了。” 
  慈禧太后不知道倭仁是个怎么样的人,随即说道:“左都御史得要个方正些的人来当才好。” 
  “倭仁是道学先生,为人自然是方正的。”慈安太后看着恭王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