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爱因斯坦传记 >

第46章

爱因斯坦传记-第46章

小说: 爱因斯坦传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月转学到瑞士阿劳州立中学。
    写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1896年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
    10月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1897年在苏黎世结识贝索,与其终身友谊从此开始。
    1899年10月19日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8月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
    3月去米兰找工作,无结果。
    5月回瑞士,任温特图尔中学技术学校代课教师。10月到夏夫豪森任家庭教师。3个月后又失业。12月申请去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工作。
    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2年2月到伯尔尼等待工作。
    和索洛文、哈比希特创建“奥林匹亚科学院”。
    6月受聘为伯尔尼瑞士专利局的试用三级技术员。6月完成第三篇论文《关于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运动论》,提出热力学的统计理论。
    10月父病故。
    1903年1月与米列娃结婚。
    1904年5月长子汉斯出生。
    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1905年3月发展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
    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9月提出质能相当关系。
    1906年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
    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07年开始研究引力场理论,在论文《关于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中提出均匀引力场同均匀加速度的等效原理。6月申请兼任伯尔尼大学的编外讲师。
    1908年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1909年3月和10月完成两篇论文,每一篇都含有对于黑体辐射论的推测。
    7月接受日内瓦大学名誉博士。
    9月参加萨尔斯堡德国自然科学家协会第81次大会,会见普朗克等,作了《我们关于辐射的本质和结论的观点的发展》报告。
    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0年7月次子爱德华出生。
    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1年2月应洛伦兹邀请访问莱顿。
    3月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0月去布鲁塞尔出席第一次索尔维会议。
    1912年2月埃伦费斯特来访,两人由此结成莫逆之交。10月回瑞士,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开始同格罗斯曼合作探索广义相对论。
    1913年7月普朗克和能斯特来访,聘请他为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12月7日在柏林接受院士职务。
    发表同格罗斯曼合著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引力的度规场理论。
    1914年4月6日,从苏黎世迁居到柏林。
    7月2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就职演说。
    10月反对德国文化界名流为战争辩护的宣言《告文明世界书》,在同它针锋相对的《告欧洲人书》上签名。
    11月参加组织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
    1915年同德哈斯共同发现转动磁性效应。
    3月写信给罗曼·罗兰,支持他的反战活动。
    6—7月在阿廷根作了6次关于广义相对论的学术报告。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
    1916年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3月发表悼念马赫的文章。
    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
    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首次进行关于引力波的探讨。
    写作《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
    1917年2月,著述第一篇关于宇宙学的论文,引入宇宙项。接连患肝病、胃溃疡、黄疸病和一般虚弱症,受堂姐艾尔莎照顾。
    1918年2月,爱因斯坦发表关于引力波的第二篇论文,包括四级公式。
    1919年1—3月在苏黎世讲学。
    2月同米列娃离婚。
    6月与艾尔莎结婚。
    9月获悉英国天文学家观察日食的结果,11月6日消息公布后,全世界为之轰动。由此,爱因斯坦的理论被视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2月,接受德国唯一的名誉学位:罗斯托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1920年3月母亲患癌症去世。
    夏访问斯堪的那维亚。
    8—9月德国出现反相对论的逆流,爱因斯坦遭到恶毒攻击,他起而公开应战。
    10月接受兼任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名义,发表《以太和相对论》的报告。
    1921年1月访问布拉格和维也纳。
    1月27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几何学和经验》的报告。
    2月去阿姆斯特丹参加国际工联会议。
    4月2日—5月30日,为了给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访问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巴纳德勋章。在白宫受哈丁总统接见。在访问芝加哥、波士顿和普林斯顿期间,就相对论进行了4次讲学。
    6月访问英国,拜谒了牛顿墓地。
    1922年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3—4月访问法国,努力促使法德关系正常化。发表批判马赫哲学的谈话。
    5月参加国际联盟知识界合作委员会。
    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
    10月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爱因斯坦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1月17日—12月29日,访问日本。
    1923年2月2日,从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访问,逗留12天。
    2月8日,成为特拉维夫市的第一个名誉公民。
    从巴勒斯坦返回德国途中,访问了西班牙。
    3月,爱因斯坦对国联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国联提出辞职。6—7月,帮助创建“新俄朋友协会”,并成为其执行委员会委员。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并讲演相对论,作为对得到诺贝尔奖金的感谢。
    发现了康普顿效应,解决了光子概念中长期存在的矛盾。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1924年加入柏林的犹太组织,并成为缴纳会费的会员。
    6月,重新考虑加入国联。
    12月,取得最后一个重大发现,从统计涨落的分析中得出一个波和物质缔合的独立的论证。此时,还发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
    1925年受聘为德苏合作团体“东方文化技术协会”理事。
    5—6月,去南美洲访问。
    与甘地和其他人一道,在拒绝服兵役的声明上签字。
    接受科普列奖章。
    为希伯莱大学的董事会工作。
    发表《非欧几里德几何和物理学》。
    1926年春,同海森伯讨论关于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
    接受“皇家天文学家”的金质奖章。
    接受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27年2月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签名。
    参加国际反帝大同盟,被选为名誉主席。
    10月参加第五届布鲁塞尔索尔维物理讨论会,开始同哥本哈根学派就量子力学的解释问题进行激烈论战。
    发表《牛顿力学及其对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影响》。1928年1月被选为“德国人权同盟”(前身为德国“新祖国同盟”)理事。
    春,由于身体过度劳累,健康欠佳,到瑞士达伏斯疗养,并为疗养青年讲学。发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其最近的变化》。
    4月海伦·杜卡斯开始到爱因斯坦家担任终生的私人秘书。
    1929年2月发表《统一场论》。
    3月,50岁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庆祝会。第一次访问比利时皇室,与伊丽莎白女皇结下友谊,直到去世之前一直与比利时女皇通信。
    6月28日获普朗克奖章。
    9月以后同法国数学家阿达马进行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争论,坚持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
    1930年不满国际联盟在改善国际关系上的无所作为,提出辞职。5月,在“国际妇女和平与自由同盟”的世界裁军声明上签字。
    7月同泰戈尔争论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12月11日—1931年3月4日,爱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国访问,主要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讲学。
    12月13日,沃克市长向爱因斯坦赠送纽约市的金钥匙。
    12月19日—20日,访问古巴。
    发表《我的世界观》、《宗教和科学》等文章。
    1931年3月从美国回柏林。
    5月访问英国,在牛津讲学。
    11月号召各国对日本经济封锁,以制止其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12月再度去加利福尼亚讲学。
    为参加1932年国际裁军会议,特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讲。
    发表《麦克斯韦对物理实在观念发展的影响》。1932年2月,对于德国和平主义者奥西茨基被定为叛国罪,在帕莎第纳提出抗议。
    3月从美国回柏林。
    5月去剑桥和牛津讲学,后赶到日内瓦列席裁军会议,感到极端失望。
    6月同墨菲作关于因果性问题的谈话。
    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
    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12月10日,和妻子离开德国去美国。原来打算访问美国,然而,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领土。
    1933年1月30日,纳粹上台。
    3月10日,在帕莎第纳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次日启程回欧洲。
    3月20日,纳粹搜查他的房屋,他发表抗议。后他在德国的财产被没收,著作被焚。
    3月28日从美国到达比利时,避居海边农村。
    4月21日宣布辞去普鲁士科学院职务。
    5月26日给劳厄的信中指出科学家对重大政治问题不应当默不作声。
    6月到牛津讲学后即回比利时。
    7月改变绝对和平主义态度,号召各国青年武装起来准备同纳粹德国作殊死斗争。
    9月初纳粹以2万马克悬赏杀死他。
    9月9日,渡海前往英国,永远离开欧洲。
    10月3日在伦敦发表演讲《文明和科学》。
    10月10日离开英国,10月17到达美国,定居于普林斯顿,应聘为高等学术研究院教授。
    1934年文集《我的世界观》由其继女婿鲁道夫·凯泽尔编辑出版。1935年5月到百慕大作短期旅行。在百慕大正式申请永远在美国居住。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离开美国。
    获富兰克林奖章。
    同波多耳斯基和罗森合作,发表向哥本哈根学派挑战的论文,宣称量子力学对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
    为使诺贝尔奖金(和平奖)赠予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奥西茨基而奔走。
    1936年开始同英费尔德和霍夫曼合作研究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
    12月20日妻艾尔莎病故。
    发表《物理学和实在》、《论教育》。
    1937年3—9月参加由英费尔德执笔的通俗册子《物理学的进化》的编写工作。
    3月声援中国“七君子”。
    6月同英费尔德和霍夫曼合作完成论文《引力方程和运动问题》,从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
    1938年同柏格曼合写论文《卡鲁查电学理论的推广》。
    9月给五千年后的子孙写信,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表示不满。
    1939年8月2日在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国抢先掌握原子弹。
    妹妹玛雅从欧洲来美,在爱因斯坦家长期住下来。1940年5月15日发表《关于理论物理学基础的考查》。
    5月22日致电罗斯福,反对美国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国国籍。
    1941年发表《科学和宗教》等文章。
    1942年10月在犹太人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