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玩唐 >

第80章

玩唐-第80章

小说: 玩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画低头一看,竟然是一个香囊,上面还绣着一对鸳鸯,做工有些粗糙。

可是王画却看着这只香囊发起傻来。

过了半天他才说道:“她这又是一个恶作剧了。”

也不知是在向小红红解释,还是在为自己开脱。

但他脑海里却浮现出,那一张比花还娇艳的脸来。

第四十九章 放

第二天,李裹儿就到了洛阳。

这一次旅程,因为少了许多仪仗,几个少年玩得尽兴,回到宫中有说有笑的。

可这时候,过来太监,说皇上要见他们。

也没有想到其他,几个少年进宫,参见武则天。

武则天正在与内史,也就是她侄子武三思议事,看到他们进来突然怒喝道:“李裹儿,你跪下。”

百姓见了县令是老鼠见了猫,县令见到了李裹儿,也是老鼠见到了猫。可李裹儿见到了这个奶奶,立即变成了一只老鼠了。惶恐不安地跪下。

武则天又喝道:“来人!”

一听这两个字,这回李裹儿可没有王画气度那么从容了,她脸都吓白了,爬到武则天脚下,抱着武则天的大腿,连忙喊道:“大母(奶奶)。”

这个来人,下面百分之八十是拖出去,拖出去百分之八十是处死。

别以为是亲孙子,武则天喜欢杀人,不按人数算,如果按比例算,越是最亲的亲人,杀的比例越高。

李裹儿这次不用皇上称呼了,希望用一个大母唤起她心中的亲情,以逃脱一死。

武则天这次是故意停顿一下,不然这个孙女无法无天了。这次前往青山沟,将她的一局好棋完全搅乱了。吓她一吓,让她下次乖巧一点。看到李裹儿惊慌失措,她才吐出下半句:“给我拖出去,重杖二十。”

李裹儿还在求饶,脸上神情放缓了一点。只是吃些皮肉之苦,可不会死亡。

但小姑娘细皮嫩肉的,打得鬼哭狼嚎。二十庭杖打完了,身上连衣服都涔出血迹,包括李隆基、李重润吓得面如土色,两腿慄慄。

武则天叫她进来,还得跪下,她问道:“可知朕为什么要打你?”

李裹儿头直摇。

“你还不知错!”

“孙儿知错了,孙儿知错了。”

“那你错在何处?”

李裹儿眼里茫然,哪里做错了?这一次出去也没有闯什么祸。就是温县之行,在王画央求下,干涉了孙县令抓人,可最后大家处理十分完美,说不定那天交战起来,还不知道要出多少人命。如果说到自己这一行游山玩水错了,也不对,这个祖母又叫了自己大哥二哥,也去了温县。

她脑子也灵活,想了想,说道:“孙儿不该欺骗陛下。”

但心中很不服。反正出去都是为了玩,到嵩山,到天陵山,有什么区别?可面对这个强势奶奶,她那敢还嘴。

武则天这才稍稍解了一口气,说道:“好,你将这一行发生的情况祥细讲来。”

还是惩罚,身上还在流着血,这跪在地上,一祥细讲来,不知花多长时间。连李隆基都有些不忍心,但不敢进劝。只好站在一旁默不作声。还是武三思说了一句:“陛下,小裹儿不懂事,这回饶了她吧。让她回去先将伤势治疗一下。”

武则天冷哼一声,挥了一下手,说:“去吧。”

李裹儿如蒙大郝般地逃了出去,临走时还感谢地看了武三思一眼。

实际上武则天要的就是这效果,让李裹儿感谢她这个侄儿。李武联盟嘛,没有感情,这个联盟怎么牢靠?与她相比,王画也好,李裹儿也好,还是李隆基也好,道行差得十万八千里。

武则天眼光转向了李隆基,李隆基背上冷汗直冒,他急忙跪下来,说道:“孙儿也有错。”

首先认错吧。

武则天说道:“那你来说。”

李隆基老老实实地将这段时间的经历叙述了一遍,只是李裹儿与王画的暧昧关系没有说。当听到王画三箭时,武三思突然在一旁说道:“陛下,这个孔黑子有问题。”

唐朝箭术最好的就是薛仁贵,特别是他三箭射杀三个突厥勇士时,人家并不是站在哪里就象一个木头一样给你射的。如果那样连李隆基也能做到。这几个人都是突厥最勇猛的战士,看到薛仁贵箭来了,也会抵挡,会骑着马不停地奔跑,还要保持一段距离,以防敌人的弓箭。但没有用,三箭全部中的。

其余几人射蒙了头,匆匆忙忙逃亡,连带着手下大军也开始崩溃。这才是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真正来历。

王画的箭术虽然比不上薛仁贵的三箭,性质也不同,一个是弓大力沉,一个是目标精确。但王画只有这点大,还是让人惊叹的。武三思不是指王画,既然王画的箭术如此,教王画的逃户孔黑子更不简单了。如果再比王画箭术高明一筹,这样的人,就是将大周军队翻一遍过来,为数也不多。岂是一个逃户所能做到的?

这个孔黑子的身份呼之欲出!

但武则天摇了摇头:“这个人不要管他。”

这些年她为了巩固地位,杀死的宗室贵戚数百户,朝中大臣也有数百人。这只是有名望的人,下面牵连的刺吏郎将以下,不计其数,无辜的百姓佃户更有几十万人计数。同样,也有著名大将,黑齿常之、程务挺、李孝逸、王方翼,这些人是摆在台面上的,下面遭到牵连杀害压迫的将领更多。有的人看到不对,逃出军中逃亡了。

武三思指的意思,孔黑子正是后一种人。

不过现在武则天地位已稳,她心里也清楚,实际上当年杀掉的人,有许多是无辜的。因此不想追究孔黑子的来历了。

还有一点,如果追究孔黑子,必然牵连到王画。对这个少年,她还是十分喜欢的。

最让她长脸的是这一次论赞婆刚刚进京,武则天设宴款待他时,他就问过王画。武则天虽然年事已高,当时坐得近,还看到他眼里提起王画名字时还有敬畏之色。这些吐蕃人粗野凶蛮,可性格直爽。比如程务挺被武则天击杀,你都没有事偷着乐,可突厥人倒好,举族欢庆。这不是明摆着让武则天以后杀大将时细考一番嘛?

因此,输了就是输了,尽管当时有一些其他因素,但人家毕竟是一个小孩子,一合就将自己手下爱将拿下,这个小孩子还是凡物?他也没有掩饰他的内心想法。

唐朝的军队多次输给了他们弟兄俩,看到论赞婆这样的表情,武则天心中还是高兴的。

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郭元振终于听到王画在漆器上的铭文,立即写了一份奏折,到了京城。特别点明了王画一篇铭文上论在不同场合最好使用什么战马,对军队以后选择座骑大有帮助。如果可能,能不能让这个少年到军中做一个掌书记。

武则天看了奏折后,笑笑不语。

一篇铭文也不算什么,也是是瞎蒙的。另外一点,王画岁数还小了一点,也不能到战场上杀敌。最好再过两三年,才能任用。她现在在看,看王画在这些势力压迫下,到底有多少潜力。可惜让李裹儿一行破坏了。

武则天说完后想了一会儿,喊来一个太监,让他传一道口谕到荥阳郑家,就说是她让郑家等到王画与王申事了后,随他们怎么玩,只要不闹出人命就行了。

李隆基知道,这一次王画击败太原王家,王家一点动静也没有,与自己这个祖母有着很大关系。现在这个祖母放开了。

他暗中抹了一下汗,替王画感到可怜。荥阳郑家,那是比太原王家更庞大的家族。那要他们亲自动手,嘴皮子挪挪,王画就会立即让他们玩得飘飘若仙。

可怜的小王画。

但他心中隐约地感到了这次祖母心态的变化,与他们这一行有着莫大的关系。

PS:昨天为了抢稿子,太困了,睡着了。更得太晚,今天补加一更,晚上七点,十一点还有两更。

顺便说一句,因为回到青山沟,场面很小,也影响了这本书的成绩,更令许多读者反感。这是剧情的安排,不相信我只好说一句往下看。第三卷王画高调进入洛阳,与天下所有人斗文、斗诗、斗琴、斗画、斗棋后,场面才会大起来。但不会等多久,大约八月十号左右就可以看到。

对于一些读者说到唐朝以孝治天下,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或者没有听说过,倒是宋朝有这回事。唐朝李世民逼父退位,李隆基也是让唐睿宗退位的。估计想实行以孝冶天下很难。至于王迤(移音),迤,斜行的意思。大多数取名字时我只是想当然而,但有些名字是刻意的。喻指王迤性格懦弱,不谈好坏,他这种性格必然造成走了一些弯路。至于主角,当时想取名王艺,反过来就是艺王。但考虑到有许多琴棋书画内容在里面,所以用画来中庸。画,花,美丽的意思。喻指王画不断地创造美丽的物品。

好,就说这些,晚上七点钟见。

第五十章 改良

王画回到了青山沟,这一次又引起了轰动。那几个不知来历的少年离开了,很好理解,毕竟他们身份尊贵,怎么可能留在青山沟这个偏僻的地方多长时间呢。只是王画又收了一个俏生生的小丫环,跟在王画后面怯生生地看着村口涌上来围观的人群。

看到了公孙大娘的样子,王画又想起那天温县街头她对敌时英姿飒爽,这两者简直是天壤之别。

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诚不欺我也。

来到家中后,将公孙大娘安排好,王画喊来了乡亲,将煤从船上挑到瓷窑上。顺便也要看一下他父亲将瓷窑弄成什么样子了,还有对瓷窑革新就要开始了。

来到了瓷窑,王迤看到了王画,脸上神情很得色。

看在他这个儿子面子上,从接手瓷窑开始,一路绿灯。加上他手里的新技术,已经烧出第一炉窑瓷,成色很好,卖了一个好价钱。现在正在准备烧第二炉窑。

他拿出一个白瓷碗。

王画接到手里看了一下,是稍稍比巩县其他普通人家窑瓷烧出来白一点。但总体感觉,还是没有改变唐瓷那种粗糙的情况,甚至还不如巩县的某些官窑作品。

当然了,他只是一个民间作坊主,烧出这样的瓷器已经很不错了。

王画看过后,轻淡地将这个瓷碗放下。这让王迤很失望,本来还指望这个儿子看到后会夸奖几句,没有想到居然这个儿子似乎不屑一顾。

王画看了看瓷窑,当初黄家咬死了价格,除了地形外,这个瓷窑器具齐全,占地面积也不小,这也是重要的元素。既然老子要玩,这个窑洞留下来给他父亲玩吧。王画准备收拾一片地方,就着这个窑洞再开一个新窑。当然面积有可能还会狭小一点。这个问题也不大,后面就是山岭,属于官地,可以向那个索县令申请一下。相信他会买自己这个小面子的。

听了王画的想法,王迤狐疑地看着王画。

烧瓷可不是制作漆器,画画,这可是有许多程序的,还有配方。你是什么时候学会烧瓷的?

想了想,这个儿子不能用常理来看待,如果要问,他又是什么时候学会制作漆器的?

只好郁闷地命人收拾场地。

必须将地方腾出来,王画看还差多少地皮。一座瓷窑所须的地基一般来说,是在三到四亩。当然地方越大,越好挪开空间。王画看到工人在搬运,他脑海也在思考着下一步的安排。

首先就是窑炉,不同的窑炉设计,对聚火、空气通风程度、操作以及烧制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现在巩县这些窑炉形状必然要淘汰。他在脑海里回想宋朝定窑的窑炉进化。

对于定窑窑炉形状,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掀起你的盖头来。

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一个馒头形。但开始在宋朝定窑窑炉是马蹄形的,后来到了金朝时,才发展成馒头形,这种窑炉形式很快被普及,象磁州窑一直到建国初还在用这种馒头形,或者又称为蒙古包形。

王画也不完全是复古。有许多好的工艺,还是让它提前实现的。比如烟囱,从唐到宋朝,窑炉盆腔小,烟囱细长,到了明清烟囱越来越高大,最后从圆柱形,也改成四方形。这一点对火力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现在高大,很难实现,因为没有水泥,缺少坚固的凝固剂。但现在这种烟囱必须要改良的。

然后就是装匣技术。

现在烧制瓷器都使用层层叠加烧制,又称叠烧,所以内外底都留有支烧痕,这比如一个人的脸,长得再好看,可脸上出现一大块黑疤,未必不怎么雅观。还有一点就是叠加在一起,造成作品有烟炱与砂粒粘附。这也是后世出土的唐瓷,所称的黑点。到了晚唐五代,人们发明了单件装匣烧法,改变了这一缺点。可另一个问题再次出现,没有很好地利用炉的空间,产量低下。

于是从宋朝定窑后期开始,出现了覆烧法。也就是用一种垫圈组合式匣钵烧瓷。这种方法很先进了,现代烧瓷的多层叠合炊具笼屉就是从这种方法上演变的。

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因为覆置,器口不能施釉,以免粘连于垫圈上。后来的古玩界称这一现象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