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玩唐 >

第626章

玩唐-第626章

小说: 玩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两个人骑着马找到了王画。

王画正在与朱仝莫贺干商议事务。

天渐渐开始冷下来了,离吐蕃人动手的时间不远。还有洛阳有可能会有大事发生,三个人在推算布置。

听到这两个侍卫的禀报,王画对朱仝与莫贺干说道:“来了。”

朱仝与莫贺干对视了一眼,这一天终于来了。

王画对他们说道:“我们过去看一看。”

三个人来到城北,下人们正在搬运东西。

李重俊站在客厅门口发着呆,边上还站着一个俏丽的**。这是李重俊去了大洋洲后,看中的一个刘家的女子,长得很漂亮文雅,父亲是一个书生。屡次没有考中,反而家境开始中落下来,日子没法过了,于是来到大洋洲。

到了大洋洲后,倒开始如鱼得水。大洋洲不乏劳力,缺少的就是知识分子与精英人士。

不过好在能让王画在虚无上任意勾画。

于是几本物理化学地理书籍,开始上了教材。

这个刘老夫子很快找到了一份薪水不菲的工作,一家人生活开始好起来。在读书人家长大的,刘小娘子十分识礼斯文。不然不可能入李重俊法眼。

那时候李红她们也到了大洋洲,听说此事,立即亲自担保,做下了这个媒。

就象王画所想的,尽管李重俊是一个落难王子,可是正统还是深入人心。刘家老夫子没有半点犹豫不决,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王画看着这个俏丽的**,心里想到,这算不算太子妃呢?

看到王画三人前来,朱仝与莫贺干李重俊没有见过,但听说过,李重俊立即过来见礼。

当然,他还没有蠢到,还以为自己是洛阳时的皇太子。

三个人还礼,一道走进客厅。

王画说道:“太子殿下,在大洋洲生活可否习惯?”

“还行,”李重俊答道。但脸上还是有些失落,实际上李重俊所居住的是原来的悉尼湾,与洛阳气候相差不大,四季分明。在哪里也建设了一座城,可因为人口基数,城市规模不大。

而且在大洋洲,都是王画的人,因此他没有发言权,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他在回答时,王画一直观察他的表情。

失落不在乎,关健心中不能有怨恨。至少现在看不出来。

王画继续说道:“这一次喊你前来,有可能我会扶你重登皇位,但有可能不会扶持。大约宋问也与你说过这件事。”

听到皇位二字,李重俊眼中浮现出一道希望的光芒,不过随后黯淡下去。

来的时候宋问与他会谈过很长时间,说了许多话。

重点就谈到一个问题,未必会扶他上皇位,就是扶上了,王画会进行许多改革,除去唐朝的许多弊端。话外之音就是你做了皇帝,也是一个傀儡皇帝,象汉献帝、东魏孝静帝、西魏魏恭帝那样。

王画又说道:“关于原因,大约宋问也与你解释过。虽然你是皇太子,可是皇上亲自说你是谋孽,在大义上占不到优势。但扶你做皇帝,我们只能用勤王的旗号。可是历史勤王著名的有两次,第一次是七王之乱,七王打了清君侧的旗号,结果很快被汉景帝扑灭。还有一次,就是徐敬业反唐,同样也迅速失败了。南北朝多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可是最后结果很难如意,反而因为战乱不休,改朝换代。这个都不是我想要的。”

李重俊默默地听着。对于军事他不是很内行,但这些历史掌故他还是很清楚的。

王画说的也很有道理。

但有一件事王画没有说,他现在的情况与后来朱棣很相似,两方所占的地方都很狭小,兵力也很少。可是却拥有天下最强壮的士兵与战将,上下一心。七王失败,那是汉景帝在世,徐敬业失败那是他手中没有一位皇位的继承人,而且兵发时撤向南方,明显打着勤王的旗号,试图割据江南,使将士失心。

如果韦氏真敢谋害李显,再加上手中有李重俊这张牌,他的成功率无限地放大。

但有一点,必须李重俊要配合,不能三心二意。不然未战先乱,还让天下人贻笑大方。

所以王画又说道:“因此我只有等待恰当的时机。当然,你会受一些掣肘,但不是没有收获。即了帝位,我还可以保证,我不会做出象司马昭那样的事。不但是你,就是你的后代,依然是皇帝。只有一条,皇帝的权利会下放下来,不过不是下放到我手中,而是下放到文武百官手中,这样保持不会发生出现一个昏君,天下黎民苍生饱尽苦难,然后揭竿而起的现象。”

说到这里,他盯着李重俊。

李重俊表情略略有些怏怏不乐,但很快掩饰过去,说道:“王二郎,你说如何就如何,孤家这条性命都是你相救的。不要说做成皇帝,就是做不成皇帝,我也不会责怪你的。”

“那就好,还有两条也请你包含一下。第一条就是不能泄露是我将你营救出去的,不然到时候就会有人说我在很早以前就图谋不诡。如果举事,我们是以小博大,这个大义不能失去。我会通过一些手段,使你正大光明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道理我明白。”

“第二条就是现在我们在等待时机,可是你却不是到露面的时候。因此这段时间只能深居浅出,呆在府上。如果有需要你可以通知我一声,我立即派人送来。”

也就是变相的软禁,但必须说明白,否则这位皇太子想不开,还没有出兵就开始心中不满,对整个计划也会不利。

“放心吧,二郎,总比相王被大母关在皇宫强。”

“不会,”王画温和地笑了一下:“我不是太后,都想扶助你做皇上了,何必那样对待你。”

说着挥了一下手,门外下人送进来许多东西。

包括衣服洗漱用品,再到卧具,全部按照东宫规格秘密办制的。

又说了一会儿话,王画与朱仝他们离开。

在路上,王画向朱仝与莫贺干询问道:“你们看这个太子如何?”

莫贺干答道:“我观察他心中颇有些怏怏不乐。”

“怏怏不乐问题不大,原来是皇太子,现在轮为一个利用的工具,尽管我做了承诺,他也不放心。就是放心了,这样的皇帝也不是他心中的皇帝。不怕他不快活,就怕他不识大体。”

“可是除了他,我们再没有第二个人选了。”朱仝说道。

原来他一心想做大洋洲的开国宰相。现在大洋洲还没有立国,只是草创当中,这个愿望他还有实现的可能。

当然,如果能做大唐的宰相,那么将会更风光。

按照现在的计划,将来的大唐宰相,他肯定会占去其中一员。

但出于理智,他还是担忧地说了出来:“狡兔有三窟,我们是不是要准备第二条后路。”

虽然说李重俊在他们掌握之中。在举事前不怕,如果李重俊敢闹事,直接将他抹杀了,反正在黑名单上他早就是一个失踪的人。成功后也不怕,那时候王画将大局已定,想违抗也没有力量违抗。就担心正在举事的时候,在二十三州不担心,出了二十三州后,想要将天下迅速安定下来,不可能只靠血营一处军队,其他军队官员都要招拢。

如果那时候李重俊三心二心,才是一场灾难。如果弄不好,都能为他人作嫁衣,当真没有人杰,郭元振、薛讷、张仁愿,就是王画说的解琬,都有军事才华。再说吏治方面,大宋,姚崇之,张说等人,同样不会比王画朱仝差。

将果实放在李重俊一个碗里,十分让人担心。

“第二条后路?”王画抬起了头,望着天空说道:“很难,李裹儿不适合,李重福比李重俊更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李重茂今年十六岁了,按理说也是一个人选。而且我听到他性格温和,有些懦弱,还是一个好人选。不过如果我们预算正确的话,这个四殿下将会被韦氏控制。我们再立他为帝,没有什么意义。”

相王几个儿子王画没有说出来。

有相王在世,立他几个儿子不合规矩,一旦立了相王,相王本身老奸巨滑,再加上太平公主相助,李隆基雄心壮志,更果更糟,不如直接支持李隆基得了。

还有其他宗室弟子,可立了后,大义不重,不如不立。

“但还有一条后路。”

“哦,什么后路?”

“这条后路,也许我能等得起,可你们却等不起。”

“说说看?”这勾起了朱仝的好奇心。

“我对李隆基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针对他的,他雄心是好的,可同样好大喜功。因此重视开边,可是你们都知道,现在府兵**。想要强兵,就得象我们血营一样,边将拥有很集中的权利,自己培养一支军队。将士忠心,兵将相知,也是胜利的保证。而青年的李隆基经过磨难,有换负有作为,可以将局面控制。但他的爱好太多了,喜绘画书法,喜音乐舞蹈,喜诗赋骑射。我说过皇权的问题,权利集中,必然导致因为这广泛的爱好,使他在有所作为后渐渐疏于政事。并且莫贺干,说一句你不要见气的话,论武力还是胡人与蕃人的武力略强,因此在他疏于政事,边将又掌控大权,并且还有可能是大多数胡人与蕃人掌控大权的,那将是一场最大的灾难到来。”

难怪王画说李隆基顶多做二十几年好皇帝。

王画又说道:“那时候我率兵前来梳理唐朝天下,水到渠成,如何方圆,再无一人有异议。不过也许那时,我都很老了。”

莫贺干与朱仝都是苦笑。

王画都老了,那时候朱仝与莫贺干确实有可能不会在人世了。

三人默默走了好一会儿,直到秋风吹来,一片落叶飞在他们身前,王画才说道:“不管了,先看洛阳吧。我们的好皇后在等着我派人议亲,这个亲不议,她是不放心啊。朱先生,莫贺干将军,你们看我该派那一个前往洛阳,或者与她怎么交谈?”

说着笑盈盈地看着他们。

这一行必须要重量级人物,整个二十三州,只有朱仝与莫贺干两个人适合。

第一百十二章 韦氏不死,鲁难不已

最后还是决定让朱仝前往洛阳。

第一朱仝是汉人,莫贺干是胡人。第二朱仝虽然是太原王家的幕僚,后来送给了王画,也就是王画的幕僚。不要问他协助王画,这个时代,家仆跟随主子,那怕是谋反都是天经地义,值得称赞的。但如果告发主子,就是立下大功,也让人鄙视。莫贺干性质不同,他不是王画的家仆,而是唐朝的臣子。

但这一次议亲有很多注意事项,同时也很怪异。

平常人家那叫求亲,求婚。但帝室子女不同,那叫下嫁,不是男方看中女方,是女主看中男方。各种手续颠倒过来。

古代婚姻六礼,第一是纳采,男家向女家送一点表示求亲的礼物(一只雁,但普通百姓人家是一只鹅或者一只雉)。然后是问名,问清楚女子的姓氏,回家占卜。纳吉,合适后向女方报喜。纳征,送贵重的聘礼,当然问名纳吉也要送礼。然后是请期,选良辰吉日的,最后是亲迎。王画与王涵的婚姻就是这一套手续来完成的。

但放在公主身上,不是男方找女方,而是女方找男方。实际上公主所嫁的三个对象,主要是功臣之子,其次是美男子,王琳祖孙子三人皆娶公主,长子铨更是因为“美风仪,善占吐”而博得公主欢心。第三就是有才的,比如蔡凝,文章写得好,字写得也好,娶了公主。到了明朝为了削弱功勋地位,还喜欢将公主下嫁平民。最后一条,也是王画最反感的,和亲。

基本上都是为了政治目的,如果皇帝喜爱的女儿,有幸还能征求一下她们自己的意见。

也就是除了藩邦外,大臣不要求亲,即使求,也只能暗中表示一下。至于纳吉,人选生辰八字早就查好了,直接将准驸马召入便殿,赐腰带、靴子、尘笏、马鞍,丰厚的绸罗、银器、衣料、聘礼(不是男方聘,而是女方聘)。当然,如果家中贫困,迎娶公主倒是一条致富的最捷法门。因为大头还在后面,纳征,无数的珠宝金银器,在纳吉后开始准备。直到婚礼当天,男方才稍作强势,准备大雁与一些币帛,相比于皇家的聘礼,这些聘礼几乎微不足道。就连结婚的地方不是在男方,而是在皇家准备的驸马府。再举行皇帝赏赐的九盏宴会,皇后太子回宫。公主才开始行新娘同食之礼。然后再拜见公婆。一般一共十二道繁琐的礼节,再进入洞房。三天后一同进宫谢恩,皇帝又开始赏赐礼物。大臣上表祝贺,连臣子与驸马家的亲戚,都能得到不等的赏赐。

赏赐还是小头,公主除了驸马府外,还有自己的府邸,封地、财货,甚至产业,另外还设置相应的官员衙署。

但在唐朝,好的家庭弟子,都不愿意迎娶公主,第一唐朝公主作风不好。第二唐朝婚姻自由,特别是公主“离婚率”很高,肃宗以前就有二十几个公主离婚,还有好几位三嫁四嫁。

因此,在这些公主带动下,唐朝风气开放程度前所未有,男子养姬纳妾很正常,女子私奔私通,彼彼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