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陈云文选 >

第90章

陈云文选-第90章

小说: 陈云文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们不能待价而沽,很可能会影响生产情绪。为了不影响他们的生产情绪,不仅要给他们钞票,还要供应他们物资。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为农民要的东西百分之三十是日用工业品,百分之七十是牲口、农具这些东西,而我们一下子搞不到这样多的东西。毛病还可以举出好多,因为我们没有经验,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定会有。

  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不这样做又怎么办?只有把外汇都用于进口粮食。那么办,就没有钱买机器设备,我们就不要建设了,工业也不要搞了。

  现在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实行征购,一个是不实行征购。如果不实行,粮食会出乱子,市场会混乱;如果实行,农村里会出小乱子,甚至出大乱子。我们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跟农民结成了紧密的关系,如果我们大家下决心,努一把力,把工作搞好,也许农村的乱子会出得小一点。而且,这是一个长远的大计,只要我们的农业生产没有很大提高,这一条路总是要走的。

  下面我讲一下征购的时间、数量和办法。

  开始时,对于今年实行征购,我还有点犹豫,因为公粮马上就要开征,怕来不及了。后来小平(注「小平——即邓小平,一九○四年生,四川广安人。当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第211页。」)同志想了一个办法,把征收公粮的时间推迟一点,征购和征收公粮一起搞,免得搞两起麻烦。中央经过讨论,同意小平同志的意见,决定征收公粮推迟到十一月。

  征购的数量是多少呢?现在这个单子上开的是三百四十亿斤。我声明一下,单子上也开列了各大区的分配数字,是很粗的,只供大家讨论。

  征购按照什么标准呢?最好的办法是依照公粮的标准。比如,公粮一,征购零点二、零点四、零点五,或者公粮一,征购一,或者公粮一,征购二。按照这样的标准比较方便。在有死角粮的地方,供应不上市场的地方,可以不征购。因为那些地方原来的粮食都用不上,还堆在那里,又何必搞征购呢?除了那些地方以外,其他能够供应市场的地方,都要采取征购的办法。

  征购要采取公道的价格。什么是公道的价格?并不是统统跟着黑市走,而是既对农民合适,也对我们有利。中农和富裕农民,所以常常不肯把粮食卖出来,就是为了等季节差价。毛泽东同志要我们想一想,是否可以想一个办法,使他们得一点季节差价。我想,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即农民把粮食卖给我们,把卖粮食的钱存到银行里,等四个月或五个月以后再拿钱,我们除还本以外,要多付一点利息。

  物资供应和货币筹码(注「筹码——指手头可以调度的资金数量。——第7、59、212页。」)调度的问题。在这次收购中间不可能把需要的物资全部都准备好,而且许多物资也不是我们所有的。但是我算了一下,由于购粮而增加货币,市场也不会发生大问题。从今年十月到明年二月底,我们原定计划收购二百亿斤,与二百亿斤粮食相交换的物资,可以正常供应。现在的问题是,从明年二月以后到六月底收购的四十亿斤,这次又增加的一百亿斤,共一百四十亿斤粮食,需要增发十二万亿元(注「这里指当时流通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自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起发行新的人民币,代替原来流通的人民币。新币一元等于旧市一万元。——第1、29、32、38、51、54、84、94、113、147、158、166、168、190、193、200、212、228、238、260、269页。」)的货币。增加这么多的货币,市场可不可以过得去呢?估计可能还过得去。理由有五:

  甲、农民卖出粮食以后,其他土产会卖得少一点。农民不会把粮食卖掉换成钞票后,又把花生、绿豆、芝麻等赶快都卖掉换成钞票。他们要等一等。这一等,大概三万亿元总会省下的。

  乙、明年预算中列了六万亿元的公债,城市四万亿元,农村两万亿元。在农村发两万亿元公债,加上上面省下的三万亿元,就是五万亿元。

  丙、用优厚的利息吸收农民存款,估计可能吸收三万亿元。利息高一点不要紧。就算百分之十的利率,我们也才出三千亿元。三千亿元买个市场不波动,那也是很合算的。这个办法,只适用于卖了粮食不拿钱的存款,不适用于别的存款。

  丁、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已经准备了四万亿元的货。这些东西很可能有的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但是总还是准备了一点。

  戊、冬天正是还农贷或者借农贷的时候,多还一点,少借一点,或者迟借一点,这里也可以有万把亿元。

  总起来看,增加十二万亿元货币,在市面上不算太多。要求全国对农村市场给予援助,起码不要冲击农村市场,这样农村的钞票就能够有一部分吸收到城市里边来。

  开展征购工作依靠谁?必须依靠区乡干部和党、团员。现在我们许多农村干部都上升为新中农了,如果这一部分同志能够被说服,由他们带头的话,是很有作用的。同时,要解决缺粮户的困难。如果缺粮户的粮食问题不加以解决,会动摇人心,对我们的征购很不利。在征购时,要通过人民代表会,大家民主讨论。高级干部也要深入农村,一方面帮助基层工作,一方面总结经验,指导全面。

  征购是一项很艰巨、很麻烦的工作,这比对付资本家难得多。做好这件事,要采取很多经济措施,同时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这是一项很大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很大的政治工作。过去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加上时间急迫,工作中出一点毛病是不可避免的。不仅第一年要出,第二年第三年也可能出。我看这件事情,不是一次可以做得好的,要两三年才能做出一个道理来。征收公粮我们已经做了好多年了,还常常出毛病。征购现在才搞,怎么能不出一点毛病呢?

  搞好征购工作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两年来,农民实际拿出来的粮食,每年都在六百亿斤以上,我们现在要征购的是三百四十亿斤,从数量上说,完全有可能实现。另外,只要我们的价格定得公道,完成征购任务也是有可能的。一个数量,一个价格,这是两个决定的因素。况且,农民每年拿出的六百多亿斤粮食中,有四分之一左右要回到农村,主要是经济作物区和灾区。实际上这部分粮食起了调剂的作用。

  第二,在城市实行定量配给。

  “配给”这个名词有点不太好听,一说起它就想到日伪统治时代的情况。现在改了一个名字,叫作“计划供应”,是粮食部长章乃器先生想出来的。我们的配给不同于日伪时代的配给,那时是油、盐、酱、醋都配给,现在配给的只是粮食。那时的配给量是填不饱肚子的,我们现在的配给量可以吃饱。种类不同,数量不同,至于性质那更是完全相反的。

  配给要迅速地在全国实行。集镇上的配给并不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样困难。那里需要配给的人口有限,一个镇子只有两三千人,有几家铺子,你叫他管一管就是了。天津、北京预备十一月一日就实行配给。配给证来不及发的话,可以先用户口证。其他地方是不是同时实行,请同志们考虑。有些地方,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情况很复杂,准备工作要较长的时间,那只能迟一点。

  配给的等级是不是要分得很细?我看开始可以粗一点。昨天中财委(注「一九四九年七月中旬,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简称中财部)与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合并为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在此基础上,于同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仍简称中财委,统一领导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一九五四年撤销。——第4、13、25、30、32、35、41、42、46、54、64、79、99、156、159、166、169、195、202、215、218、223、235页。」)讨论北京面粉配售时,我说过,不论大口、小口,重劳动、轻劳动,统统来一个每人每月十斤或者八斤就可以了,其余的可以买杂粮。等级不一定分得很细,可以先粗后细。

  实行配给以后,黑市的出现是免不掉的。为什么呢?因为有的人不够吃,有的人吃不完;南方人要吃大米,北方人要吃面粉。这样就会出现买卖。我们要允许有一个地点作为交易场所,在我们的领导和监督之下进行交易。这并不可怕,比起因为我们在市场上没有东西,投机商人在那里搞黑市,要好得多。最大的好处是人心定了,也可以防止粮食向外流,制止城市有人囤积粮食。

  第三,严格管制私商。

  粮食基本上由国家经营,私商只能做代理店。现在可以搞粮食投机的,在大城市里,第一是私营粮食加工厂,第二是粮食店,第三是私营食品加工厂,第四是跨行跨业的兼营粮商,第五是粮贩子。最难对付的是粮贩子。他们是流动的,只有一条扁担,人数又多,只要一个地方粮食市场一波动,一下就可以出动多少万人。这些人搞的是转手买卖,他们的资金不多,但是动摇人心。粮贩子的可恶就在这里。对付粮食贩子的办法:一个是堵住他们粮食的去路,使他们卖不出去;另一个是群众发动起来之后,斗上几个。要禁止粮商跨行跨业。囤积粮食者要严惩。粮食加工厂,只准加工,不准做粮食买卖。非主粮也由国家经营,步骤可以缓一点。粮食零售店,特别是大城市的零售店,第一个步骤是要使它变成我们的代理店,叫他们给我们代售。他们会不会把粮食压起来待价而沽呢?现在是配售,买粮的人要按时向他们买,所以他们不能压起来。会不会在粮食的质量上搞鬼呢?会搞鬼的,但是我们也有办法对付。让商人搞代理店,还可以使城市中不致有许多人失业。

  第四,调整内部关系。

  粮食由中央和地方分管之后确有好处,就是各地都积极了,采取负责态度了。这样我们就能多买到粮食,少卖出粮食。是不是发生了缺点呢?也有。分管以后,各地为了保住自己地区的粮食,阻止粮食向别的地方流,结果提高了价钱。现在大区对省之间的调动,中央对地方之间的调动,比从前更困难了。大区与大区之间、省与省之间的交换也碰到了困难,协议常常不能成立,互相封锁,甚至发生冲突。这些都是在讨论分管的时候就预料到的(注「参见本书《粮食要统筹统支》一文(第191一192页)。——第216页。」),也是有所准备的。另一个缺点是,中央没有定出一个全国的粮价来,分管以后,全国统一的粮价也很难定,所以各地在定价上很可能只照顾局部,有的地方为了阻止粮食出去,把粮价提得太高。搞征购,牌价按什么规定呢?如果全国统统按高的标准定,而销价又不能提,国家至少要赔十万亿元,数目很大。现在有的地方已经提高了,需要降下来,等征购时再降就被动了。调整粮食价格是一项很大的工作,但一定要调整,如果不调整,国家要赔很多的钱,这无论如何是不合适的。粮食分管以后,还可能发生在品种上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有些细粮多的地方多吃细粮,少吃粗粮;而有些需要细粮的地方则缺乏细粮。此外,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安排上,也可能发生不合理的现象。我们说过各地的粮食要基本上自给,但有些地方只顾自给,不顾国家的需要。有的地方扩大了棉田,而他那里棉花的单产很低,并不适宜于扩大。比如东北明年计划扩大棉田一百万亩,其实那个地方并不适宜于种棉花,那里种杂粮很好,产量很高,可以供给其他地方。总起来说,现在既要改变过去统一管理时地方上没有积极性不负责任的毛病,也要改变分管以后所发生的毛病。怎样来确定中央的统一筹划,又怎样来确定地方的分级负责,这次会议应该在方针上有所讨论和决定。

  我上面讲的四个问题,重点是征购。粮食不充足,是我国较长时期内的一个基本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征购的措施是不可避免的,越是拖得久,混乱的局面必然越严重,我们也就越是被动。

  总起来说,我们要在农村中采取征购粮食的办法,在城镇中采取配售粮食的办法,名称可以叫做“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

  *注「这是陈云同志在全国粮食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确定在十一月底以前完成各级的动员和准备,十二月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