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陈云文选 >

第45章

陈云文选-第45章

小说: 陈云文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对北满建议如下:

  (甲)暂时不必加兵南来,因在敌区中被敌重重堵追,干部思想必恐慌(辽东敌后的经验),避战则减员,作战无法安置伤兵,很可能既有损失仍不达目的地,即使达到亦必疲惫应战,不如以此代价协同北满主力在长春西北死打硬打较有利。

  (乙)可否由北满派一个主力师到东满加强桦甸方向,其作用是积极向敌活动,带出东满部队战斗作风,并保持我们与东满交通,必要时可转到南满。

  (丙)北满主力可否提前出击,以免敌再增兵到南满。

  (丁)你们准备给南满更多新兵,壮了我们的决心。我们希望来得快,给得多。第一批速南来,并将给两个现成的补充团,七天后,我们组成三个补充团架子(班长以上)来北满,以便陆续接兵南下。只要你们给人力支持,我们将以无比的勇气打仗。

  (一九四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萧劲光、陈云、萧华、程世才复林彪、彭真、高岗电)
 九

  由于辽东主力及敌后、正面全党、全军的努力,由于北满主力三渡松花江出击(注「指一九四七年一月至三月间,东北民主联军在北满的部队,为策应辽东军区部队四保临江、坚持南满根据地斗争所进行的三下江南作战。一月五日,北满部队集中十二个师首次南渡松花江作战,在九台县东北的其塔木、焦家岭、城子街等地,歼敌国民党军四千多人,迫使敌军由南满抽调两个师、由西满抽调一个师北援。一月十九日,北满部队撤回江北,休整待机。二月二十一日,北满部队再次渡江南下作战,以奔袭手段歼灭城子街守敌一个团又一个营,并乘胜围攻德惠县,诱使敌军从南满、西满及长春地区调集十二个团北援。三月二日,北满部队又主动撤回江北。这时,敌军继续北进,北满部队乘其分散之机,于三月八日第三次渡江南下进行反击,在农安县东北的靠山屯、郭家屯等地,歼敌第八十八师全部及第八十七师一部,继而包围农安县,敌军又从热河、南满抽调两个师北援,三月十六日,北满部队在松花江开冻前回师江北。……第335页。」),过去三个月中粉碎了敌对临江前后三次进攻(注「指一九四六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七年二月间,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部队粉碎国民党军对临江地区发动的三次进攻。十二月十七日,国民党军调集六个师的兵力,沿辉南、柳河、通化、桓仁、宽甸一线,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辽东军区采取内外线密切配合作战的方针,以第四纵队深入敌后,分散敌军的进攻力量;以第三纵队运动防御,待机反击。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歼敌五千多人,粉碎了敌军对临江地区的第一次进攻。一九四七年一月三十日,国民党军又调集四个师分三路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辽东军区集中第三纵队主力和第四纵队一部于通化以北的高丽城子地区,歼敌中路第一九五师大部,继又转移兵力于三源浦镇歼敌援军两个营,共计四千多人,粉碎了敌军对临江地区的第二次进攻。二月十三日,国民党军再次调集五个师分三路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辽东军区集中第三纵队主力首先打敌一路,第四纵队主力则活动于敌后奔袭作战。前后十天,在柳河县通沟、大北岔地区,以及本溪县碱厂、下马塘等地,共歼敌七千多人,粉碎了敌军对临江地区发动的第三次进攻。……第335页。」),俘敌近万,歼敌二十营(敌后我军歼敌在外),收复五城(注「指金川县、辉南县、柳河县、辑安县和桓仁县。……第335页。」)。但这些胜利不应使我们麻痹。敌利用松花江开冻,北满主力对我配合较前困难的条件,首先集中兵力击破南满的企图是不变的。敌已从热河、平津增来东北五个师(大部或全部可能用于南满),并开始了第四次对长白山的进攻。敌鉴于过去三次的失败,目前进攻兵力与组织都加强了。但我南满阵地必须坚持。现辽东本身条件亦有改善,敌兵力虽多,其主力只二十二师及八十九师,因此敌之进攻应该而且可以被粉碎。

  目前辽东全党的任务如下:

  (一)在部队的高级干部中弄清粉碎敌之进攻,保持南满,有全东北全国的意义。我们必须不惜以任何代价,决心打若干恶仗、硬仗、大仗,以消灭敌之力量,粉碎敌之进攻。在连续战斗中损失是不可免的,但以局部损失去换取全体胜利,正是保证每个局部取得恢复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敌后部队应继续保持不叫苦的精神,积极活动,严格执行配合正面作战的任务。要随时随地发动农民,保护农民在分得的土地上春耕。同时,应预先准备必需的物质补充,以防战时交通隔绝和更困难的情况到来,这里同样要有局部服从全体的精神。

  (三)地方的、后勤的、机关的工作同志,都须继续并更积极地工作,以无限责任心去改善工作,保证前线胜利。

  (四)我们的斗争将得到全东北我军尽量的配合与人力物力的支援,但全部精神必须放在自力更生上,避免依赖和等待。

  (一九四七年三月三十一日中共中央辽东分局关于全党动员起来粉碎敌人第四次进攻的通令)

  十

  目前敌人已经集中较大兵力,开始进攻南满。我们必须下定坚强的决心,粉碎敌人的进攻。对于坚持南满的斗争,不应有丝毫的动摇,在敌人面前不应有任何的畏缩与恐惧。从安东失守到现在,南满坚决粉碎了敌人三次进攻长白山的计划,歼灭了敌人两个师以上的兵力,生俘万余,收复了五个县城,振奋了群众,坚持了敌后斗争。这种形势的转变和开展,固然由于北满三次出兵,给了南满以胜利条件,但也由于我党政军民全体的努力和坚强的奋斗,尤其是我主力军给了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因此相当地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改变了南满的形势。事实证明,只有坚强的奋斗,抱定歼灭敌人的决心和信心,敌人的进攻是能够粉碎的,敌我力量是能够改变的,形势是能够改善的,南满是能够坚持的。在今天,粉碎敌人进攻的条件,比上次更为有利。敌人经过我们东北各个战场连续打击以后,战斗力降低了,而我们越打越强了;群众经过国民党的蹂躏后,对我们的认识和同情心提高了;东、西、北满对我们的配合并未因松花江开冻而放松。今天增加到南满的敌人主力军并不多,大部都被我们打垮过。此外,还有战斗意志比较脆弱的云南军。敌军建制杂乱,后备力量有限,数量虽然增加,但其质量比前降低。今后只要歼灭一两个师,南满形势即可发生基本变化。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战斗意志,发扬打硬仗、打大仗、打恶仗的坚强决心。战争胜利的要诀,就是积极地争取主动性,努力造成敌人弱点,积极寻求和抓住一切有利机会,即使是微小的,也不应该放过,以达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如果我们以消极的畏首畏尾的态度,这样不能,那样不好,只想等待适合口味的机会,结果我们越退缩,敌人越靠拢,我们处处被动,敌人总是主动。这样就会始终得不到机会,打不成好仗。被动的结果,必然是失利。要打硬仗、打大仗、打恶仗,必然要付出一定的牺牲代价。为了打胜仗,歼灭敌人,这种代价是要下决心付出的。保存实力,只有付出一定的代价,换取敌人更多的代价,才能得到。就是说以一定的牺牲换取的胜利,这样才能减少牺牲,保存自己,壮大自己。我们要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在大敌当前,表现英勇无畏;以积极、负责、努力和坚决、勇敢、顽强的精神,来狠狠地消灭敌人,这便是我们革命军人最高尚品质的表现。这样的指战员应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尊重、爱戴和欢迎。战争是最艰苦、最残酷、最严肃的斗争。全体将士必须坚决执行命令,努力完成任务,严格遵守纪律,爱护根据地人力物力。每个指挥员要很好地了解敌情、地形,细密地组织战斗力,随时注意配合、协同与联系,反对莽闯、乱撞的战斗作风,提高从战术上爱兵的观点。为加强和统一前方部队的作战,已决定由曾、韩(注「曾指曾克林,一九一三年生,江西兴国人,当时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韩指韩先楚(一九一三……一九八六),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当时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第337页。」)组织前方临时指挥部。韩于四日到达十师后,即与曾一起指挥作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萧劲光、陈云、萧华、程世才、罗舜初、吴克华、莫文骅、唐凯致各兵团首长并报林彪、彭真、高岗电)

  十一

  我们现派三个补充团干部架子来接新兵。你们能更多给我们新兵,使我们勇气大增。当然即使没有兵补,我们也要反复力争长白山的。有了新兵,增加了争夺的最有力的条件。

  我们到这里可以说基本上是解决一个问题,即思想上树立起坚定不移的意志去坚持南满(不是打游击的南满,而是完整长白山区的南满,因为只有这样,对北满敌人的牵制作用才大)。由于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我们才敢大胆负责地说,即令现有实力全部消耗完了,仍不能保持南满时,也是必须拼的,因为这有全东北全国的意义。又因此打破了那种“保存”实力的退却的想法,那种退却的“保存”,将来南满与全东北都不能保存,近视眼必害自己,亦害全局。劲光在前面指挥,最大的收获是解决了部队干部思想上怕伤亡、“保”实力的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了,战术上就灵活了。又弄清了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今天南满的意义,决不仅仅是指部队的实力,而大部是指硬要保住完整的长白山区,当然也指部队。

  现在不敢说南满的问题完全解决了,但可以说大部解决了。

  现在我要向你们提出而且要请你们考虑另一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是经过了考虑的,希望你们加以一再的考虑。问题如下:

  从全国、全东北经验看来,兵力总数是敌大我小(东北程度较差),但敌兵力仍不够,故只能而且已经采取“分别先后,集中重兵,各个击破”的计划。这一计划在苏北、鲁南收得若干效果,其原因敌我相较,敌仍有两个有利条件:兵多;运输便利。

  被敌进攻方面的我军处境是困难的。苏北、鲁南我不知,以南满为例,第一困难是长白山区人少,因此粮少,房少,伕子少,运输力少,安置伤兵的地方少。就其当地条件来说,只能打游击战,但从全局来看,必须打运动战。在这样地区,人力上以及必要的物力上,如无其他地区的支援,则是不可能打运动战的。第二困难是无间隙的作战。例如,当北满出击敌人时,我们也不能并不应休息,因为只有牵住敌人,才便于北满歼敌;只有乘机向敌进攻,才能改善自己阵地,以备第二次敌来进攻。北满一停攻,敌立即以火速南运向我进攻,我虽想休息而不可得,不得不被迫应战。战争就这样循环无已地下去。所以休整二十天一个月,是根本没有的事。这一点如果不被各满了解,则可能在援助的行动上稍迟一点,对于南满就有很大的不利。

  归结起来,要使东、西、北满了解我们南满的处境,在军事上、人力上和必要的物力上给我们足够而且及时的支援。

  我考虑的结果认为:被进攻方面(例如南满),必须克服右的近视眼的“保存”实力,向困难屈服的倾向。一般说,只要看出这一问题就较易解决,因为共产党员本性革命,而且直接在敌兵的逼迫之下,故这一倾向不易被忽视,且容易说通。另一方面,即敌取守势方面,我们的干部思想,因为所居环境不同,不易深刻体会被攻方面的困难,也一时不易使所有干部都看清被攻方面之困难及其成败对于其他战场有切身利害关系。由于敌人暂时不对他这一方向进攻,很易近视苟安。这种倾向易被忽视,因此也不易迅速全部克服。由于这种倾向存在,可能产生钳敌行动不够积极,可能的人力物力的调剂被忽视。这种倾向存在是有原因的,我估计有二:(一)敌未直接对之进攻,不易使干部将局部利益与全部利益、一时情况与长远情况统一起来看。(二)八年抗战与十年内战无此可能、必要和经验。八年抗战,在若干阶段上,敌对我军基本取守势(太平洋战注「太平洋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国家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进行的战争。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晨,日本未经宣战,以强大的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