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朱镕基传 >

第25章

朱镕基传-第25章

小说: 朱镕基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计委的下属机构设置与经济和生产有关的国务院各部委「对口」,难怪有些国务院的部委负责人发牢骚说:计委的一个司长能管我们一个部的部长。

国务院其他与经济和生产有关的,则都归口在姚依林和田纪云的名下,所以朱熔基没得可管。他贵为国务院副总理,但不敢轻易对国务院的部长们发号施今。曾长期在国务院系统工作的朱熔基,深知那些部委长官个个都是有背景的,你不小心得罪一个人,说不定就踩了他的「联络线」、解了他的「关系网」,那可能让你吃不了,兜著走!

而过去经常因病往院的姚依林此时异常积极,表示「还可以干」。所以朱熔基在家里了一个多星期也没动静,没有人给他安排工作。

初进中南海

邓小平知道後,找薄一波谈话:「年轻同志作事,我们应该支持,为什麽总要嘀嘀咕咕呢?中央已经决定的东西,无论什麽人都不要说三道四,放手让人干。请你转告朱熔基,让他不要在北京不动,要多走走看看,才会长见识,搞调查研究很重要。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模式。谁要总结十年,我看这一条首先值得总结。」

这段话经薄一波分别向王震、彭真、姚依林、李先念等人谈话时作了传达。这样朱熔基头上笼罩著的一片乌云总算暂时散开了。

邓小平同时让杨尚昆告诉李鹏「应该尽快给朱熔基同志安排工作。」李鹏这才於五月十三日找朱熔基谈话,说让他分管工业和交通部门的工作。

六月十三日,国务院下发文件,给朱熔基任命了数项兼职,包括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国务院「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

但这所有的单位都不是常设机构,当时即有国务院的干部讥笑朱熔基说:如果他还嫌不够的话,还可以给他安排一个中国预防控制爱滋病委员会主任。

在朱熔基的数项兼职中,比较有权力的是「生产办主任」。正是这个生产办,後来演变成经贸办、经贸委,为朱熔基在国务院系统权力的扩张,确立了基本的立足点。

经委在八八年春正式撤销後,经委的大部分司局并入计委,中共却在同年七月成立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行使经委的部分职权。主任张彦宁,同时兼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副主任叶青,同时兼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市际上是一个两头不著边的临时性机构。

一九八九年中国大陆经济出现效益滑坡後,生产协调工作愈来愈重,原国家经委的救火队作用愈显重要,由於企管会不能发挥原有经委功能,中共又成立了国务院生产委员会。

九一年朱熔基出任副总理後,国务院将生产委员会改名为「生产办」。生产办有点像文革前的国务院工交办公室,是超部委的协调办事机构,负责协调国务院工交系统的工业、交通生产和技术改造,对工交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指导,培养企业管理人才,并指导各省经济委员会(或计划委员会)、生产委员会的业务。

尽管国家经委的机构并未由此全面恢复,但一些新职能也被充实进来,诸如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城镇企业,这些在中央没爹没娘的孩子,纷纷投入生产办门下。

生产办最初共有五位副主任,张彦宁、赵维臣、朱育理、李祥林、杨昌基等。从他们几个人的过去经历看,朱熔基在人事安排问题上的确是动了一番脑筋。

生产办成为权力立足点

张彦宁大朱熔基一岁,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工系,曾到苏联格罗茨宁百油联合企业实习,後来在甘肃、四川从事石油化工技术工作。

七十年代後期,张彦宁调入国家计委任生产组副组长。八十年代初转入经委任局长,八三年与朱熔基、赵维臣同时提升为副主任,经委撤销後再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主任。九三年三月转任八界全国人大常委。

赵维臣是满族人,高级经济师,小朱熔基一岁。一九六二年毕业於清华大学机械系,是朱熔基的後期校友。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处长、生产组副组长,国家经委机械局副局长、经委委员兼局长、经委副主任、国务院口岸领道小组副组长,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一九八七年在国家经委撤销前,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九三年三月转任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这两人都是朱熔基在国家经委工作时的同事,工作配合十分有默契。同时,因为朱熔基在建立生产办之初,就想到了这个机构应该如同当年的经委一样,与计委相互制约,所以才动员此二人与他维续为伍。

虽然他们三人在经委工作期间没有高低区别,各自年龄也只有一岁之差,就是因为经委撤销後,朱熔基去了上海才有了显露头角的机会,为日後升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积累了本钱。假如当年朱熔基没有去上海,还是留在国务院某机关或到香港任许家屯副手,那麽他如今也可能仅仅出任个全国人大常委而已。

朱育理历任国家教委副秘书长、秘书长,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朱熔基兼任国务院「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时,朱育理兼任该小组办公室主任。一九九二年九月调任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

李祥林曾任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运用办公室主任。一九八九年任国务院生产委员会副主任,一九九一年三月七日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杨昌基原任上海浦东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一九九一年三月七日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八月九日任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副组长。

这三个人也是因为在朱熔基刚刚到国务院任副总理时,对他的工作颇为支持,才被他提名调到自己名下的「直属机构」。

为了加强生产办的「人事实力」,一九九二年四月朱熔基,又调来吉林省省长王忠禹出任生产办常务副主任,使其成为他的办公室推动日常工作的主要执行者。

重用王忠禹提高生产办地位

王忠禹一九三三年生於吉林长春郊区农村,幼年时接受私塾启蒙教育,後来就读於长春市自强小学及吉林省省立二中、长春市立三中(即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前身)。一九五零年考人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攻读制浆造纸专业。

一九五三年毕业後被分到吉林造纸厂担任技术员,一九五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後任过该厂车间副主任。在「文革」期间,王忠禹曾被戴上资产阶级黑干将的帽子。七零年更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

七一年五月中共因急於生产《毛泽东选集》用纸,需要它的技术,便把他调回吉林造纸厂任生产调度组的副组长。後来升任该厂计划科副科长、厂办公室主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七九年被提拔为吉林省第一轻工业厅副厅长,随即任厅长。

一九八一年王忠禹作为中共第三梯队重点培养对象,被送到中央党校学习。一九八三年从中央党校毕业後,先是担任中共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成为时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强晓初的主要智囊。一九八四年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一九八五年高狄被任命为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王忠禹同时被提升为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主管宣传文教工作。八七年在中共十三大上获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一九八八年高狄(「六四」事件後,被任命为(人民日报)杜长)的职务,被原河南省委书记何竹康替代,王忠禹随即兼任吉林省副省长,辅助同时兼任吉林省省长的何竹康。次年一月王忠禹代理吉林省省长,三月正式解除。

据中共报刊报导,九一年江泽民、朱熔基访问吉林时,王忠禹曾经陪同视察,洽商处理问题,他的才干和眼光受到朱熔基赏识。这可能是他上调北京的主要原因。其实在这之前,中央也曾考虑把他上调,但其後并没有落实。显然,朱熔基是提拔王忠禹的伯乐。

朱熔基之所以提拔王忠禹到自己手下,除了因为他长期在大型企业工作,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外,中共国务院有人还分析另一个原因:因为在王忠禹到任之前,朱熔基的生产办所任命的副主任,全部都是从副部级岗位上平调进去的。朱熔基曾因此向中组部建议,鉴於生产办的地位应该同国家计委一样,比国务院各部高半格,所以生产办副主任的前两位应该是正部级待遇。

建议提出後,中组部迟迟没有答覆,於是朱熔基干脆平调一个原来就是正部的干部进生产办,以证明该机构在国务院中的地位。

尽管生产办的阵营越来越强大,但它毕竟不是国家经委,而只是国务院的一个办事机构,仅能管企业的生产,而当时许多企业正逐步集团化,经营已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在这种变化之下,原来的机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生产办在企业管理上,缺乏法理上足够的权威。

大经委小计委

这个时候,在中共建政之初即充当首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的薄一波,出了一个「大经委,小计委」的主意,该设想中共中央曾以白头文件下达,而且获得邓小平的支持。

有人甚至认为这是邓小平策划的政治游戏中又一场精彩片段。通过设立国家经贸办,再次向陈云控制的「鸟笼经济派」要权。将属於国家计委和其他部委,对国家大型企业的控制权,移交给朱熔基挂帅的经贸办。

这样一来,使得国务院的国家计委仅仅负责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管理法规制 定等工作,中国大陆经济和外贸的实权就完全落在了朱熔基手中。经贸办於九二年 六月十一日正式成立後,新华杜只发了一百多字的小消息,但这一机构的职能是前所末有的。

《中国青年报》随即刊登出所谓「独家新闻」,称经贸办是横跨生产和流通两大领域的宏观调控机构,是一种新型的宏观调控体系的雒型,以适应「宏观管住,微观放活」的改革要求。经贸办未来将扩充职能,最後扩编成立为国务院下,主管经济贸易事务的最高层级单位……经济贸易委员会,地位将超过现在的国务院排名第一的超部级单位……国家计委。

而经贸办的官员更扬言说: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经贸办是国务院唯一的经济贸易管理机构,国家计委的职能将缩小到以市场信息为主,相当於一个国家级的经济贸易谘询机构。

当时,中共的政府机构改革已排上日程表,其趋势是部、委不再拥有直属企业,或转为行业总公司,人员、机构大幅度精简。而在机构精简的势头中,唯独经贸办要在原生产办的基本编制上扩编,显然是要把一些部、委的部分职能,移到经贸办来。

观察家们认为,在中国经济中,市场经济的比重已超过计划经济,「以产定销」正向「以销定产」的方向转变。在此形势下,成立经贸办的主要目的,绝非仅仅是让它填补经济机制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真空,也非单纯地对生产和流通两大领域的宏观调控,和日常工作协调一手抓起来。

经贸办无疑是生产办职能的延续,它下设十个局建制,分为生产调度局、生产计划局、企业管理局、技术改造局、科技局、资源节约和利用局、质量局等,人员编制二百五十人。


第十章 从改革的马前卒到权力的核心层(下) 

所有企业的大老板

国务院经贸办副主任包括李岚清、王忠禹、张彦宁、赵维臣、李祥林、杨昌基、徐鹏航、陈清泰、石万鹏等九人,大部份为生产办原来的负责人。新任者包括李岚清、徐鹏航、陈清泰、石万鹏。

徐鹏航生於一九四零年,湖北黄梅人。一九六四年毕业於湖北省农业机械巷科学校。历任大冶县钢铁厂副厂长、党总支书记,大冶县副县长,中共黄石市委副书记,黄石市市长。一九八五年任湖北省副省长。一九九二年十月任国务院技术监督局局长。

陈清泰历任中共第二汽车制造厂厂长、二汽集团董事长。

石万鹏历任国家经委交通局副局长,国家计委生产调度司司长。一九九一年十月任国务院生产办副秘书长。

经贸办开张之後,朱熔基即开始利用企业集团的组建,将企业从中央部委和地方主管部门中分离出去,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实体。大批的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後,力量扩大,可以撇开官方的渠道,有自主权地按市场规律去安排自己的生意,而朱熔基则成为了国家所有大型企业的大老板。

从九二年六月,李岚清出任经贸办笫一副主任时,即正式成为朱熔基的副手。李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官僚,不爱出风头,改革派得势时,他的才干可以得到发挥,而保守派得势时,他亦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或屈服於压力,或逃避,不至於与保守派产生争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