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朱镕基传 >

第12章

朱镕基传-第12章

小说: 朱镕基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高职务是国家经委副主任,主管全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以前从无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的纪录。

论资历,他不能同江道涵比,他同前任市长,此时任市委书记的江泽民相比,也差了好几级。市民包括中层干部,对他并没有抱什麽太大希望。人们担心,做上海这样一座巨大城市的市长,各种事务千头万绪,他能胜任吗?何况长期以来,上海市是权力斗争的主战场。

上海曾是东方最灿烂的一颗明珠。但自中共执掌大陆政权後,这颗明珠就迅速黯淡了。

朱熔基的前任包括:陈毅、柯庆施、曹荻秋、张春桥、彭冲、汪道涵、江泽民等,除少数几人外,其余不是思想僵化保守,使上海发展停滞不前;就是兴风作浪,为了一己的仕途,不惜让上海成为政治浊流的漩涡。文化大革命就是发源於上海,江泽民在上海封杀《世界经济导报》,也是八九年「六四」镇压的第一枪。

「四人帮」倒台後,先後有彭冲、汪道涵、江泽民担任过上海市市长职务,他们都没有在市民中建立过威望,其中最令人失望是彭冲(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照理,他得天独厚,是接替「四人帮」中的「狗头军师」张春桥的位子而来的,完全可以在重建上海中作一番事业,但由於他坚持华国锋、汪东兴的「两个凡是」方针,被上海市民笑称为「彭冲不冲」(不向「四人帮」极左路线冲击)。

朱熔基上任伊始,即多次坦率承认,自己长期在中央经济部门工作,缺乏地方行政工作的经验。但他表示:自己有决心身体力行,在上海努力树立起一个廉洁、高效率、有权威的市政府,「重振上海雄风」!

既然大话出口,而且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把这些响亮的口号都已经传播得家喻户晓,所以老百姓们自然当真。朱熔基四月三十日正式发表施政演说,当晚市政府值班室即电话不断。到底有多少市民和普通干部的电话追著要找朱熔基,事後没人统计,但朱熔基自己统计了他正式上任一个月内接到的「人民来信」数字:三千六百封。

三千六百封检举函

朱熔基曾在全市局级以上干部大会上说:这三千六百多封群众来信,绝大部分都是揭露某些弊端的:由此可见当时上海老百姓心口已经积蓄了多大的怒火。

於是,朱熔基借口顺应人民群众的要求,这一让江泽民等人无法回绝的理由,对上海市的干部队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

他先是要求全市局以上干部满足他提出的三条为政标准,即:「解放思想,做敢冒风险的改革者:为政清廉,做问心无愧的公仆:深入基层,做解决问题的能手。」 还具体要求上海市的纪律监察部门,把眼睛盯住全市的干部,发现不正之风,立刻查处。

上海一些有机会经常接触到朱熔基的人士说,这位市长的风度和学识,常常使人不由自主地被他所吸引。他平时言谈举止从容不迫,办起事来,却是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他最不能容忍的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衙门习气:最讨厌的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的官腔,并且对此批评严厉,不留情面。

除了极正式的场合外,他在公众面前讲话、作报告,向来不念讲稿,而且喜作即席的、交互式的讲话,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内容丰富,文辞生动,每每令听讲者入神。

正式当上市长後,朱熔基审时度势,感觉到在中共中央给了比过去多得多的财政等方面的自主权後,今後开展工作的难点就不再是政策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於是他要市委举办一个局级以上干部「认清改革形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讲学班,第一课就是由他自己给全市局级以上干部作《目前上海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

他向全市局以上干部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希望全市局以上干部解放思想,投身实践,做敢冒风险的改革者。过去,由於旧体制的长期束缚,相当大一部分同志的思想,还不适应在商品经济的海洋中游泳。那种老大自居,委屈埋怨和故步自封的情绪必须克服。搞活上海大中型企业要靠管理,靠质量,靠下硬功夫,而不能把企业行为搞乱。第二,要为政清廉,办事高效,做问心无愧的人民公仆。局长们都能清廉持正,上海的社会风气一定会好转。第三,要下放权力,深入基层,加强监督,善於协调,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手。

人事改革

按著,朱熔基又别出心裁地搞出了一套政府机构人事改革方案。在他的建议下,市人大常委会很快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审议和决定市人民政府的委、办主任和局长的任命事项。由朱熔基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本届市政府部分委、办、局主任和局长的提名名单,共六十名。

另外,朱熔基还在提名过程中的具体作法进行了一些改革,改变过去对被提请任命人员介绍过於简单的做法,在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本届市政府组成人员职务的任命建议案的书面报告的同时,要提供被提请任命人员的基本情况、简历、表现及优缺点和提名理由。还责成被提名人员要到会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见面,接受提问和质询。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任命後,为让他们增强国家观念、公仆观念和民主与法制观念,还要给他们举行颁发任命书仪式,并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座谈,介绍各自的工作计划。

市政府换届後,市人大常委会重新任命新一届市政府组成人员,这在中共统治史上还是第一次。不但过去在上海没有先例,在全国也是一件所谓的「新生事物」,为此,江泽民等人曾担心朱熔基力主的这项人事制度改革「步子迈得大大」,但朱熔基坚持要做。

此举立刻在上海的党政干部中引起轩然大波,一些早已经习惯於只要不犯错误的干部就是好干部,只要同党委主要领导关系好,不升官至少也能保住乌纱帽的人非常不满,私下里发牢骚说:不但把我们的优缺点都一一宣布,而且还要我们站在人大代表面,而被他们评头品足,这不像是任命国家干部,倒是像市场上卖马!

一时间,上海市的多数局级干部日日坐卧不宁、寝食不安,谁也摸不准新市长那个宝葫芦里到底装的什麽药。

惊慌失措之余,有腐败劣迹者,要麽抓紧订立攻守同盟,要麽抓紧退款销贼;自认廉洁无比但却能力平庸者,要麽抓紧时间自我表现,要麽赶到江泽民等人处哭诉「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声称「党才是我的亲娘」。擅搞拉帮结派、投机钻营者,则抓紧调查新市长是好吃软还是好吃硬,是爱古玩还爱美女,准备摸准了行情就「对症下药」,投其所好。也有个别心里胆虚者,担心被朱熔基从领导岗位上拿掉後脸上无光,乾脆自己先提出了辞职。

七月二十一日,市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由朱熔基提名约六十名局级干部名单,分别在市政府重要部门担任正职领导。但是,这一人事制度改革的结果,也并不像朱熔基事先预料的那样理想。

他私下里曾一再向北京去的老朋友表示,上海的干部「软绵绵的」,太「上海腔」了,办事不负责任,思想太不活络,这样的干部队伍,不动真格的去治理,行吗?「做好事,打圆场,谁都会,但上海的工作靠谁去干?」朱熔基不免有些颓丧了。

朱市长,这是假的

当然,也有人评价朱熔基是借改革之名排斥异己,任用亲信。但公平地讲,朱熔基不这样做,一是无法在上海的党政干部中立足,二是无法在老百姓那里得分。

出任市长不久,上海人就给了朱熔基这样的评价:这是一个真正想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的领导人。他一到上海,立刻表现得同江泽民投机、圆滑完全相反的工作作风。他那雷厉风行私务实而体察民情的精神,给上海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海的环境污染是与交通、住房齐名的二大难题。上海曾兴建黄浦江上游引水一期工程,以改善市民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水质,但由於黄浦江上游有不少污染严重的工厂,每天向江中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水,严重威胁著黄浦江。

八九年七月间,朱熔基率员到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召开现场会。面对黄浦江日趋严重的污染,他说:「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没有黄浦江就没有上海!我们对黄浦江应该有一种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一次,朱熔基去某垃圾码头视察,昔日蓬头垢面的垃圾码头,为了迎接朱市长光临视察,匆匆间被粉饰一新。当市长踏上这片经过了一番「梳妆整理」的工地时,人群中忽然响起一个声音:「朱市长,这是假的!」

後来朱熔基在电视讲话中说:「作为市长不能保境安民,我宁愿以身殉职」。萤屏上时常出现的那张冷峻的脸,与市民之间的距离一下拉近了。而江泽民那张胖呼呼,带著一付媚笑的脸,却给人完全相反的感受。

要治理和建设好一个拥有一千二百万人口的巨大城市,第一位重要的是稳定人心和对人心的凝聚力。朱熔基从当上上海市市长之初起,就十分重视这一点。

朱熔基刚刚到上海时,正值上海公共交通系统职工人搞变相罢工,公共交通几近瘫痪。当时上海公共汽车、电车职工,由於奖金少,待遇差,集体采用「开慢车」的办法,变相罢工抗议。比如从徐家江到外滩,二十六路电车正常行驶时间为二十分钟,即使交通十分拥挤的「高峰」时,也只有四十分钟,然而都要行驶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市民们怨声载道。

朱熔基用「快刀斩乱庥」的办法,一下子解决了前任政府拖下来一直解决不了的「老大难」。他宣布给公共交通公司免除上缴税收六亿元,并且补贴他们每年二亿元,使公交职工的情绪马上平和,一切恢复了正常。

按著,朱熔基又抓了出租汽车乱收费,个体汽车出租车漫天要价等问题,成立了乘客挥手一定要停,任何地方都得载客去的「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出差来沪的外省人和在沪外国人最为烦恼的「出租汽车服务质量差」的问题有了圆满解决。

快刀斩乱麻的作风

朱熔基所办的实事中,最为市民称道的是市政府在「菜篮子」上所下的功夫。他常说:民以食为天,稳住了「菜篮子」,就能稳定人心,上海的一切工作才能开展起来现在走进上海各个菜场,只见各种蔬菜、肉类、鲜鱼、家禽摆满了货架,价格也基本稳定。市民的牢骚也少了。

朱熔基对上海的整体发展,为了作周密的考虑,八九年三月,他率领建设、规划部门的官员赴天津、北京,考察这两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

回到上海後,他多次听取有关方面对上海城市规划的意见,并先後邀请北京、天津城建方面的专家、学者到沪考察,听取专家们对上海市内交通、城市整体规划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建设等方面提出的建议,以图对上海的城市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第五章 从经济危机的风口到政治矛盾的浪尖(下)
性子急,脾气大是朱熔基的一大特点。看到上海的干部队伍不得力而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在一次讨论上海生产的市政府扩大会议上,平日一直趾高气扬的纺织局长说,他们局这个月大概比上个月可以增产分之五到六,朱熔基听了立即打斯他的话反问道:「局长同志,究竟是百分之五还是百分之六?是百分之五点一还是百分之五点九?为什麽不是准确的数字,还要加什麽'大概'、「也许」之类模棱两可的话,凡是统计数字,一定要十分精确,是多少,就是多少!」

九零年一月,朱熔基要去郊区川沙县搞「试点」调查研究,事先在金山县召开了一个全市的农业会议。会上,他让市里一位主管公司的经理拿出一个有关数据,那位不争气的经理惊恐地解释说,正在让下面的同志统计。朱熔基立刻拍著桌子怒斥道:「我叫你来开会干什麽?是叫你来汇报工作的。你现在就给我离开会场。走!」

经理遵命离开了会场。此後,这位经理只要有机会就大肆攻击朱熔基,「凶神恶煞,哪有一点共产党干部的样子?」

他在到任不久的一次市政府办公会议上,一位副市长因为参加一次剪彩活动和随後的宴会,迟到了二十分钟,朱熔基当著所有与会者的面,问这位副市长:「我看你能否少吃一点宴会啊?这麽多人在等著你呢!」那位副市长生平第一次受到这种奚落,十分尴尬,以後再也没有人敢迟到了。

在以後几次会议上,被朱熔基批评得几乎下不了台的局长,有二十多位,这就更要得罪一些旱已经习惯於「无过便是功」的「稳健型」干部。某些对朱熔基怀恨在心的人,便放出上海市「局级干部将面临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