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贵女种田记 >

第160章

贵女种田记-第160章

小说: 贵女种田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付冠月挺着超大的肚子留守在家。好像是想挽留林家栋一般,在第三天,林家栋打算走的时候,付冠月开始意外地阵痛了。

离当初算的日子早了八天。

村里已经有两个很不错的稳婆,护院又马上备马去清水县接说好的稳婆。

林小宁拎着自己的医药箱想进去帮忙,但被林氏付奶奶与辛婆子坚定地拦在门外。

林小宁讪讪地笑了,她们是怕她把付冠月的肚子剖开吧,到时留个大疤,影响那个夫妻生活啊。

付冠月在屋里叫得厉害,林家栋在屋外急得团团转。林小宁安慰着:“大哥不要担心,屋里有两个稳婆呢,这是第一胎,都困难些,不会有事的。”

林老爷子可是最急的,这是他的第一个重孙辈。

林家的列祖列宗一定要保佑月儿一举得男,母子平安。林老爷子心里不断说着。

屋里的稳婆声音传出来:“少夫人别急着唤痛,来,夫人,我们扶您起来,要走走才行,这会还没到时候呢。

林家栋听到后,急得不知道怎么才好。转头问林小宁:“二妹,那得痛多久啊?”

“这才开始呢,又是头胎,真到生的时候,估计得有至少两个时辰,不过中间应该会痛得好一些,是一阵一阵的。”

“有什么办法不痛,二妹你想想办法啊。”林家栋急坏了。

“生孩子哪有不痛的,大哥没事的。”嘴里说着,却偷偷去一边注了空间水烧热后倒在茶壶里,敲门说是送恢复体力的药水,那辛婆子开门接过茶壶不客气的又把林小宁关在了屋外。

等到清水县的稳婆到达时,付冠月的叫声已低了许多,可能是痛得轻了,也可能是麻木了,林小宁进不了屋,只能靠听来判断,但听稳婆的声音与屋里几个老夫人的讲话,感觉并不凶险。

清水县稳婆进屋小半时辰后,终于宫口开了,顺利产下一个男孩。

林家栋看到小被裹着的婴孩,皱巴巴的小脸,眼也没睁开,在他的双臂中。他一时有些发怔,然后是激动,最后眼中泪光闪动。

第240章添丁

第一次做爹都这样,现代医院里产科,许多男人都这模样。林小宁心中暗笑。

林老爷子也同样激动,抱着婴孩连声喜道:“真像家栋,真像家栋……”

等付奶奶抱走孩子,林老爷子与林家栋就急急跑到祠堂去叩谢祖宗去了。

林老爷子添重孙的大喜事,却没有摆宴。只是每家每户送些鸡蛋猪肉什么的,开荒处的工地上,便杀了一头猪加菜。这是林老爷子的主意,省下的银子可以建三千堂。

林家栋陪着付冠月一周后,才依依不舍地带着大白去了西北。

林家没有请乳娘,所有的人想到的没想到的,都没考虑这事,孩子当然要自己喂才亲。但请个能带孩子的妇人到是真的,便又去买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名叫何嫂,专门带孩子。

不过半月后,方大人的媳妇也紧跟着生了,她生的是个女儿,因为之前有个儿子,现在是儿女成双。可她很是遗憾,因为她很想再生个儿子。但方老却开心极了,方家现在这家世,五品官家,虽然没有实权,但现在银子不缺,不用种地,也想求个千金孙女,到时嫁给高门大户结为亲家,多美气啊。

方老也同林老爷子一样,每家每户送些鸡蛋与猪肉,同喜一番。

宁王来春天的暖风中,来到了桃村,还带着镇国将军一起。两人骑着千里与如风,行在清水县通往桃村的那条气派的青砖路上。

西南的战事因忘川河的隔阻,已处于僵持状态。两边都按兵不动,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宁王在河边驻了密集的军哨。然后从去年起就开始让当地人重建家园,去年秋天时就已调回一半人马。到了今年春耕后。就圆满地与镇国将军回京。

西南那边,留着银影驻守着,另一半人马分派到几个城池中驻防,防止乱民闹事。而收复的城池在开春后。与名朝的交通也恢复了,有路引就能轻松出入。各地衙门办路引的人员十人轮流,早晚不休。路引办起来相当快。这些城池的百姓一年以前还是名朝的百姓,尤其是大户,许多至亲都在京城、江南等繁华富庶之地。

交通开放,这些收复的城池才算是真正回归了。

宁王此次来桃村,是为接林小宁进京见他母后与皇兄,还有一个想法是让钦天监司给看看林小宁的天命之星与他的是怎么回事。

镇国老将军一直听闻桃村这世外桃源,却没亲见过。便一起跟来了。亲眼看看桃村的模样。

到接近桃村的那片荒山群时。有许多人与骡车或牛车,还有人力拉车,一车车的运着泥往砖窑处走。荒山群挖掉了一个角。建上了许多的砖窑与瓷窑,这些都是去年就扩建的。青砖与瓷片的需求量太大。村里的几处窑根本不够用。今年就干脆将村里的旧窑厂都弃了,做成巨大的晒谷场。去年秋收时,亩产太惊人,晒谷场根本不够用,只好家家户户晒一些在自家的院中,幸好院子够宽敞。才紧紧张张的晒好谷子。

这样,砖、瓷窑就全部移到了村外这片荒山群脚下,同时,又加建了更多的窑。这里地方广阔,拉泥、打坯、制坯,晾晒方便,又是就近挖土,节省劳动力。

镇国将军入眼就看到一片热火朝天,朗声笑道:“桃村大,人多,富裕,只由这些窑,就可见一斑啊。”

宁王展颜回答:“村里面您还没看到呢,保管会有所惊喜。”

又走上七八里路的样子,到了桃村村口。

远远就看到神气的桃村牌坊,两侧的高柱气势磅礴,如同两条游龙盘附仰天,中间的横架刻着石雕字——桃村,字描上了红漆,极有气蕴。

牌坊右侧柱子底下立着一块上好的石板,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是桃村村规,那石板正是当初林老爷子迁坟时用剩的墓石,被精明的村长,现在的马大总管拿来刻村规了。

广场侧边是小小的广场,环绕着广场的一张张石头长凳子,后面种着低矮的青翠灌木。广场中间种着一棵巨大的桃树,粉色花瓣盛开着,地面上有些许凋落的粉色。桃树下面围绕着一些花草,全是易活的普通植物,花开锦簇,最多的就是最贱的太阳花,老人家说是不死花,可见是多么贱。但移栽在桃树下,五颜六色开遍,现出异样生机。

田间的小野花也能派上用场,稍稍打理一下,就成就了这般的艳丽夺目。

广场尽头一条青砖路通往远处,有两排整齐的商铺,外墙贴着青色瓷片至四尺高,铺子前面,间隔种着桃树,暖风中摇弋着桃红色花瓣,风稍大些,粉色花瓣雨就在空中飞舞,一派旖旎风光,树木下边仍是种上花草,间隔之间有着一张长条石凳子。

镇国将军相当吃惊:“这,这可都是桃树?”

宁王笑着回答:“正是,因为叫桃村,村里却没有一棵桃树,当初建这广场时,不知道是哪个提出来的,说干脆种一株桃树,应上村名。结果建商铺时,丫头又在商铺前面全种上桃树,不过铺子那边的桃树要小上许多。”

“这铺子前面种树,是丫头的主意?京城都不这么做,怕挡光,又遮挡住了铺子的牌匾呢。”

“我曾经与您的想法一样,可你近前了就知道,这商铺街道极宽,树与商铺间还有距离,既不挡光也不挡牌匾。时日久了,每间商铺门面的树木花草就归铺里人打理了,还相互比较哪家的树与花长得好,就是生意旺的势头呢。那些长凳子,买家走累不想进铺里坐,就可以坐在外面休憩,来了兴趣就摘两个桃子吃,铺里的人随大家摘,只要不把树坏了就成。他们自己也摘着吃,或者招待买家。”

“这小妮子,桃树开花时的风光实在妩媚,又能摘吃桃子,添情增趣。哈哈哈,”镇国将军大笑着,“还如此心细如发,长凳子的确方便,铺子里的人一多就闷,要是走累了全都进铺坐,又不买东西,那掌柜也不舒服,这样一来正是两厢其好啊。”

镇国将军笑完又道:“这桃村的风光实难言表,竟如女子一般娇艳。”

宁王笑道:“这是村口的景致,因桃树花开,稍嫌花哨了些,等花谢结果后,倒有另一番景致。”

“桃村桃村嘛,桃树开花就这样,”镇国将军理解地说道,“我倒觉得蛮好,以前的桃村,彼桃非此桃,而现在,却真成就了这“桃”字。”

桃村此时是忙碌时节,孩童们在学堂,大人们在上工干活,村中难见闲人。只看到远处的田间有人与牲畜的忙碌身影。

宁王笑着说道:“老将军,今天先不逛,我们直接去林家,休息一日,等明日骑马带您逛。桃村可不小呢。”

镇国老将军点头:“行,这桃村真是不小,得骑马逛才能看到全景啊。”

“您还没看到,里面更大,那边山群看到没,山群后面还有一块地,有四千亩,已开好养了一年。听说是花了不少心思,光各式肥料都花了不少银子从外面买来。这会应该都播种插秧了。”

镇国将军笑道:“没想到六王爷也知道开完地要养地肥地。”

“老将军又取笑我了,这些书本上也是有记载的。当时觉得甚是奇妙。地里长出五谷作物,人畜要吃五谷果腹生存,而各种腐物与排泄之物又能肥田。这恰好是天道自衡。”宁王大方地说道。

镇国将军宠爱地看着宁王。

宁王又道:“以前是书本上知道,后来到了桃村是实实看到,一车一车的肥拉进村来,熏得我受不了。时日一久就习惯了,所谓万物规则,各有其用,就是一堆烂泥,竟然也是肥田的好料。真是令人感叹这皇天后土啊。”

镇国将军大笑不已,“看来那小妮子对你的影响不小啊。”

“算是吧,”宁王坦率地笑着承认,“桃村我一直想让将军看看,从一个灾民村,到现在目前几百户,近二千人,且家家富裕,这是怎样做到的。桃村现在还越来越大,现有的人力远远不够,还得请短工长工什么的,如果林家把那千倾荒地再开出来,再放几千人都嫌少。”

镇国将军看着宁王,有些明悟的神情。

宁王继续说道:“老将军,桃村再大,比起天下,却是沧海一粟。但桃村的建设,却是可以借鉴……”

“民富国强,众安道泰!”镇国将军抢声道。

两人笑着带着千里与如风向林府行去。

林老爷子与林小宁还有安风安雨正在千倾荒地上,听闻宁王与镇国将军到了,纵马归府。

工地上的民众一片哗然,镇国老将军是一品大将军,一生戎马,战绩惊人,威名盖世,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竟然光临桃村了。

镇国老将军啊,名朝最有名的大将军!

村民们与清水县城西的贫民都惊呆了!

镇国老将军的气色更甚从前,与宁王正在厅堂与付奶奶和林氏聊着天。

第241章镇国将军

林氏与付奶奶都是一介老妇,都曾与宁王接触过,后来才知道这个与宁丫头定亲的王大人就是六王爷宁王,是皇上的嫡亲弟弟,狂喜过后又后知后觉有些惶恐。

可宁王与镇国将军和她们两个老妇闲扯很久,说话又讨巧。她们没太多见识,就是付奶奶,也只是会算帐,识得些许与帐目相关的字。聊了没多久就放松下来,把宁王当林小宁的夫君看待。再聊下去,两个老妇就乐得忘了形,与他们熟络地扯着东家长西家短的趣事。

镇国将军不断笑呵呵地询问着桃村的点滴发展,对什么都有兴趣。林氏与付奶奶两个老妇,都觉得老将军这个老头蛮有趣,与她们年岁又相对接近,热情的应他的询问,回答着她们所知道的。林氏的言语很有特色,很土但是极有趣生动,把镇国将军逗得乐呵呵大笑。

林氏与付奶奶哪里知道镇国将军的威名,更是不知道将军的品级。只道将军就是带人打仗的呗,就是张年那种兵头头,看他这岁数,应该是比张年管的人要多些吧。

付冠月还在月子里,辛婆子严厉禁止她出屋。荷花也不知道林氏与付奶奶不懂。怎么招待宁王就不提了,但对镇国将军的态度,荷花暗暗佩服两位老夫人待人接物波澜不惊,热情礼貌,张弛有度,实在不像没见识的村妇,太值得她学习了!

林氏与付奶奶看到林老爷子与林小宁回来才笑着让座,把客人交给他们,林氏还笑道:“将军爱吃肉。就多呆在桃村一阵子,桃村可不缺肉,啥肉都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什么都有。尽着将军吃,包管你把舌头都吃下去。越吃越年轻,桃村啊,可是风水宝地,吃桃村的米饭,桃村的酒肉,那要是不年轻上几岁,你就来找我算帐。”

镇国将军爽朗笑道:“那老夫我无论如何都要多留几日,老夫人盛情款待,又能再年轻几岁。做梦都要笑醒呢。”

两个老妇便笑呵呵地下去看酒肉备得如何。

林小宁上前笑道:“老将军。您老越发年轻了啊?”

镇国将军笑道:“那董长清的妹子做的饭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