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贵女种田记 >

第140章

贵女种田记-第140章

小说: 贵女种田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以资质论人,林小宁叹了一口气。

“安雨你可看过一个话本,说是的一个武林盟主的故事。那人姓郭名晋,他天资愚钝,从小就笨,记性也不好,昨天学的明天就忘那种。他最早有七个师父,名叫江南七怪。七个师父轮流倾囊而授都被他气得半死。”

“后来呢?”安雨乐笑了。对于习武却又资质愚笨的人,他们都只能叹息,却给不了任何帮助,资质好的就得庆幸上天厚爱。这等有关资质愚笨人的话本,怎能不感兴趣?

“可他勤奋能吃苦,谦虚又平和,自知自已资质不好,也不求巧,只管死记硬背,面对师父的气恼嘲笑,只是谦卑讨教。这样一日日,一年年,踏踏实实,勤勤恳恳,遇到哪个高手就粘上去讨上一招半式,如此下来,竟被他学成一身高强本事。还遇到一个倾心于他的美貌灵慧女子,两人结为夫妻,他也成了武功天下第一的武林盟主,威名盖世的大英雄!”

“小姐!这是哪个话本里的故事?太是激励人心!可是真有其人其事?!”安雨激动起来。

“嗯,以前买一些杂书时无意中看到的,是本破破烂烂的书。当时也没买回来,太破了,只翻看了一遍。开篇是说真有其人其事,书中年代虽没明示,却不太像我朝背景。当时觉得非常有趣,现在觉得很有道理,资质是天生的,但后天的努力与勤奋却更为重要。多少书本上说勤能补拙,这可是古来圣贤之言,说的不正是这个武林盟主这样的人吗。”林小宁撒谎早已炉火青纯。

“小姐,既是真有其人其事,就算是几百年前的事,怎么我朝不得而闻呢?”

“那我就不清楚了,不过那书残破不堪、虫蛀鼠咬,还只有前半本,他成武林盟主后的事,就没有了。”

“不对,”安雨皱眉苦思着,“这其中不对!”

第211章贫区

“不对,”安雨皱眉苦思着,“这其中不对!”

怎么不对了?林小宁纳闷了。

她只是把郭靖的故事简化,并艺术加工一番说出来,为何安雨非得寻根问底呢?话本话本,讲得就是个趣味故事,哪本不是说真人真事啊,大家都心如明镜一般。

“小姐你想,这等盖世英雄,朝廷怎能任其威名盖世,却不为所用呢?”

“这……我哪知道?”林小宁头大了,这种涉及到朝廷的事,她就像个白痴一般。

“所以小姐,这个盖世英雄最后只能是归隐田间,他的故事之所以不被我朝知晓,应是当时被禁了。”安雨正色说道。

哈啊!林小宁在心里狂擦汗。

“小姐,那书残破不堪、虫蛀鼠咬,只得前半本对吧?”

“是啊。”林小宁呆呆的点头。

“这或是幸免的残本,却是可惜了小姐没买回来,估计最后也只能丢掉或引火。”

“这样啊?”林小宁心中狂汗,这样也行?!

“但幸运的是小姐看完了,记下了他的精彩半生,是天下习武之人的榜样!这等精神,太激励太鼓舞了。”安雨感叹着。

“这个故事我会告诉铁头与鸡毛。”他又郑重加了一句。

==

清水县的通缉令那日田大人回去后就撤了,四个江湖好汉也被田大人劝得打道回府了。

田大人只说了一段话:采花盗是阴谋,各地悬赏通缉令将会撤去。大人怜你们正义之心,并不降罪。你们再想。名朝立朝百年来。可有这等巨额的悬赏令?用脑子想想就知道。是有人设局呢。江湖人士不要来趟这水,太深了。

田大人因林家施粥送药一事,又冷汗淋漓跑来桃村,小意讨好说道:“如今清水县相比周边县城来说,要富裕得多,流民因前两年林家的收留,全落户桃村了,后来三三两两的人家。也都被马总管收去做长工了。今年也没闹灾,没流离失所的百姓……”

宁王没有表情,田大人心里直发毛,又继续说道:“虽然本县富裕,但也是有许多贫困人家……”

“那就义诊、施粮赠衣好了。”林小宁说道。

如此一来,就重新更改计划。

孙氏与方老的两个儿媳都来帮忙了。

林小宁与她们,还有赵氏、付冠月、小香等一堆妇人女子与田大人一起商议着。

田大人在一堆妇人女子当中,极不自在,犹犹豫豫指向西郊贫区。

那里环境恶劣,几乎没几户有田地的人家。只是做些散碎活维生,有些大户请短工。他们也会去扛活的。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收入,家中生计艰难得很。

若是劳力多的人家,倒也说得过去,若是女子多的人家,卖女求生之事大把。

义诊与施粮赠衣之事是分开进行的。田县令将城西一所宅子前的空地拨出来设义诊点,那处地界广阔又干净,离城西贫区近,宅院里还可放置药材与各种物资。

宅子主人当然没有二话,热情的配合着。

施粮是由赵氏,孙氏,方老两个儿媳与小香打头执行的,付冠月有孕不便参与执行。

幸好付冠月没来,施粮赠衣之事差点引起了贫民动乱!

当时三虎们推着三辆板车,车上放着满麻袋的米粮与布匹还有猪肉,拉进了那片臭气熏天贫区里。

赵氏扯着嗓门大喊着:“桃村林家施粮赠衣了!每户赠糙米三斗,白米一斗,粗棉布两匹,猪肉一斤!”

那些贫区里有多少户人家啊,全是积年累月的穷困潦倒,说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不知不觉中,最穷最刁的那些人就聚集在此了,贫区的房子不是快要倒塌的破旧烂屋,就是简陋的棚子,且相当密集。水源又远,光线、空气极差,居民的脾气也极差。

那些汉子们面无表情,是那种为了揽个活计就能打群架的;那些妇人女子们面黄肌瘦,嗓门尖厉,是为了一把糠都能与人打破头的。

老汉老妇们,个个都佝偻着腰身,没有丝毫活力。

他们是清水县的穷土著,不知道哪辈起就在这里落脚了,慢慢生根发芽,比起曾在郊外破庙里聚集的流民,看起来要凶狠残暴得多了!

随着赵氏的这一嗓子,流民们纷纷出来探看。看到满满的米粮袋子,猪肉堆成小山,青布花布堆成小山……

啊!个个尖叫着、红着眼,争抢着上前领取。

生怕落了后,就分没了!

“都有,都有,每家每户都有!”赵氏的声被淹没在火热沸腾疯狂的人群中。

小香傻了眼,所有来桃村来的女子妇人都傻了眼!

“排好队!”虎老大一声狮吼,把哄抢着的人群吓得一愣,但只是一愣。

那几车物资的诱惑让他们彻底丧失了理智,随后则更是疯狂的涌上来,不过眨眼间,米粮袋子就破了,精米、糙米泄了一地,猪肉车上那些肉,布匹车上的布,都是一片狼藉……

三虎们见势不对忙拿出武器,幸好武器随身已有习惯,况且也想以防万一,要保护施赠的物资。

三虎们拿着武器,一把临时配的大刀、一根黑幽幽的铁棍、一柄闪闪的剑,逼退了人群,缓解了局面。

仍有难缠的妇人们就地哭闹纠缠不休,等到宁王安雨闻动前来,才有所好转。

“都他娘的归屋,我们每家每户的送,哪家哪户都不会拉下,东西管够,不止这些,后面还有,听清楚了!”

虎老大的吼声在城西的贫区的天空上,如雷声翻滚。

终是止住了哄抢。

赵氏适时打圆场:“收完了米布的人家,可往东边那所有井的宅子前面去看病,那里设了义诊,药材免费!”

义诊是林小宁与桃村的老大夫主持着,马大总管可是会认药材的,与老大夫的小伙计打着下手。施粮赠布时赵氏她们每家每户告之:还有义诊,在那所有井的旧宅前面摆了诊桌,有病的可去看病,药材也是免费的。

老大夫就是那个曾给银影看疫病写个方子慢得如同老牛一般的太夫。是林小宁邀请的,本是没打算他会来,却是没想到他竟然应下了。

城西多少穷人看不起病啊,如今有米粮、布匹和猪肉送,还有义诊赠药。天上掉馅饼能有几回!白花花的大米与崭新的青布与花布是真真的送进了家里,布是粗布,却是棉布啊,不是粗葛粗麻。猪肉的生肉味让家里的人都咽着口水。

于是,收了粮与布后,大家不管有病没病都来看病了,若是有些药材拿回去,哪天真病了不就能用上吗。

这下林小宁与老大夫可是忙活开了,义诊棚前排着的队越来越长。

宁王像普通汉子一样装扮,身穿青棉布便服。解决了先头的动乱事,留下安雨在那,自己则前来守着义诊点,皱着眉看着排队看病的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田大人知道了先头哄抢乱事,想带衙差来守义诊点,但被拒绝了,这事与官方无一丝关系,放几个衙差杵在那儿做什么,给谁看呢。

田大人又是擦着冷汗退去了。

对于前来问诊的健康妇人女子,林小宁与老大夫劝着,病要对症才能治,没病不能乱吃药。没病的妇人女子们只得失望的离开了。

有的妇人还趁人不注意,偷溜进院里摸一把草药揣在怀里就跑没影了。

这是什么样的穷人心态啊,到底是穷怕了,只觉得是个药材就是能治百病的。

义诊整整一天,热闹的人群终于少了,真有病的不过二到三成。还有许多是一些轻微咳嗽或伤风,只要一碗姜汤,盖上被子发点汗就能好的,但人家不拿到药不肯走啊,只得配一些简单药材,多少是个安慰。

真正有病的,有一些是老病旧疾,不是一朝一夕能好的,得长期服药,还得定时复诊换方。

事情慢慢越来越清晰,为何哄抢动乱?穷困太久,生存才是目标,礼义廉耻那是有钱人家的玩意儿。他们不作兴这些。

义诊、施粮赠衣只能暂时解决一些问题。

只是暂时的。

三千堂,是时机了。

宁王与安雨在人最多的时候不见影了,人快散去时,又冒出来了。

衙门此时是人心惶惶,又有人追杀宁王殿下了,幸好被宁王与雨大人发现这几个鬼鬼祟祟,混在义诊的人群中。

宁王与安雨见人迹可疑,故意匆匆离去,走到郊外,把那几人拿下了,送去了衙门。

田大人只觉得怎么自己那么倒霉。

前两任清水县令都升官了,虽然两位大人都比较特殊。胡大人是降职后复职,苏大人本就有背景,迟早要升官的,后做了郡马而没满任就回京任新职了。但至少在众官眼中,清水县令可不是清水衙门,那是升官的跳板,只要任了清水县令,必有锦绣前程。

当时苏大人一走,这个位置多少人眼红。他运气好,调来此地,原以为三年任满后,凭着清水县这样的太平富足,不出意外肯定会升官去也。却没料到,竟频出意外。

第212章刁民

宁王殿下这等大人物在此地,虽然本县的通缉令撤了,可各地的还没撤呢,追杀者仍然不断。通缉令真是水深啊,何止是江湖人士不要趟,他一个小小县令又有何等实力敢趟呢。

可宁王殿下一点要走的意思都没有,他只觉得前途一片黯淡。

再有,这个医仙小姐,好好的非要办个什么义诊、施粮赠布。

那些穷人是穷,可越穷就越刁啊,千百年都是这个说法。穷山恶水出刁民啊。

再说哪里没有穷人?天子再英明,穷人仍是遍布天下的。不可能人人富足嘛,千百年来都是这个道理。哪里有地方是没穷人的,没有饿死冻死病死的,不过是数量多少的问题。

却非得在他任期出这样的事,采花盗、贫区哄抢物资、装病偷药……

唉,他还能更倒霉吗?

铁头与狗儿带着八个村里抽出来帮忙的年长孩子,睹了贫区哄抢,义诊装病等事件。

铁头倒是熟悉这些场面,他与家福他们曾经的旧日时光正是这般模样,有大户人施馒头时,也会有这样的哄抢事件。如今他们几人得福可以天天有肉吃、有读书、还有师父了,铁头心中百味杂陈。

而以狗儿为首的桃村娃娃,过了一阵富足的生活,已淡忘了的贫困更夸张地摆在了他们面前,内心俱是震动不已。

桃村的四个先生,抽空来了义诊点,也帮些小忙。

日头西沉。义诊桌前的人群终于散了。赵氏一行人带着十个孩子下午时就先回村了。留下小香跟在林小宁身边。

林小宁与老大夫累得直不起腰来。老大夫脸色有些发白。林小宁心里愧疚得不行,这老大夫有五十了吧,还有这等心肠做这样的事,真是不易。

便小心扶着老大夫坐在一边休息,宅院主人家又送来一壶新泡的热茶,老大夫慢慢喝着,不太想说话的样子。

这是真累到了!

老大夫姓耿,清水县人氏。在清水县有一小医堂,但没有药铺,药铺成本高,又拼不过县里几家老号的铺子,便作罢。

后到桃村开了医堂,但会按方配药以方便村民。因是桃村唯一一家医堂,所需药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全,光是燕窝、银耳、枸杞、大枣等食材就需求很大,慢慢扩成了规模很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