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 >

第89章

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第89章

小说: 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等一系列改革,并升兴州为兴庆府,扩建宫城,准备建国称帝。宋仁宗景佑元年,他开始不断向宋发动攻势,在府州、环州、庆州等地击败宋军。宋仁宗宝元元年,元昊正式称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西夏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李乾顺当政时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
在李秋水的苦心安排下,函谷弟子已经进入其中的绝大部分行政机构,在西夏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势力。御史台、开封府、农田司、枢密院、三司等处,函谷弟子已经身处高位,有很大的影响力。
西夏的军事制度是在党项的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吸取宋制而发展起来的。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函谷弟子几年来已经渗透到军队,并夺得了中央侍卫军的主要控制权,和部分擒生军和地方军的控制权。
函谷弟子夺得中央侍卫军中的“质子军”首领、皇帝卫队副统领和京师卫戍部队的两位副将位置,并安插手下进入管理层,横腰将中层一级官职控制,基本能够控制这三处部队。
“质子军”人数约五千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号称“御围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因为李秋水的特殊身份,进入此军中的函谷弟子,都是以李秋水的娘家远房亲戚名义而来,因此李秋水的缘故,这些弟子提升很快。
西夏皇帝亲信卫队三千人,是从境内各军中精选出来的强勇之士组成,皆为重甲骑兵,分为十队,每队三百人,随皇帝出入作战。因为函谷弟子大多出身一品堂,从其他门路进入的也都武艺娴熟,因此皇帝亲信卫队,函谷弟子数量很多。
西夏京城地区还屯驻一支训练有素的卫戍部队,共二万伍仟人,装备优良,是中央侍卫军的主力。因为这支部队的关键性,于虚雨着重在这支队伍安插人员,悄无声息中夺去了这支部队的控制权。
擒生军人数约十万,是西夏的精锐部队。主要任务是承担攻坚和机动作战。因在战斗中生擒敌军为奴隶,故此得名。西夏的地方军由各监军司所辖,共有五十万人,军兵种主要是骑兵和步兵两种。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除军官司外,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战斗。
党项族原来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通过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到西夏建国时,农业生产已成为西夏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西夏建国后,景宗李元昊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并亲自主持修筑了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以后,兴庆府、灵州一带,一直是西夏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西夏也比较重视畜牧业生产。国家专门设立群牧司负责畜牧业的管理。西夏的畜牧地区主要分布在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带,牧养的牲畜以羊、马、驼、牛为主,还有驴、骡、猪等。由于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西夏的冶炼、采盐制盐、砖瓦、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造、金银木器制作等手工业生产也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在西夏统治者的倡导下,党项族是同时期接受汉文化较多的一个民族。可以说,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
西夏国国王李乾顺突然遇刺身亡,李秋水闻讯大怒,亲赴西夏,派一品堂高手秘密调查,查出行刺者幕后策划人为王弟李乾利。
原来西夏国此时争储斗争日趋激烈,大王子李峰与王弟李乾利培置势力,相互轧挤,矛盾已经公开化。就在李乾顺决定立李峰为太子前夕,李乾利重金聘请高手,在李乾顺赴李王渠视察时,刺杀得手。
李乾利为擒生军将领,亲信满布各地监军司,刺杀成功后,他率擒生军入京。于虚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命令函谷弟子莫要轻举妄动,保存实力。因此函谷弟子所控制的部队坐山看虎斗。
李峰控制的部军数量远远不如李乾利,因此在这场政治博弈中失利,李峰被杀。李秋水入京后秘密查明真相,进宫行刺时遭受厉害埋伏,受了内伤逃出宫处,在城外据点养伤。
于虚雨见机会来临,以为李乾顺复仇为借口,命令康广陵率领契丹精兵五十万为北路军,段誉率领大理精兵十万、吐蕃精兵五万、中国西南路大军十万共二十五万兵为南路军,他自率中国重兵四十万为中路军,共一百一十万大军,攻打西夏。
李乾利小名来福,其母为青太妃卫慕氏。雄心勃勃,不人刚毅,足智多谋,计算细密,在近年西夏对外扩张中屡立大功。他率党项骑兵袭取甘州城成功,拓土夺城,凯旋后很得父皇赏识。但是因为李乾顺当年得到李秋水,李秋水施展绝顶轻功,于夜间假扮观音下凡,愚弄李元昊竟然成功,助李乾顺当上西夏国王。
李乾利个子不高,面相很似藏画上的人物,自年青时就爱奇装异服,喜欢穿长袖红衣,戴黑色高冠,让人望之森然。他可以算是一位通才,通晓佛教意理,精通蕃汉文字,研究法律、兵书常常废寝忘食。其智勇双全,是个罕有的冷静、冷酷的逻辑型思维的政治人才。比起其兄李乾顺、侄李峰确实才高一筹。
元昊建国后,李乾利多次劝其父对外扩张。元昊道:“我们长久战争,国耗民疲,现在衣锦服绮,何必东征西讨,损折男丁。”李乾利道:“衣皮毛,事蓄牧,乃我们的习俗。英雄在世,当图王霸大业,何必介意绵绮细事!”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李乾利继位后,励精图治,严厉控制党项诸部。同时恩威并施,拉拢函谷弟子系的将领。这些弟子依从于虚雨指示,与他虚与委蛇,逐渐取得李乾利的信任。


正文  第一百五十四回 征讨西夏(二)
李乾利闻于虚雨大军分三路来攻,在黄河以北布军十七万,防御中国北路军进攻;在盐州路布兵十五万,防御中国中路军来攻;在甘州路布兵十万,防御中国南路军。其余兵马,分驻军事要塞,准备与中国军队一决高低。
'转自此时,西夏拥有夏、银、绥、宥、野、静、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数州之地,李乾利率精锐驻守兴州,依山阻河,居中策应。
李乾利确实是个人物,在短短时间内,将京城皇族异己派清洗干净,然后迅速清洗内部亲李峰的部族首领,不仅把李峰舅族合族人扔进黄河淹死,将李乾顺后宫后妃、王子公主皆毒死。因为其亲生母亲遣责他杀兄杀侄,竟然连母亲也用毒酒害死。
西夏因为比较落后,母氏势力确实威胁很大,但是连母后也不能容下,李乾利确实是非常残忍之人。不仅如此,在清洗皇族异己派的过程中,他因自己的妃子卫慕氏父家属亲李峰派,清洗完卫慕氏父家后,连同卫慕妃为自己生的儿子也一并杀死,斩草除根,狠到连自己的骨肉也不放过,李乾利真乃天下大忍之人。
李乾利虽然迅速将国内异己派铲除干净,但是却惹起了国内从势力的暗流涌动。一品堂势力分散在各军中,李秋水受伤后,派清星、清月将一品堂化明为暗,暗地里串连部队一品堂系的军官。
分掌西夏左右厢兵的大将山遇惟亮劝说李乾利几句,李乾利准备诛除山遇一族。这位西夏战功卓著的老将得知消息后,携家属二十多人出逃,被李乾利精骑追上押回,李乾利将山遇惟亮及其儿子缚于树止,命令众军将一起弯弓搭箭,把这位老将一族射成刺猬,然后又戮尸泄愤。
李乾利的这些行为,虽然让西夏军方迅速走上一致,但是却让民心鼎沸,大家迫于他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军队上因为李乾利经营多年,他的亲信对他却是忠心耿耿,因此与中国军队的大战,中国军队可能损失严重。
李乾利因为以前认真研究过西夏军队的编制,继位后立即着手进行整治和重新编制。因为一品堂势力太大,他没有办法一次性解决,大战又非常紧迫,因此采取拉拢手段,重用几员一品堂系的重将,但却削弱了其余人员的势力。
李乾利的这一动作,让函谷弟子的势力减弱。李乾利以黄河为标界,把军队划为左、右两部厢军,设十二监军司,分别命以军名,规定驻扎地,健全了西夏军队的指挥体系。
然后,他迅速开发、固定新兵种:铁鹞子、泼喜军。这两个兵种都是他根据多年作战经验创出,铁鹞子是西夏最精锐的骑兵部队,部队士兵配以最良的战马,最精的盔甲,每队总人数三千人,分为十队。泼喜军是炮兵,主要在攻城时用抛石机协助进攻,人数最少,只有二百人,配备于各军中。
此外,他启用最缺德的元昊军制,四处劫掠周边中国边民,组成撞令郎军,以这些中国边民为先头部队,让他们冲在本族主力军队前面充当炮灰,最大限度减少西夏党项兵士的伤亡。
李乾利在巩固住坚实的军事基础后,起用一个主要由汉人组成的智囊团。这八个汉奸,是张步、张降、杨郭、徐敏宗、张文显、李从、张元、吴昊。教诱李乾利启用元昊军制的主心骨是张元、吴昊两人,这这两个久试不第的读书人,自恃胸中文韬武略,本来想投靠宋朝边境献计献策立功名,一直不受重视。气愤之余,二人就连袂叛逃,亡入西夏。
张元、吴昊二人虽是书生,却熟知中国历史和军事战略,因此李乾利命张元为黄河北岸驻军的军师,吴昊为甘州驻军的军师,张步为盐州路的军师。
这三名汉人,都是有才华的人,极富策略,给中国军队制造了很大麻烦。于虚雨闻讯后道:“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说他们是汉奸,是中国读书人中的败类。
在黄河北岸与张元交战的是康广陵和他的弟子们所率的北路军,萧军等人皆在这支部队中,部队主要以契丹人为主。康广陵的一位弟子范用极富干才,是一位有远谋的能吏。对这场的形势有着中肯的分析,于虚雨看他上书后,当即封他为北路军的副元帅兼军师,让他主持北路军作战。
范用针对战场形势,进呈建议:一、教习强弩以为奇兵;二、度地形险易远近、宫栅多少、军士勇怯,而增减屯兵;三、诏三路军互相应援;四、募土人为兵,命为前部;五、增置勾镰兵破西夏铁甲马;六、派重兵护卫粮道等。范用大才,这些建议都言之凿凿,有利有理,于虚雨看后皆都采用。
中元零零零四年开春,康广陵、范用北路军率先出击,兵出延州,揭开了大规模战争的序幕。北路大军五十万已做好种种准备,范用、萧军、萧三率军二十万为前锋,攻打西夏黄河北岸驻军,康广陵率重军护卫粮草紧随其后。
当时,张远颇有谋略,闻报北路军在军将到时,计算胜率,知道胜少负多,急报李乾利要求增兵,但李乾利此时三面受敌,可援之兵很少。
范用选择进攻黄河北岸兵营,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精心布置。西夏黄河以北只有此处为主力驻军,若是将此处兵营击溃,通路畅阔,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西夏黄河北岸诸州,派一师就可以下之。
范用前军会齐康广陵中军后,正在军帐商议进攻策略,张远派人送信过来,表示要与中国议和。范用不动声色,托以需上报给天子,温言抚慰来使。送走使者后,范用召集众将,秘密设好埋伏,等待西夏军前来劫营。
张远在使者返回后,问明交谈情况,以为北路军已经中计,命令大军在入夜后尽数开拔,十七万悄无声息的摸进北路军营帐。张远正得意于此计成功之时,突然四周亮起火把无数,五十万契丹兵迅速合围,将西夏士兵围在核心。
张远一见中计,慌忙命令部队撤退,但是范用既然将计就计,自然已做好充分准备。五路大军密密麻麻,重点截断西夏军退路。在一场激烈的厮杀后,张远所部除后军二万余,在北路军尚未合围时逃出圈子,其余大军十五万皆死于非命,张远也在此役中丧生。而北路军此身也折军八万余,伤三万余人。
北路军一战而胜,范用命萧林率本部兵攻击西夏黄河北岸诸州,二月余,诸州只余静州,其余诸州皆下。西夏败兵共聚得三万余人固守静州,与萧林所部展开攻防战。
静州守将李清道为李乾利族侄,此时被大军包围,不由肝胆俱裂,一面命人紧闭四城拒守,一面派人带信急往兴州求救。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