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清穿之惟有清风 >

第12章

清穿之惟有清风-第12章

小说: 清穿之惟有清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仆白日里守着李卫,她自去与衙役们周旋,争取机会现场勘查,她虽然不是破案的高手,根据蛛丝马迹拼凑真相却是一名优秀考古学者的必备技能,果然不出三日,就被她窥破了此案,查到凶手。
只是,那些凶手,如今也进了阴曹地府,李卫想如曹颙那般手刃仇人,却是不可能了。
安慰的话实在说不出口,失去亲人的滋味,没有谁比风华更能体会,这个时候,风华认为,李卫需要的并不是几句干巴巴的苍白言语,而是真心的陪伴和支持。
李卫慢慢地止了咳嗽,头仍然低垂着,忽然大颗大颗的泪水砸在了石桌冰冷的桌面上,毫无预兆,很快就在月色上泛起了一片水光,那含在喉咙里的呜咽断断续续,悲戚荒凉,却比嚎啕大哭还要令闻者伤心。
风华和曹颙都没有打扰李卫,任他用自己的方式痛快宣泄一番,这些日子,他们看着李卫不言不语,面无表情,心中难免担心,如今能哭出来,也是一件好事。
“哭吧,哭完了就起来,男子汉大丈夫,你父亲在天之灵,也不会愿意看到你这么自苦,你李家只剩下你一线血脉,若因此一蹶不振,岂不辜负了你老父一片拳拳爱子之心?”
直哭到声音嘶哑,李卫才慢慢止了。
见他情绪平静下来,曹颙才轻声开口,“往后你有何打算?”
李卫摇了摇头,神情惨淡,“还能如何?自然是奉养母亲,她老人家受打击过重,身子一下子垮了,郎中说,说,寿不过三月,如今我只想安安稳稳地呆在她身边,呜……”
风华和曹颙面面相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谢谢你们,你们一个救了我,一个又替我杀了仇人,若不是你们陪着我,我真不知道我能不能坚持住……”
“咱们也算是共患难了,说什么‘谢’字,既然……我们也就不多待了,”曹颙说到这里,朝风华看了看,见风华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便继续道,“相逢即是有缘,你知道我家在哪里,若是不想再留在此地,尽可去找我。”
李卫摇了摇头,他虽然悲伤,可还没失去理智,“以你如今的处境,我去投奔你,不但成不了你的助力,反倒会连累你,”他忽然看向风华,“倒是风小兄弟,不知可肯收留我?”
风华摇摇头又点点头,“说收留就严重了,我们这一路相处,还算和谐,虽说交谈不多,想必你也了解我的为人,我这人喜欢广交朋友,喜欢舒服富足的生活,逍遥一世就很不错,可是若无根无基,无权无势,又不免遭人践踏,生命财产全无保障,所以我这番游历,也是想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你若是不想过你现在这种生活,不如我们合作。”
风华说的干脆利落,于是,未来红遍天下的蓬莱山庄,初诞生之时,也不过是在这样一个略有些悲伤的月夜环境下,几名小小少年渴望摆脱既定命运的束缚,在急欲寻求出路的内心驱使下,三言两语敲定了最初的方向,而三名少年,也因此慢慢偏离了各自人生的轨迹。

第二十一章 事业雏形(一)

风华和曹颙很快辞别了李卫,踏上了去苏州的行程,曹颙从他舅舅——苏州织造李煦送来的信中得知,曹颙被掳已经过了两个多月,他家中却毫无动静,因他父亲不在家,他庶弟曹珍生了病,一时忙乱,家中竟无人得知曹颙去向,还说曹颙只是去庄上玩耍未归,曹颙之母李夫人求婆婆找人未果,自己派遣人去附近庄上搜寻,没找到人,哭得几乎晕厥,只得送信求兄长代为寻找。
为了保证曹颙的安全,李煦派人来接曹颙,让他先去苏州,曹颙自然答应了,风华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见到了这位结局惨淡的康熙朝名臣。
李煦是个健谈爱笑的人,清瘦疏朗,有着古代读书人特有的斯文儒雅,知道风华是曹颙的救命恩人,便将风华奉为上宾,也不以为小,与风华交谈甚欢,完全看不出半分‘官威’,得知风华小小年纪已有功名在身,大为惊讶。李煦虽不是正规的科举出身,却着实有才华,且浸淫江南官场多年,对官场潜规则了然于心,于是倾囊相授于风华,令风华受益匪浅,对康熙朝复杂诡谲的江南官场也有了模糊的认知。
风华对温软娇柔的苏州简直是流连忘返,康熙朝时,江南的礼教气氛远比北方苛刻得多,只是经历了清朝初期睿亲王多尔衮的强势破坏和铁血镇压,倒比明朝时松泛,偶尔在街上也能看到纯正的汉装仕女,袅袅婷婷,曼声细语,宛若苏扬的流水轻烟,软风垂柳,让风华大饱眼福。
既然来到了苏州,自然不能错过正宗的精美绣品、真丝等织物,她的随身洞府里虽然广收宝贝,只是那衣料都是刀枪不入火炼不坏的,在她还没学会炼制前,用一尺少一尺,拿来做常服未免太奢侈太浪费了。而风华自己的收藏里多半都是从现代搜罗的各种料子,更有成片的桑林供她收集丝茧,有些品质甚至比苏州丝绸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女人嘛,谁也不会嫌绚丽斑斓的丝料多就是了。
除了差点让风华走不动路的各色精美丝绸绣品,风华还收集了杨梅和枇杷两类树种,又通过李煦的关系,移栽了半亩左右专产碧螺春的茶树,至于炒制茶叶的方法,她那书室里什么没有?方子多呢!!
这个时候的苏州,人工养殖珍珠还没有兴起,当地虽也是淡水珍珠(北珠)产地,却控制在官府手里,真正是价值连城,非大富大贵人家不能拥有,风华逛遍了苏州城的首饰铺子,能找到的天然北珠都是次品中的次品,个小的,形状差的,色泽不正的,没有一颗让风华满意,她也就作罢。
购买虽然作罢,然而这个时代对淡水珍珠的喜爱追捧却让风华起了一个大胆的主意,关于她和曹颙、李卫制定的发展产业计划中,完全可以再加一条人工养殖珍珠,她洞府的湖里,多得是优质的珍珠蚌,连货源都省了!!!
此念头一起,风华大是兴奋,再也没有了扫货的心思,把自己关在房里一连五天,伏案疾书,笔走龙蛇,对外界情况一概不理,要不是她还知道出来吃饭,只怕曹颙都要踹门进去找人了。
五天后,风华捧着一摞手写资料,揉着一对熊猫眼,打着哈欠出了房门,揪着曹颙,两人又头碰头研究了一天,风华细细地给曹颙解释了自己的计划,当然,关于暗中建立情报网这一块,风华暂时还不打算透露给曹颙知晓。
说实话,风华做这个大计划有她的私心,在现代,她有爷爷和母亲留给她的遗产、人脉以及一切根基,她自己也有经营手段,哪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有三百天都在钻墓室,她的日子过得也可说是顺遂无比(当然要排除那对贱男贱女时不时地抽风打扰),没有半分阻碍闹心。
莫名其妙地穿越到这里,风华也没费什么劲就扎稳了脚跟,凭空弄了个“风华”的户籍,可这也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而已,所谓人心不足,尤其是她骨子里慵懒好逸,缺少安全感(否则当初离开现世前也不会做出疯狂扫货的行为了),想要什么,总要牢牢抓在手里才踏实。
如果能真正建立起蓬莱山庄这样一个庞大的商业集团,只要运作妥当,如晋商浙商那般自成一格,不仅可以赚进数之不尽的金银,更能铺开一张覆盖全国的情报网,其中潜在的利益之巨大,简直难以想象,不论她将来想做什么,总会多三分底气。
曹颙心中也有他的一本帐,他一边佩服风华能在短短时日里便想出这种万无一失的生财之道,一边又暗自庆幸自己认识她的时间不算太晚——
他看得明白,这计划对他无疑大大有利,他不像风华对经商看得那么坦然,这个时代的人对“商”有种根深蒂固的藐视,所谓士农工商,商在末流,他自幼接受贵族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可他更明白,除了这条路外,他们曹家和李家,因为数度接驾,已经陷入了财政亏空的绝境,他不在乎曹家,可他母亲在乎,他的舅舅疼他如亲子,他更不想他舅舅出事,风华恰逢其时地提出了这个计划,开始时必然需要曹李两家的势力来护航,而曹家和李家,却急需聚集大量财富来还亏空,他二人正是各取所需。
相对他们的沉重来说,李卫的目的反倒简单轻松,不过是需要一展抱负来证明自己,成功了,是一份荣耀和成就,失败了,也是短暂的挫折,不会伤筋动骨,他们都是聪明人,一拍即合,对对方的性情底线又心中有数,因此李卫来信对他们两人的意见毫无疑义。
风华和曹颙很快商议妥当,风华出所有本金,技术,占七成,曹颙出力,占一成半,李卫出面经营,占一成,余下半成放在那里以防万一,他们挑出了其中一部分不打眼的计划,诸如酒楼,客栈等,曹颙带着这份资料悄悄见了李煦,而风华则把精力投到了人工珍珠、化妆品、玻璃三大块。

第二十二章 事业雏形(二)

苏州毕竟不是曹颙的家,李煦有二子,长子稳重,次子风流,且都已成年,与曹颙说不到一起,李妻佟氏乃满族大姓,本就瞧不起汉人,连自己的丈夫,也是动辄呵斥,并不尊敬,又怎么会对风华和曹颙和颜悦色?
而且,在风华的计划开始进行后,他也需要回江宁动用他曹家的势力,他的父亲虽然迷恋姨娘,疼爱曹珍,可至少目前还没有想过剥夺他嫡子的地位,曹家庞大的债务也是压在他父亲身上的一座大山,急需摆脱,他不趁此时收拢曹家的势力,更待何时?
因为李卫还没有动身前来苏州,风华暂时留在此地坐镇,通过李煦的关系,她在苏州城内购下了不少铺面,有地处闹市的,也有位于偏郊的,曹颙则在李煦派人护送下准备归家。
李煦并不认为三个小孩真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外甥想脱离曹家独立置产的念头无疑是值得鼓励的,他所要做的不过是在苏州本地为他们打消来自官府和当地商会的盘剥和抵制而已,以他现在的地位,可以说是举手之劳。
这一日,曹颙终于从风华那里得到肯定的消息,松了口气,否则他就算回家了,也不免提心吊胆,终日牵挂。
风华夹在李家送行的队伍中,直陪伴曹颙到了码头,曹颙趁李家的人不注意,悄悄拉住风华,语重心长地道,“你且记得,李家的势力暂时可用,若实在有为难之处,不妨放手,以保住自己为佳。”
风华听曹颙这么说,挑起眉,斜了他一眼,“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曹颙白了她一眼,冷笑道,“你会不明白?别浪费小爷的时间!!我虽然不通庶务,也能看出你那计划潜在的利益到底有多惊人,我只要想一想都会热血沸腾,何况别人?我舅舅精明过人,你想在他的地盘上进行这种计划,顶多能瞒住他一时,绝不能瞒他一世,到时候,面对一笔主人只是几个小孩的巨额财富,谁能不动心?纵然我舅舅不至于谋夺我这个外甥的产业,那我舅舅那边的人呢?个个都能看得开?这世上见利忘义的人多了!”
风华笑了,曹颙能这么直白地叮嘱她这番话,说明他是把他和自己绑在了一起,不管是为利益也好,情义也罢,至少在最近几年内,风华不需要为同伴的忠诚问题而烦恼了。
“你放心吧,我不会提出一份实现了也很难保住的计划。你的顾忌虽然在理,也太杞人忧天了。我只告诉你,明面上,我会在苏州置一部分铺面,将来弄出来的各种货品,自然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店铺专售,至于暗地里如何运作,暂时我就不告诉你了,等你拿下了曹家真正的说话权之时,我们再好好谈谈下一步。”
风华一向就不喜欢把话说得一览无余,且面对熟人时毒舌无比,此时更不例外,学大人状背着双手,很强势地扬了扬下巴,三言两语就干脆利落地打发了曹颙。
曹颙对风华说话的风格早已熟悉无比,却仍然被噎得脸色发青,气冲冲地瞪着风华,鼓鼓的白嫩腮帮子这才有了点小孩子的模样,只不过落在别人眼中却是两个精致漂亮的小孩大眼瞪小眼瞪着对方,那情形怎么看怎么令人发笑。
曹颙前脚离开了苏州,风华后脚就向李煦提出告辞。
李煦十分喜爱风华灵心慧性,气度俨然,小小年纪文则博学强识,武能扶危济困,心性、气度、本事样样不缺,对比自己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只恨不得风华是自己生的,便以长辈身份苦口婆心地劝导,倒也十分真诚。
“你小小年纪,正是奋发向上的时候,现已考取了功名,该一鼓作气登上金銮殿才对,这般东游西逛,岂不辜负了大好光阴?那经商虽然获利丰厚,终究是细枝末节,切不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风华感念李煦此时一片真心,自不愿敷衍他,“李世伯一番苦心,对学生犹如子侄,学生怎会不知好歹?只是学生有自知之明,学生涉猎广泛,根基却浅薄,得一秀才尚可,若要更上一层楼,非再苦读三年不能,且学生年岁太小,纵然得了名次也不能为国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