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推理电子书 > 罪之断章 >

第10章

罪之断章-第10章

小说: 罪之断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脸对同学们说:“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抽空来我们推理研究社,听我的推理讲演。我是推理研究社的社长,我叫杜逸凡。”

杜逸凡一说完,台下又传来了一阵鼓掌声。

等台下安静下来后,他继续说道:“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的,是推理小说中的一种类型,叫做死前留言。相信看过推理小说的同学都一定不陌生,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也是暗号推理的一条分支。在讲这个主题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格洛阿是法国一位著名的天才数学家,可惜他只活到二十一岁,直到他死后四十年,他的数学遗稿才引起人们注意,并以书名《格洛阿理论》出版,被赞为‘纯数学的艺术品’。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他的。格洛阿有一个朋友叫鲁柏,也是一位数学家。有一天格洛阿去拜访他,却被公寓看门人告知,鲁柏在半个月前就被人杀害了。公寓看门人又告诉他,警察勘察现场时,没有发现罪犯留下的任何痕迹,家里的钱财都被抢劫一空了,但是鲁柏手里拿着一块苹果馅饼,没人知道他为什么死之前要抓着一块馅饼不放。他又说,作案人很可能也住在公寓内,因为案发那天正是他值班,没发现有陌生人进出过。但是鲁柏所住的公寓共有四层,每层有十五间房,住着一百多人。

“格洛阿想了一想,便让公寓看门人带他去三楼,在一间房的门前,他停了下来,问公寓看门人这里面住的是谁。看门人告诉他,这里面住的人名叫莱塞尔,是个赌徒,并且在昨天已经搬走了。格洛阿愤怒地说,这个莱塞尔就是杀死鲁柏的凶手!看门人很惊讶,忙问格洛阿为什么这么说。于是格洛阿解释道,鲁柏手里的馅饼就是一条重要的线索。馅饼在英语中被称作‘PIE’,而希腊语‘PIE’是指数学中的‘π’。在一般的数学计算中,‘π’又等于‘3。14’。314就是一个暗示,他是在指314房间。听完格洛阿的推理,公寓看门人才恍然大悟。根据格洛阿的分析,警方立即搜捕并抓住了莱塞尔。格洛阿利用了他的聪明才智,轻松破解了这个案子。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一定很奇怪,为什么我要说这样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呢?我告诉大家,因为这个故事是我读小学三年级时,在一本课外读本上看到的,自从那次之后,我便迷上了本格推理小说。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死前留言,我彻底爱上了推理。”

听到这里,张涛转头看了看肖晨。

肖晨无聊地打了个哈欠,随手翻弄着桌上的一本书,是英国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看他的样子并没有很认真地在听杜逸凡的讲演。

“所以,推理小说中的死前留言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类型。在讲死前留言之前,我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暗号推理’。第一个在推理小说中使用‘暗号推理’这一类型的,是侦探小说之父埃德加·爱伦·坡所写的《金甲虫》。这一个超级精彩的暗号推理故事,我还记得当初看到解答部分时候的那种惊愕感。之后柯南道尔的《跳舞的人》也让我如痴如醉,阿瑟·柯南道尔之后,更多推理作家加入了暗号推理的创作之中。在日本,江户川乱步的推理小说《黑手帮》是以佛教偈语作暗号的暗号推理小说。不过大多暗号推理作品以短篇居多,而今天我要讲的死前留言长篇作品颇多。

“讲了这么多暗号推理,那么接下来我就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阅读一些死前留言作品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言语有疏漏之处,也请大家指出。”话到此处,杜逸凡低头看了下讲台上的讲稿,继续说道,“死前留言又可以称为临终线索,即被害人在临死之前留下的那些奇怪的、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暗号或者手势等线索,用来指证杀死他的凶手或案件相关的重要线索。并且,这些死前留言往往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侦探只有破解了这些奇怪的信息才能知道凶手的真实身份。而在自己作品中将死前留言这种噱头运用自如并大放光彩的,非美国推理作家埃勒里·奎因莫属!

“埃勒里·奎因是曼弗雷德·班宁顿·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他们因为在一九二八年参加有奖征文从而踏上了创作推理小说的道路。埃勒里·奎因推理小说的特点是注重逻辑,崇尚公平性和解释的唯一性。一九三二年,在撰写《X的悲剧》这部推理小说中,埃勒里·奎因首次运用了死前留言的线索来增加小说的悬念性,并且在小说结尾处给出了合理的解答。在第二年发表的《暹罗连体人之谜》中,埃勒里·奎因再次使用这种类型的诡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类型的小说并不好写,写不好就会遭遇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诸如国内一些写手创作的死前留言,都是一种奇怪形式,比如用暗号进行排列从而得出凶手是谁。试问,一个将死之人,怎么可能写下那么繁复的数字?为什么不直接写凶手的名字呢?通常那些写手的解释是,死者在濒死之际,激发出了潜力并写下了谜一般的死前留言。这可能吗?对此我就不做过多的评价了。”

杜逸凡一说完,张涛就留意到肖晨的变化——他的目光从慵懒变成锐利,直视讲台上的杜逸凡,他似乎对杜逸凡这段话很感兴趣,并且想起了什么。

“反观大师的作品,在细节的处理上就显得合理很多。如《暹罗连体人之谜》中,死者在临死之前将一张扑克牌撕成两半,然后把右手的半张扑克牌揉成纸团,左手拿的那半张牌展平,用这个奇怪的动作指明凶手身份。如果大家想要创作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合理。一个将死之人是无法做出复杂的事情来的,硬要说可以的话那他何不打电话求救呢?”

杜逸凡的话引起台下一阵笑声。

“好了,我们继续。日本推理作家横沟正史在他的作品《化装舞会》中,让死者用火柴拼图的方式指出凶手的身份,不过这个手法首创者还是伟大的埃勒里·奎因,他们在《半途之屋》中就已经使用过这个构思了。还有一本小说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就是在国内风靡一时的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美国作家丹·布朗在这本小说中,让卢浮宫的馆长雅克·索尼埃在临死之前,脱光身上的衣服,用自己的躯体摆出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作《维特鲁威人》的模样,并用自己的血在肚子上画下五芒星的符号,这也可以算作死前留言。死前留言可以是破案的线索,也可以是死者最后想表达的意愿,这就要看作者自己的发挥了。

“有些以死前信息为主的外国推理小说,在文字上玩游戏,这就很难让其他国家的读者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了。当作者在平假名上玩日文游戏的时候,即便是大家看完解答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还有就是欧美的一些推理小说,一个单词可以有两个以上的意思,但是翻译成中文后大家就只能看注释了,这样的情况让人非常遗憾,但又无可奈何。所以说,死前留言这种类型的小说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文字诡计了,因为没有代入感。我记得有栖川有栖的《英国庭院之谜》似乎就是破解暗语的推理小说。

“言归正传,说到死前留言的作品,还有一本书不得不提,就是第十九届江户川乱步奖得主小峰元的《阿基米德借刀杀人》。书中,一个高中女生死于堕胎,没有人知道那个让她怀孕的男生是谁,她自己也不肯说,直到死之前,她才如梦呓般说了两声‘阿基米德’。虽然这部作品并非本格派推理小说,但基于对‘阿基米德’的好奇心,我还是把这本书全都看完了,尽管本书中的密室解答和不在场证明的诡计很牵强,但‘阿基米德’这个名字的解释还是很有意思的。还有东野圭吾在《名侦探守则》中,有专门的一章来调侃死前留言,叫《最后一句话》,小说借侦探天下一大五郎之口说:对作者来说,可以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制造出迷雾般的氛围,增加悬疑效果。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故事会因此变得不真实。所以说,如果要增强作品真实性,那么临终线索的布置也要再三斟酌。正如《密室犯罪学教程》的作者天城一说过的那句,密室杀人诡计,退一步就可能变得搞笑。我想,这句话也可以套用在临终线索上。举了那么多国外精彩的推理小说的例子,那么我们国内有没有好作品呢?到目前为止,让我眼前一亮的死前留言还是很少见啊!不过台湾推理小说家林斯谚的《雾影庄杀人事件》中,关于死者的临终线索那段推理还是不错的……”

“杜同学,像某些武侠小说中,那些受了重伤快挂的家伙,经常会说,杀死我的人是,张……然后就死了。这算不算死前留言呢?”

台下突然有人向杜逸凡提问。

“也算,死者还没说完的那个名字,若放在推理小说中,就会成为侦探破案的重要线索。”

杜逸凡的长篇大论让张涛有些困意,他再次转头向肖晨看去,发现刚才还在认真听杜逸凡讲演的他,现在已经趴在课桌上睡着了。

“……因为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实际上并不常见。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它不像密室杀人和不在场证明那么不可思议,但有时候破解死亡密码比破解一个密室杀人事件还要难上好几倍。下面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死前留言的情况,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想讲述一个类似于密室之王约翰·迪克森·卡尔‘密室讲义’那样的死前留言讲义,以我现在的阅读量和水平,还无法归纳出像卡尔那样完整的讲义,我只不过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而已。”

假装谦虚的样子,实际上是个自大的家伙,张涛在心里咒骂道。看杜逸凡在讲台上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张涛真想冲上去扁他。这个人真是越来越讨厌了。看着教室里为他呐喊加油的女孩们,张涛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想的,就因为他长得帅吗?真是一群没有脑子的女人。

“首先,第一种类型,死前留言确实是死者留下的,但是属于某种暗喻导致很难甚至无法解读。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为什么死者要加密死亡信息?是怕凶手察觉后将其毁灭,这样会让死者的努力付诸东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田村正和饰演的《绅士刑警》第一集《漫画家杀人事件》中的死前留言。死者被关在漆黑的房间里窒息而死,他手里抓了一张漫画纸和一支笔,并把自己的头部撞破来指证凶手。让侦探奇怪的是,死者虽然手上拿着笔,却什么都没写。那死者的手里为什么要拿着那张漫画纸呢?是不是画满漫画的那页有着罪犯的信息?错了,在一片漆黑的环境下死者无法看清正反面,他拿着笔不写的原因是——无论写下什么都会被凶手毁灭,所以把纸张留白,目的是告诉警察,第一个发现尸体的人就是凶手!推理漫画中这种形式也不少,比如《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里,死者砸烂水果来透露凶手的身份,以及《侦探学院Q》中,死者在一沓纸的侧面写上凶手的名字,然后将纸弄散一地作为死前留言等。

“第二种类型,死前留言确实是死者留下的,但因为某些原因被迫中止导致无法解读。被迫中止的因素可能是笔突然写不出,但多数情况下是被害人写到一半突然死亡,以至于留下了谜一般的暗号,无法破解。但其实这些暗号如果让被害人继续写下去,就是凶手的信息。被誉为日本埃勒里·奎因的作家有栖川有栖的处女作《月光游戏》中,也用到了这种诡计。被害人临死前用尽最后的力量,在沙地上写了一个神秘的字母‘Y’,这让侦探江神二郎陷入了迷雾中,至于这个字母到底代表着什么,我在这里就不泄底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买来看看。”

就在这个时候,肖晨突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张涛轻声说了句“我先走了”就离开了教室。这让张涛很为难,一方面他想跟着肖晨一起走,另一方面又怕和杜逸凡结仇,众所周知杜逸凡是一个小心眼的人。

杜逸凡看到有人离开,心里自然很不舒服,但讲演还是得继续下去。

“第三种类型,死前留言是凶手留下的,起迷惑大家的作用。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一般这样的故事我都不怎么喜欢,很明显凶手检查过现场,并且把死前留言指向与自己有仇之人。当然,这种手法也可以处理得聪明一些,比如凶手将自己的名字写下,由侦探推理出死者无法写下这行字(通常是心脏或头部中弹,会直接死亡,而现场却留有血字),说到这里,只要看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就会明白了,书中的凶手在被害人林内特·多伊尔的房间里用某种红褐色液体写成一个歪歪扭扭的大字母‘J’,可被害人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

“第四种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